地下工程测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下工程测量
2、地下工程控制测量
(1)地下工程控制测量的特点
由于地下巷道条件的限制,大多采用导线或导线网进行地下平面控制测量。
与地面导线测量相比,地下工程中的地下导线测量具有以下特点:
(a)由于受坑道的限制,其形状通常形成延伸状。
地下导线不能一次布设完成,而是随着坑道的开挖而逐渐向前延伸。
(b)导线点有时设于坑道顶板,需采用点下对中。
(c)随着坑道的开挖,先敷设边长较短、精度较低的施工导线,指示坑道的掘进。
而后敷设高等级导线对低等级导线进行检查校正。
(d)地下工作环境较差,对导线测量干扰较大。
(2)井下控制测量
地下平面控制测量的作用是以必要的精度,建立地下的控制系统。
依据该控制系统可以放样出坑道中线及其衬砌的位置,从而指示坑道的掘进方向。
地下导线的起始点通常位于平峒口、斜井口以及竖井的井底车场,而这些点的坐标是由地面控制测量和联系测量测定的。
地下导线等级的确定,取决于地下工程的类型、范围及精度要求等,对此各部门均有不同的规定。
地下导线的类型有附合导线、闭合导线、方向附合导线、无定向导线、支导线及导线网等。
当坑道开始掘进时,首先敷设低等级导线给出坑道的中线,指示坑道掘进。
当巷道掘进300~500m时,再敷设高等级导线检查已敷设的低等级导线是否正确,所以应使其起始边(点)和最终边(点)与低等级导线边(点)相重合。
当巷道继续向前掘进时,以高等级导线所测设的最终边为基础,先前敷设低等级导线和中线。
在测设地下导线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a)地下导线应尽量沿线路中线(或边线)布设,边长要接近等边,尽量避免长短边相接。
(b)在进行导线延伸测量时,应对以前的导线点作检核测量,在直线地段,只作角度检核,在曲线地段,还要同时作边长检核测量。
(c)由于地下导线边长较短,因此进行角度观测时,应尽可能减小仪器对中和目标对中误差的影响。
(d)边长测量中,采用钢尺悬空丈量时,除加入尺长、温度改正外,还应加入垂曲改正。
当采用电磁波测距仪时,应经常拭净镜头及反射棱镜上的水雾。
(e)凡是构成闭合图形的导线网(环),都应进行平差计算,以便求出导线点的新坐标值。
(f)对于螺旋形隧道,不能形成长边导线,每次向前引伸时,都应从洞外复测。
复测精度应一致,在证明导线点无明显位移时,取点位的均值。
井下高程控制测量的目的,是为了在井下建立一个与地面统一的高程系统,确定各种采掘巷道、峒室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及相互关系,获得绘制矿体形状、性质及地质破坏等在竖直面内关系的数据,以解决各种采掘工程在竖直方向上的几何问题。
其具体任务大体有以下几项:
(a)确定主要巷道内各水准点与永久导线点的高程,以建立地下高程基本控制;
(b)给定巷道在竖直面内的方向;
(c)确定巷道底板的高程;
(d)检查主要巷道及其运输线路的坡度和测绘主要运输巷道纵剖面图。
地下高程控制测量可采用水准测量和三角高程测量。
水准点可设在航道的顶板、底板或两帮上,也可以设在井下固定设备的基础上。
设置时应考虑使用方便并选在巷道不易变形的地方。
井下水准路线可为支线、附合路线或闭合路线。
三角高程测量通常用于坡度较大的倾斜巷道的高程测量,其测量方法与地面相同。
(3)隧道与地铁工程控制测量
(a)洞外控制测量
隧道施工测量之前要进行洞外控制测量。
洞外控制测量的作用,是在隧道各开挖口之间建立一精密的控制网,以便根据它进行隧道的洞内控制测量或中线测量,保证隧道的准确贯通。
洞外控制测量包括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
1)洞外平面控制测量
洞外平面控制测量常用的的、方法有:中线法、精密导线测量、三角或边角测量、GPS定位等。
中线法控制形式最简单,但由于方向控制较差,故只能用于较短的隧道(直线隧道短于1km,曲线隧道短于500m);精密导线法,布设简单、灵活、地形适应性强、外业工作量少,是隧道控制的主要布设形式之一;三角或边角测量法,方向控制精度最高,但组织复杂;GPS定位,精度高、选点灵活、无需通视、观测时间短,是目前隧道控制网建立的首选方法。
2)洞外高程控制测量
洞外高程控制测量的任务,是按照设计精度要求,在开挖洞口区域建立高程网,保证隧道高程系统统一。
二、三等高程控制采用水准测量;当山势陡峻采用水准测量困难时,亦可采用光电测距仪三角高程方法测定四、五等高程。
每一个洞口应埋设不少于两个水准点,两水准点之间的高差,以安置一次水准仪即可测出为宜。
(b)洞内平面控制测量
洞外控制测量完成以后,应把各洞口的线路中线控制桩和洞外控制网联系起来。
一般在直线段以线路中线作为x轴;曲线上则以一条切线方向作为x轴。
用
线路中线点和控制点的坐标,反算两点的距离和方位角,从而确定进洞测量的数据,把中线引入洞内。
为了给出隧道正确的掘进方向,并保证准确贯通,应进行洞内控制测量。
由于隧道洞内场地狭窄,故洞内平面控制常采用中线或导线两种方式。
中线方式是指洞内不设导线,用中线控制点直接进行施工放样。
一般以定测精度测设出新点,测设中线点的距离和角度数据由理论坐标值反算,这种方法一般用于较短的隧道。
将上述测设的新点,以高精度测角、量距,算出实际的新点精确点位,和理论坐标相比较,若有差异,应将新点移到正确的中线位置上,这种方法可以用于曲线隧道500m、直线隧道1000m以上的较长隧道。
导线方式是指洞内控制依靠导线,施工放样用的正式中线点由导线测设,中线点的精度能满足局部地段施工要求即可。
导线控制的方法较中线方式灵活,点位易于选择,测量工作也较简单。
导线控制方法适用于长隧道。
洞内导线与洞外导线比较,具有以下特点:洞内导线是随着隧道的开挖逐渐向前延伸,故只能敷设支导线或狭长形导线环,而不可能将全部导线一次测完;导线的形状完全取决于坑道的形状;导线点的埋石顶面应比洞内地面低20~
30cm,上面加设护盖、填平地面,以免施工中遭受破坏。
2)洞内高程测量
洞内高程测量应采用水准测量或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
洞内高程应由洞外高程控制点向洞内测量传算,结合洞内施工特点,每隔200m至500m设立两个高程点以便检核。
为便于施工使用,每隔100m应在拱部边墙上设立一个水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