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境下志愿服务信息平台构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联网+”环境下志愿服务信息平台构

作者:杨雨,卢邦,鄢鑫,王劲松
来源:《科技创业月刊》 2018年第1期
作者杨雨卢邦鄢鑫王劲松
作者单位(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湖北武汉 430025)
摘要摘要:阐述了“互联网+”内涵和本质,分析了“互联网+”志愿者服务事业的必要性,
在实地参与考察相关的志愿者服务的基础上,综合已有的志愿者相关论点,提出了搭建志愿服
务信息平台的思路。

将在优化志愿服务的前提下,实现志愿者服务事业的进步。

关键词关键词:互联网+;志愿者;信息交互;平台搭建
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D632.9
文献标识码:A
DOIdoi:10.3969/j.issn.1672�2272.2018.01.004
基金项目*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杨雨(1997�),女,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学生,研究方向:志愿
者环境发展;卢邦(1998�),男,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学生,研究方向:志愿者环境发展。

收稿日期收稿日期:2017�12�15
0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稳步发展,如何促进社会和谐成为一个重要话题,而志愿者就是推动社会
和谐的重要力量。

志愿者活动作为一种自发性活动,能使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帮助,使体制之外
的因素得到充分完善,而要想从组织者的角度来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志愿者,就必须利用信息
化手段。

本文基于信息管理系统分析,并结合现代志愿者需求,立足于现有的软、硬件环境,对志
愿者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了研究和设计,主要目的在于推出一个志愿信息交互平台“自愿帮”平台,以解决当下中国志愿者服务信息化进程缓慢的问题,并对其可行性进行分析。

本项目将致
力于解决需要志愿者提供帮助的机构或组织发布相关信息等问题,并对社会上志愿者团队和个
人以及大学中的青协提供志愿服务信息,帮助志愿者顺利完成志愿活动。

1“互联网+”环境下志愿服务信息平台的提出
1.1“互联网+”的内涵和本质
“互联网+”的概念是由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3月5日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被提出。

以通俗的方式表达,“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其是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将互联网与各个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例如互联网+批发零售=淘宝、天猫、京东;互联网+通
信=腾讯QQ;互联网+KTV=唱吧,实体经济的本质并未改变,而对组织形式进行重新改变使各行业的优势通过互联网达到极致,它的本质其实与O2O十分接近,都是强调了互联网(Online)与实体经济(Offiline)的融合互动,并促进后者的转型升级,但“互联网+”被赋予了更广泛的意义。

1.2志愿服务信息交互平台
一个社会的和谐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趋势,而志愿者就是推动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

建立志愿者服务信息交互平台,此平台能使广大志愿者通过更官方、权威的平台了解各项志愿服务活动信息,同时作为组织方与参与方交流的媒介,为双方提供一个有效的信息交换空间,大大提高志愿者管理的效率,同时信息平台能有效地对实时数据进行采集与分析,并能将此分析结果进行规范化评估,从而对平台以及志愿服务活动作出相应改善,促进更多志愿者通过此平台进行相关志愿活动服务,达到相互促进的良好效果。

如条件成熟,平台将最终的数据导入至国家志愿服务系统,以此方式便能促进更多青年投入到这项服务活动中来,对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3“互联网+”环境下志愿服务信息交互平台的提出
以往志愿者无法通过一个高效的平台快速地了解志愿服务的全面信息,管理者无法进行高效管理工作,而互联网环境下一种新型信息管理平台出现后,将各个传统行业重新打散并深度融合进行重新诠释,打破了当下日益增长的需求与不完善的管理渠道之间的矛盾。

随着互联网普及率的提高,中国网民数量不断增加,互联网已经成为我国应用非常广泛的信息传播工具。

这为志愿信息交互平台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受众基础,突破了传统在时间、地点的束缚,使其拥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2“互联网+”环境下志愿服务信息平台构建
2.1平台的需求调查
据《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截至目前,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实现了志愿服务组织的全覆盖,志愿人数超过1亿人,占居民人口比例13%。

另外,志愿者志愿服务时间逐步增加。

随着志愿者参与量的不断增加,其需处理、收集、分析的数据信息量也急剧增加,传统的志愿服务管理方式无法满足现如今志愿服务多元化的现状,存在普及不广泛、信息发布不及时、管理效率低等问题。

因此需要通过志愿服务信息交互平台保证有效召集、规范管理、科学统计、快速查询等工作。

2.2平台的需求分析
通过以上需求调查及相关资料,对志愿者信息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做出如下分析:
(1)参与者无法准确了解志愿服务活动的相关信息及具体时间安排,不利于活动后期的顺利开展。

(2)因缺乏官方渠道,活动宣传缺乏普及力度,参与者无法及时进行自主报名。

(3)志愿信息公布按照原有方式一般为发送邮件、社交软件信息及纸质材料,参与者往往通过间接渠道获取信息,导致信息管理效率低下。

针对这样的调查现状,建立志愿服务信息交互系统是改善志愿信息管理最有效的方式。

除了用于发布各项志愿活动信息的功能,平台还会建设相应的数据分析、志愿者经验交流、信息
共享等模块,拓展领域内相关功能因素,促进更多志愿者通过此平台进行相关志愿活动服务,
达到相互促进的良好效果,吸引更多青年投入至这项服务活动中来。

因此,我们将问题汇总,
以“志愿帮”平台解决以上所有相关问题。

2.3平台的功能设计
志愿者信息管理平台(用户版)具有以下几个功能模块:
(1)志愿者网上注册:志愿者通过官方平台填写个人资料,经过实名认证,并待管理人员审核通过后完成平台注册。

(2)平台登陆:注册用户通过账号密码登录信息交互平台。

(3)修改个人资料以及密码:用户登陆后可以修改个人信息以及密码。

(4)活动查询及关注:管理员发布相关活动信息后,注册用户可以根据活动内容、活动时间、招募人数等相关信息对其进行搜索与关注。

(5)活动报名与审核:用户确认报名参与相关志愿活动后,进入管理员审核阶段,待管理员审核通过后,便可参与此项志愿服务活动。

(6)查看个人报名情况,活动提议状态:用户登陆平台后可以查看个人的活动报名情况与审核状态。

(7)用户活动提议及留言:用户可以通过留言或与客服进行线上交流的方式,给管理员提出疑惑与建议,也可通过此方式提供相关活动计划。

2.4平台的总体架构设计
此平台以APP为主体实现信息征集与发布,辅以各种诸如微信公众号、知乎专栏、微博推送、网站建设等渠道进行信息征集工作。

每天将定时定点对所收到的志愿者信息以及机构信息
进行管理与整合,公开发布这些志愿服务的信息,通过互联网上的各种新兴媒体与平台进行有
选择、有推进、有步骤地面向各种机构和志愿者提供具体的服务信息,项目框架如图1:
图1项目框架
整个项目将由两个层面来运作。

首先是面对机构的层面。

此类机构的认证又将从两个层面
展开。

第一个条件是政府等相关具有公信力的部门进行认证,如某某医院、某某养老院、某某
服务机构等等这些条件;或者属于国家重点扶持的项目;另外还有已经与政府部门进行专门计
划的地区或机构,我们将对其进行认证。

第二个条件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机构或者地区,比如
某一个地方的贫困地区,在网络上已经公布与某正规志愿者协会进行合作,或是主动联系志愿
者前往认证。

在这个条件下,将通过主动联系当地的政府部门或机构,进行一个相关的认证,
之后对信息进行补充,面对使用APP的志愿者,流程如图2。

图2机构认证流程
在面对志愿者的层面上,在使用之前,将先要求注册者把最基本的公民信息填入,诸如姓名、手机号、身份证号等个人信息,并承诺,这些信息将只用于公安系统备案,不作其他用途。

然后,将注册的志愿者进行分类,让其选择是已经具有工作能力的社会志愿者还是暂无工作能
力的大学志愿者。

社会志愿者又可以分化成已经有固定组织的志愿者,或是单纯想体验公益活
动的志愿者。

针对大学生志愿者,将其纳入是否属于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或者只是想体验
志愿者生活的一般大学生,具体流程如图3。

图3志愿者注册流程
之所以要对发布志愿服务信息的平台和志愿者做出注册要求,是因为必须保证平台的安全
性与稳定性,考虑到如果不对平台申报做出一个合理的符合这类机构的限制,那么可能会有不
法者通过这个信息平台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

志愿者注册时输入的诸如身份证、手机号等信息,保证了个人身份的备案。

不论是在志愿
活动中出现了安全问题,或是其他问题,都能够及时反映。

而对机构进行的认证注册,保证了
在本平台注册的地区或者机构是真的需要志愿者的帮助,而不是需要志愿者去为某些机构或地
区谋私利。

通过这些注册条件,保证本信息发布平台的纯洁性。

2.5构建平台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随着“互联网+”模式的深入发展,涉足其中的各种风险逐渐放大。

通过分析,得知“志愿帮”作为一个即将运行的志愿服务信息交互平台,主要存在以下困难与挑战:
(1)地方政府及相关单位对志愿信息交互平台缺乏重视,区域性普及度不高。

政府部门在民生的物质生活方面做出了不少努力,人民生活水平因此有了显著提高,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
展与进步,人们对于生活的满足就不仅仅拘泥于当下的物质生活了,在保证物质生活的基础上,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

各地方政府及相关单位忽视了公益性服务类产业,部
分地区对于志愿交互平台重视程度不足,未进行有效的由上至下的普及与宣传,使当地居民缺
乏对此平台的了解,同时部分地区存在由于投入不足导致的网站设计简陋、内容过分陈旧、缺
乏清晰性等问题,很难实现此平台在各地区的普及以及其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2)志愿信息交互平台现有模块及相应功能不完善。

目前我国的志愿信息交互平台仅用于发布各项志愿活动信息,其作用存在一定局限性,拓展模块及相关功能尚未健全,无法满足当
今志愿者数量多、信息量大的特征,因此,志愿信息交互平台不应仅局限于信息发布的功能,
还应在数据分析、志愿管理及培训等多方面为志愿者与管理者提供信息交流的平台,而这些功
能目前尚未进行真正的设计,其作用效果尚未实现。

(3)平台安全问题亟待保障。

网络带给现代社会前所未有的快捷与便利,但其作为一把双刃剑势必存在诸多的安全隐患,部分不法分子企图通过公共平台获取非法利益,诸如此类的不
安全因素或多或少会对网站使用者带来相关损失。

为使平台使用者的利益不受侵害,安全技术
越来越受到全球网络建设者的关注与重视。

安全问题可以概括为以下3个方面:信息泄漏;
信息篡改;信息破坏。

2.6志愿服务信息交换平台的建设思路
(1)政府至地方部门加强重视程度,完善平台建设的组织架构。

由于急剧增长的志愿者数量以及人们对于物质之外的精神世界的向往,应使此平台普及至每个地方区域,以由上至下普
及的形式由地方政府作为主导,由相关单位执行并落实,加强对此平台建设的重视程度,强调
志愿服务信息交互平台对于当代社会的重要性与其建设的迫切性,形成分工明确的工作权责,
促进平台短期内的快速成长与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2)完善相关平台的功能,拓展志愿服务信息交换渠道。

除了用于发布各项志愿活动信息的功能,平台还应建设数据分析、志愿管理及培训、志愿者经验交流、信息共享等功能,突破
原有局限性,拓展领域内相关功能因素,以此适应并满足当今志愿者数量多、信息量大、多元
化的背景特征,同时可与社会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以更好促进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真正把志愿服务平台做大做精,实现其对当代社会实际效益。

(3)建立加密与平台认证注册机制。

加密技术是最常用的安全保密方式,其原理是通过将重要数据变为乱码传送,到达目的地后再用相同或不同的手段还原进行安全保护的,利用这样的方式,即使一方取得已加密的数据,但没有加密的密钥,被加密保护的信息也无法被获取。

3结语
本研究以“志愿帮”为蓝本产品展开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志愿者参与数量的不断增加,传统的志愿服务管理方式无法满足现如今志愿服务多元化的现状,存在普及不广泛、信息发布不及时、管理效率低等问题。

因此需要通过志愿服务信息交互平台的建立来提高志愿者信息管理工作效率。

同时针对相应公益组织做出对应结构的开发以及运营,并在后期进行构思的实践。

创业方案通过合理运用统计学、市场营销学等专业知识,以达到本项目的推广目的,使本平台在得以被市场接受的同时,改善我国现有的志愿者行业现状。

本APP更多聚集在志愿者的组队、志愿活动的分享上。

希望让参与到志愿活动的人知道,志愿活动真的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而只有当参与志愿活动的志愿者真正了解这个道理,其才能够有充足的理由去参加更多次的志愿活动,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宣传、号召。

出于这个原因,我们打算做出这样一款APP,希望能够真正去改变现今中国志愿者的情况。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姜怀梅.高校志愿组织中的志愿者管理研究[D].沈阳:东北大学,2008.
2张姝.我国志愿者培训体系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1(2).
3蔡晓东.网络与信息安全[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4谭秋云.大学生志愿服务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2(5).
5顾志勇.高校志愿服务:构建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网络体系[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7(3).
6许人冰.论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1(3).
责任编辑(责任编辑吴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