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园本课程教学设计:《不能吃的糖果》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小班园本课程教学设计:《不能吃的糖果》教案
第一章:活动背景
1.1 幼儿园阶段是孩子们成长的重要时期,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故事《不能吃的糖果》,引发孩子们对食品安全和健康饮食的兴趣和关注。
1.2 故事《不能吃的糖果》讲述了一只小兔子因为吃下了不能吃的糖果而遇到了一系列麻烦,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勇气解决了问题。
这个故事可以帮助孩子们认识到不能随便吃陌生人给的食物,要有自我保护意识。
1.3 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将能够理解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学会辨别不同食物的安全性,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第二章:活动目标
2.1 认知目标:孩子们能够理解故事的内容,认识到不能随便吃陌生人给的食物。
2.2 技能目标:孩子们能够通过观察和思考,辨别不同食物的安全性。
2.3 情感目标:孩子们能够培养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对食品安全的重视。
第三章:活动准备
3.1 教具准备:故事课件《不能吃的糖果》、糖果实物或图片、食品安全卡片。
3.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孩子们集中注意力。
第四章:活动过程
4.1 导入部分:通过歌曲、游戏等方式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引出活动主题。
4.2 故事讲解:利用课件或图书,讲述故事《不能吃的糖果》,引导孩子们关注故事中的食品安全问题。
4.3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让孩子们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引导他们认
识到不能随便吃陌生人给的食物。
4.4 实践活动:通过观察和思考,让孩子们辨别不同食物的安全性,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第五章:活动延伸
5.1 家园共育:家长可以通过故事讲解、日常教育等方式,与孩子一起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共同培养健康饮食习惯。
5.2 环境创设:在教室或家庭环境中,设置相关的食品安全提示,提醒孩子们注意食品的安全性。
5.3 区域活动:在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中,设置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游戏或活动,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第六章:活动准备(续)
6.1 家庭作业准备:请家长协助收集一些常见的食品安全知识,如食品安全标志、健康食品图片等。
6.2 教学资源准备:准备一些食品安全相关的视频或动画片,以增加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第七章:活动过程(续)
7.1 导入部分(续):通过歌曲、游戏等方式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继续引出活动主题。
7.2 故事讲解(续):利用课件或图书,继续讲述故事《不能吃的糖果》,引导孩子们关注故事中的食品安全问题。
7.3 讨论交流(续):分组讨论,让孩子们继续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引导他们认识到不能随便吃陌生人给的食物。
7.4 实践活动(续):通过观察和思考,让孩子们继续辨别不同食物的安全性,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第八章:活动延伸(续)
8.1 家园共育(续):家长可以通过故事讲解、日常教育等方式,与孩子一起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共同培养健康饮食习惯。
8.2 环境创设(续):在教室或家庭环境中,设置相关的食品安全提示,提醒孩子们注意食品的安全性。
8.3 区域活动(续):在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中,设置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游戏或活动,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第九章:教学评价
9.1 观察孩子们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食品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
9.2 通过家长反馈,了解孩子们在家庭中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和行为表现。
9.3 通过观察孩子们在区域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食品安全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10.2 分析教学效果,提出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的建议,为今后的教学活动提供参考。
重点和难点解析
六、活动准备:在准备阶段,确保故事课件、糖果实物或图片、食品安全卡片的质量和适用性,以及教学环境的设置,都是关键。
教具和环境应能够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促进他们的学习和探索。
七、活动过程:导入部分需要吸引孩子的兴趣,而故事讲解则要生动有趣,能够引起孩子的共鸣。
讨论交流环节要注意引导孩子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实践活动
则要确保孩子的安全,让他们能够实际操作,增强体验。
八、活动延伸:家长作业的布置和家庭教育的沟通是活动延伸的关键,需要确保家长能够理解并支持教学目标。
环境创设和区域活动设计也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让孩子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