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树林医生二》教案
大树医生语文教案
![大树医生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9006b69fd0a79563d1e7293.png)
大树医生语文教案大树医生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在阅读中认识生字6个,复习理解词语的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人们对大树的关爱。
3、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写了大树医生拯救大树,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事。
4、了解相关的科学护理树木的方法,懂得保护树木、爱护绿化的意义。
重点难点:1、通过读文,读懂山野忠彦像一位真正的医生一样为大树精心诊治的过程,联系课文内容,想象写话。
2、读懂大树医生诊治的过程,进行规范的表达。
3、理解大树永远需要人们的帮助,而不是伤害的含义。
教学工具:多媒体工具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板书:大树媒体出示参天大树的图片。
师:你能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这棵大树呢?(参天大树、古木参天、枝繁叶茂、生机勃勃等)2、课文给我们描写的是一棵怎样的大树呢?自由读课文第三节,交流。
(特别:是活生生的原子弹爆炸的见证人。
顽强:树干烧得焦黑,整个大树也渐渐开始枯萎、死亡。
在一所小学孩子们的精心护理之下,它竟然顽强地活了下来。
)3、媒体出示句子:可是这一次,它又受到了强烈台风的摧残,还能活下去吗?(1)联系上文,在上填上合适的内容。
(2)朗读句子,读出担心的语气。
4、师: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这棵大树的命运吧!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1、自学课文。
媒体出示自学要求:(1)下面的这些词语你打算用什么方法理解?罕见灼热摧残医嘱复苏(2)自由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想一想:用上其中的几个词语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交流。
(1)理解词语。
罕见难得见到;很少见到。
灼热像火烧着、烫着那样热。
灼,火烧;火烫。
医嘱医生根据病情和治疗的需要对病人在饮食、用药、化验等方面的指示。
复苏恢复正常的生命活动。
摧残本文指台风使大树受到很大的损害。
(2)分节读课文。
(3)说一说课文的内容。
(1984年8月的一个夜晚,一棵巨大的中国古树受到了罕见的台风的`摧残,日本的森林管理员山野忠彦和孩子们一起护理、拯救它,使它复苏了。
青岛版6年制数学二年级下册《万以内的加减法(二)》说课稿
![青岛版6年制数学二年级下册《万以内的加减法(二)》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2cca8814daef5ef7ba0d3cc4.png)
说课设计《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说课设计这节课是《义务教育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制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信息窗3 第73~75页的内容。
下面我将从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生学法、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这节课是在学生已学习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今后进一步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
教材通过呈现树林医生的情境,引导学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展开对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学习。
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虽然学生初步认识了加减运算的意义,具有一定的计算、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一定的生活经验。
但是“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比较抽象,因此在探索计算方法上存在一定的难度。
根据上述分析,结合课程标准,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1、知识与能力: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
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建立“比一个数多几”、“比一个数少几”的问题表象,并会正确解答这类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以在教师指导下的探究活动为依托,以建立“比一个数多几”、“比一个数少几”的数量关系为目标,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2)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梳理数量之间的关系,把握解题思路,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学方法本节课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摆纸条等动手操作为依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操作体会数量关系,主动探索算法,结合具体情境建构数学模型。
为了体现教师导的作用,我主要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法,通过设疑,指明学习方向,营造探究新知的氛围,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启迪学生的思维。
采用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大树的医生教案
![大树的医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b928cce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5a.png)
大树的医生教案篇一:最新沪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大树医生》优秀教案(精品)《大树医生》教案教学目标1.阅读中自主扩大识字,并复习巩固已识的生字。
2.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写了大树医生拯救大树,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事。
能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并想法解决问题。
3.能用学过的方法理解“罕见”、“灼热”、“医嘱”、“复苏”等词;能联系课文内容,展开想像,把大树医生和孩子们怎样护理大树的经过,补充完整。
教学重点能联系生活,根据查找到的相关资料,说一说保护树木,爱护绿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相关的科学护理树木的方法,懂得保护树木、爱护绿化的意义。
教学方法问答法、诵读法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1. 出示大树图片,问这是一棵怎样的大树?师说,这是一棵多灾多难而又幸运的大树,为什么这样说呢?读课文,找答案。
2.播放手机精彩的导学成果二、新授1.掌握下列词语。
罕见笼罩狂风暴雨灼热拯救呻吟复苏摧残生机勃勃医嘱呼啸挽救2.大树遭遇的第一次灾难。
(1)原子弹爆炸对于这棵大树来说是一场怎样的灾难?找出文中的语句读一读。
(2)简单介绍原爆背景,出示图片,用一个词语说说你的感受。
(3)经历过这样一场灾难,这棵大树居,然奇迹般的没有死,为什么?出示:后来,在一所小学孩子们的精心护理之下,大树居然顽强地活了下来,成为活生生的原子弹爆炸的“见证人”。
(4)大难不死,真是一棵幸运的大树!3.大树遭遇的第二次灾难。
(1)可是这一次,又是一场怎样的灾难?再找文中的语句读一读。
(2)再现当时情景:播放暴风雨MV,用一个词语描述刚才的场景。
(3)在这样的狂风骤雨的摧残下,大树裂开了4米多长的裂缝,它还能活下去吗?靠谁?(4)山野忠彦是怎么做的?说时用上“一??就??”,体现出山野忠彦的“兴奋”(紧紧)篇二:最新沪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大树医生》优秀教案第一课时(精品)《大树医生》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理解词语:罕见、呼啸、怒吼、笼罩、狂风暴雨。
信息窗3树林医生
![信息窗3树林医生](https://img.taocdn.com/s3/m/cd8f07c8aa00b52acfc7ca55.png)
一、激趣导入
自流交流。
二、师生合作,探索新知
1、观察信息图,了解信息图中的信息。
2、根据信息图中的信息提问题。
(1)喜鹊捉了多少只虫子?
(2)啄木鸟捉了多少只虫子?
……
3、解决提出的问题。
(1)喜鹊捉了多少只虫子?
小组同学一起讨论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并说说你所运用的数学策略。
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
课题
信息窗3—树林医生
课时
1课时
设计教师
张敏
教学目标设计
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加法题目,和“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推理能力。
2、能够运用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
3、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学习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学会解决实际问题。
谁愿意展示一下你的算法?
三、拓展练习
1、我们有三种商品,风扇76元,热水器268元,电饭煲156元,我们有400元钱,怎样买合适?(买300元送100元购物券)
2、77页第3题
四、活动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啄木鸟捉的只数,就是从146里去掉12
黄鹂:┕┉┉┉--┙
啄木鸟:┕┉┉┕┉┙
习题设计
常规计算题
基础练习题
拓展练习题
板书设计
树林医生
黄鹂:┕┉┉┉--┙
喜鹊:┕┉┉┉--┙┉┙
146+38=184(只)
黄鹂:┕┉┉┉--┙
啄木鸟:┕┉┉┕┉┙
146-12=134(只)
教学反思
这里线段图是第一次在教学中出现,在认知上是由直观具体的“图”向较为抽象的“线段”的过渡,而这又是帮助理解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在设计教学时,我将重点放在了画线段图的方法指导上:明确一条线段表示一个数量,两条线段之间是有联系的,而这个联系可以从信息里得到;在对“问号该标在哪儿”的讨论中,明确了问题不同,问号所在的位置就会不同,解决的方法就会不同。
树林医生说课稿
![树林医生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1301f5f4360cba1aa811da97.png)
《树林医生》——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各位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讲的这节【森林医生】是青岛版教材二年级第五单元信息窗3的内容。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1,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解决比多和比少的实际问题,是对前面所学的三位数加减法知识的进一步应用,同时又是今后学习用两步计算解决较为复杂的问题的基础。
信息窗3的情境图呈现的是一片森林里,啄木鸟,黄鹂,喜鹊在忙着捉虫子的情形。
途中以对话的形式呈现了3条信息,即:黄鹂捉了146只虫子,啄木鸟比黄鹂少捉了12只虫子,喜鹊比黄鹂多捉了38只虫子。
针对这些信息,学生能够提出的一步解决的问题,自然而然就是我们需要的例题中的那两个问题。
本节教材共设置了2个例题,红点例题:喜鹊捉了多少只虫子?解决比一个数多几的实际问题;绿点问题:啄木鸟捉了多少只虫子?解决比一个数少几的实际问题。
理清数量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为了突破难点,在教学中设计了纸条图,纸条图实际就是线段图,容易帮助学生理解,能清楚地看到谁多、谁少?谁比谁多?谁比谁少?这样就容易解决问题。
教材从“森林小卫士”们工作的场景入手,让学生通过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经历从生活问题到数学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从而激发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探索的精神,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针对以上教材分析,及学生的认知结构特点,我确定了3个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
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建立“比一个数多几,”“比一个数少几”的问题表象,并会正确解答这类实际问题。
(2)以在教师指导下的探究活动为依托,以建立“比一个数多几”,“比一个数少几”的数量关系为目标,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归纳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信息窗三树林医生_教案教学设计
![信息窗三树林医生_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e1871ce83d049649b665851.png)
信息窗三树林医生信息窗三树林医生——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经历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过程,领悟基本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2.通过探索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合作意识。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经历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过程,领悟基本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难点经历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过程,领悟基本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具准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复备第1课时活动一激趣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在田园里认识了菜园卫士和灭鼠能手这两位田园小卫士。
今天我们再到田园里,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情?(课件出示大树:哎吆,最近呀,我生病了,真难受哇。
怎么办呢?)多可怜的大树呀,你有什么好办法帮助它?还可以请谁来帮忙?对,请树林医生来帮忙。
看!他们来了!(课件出示)仔细观察,从画面上你知道了什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板贴问题)同学们提了这么多问题,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指板书)。
活动二请医生¨求喜鹊有多少只²我们用圆片来摆一摆。
如果用绿色圆片表示黄鹂的只数,应该摆几个?利用你手中的圆片摆一摆。
(师生同时摆)²(指着圆片)这五个绿色圆片就代表——黄鹂的只数。
(板贴黄鹂)²如果用桔黄色圆片表示喜鹊的只数,你想怎么摆?自己试一试。
²谁上来摆一摆?(指名到黑板上摆)生先摆5个,再摆3个。
这5个是什么?(和黄鹂一样多的。
)也就是先摆了和黄鹂同样多的只数。
(指着圆片)“3”呢?“8”呢?求喜鹊有多少只,也就是——把这两部分合起来。
你能用算式表示吗?(板书:5+3=8(只))在算式里,“5”“3”“8”各表示什么?你能不能指着自己摆的圆片,合同位说一说。
谁愿意上来指着说给大家听一听?多勇敢。
¨求啄木鸟有多少只²刚才我们用摆一摆、算一算的方法,解决了“喜鹊有多少只”的问题,你能不能也用这种方法摆一摆、算一算啄木鸟的只数呢?(板贴啄木鸟)自己试一试。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3树林医生——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 青岛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3树林医生——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 青岛版](https://img.taocdn.com/s3/m/ca8318f87e21af45b207a851.png)
3树林医生——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教学内容教材第73~75页,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
⏹教学提示本节课主要学习内容是学习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这样类型的实际问题,这是生活中涉及非常多的一类典型的问题。
这是对前面所学的三位数加减法知识的进一步应用,同时又是今后学习用两步计算解决较为复杂的问题的基础。
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是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的一个重要途径。
因此,引导学生从现实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节课教学在出示情境图之后,学生通过观察画面,收集信息,提出问题,然后就进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部分:分析数量关系。
数量之间的比多少问题历来是学习的重点,特别是反叙的比多少问题,其原因就是学生不从数量关系去分析,往往是见多就加、见少就减,机械地处理问题,所以教学时一定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数量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
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建立“比一个数多几”、“比一个数少几”的问题表象,并会正确解答这类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以在教师指导下的探究活动为依托,以建立“比一个数多几”、“比一个数少几”的数量关系为目标,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2、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梳理数量之间的关系,把握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梳理数量之间的关系,把握解题思路。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长短不同的纸条3根,学生准备:学习用品,长短不同的纸条3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谈话导入:森林里的大树生病了,有哪些医生能为它们看病呢?(生答:啄木鸟,)2、树林医生还有谁呢?我们一起看大屏幕(出示情境图)3、找信息:仔细观察,说一说你发现的数学信息。
新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新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32f00a25727a5e9846a6105.png)
第六单元田园小卫士——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一、教材分析本单元就是在学生掌握了万以内数的不连续进位与不连续退位三位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就是整数加减法的完成阶段,就是今后学习因数就是两三位数乘法及大数目加减计算的基础。
学好这部分内容,对于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巩固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与迁移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
本单元选取了菜园卫士、灭鼠能手、树林医生、等信息窗,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生动有趣的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中去。
教材把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教学内容融入富有童趣的素材中,突出了本套教材由“故事串”引出“情境串”的特点,而且把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另外,选取的素材具有科学性,使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能够获得一些自然科学知识。
本单元的计算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在探索连续进位加法与连续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估算、笔算等都可以作为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拓展了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
同时,在解决问题时都采取不同的策略与不同的计算方法,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就是:万以内数的连续进位、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加减法估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目标1、会计算连续进位、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的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2、能够运用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与连续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信息窗一菜园卫士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课本65—66页内容。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会计算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的加减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源于生活,体验解决数学问题成功的喜悦,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与信心。
大树医生语文教案
![大树医生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8f9d47a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ad.png)
大树医生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大树医生》。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树医生的工作特点和意义。
(3)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询问等方式,获取相关信息。
(3)学会从多角度审视问题,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对生命的热爱和尊重。
(2)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
(3)培养学生勇于承担责任、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大树医生》。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树医生的工作特点和意义。
3.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2.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大树医生》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与课文相关的大树医生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引发学生对大树医生的好奇心。
(2)板书课题:大树医生。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
(3)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大树医生的工作特点和意义。
3. 感悟课文:(1)让学生谈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关爱环境,保护资源。
4. 朗读背诵:(1)让学生齐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节奏。
(2)引导学生背诵课文,加强记忆。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强调关爱大自然、保护资源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运用生字词造句。
(3)调查了解身边的大树医生,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拓展:1. 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关于大树医生的小游戏,如:大树医生诊断赛、生字词接龙等。
2. 邀请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或专家,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大树医生及其工作。
大树医生语文教案
![大树医生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cb5827c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9d.png)
大树医生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 能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大树医生的工作内容和树木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和掌握。
2. 对文章主要内容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正确书写。
2. 对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2. 使用图片和实物,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文章内容。
3. 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文章的PPT或黑板。
2. 准备相关图片和实物。
3. 准备生字词卡片。
六、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大树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树,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大树的重要性吗?”2. 阅读文章:让学生阅读文章,并指导学生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书写。
3. 讲解生字词:讲解文章中的生字词,让学生正确书写。
4. 理解文章内容:通过提问,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大树医生的工作内容和树木的重要性。
七、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2. 让学生抄写文章中的生字词,并加以练习。
八、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是否掌握了文章中的生字词?是否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否认识到大树的重要性?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教学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九、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文章生字词的掌握和理解程度,以及对大树重要性的认识。
十、教学内容拓展1. 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的树,以及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2. 让学生了解树木的种植和保护方法。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文章中提到的树木生病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2. 小组分享: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和评价。
3.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教师进行讲解和补充,让学生深入了解树木生病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1. 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认识到保护树木和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大树医生 教学设计
![大树医生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f319292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c7.png)
大树医生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大树医生》主题教育活动一、活动目标:1. 帮助儿童了解植物的生长和生命周期;2. 增强儿童的环保意识,培养保护植物的责任感;3. 提升儿童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4. 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适用对象:3-6岁儿童三、活动准备:1. 故事书《大树医生》;2. 大树图片、植物生长周期图片;3. 树苗或种子;4. 色纸、颜料、画笔、胶水等DIY材料;5. 大型白纸、彩色笔、沙盘、小动物玩具等辅助教具。
四、活动流程:1. 欢迎和导入(5分钟)老师用《大树医生》故事书带入活动,介绍大树医生的故事情节和主题,引起儿童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故事分享和讨论(15分钟)老师讲述故事,并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儿童思考,例如:大树为什么生病了?大树是怎样被治好的?这个故事给我们想到了什么?3. 学习植物成长的知识(15分钟)老师给儿童介绍植物的生长周期和生存条件,并展示相关图片,帮助他们了解植物的基本生长过程。
4. 切身体验植物生长(20分钟)老师带领儿童一起进行植物实践活动,让他们亲手种植树苗或种子,并告诉他们需要注意的养护方法。
5. 制作大树医生手工(20分钟)利用色纸、颜料等DIY材料,带领儿童制作大树医生手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6. 角色扮演游戏(15分钟)老师组织儿童进行大树医生角色扮演游戏,让他们扮演医生、树、小动物等角色,增强合作和沟通能力。
7. 总结讨论和展示(10分钟)老师和儿童共同回顾今天的活动内容,并展示他们的手工作品和角色扮演成果,鼓励他们积极参与。
五、活动收尾:老师鼓励儿童把今天的主题活动所学的知识和经验带回家,和家人分享,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六、活动评估:观察儿童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表现和表达,以及他们学习和理解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通过这样一次以《大树医生》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儿童可以在愉快的氛围中学到关于植物生长的知识,并在实践中培养环保意识和保护植物的责任感。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3树林医生——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青岛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3树林医生——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青岛版](https://img.taocdn.com/s3/m/173c053e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f4.png)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3树林医生——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青岛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六章第三节“树林医生”,主要教授学生如何求出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概念,掌握求解方法,能够独立完成相关题目。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概念和求解方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运用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学具:练习本、笔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讲述一个树林里的医生如何帮助树木治病,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
2. 知识讲解:讲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概念和方法,通过例题展示求解过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求解方法。
3. 随堂练习: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合作,讨论如何运用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步骤:1. 确定一个数2. 找出多(少)几3. 求解七、作业设计(1)小华有10个苹果,比小明多2个,小明有多少个苹果?(2)小蓝有8个铅笔,比小绿少3个,小绿有多少个铅笔?(1)妈妈买了5个蛋糕,比爸爸买的少3个,爸爸买了多少个蛋糕?(2)班级里有25个男生,比女生多10个,班级里有多少个女生?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方法可以求解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例如,可以通过画图、列式等方式求解。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树林医生二》教案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树林医生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0fb508225c52cc58ad6be77.png)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树林医生二?教案
教学内容:
课本75页内容,树林医生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过程,领悟根本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2.通过探索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用纸条来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分析数量之间比多少的关系。
教学准备:
红色、绿色的纸条,小棒,圆片等。
教学过程:
一、口算训练
见口算题卡
二、复习旧知。
昨天学习的数量关系:多的=少的+相差的,以及
少的=多的相差的。
三、自主练习
1.第3题。
让学生先说信息,再借助纸条来列算式。
集体订正,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
的。
2.第4题。
游戏:先看懂图意,明白小芳说的话〔我卡片上的数比你的大65 ,它是多少?〕
3.第5题
练习时先引导学生仔细阅读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动物种类的资料,从中获得数学信息,然后提出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解决。
4.第6题。
让学生先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再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森林医生》教学案例
![《森林医生》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90d089d728ea81c758f57853.png)
还可以这样医今天是一堂练习课,有这样一道练习2、森林医生。
这道题把学生在练习中出现错误最多的数位对不齐、加减号看不清以这个形式出现,按照我课前对教材的解读及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这道题的设计意图是通过把学生常见的错误列出来,强化练习,减少错误。
同时它采用了“森林医生”的形式更加形象生动,使孩子们更有兴趣。
因此我在出示题目之前作了这样的引言:“森林里有几棵树生病了,可是这几天啄木鸟又出远门了,森林爷爷想请小朋友帮帮忙,当一回森林医生。
”我的话音都还没落下,孩子们都举起手来。
我看到那么多学生举手就叫了一个学困生来回答。
“4是个位上的,她写到了十位上。
”我听后心里很高兴,看来同学们掌握的不错。
于是我表扬完这个同学后马上又提问:“那你能想办法把它医好吗?”我让同学们独立完成。
我来到同学中进行巡视,我发现了蒲叶华等几位同学没有把4写在个位上,而是在4的后面加了个0,把4+54变成了40+54。
我想改正他们的错误,于是我叫了他和另一位按老师意思改的洪华容同学到黑板上板书。
黑板上出现了两道算式。
4 40+53 +53————————57 93“看看,谁写的对。
”“洪华容!”很整齐的声音,让人听了特别满意。
我正想请人分析一下原因,却听到了很轻的一个声音“蒲叶华也对。
”我马上顺着声音找到了她,“说说你的理由。
”“40+54=94,他算对了。
”“你认为她说的有道理吗?”有的同学说有道理,有的说没道理。
可所有的同学都在轻轻的说,没有一人举手。
说明大家都对自己的答案不是很肯定,于是我调整了教学预设,让大家对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孩子们经过激励的讨论,一只只小手慢慢的举起来,大多数同学都认为蒲这样做也是对的,只有少数几个人认为是错的。
“说说你的理由。
”“他在4后面加了个0,就变成40加53等于93。
”“我认为他写错了。
”“哪里写错了?”“他把题目抄错了。
题目是4+53,他写成了40+53”程佳卉的回答每次都让人很满意。
我很欣赏她。
森林医生教案
![森林医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fee4b292f60ddccda38a0cc.png)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教学目标:1、经历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过程,领悟基本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
2、让学生经历与同伴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体会计算的工具性。
重难点分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梳理数量之间的关系,把握解题思路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学具准备:长15厘米、20厘米、30厘米、5厘米的纸条各2条。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预习题纲设计:1.准备长15厘米、20厘米、30厘米、5厘米的纸条各2条。
2.观察课本63页信息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喜鹊和啄木鸟捉虫子的信息都和()捉的虫子数有关?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把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说一说。
3.尝试解决“喜鹊捉了多少只虫子?”(1)先用纸条摆一摆。
观察你摆的纸条,喜鹊捉的虫子数分成了()部分,一部分是(),一部分是(),(2)要求喜鹊捉了多少只虫子,应把这两部分()。
列式为:4.尝试解决“啄木鸟捉了多少只虫子?”先用纸条摆一摆,想一想怎样求啄木鸟捉了多少只虫子?列式为:5.通过预习,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提出问题森林里的大树生病了,有哪些医生能为它们看病呢?出示情境图,通过预习,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请把找到的信息和提出的问题连起来说一说。
黄鹂捉了146只虫子,喜鹊比黄鹂多捉了38只虫子,喜鹊捉了多少只虫子?黄鹂捉了146只虫子,啄木鸟比黄鹂少捉了12只虫子,啄木鸟捉了多少只虫子?二、研究问题,指导点拨㈠“喜鹊捉了多少只虫子?”1、展示汇报、建立表象你能不能用纸条分别表示出黄鹂和喜鹊捉的虫子数?说说你是怎样表示的?学生可能出现两种情况:(1)选择20厘米的纸条表示黄鹂捉的虫子数,选择30厘米长的纸条表示喜鹊捉的虫子数。
问:为什么选一个比20厘米长的纸条表示喜鹊的只数呢?你能指出哪一部分表示多出来的只数吗?(2)选择20厘米的纸条表示黄鹂捉的虫子数,表示喜鹊捉的虫子数时,先拿20厘米长的纸条,再在后面接上一条5厘米长的纸条。
小学数学树林医生
![小学数学树林医生](https://img.taocdn.com/s3/m/676ed0e214791711cd791775.png)
信息窗三:《树林医生》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三位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三位数加减法这部分知识的简单运用。
学好这部分内容,对于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巩固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和迁移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学生分析:学生有一定的计算基础,但学生对于“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这类题目的基本数量关系,是初次接触,比较陌生。
本节课借助纸条图帮助学生来分析数量关系,为下一步抽象成用线段图理解数量关系奠定基础。
四、教学目标技能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数量关系,领悟基本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过程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过程,通过学具操作,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抽象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体会合作交流价值,获得解决问题的乐趣。
五、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利用纸条图帮助学生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怎样理解数量之间比多少的关系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纸条,学具卡片七、教学过程:活动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猜谜语:有种鸟,本领高,尖嘴爱给树开刀,树木害虫被吃掉,绿化造林立功劳。
(啄木鸟)今天啄木鸟医生正和他的好伙伴们在树林里举行捉虫比赛,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课件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有哪些树林医生来参加比赛了?观看了他们的比赛,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呢?那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设计意图:创设“树林医生”比赛情境,引导学生观察,从而发现信息,提出问题。
这样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活动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解决“喜鹊捉了多少只虫子?”①要想解决问题需要用到哪些信息呢?(黄鹂捉了146只虫子,喜鹊比黄鹂多捉38只师板书)②从喜鹊比黄鹂多捉38只这句话里你知道了什么?你能运用手中学具摆出喜鹊和黄鹂捉虫的只数吗?(学生尝试操作,但会发现学具不够。
信息窗三 树林医生 (2)
![信息窗三 树林医生 (2)](https://img.taocdn.com/s3/m/8ddcae5b102de2bd970588a4.png)
信息窗二【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信息窗二【教材简析】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万以内数的不连续进位和不连续退位三位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整数加减法的最后部分。
信息窗2——灭鼠能手情境图呈现的是猫头鹰一家捉田鼠的情境。
图中通过统计表提供了猫头鹰一家捉田鼠只数的信息,学生可以根据信息提出许多数学问题,引入整百数减三位数与三位数加三位数和是整百数计算方法的探索。
学生解决的问题也是与情境的具体内容紧密相连,实现了“情境串”与“问题串”的有机融合。
更有意义的是了解了许多关于动物的知识,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目标】1、会计算连续退位的整百数减三位数。
2、增强估算意识,强调算法多样化。
3、能够运用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
4、经历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获得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夜幕降临,月亮出来了,山林里静悄悄的。
老鼠们来到田园要偷点儿粮食,正在这时,被躲在枝干上的猫头鹰一家看到了,(出示情境图)瞧,它们可是捕捉老鼠的大英雄。
师:这是前几周猫头鹰爸爸妈妈捕鼠的情况:请你算出爸爸每周比妈妈多捉几只老鼠?(教师通过点击课件出示答案)【设计意图:这是整节课情境创设的第一步,通过晚上老鼠们来到田园偷吃粮食,正巧被躲在枝干上的猫头鹰一家看到的情境,使学生了解它们是捉老鼠的大英雄。
然后出示上周猫头鹰一家捉老鼠的数量,通过计算家庭成员之间相差多少,主要复习被减数个位、十位是0的减法,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这些数比较小,学生口算就可以得到答案。
】二、创设情境、探求新知。
1、猫头鹰有高超的捕鼠本领,当它看到野鼠就会没有一点儿声响的飞到它们头顶。
用利爪逮住,然后吞掉。
(出示情境图)这是猫头鹰一家,每月捉鼠情况的统计,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2、师:你能提出哪些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列出算式吧!学生提出减法问题,接着用算式表示出来:猫头鹰爸爸比孩子多捉多少只?300-116猫头鹰爸爸比猫头鹰妈妈多捉多少只?300-88猫头鹰妈妈比孩子多捉多少只?288-116=172(只)(因为这道题不需要退位,所以鼓励学生直接口算出来)3、师:先算300-116,会算吗?你想怎样算?学生可能会回答:※我想估算;※我想先估算,再用竖式计算,然后进行验算;……(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进行语言评价:看来你已经养成了很强的估算意识;对,计算时要养成演算的好习惯;你的想法很好……)师:现在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算一算。
树医生教案
![树医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2487878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d5.png)
树医生教案树医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并能准确理解和运用;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3. 学科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2. 难点: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能够自主运用所学知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以图片形式呈现一棵残破的树,并询问学生对这棵树的想法和感受;(2)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有一位专门修复树木的医生,你会怎么称呼他们?为什么?2. 展示课文(1)用多媒体展示课文标题《树医生》,并向学生介绍课文的作者和出版时间;(2)让学生朗读课文标题,并提问:根据标题可以推测,这篇文章内容主要讲什么?3. 教授新词(1)在黑板上写下课文中的生词,并逐一解释含义;(2)带领学生朗读这些单词,并进行一些简单的记忆和运用练习。
4. 分组阅读(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课文阅读,并整理课文的主要思路和关键词;(2)小组代表轮流向全班介绍自己整理的课文内容。
5. 合作学习(1)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就课文中的一些重点句子进行讨论和解读;(2)每个小组选择一到两个句子汇报,向全班讲解自己对这些句子的理解和感悟。
6. 语言运用(1)将课文中的句子从单句改写为完整的段落;(2)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将各自整理的段落连接成一篇完整的文章;(3)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自己整理的文章。
7.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2)组织学生进行写作活动,让他们就自己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提出建议和措施,并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
8. 总结反思(1)让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和心得体会;(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疑惑,促进学习的深入。
四、教学资源1. 图片展示设备;2. 多媒体投影仪;3. 黑板和白板笔;4. 课文《树医生》。
树医生教案
![树医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bf9e162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79.png)
树医生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树木的生长特点和生态环境;2.掌握树木的基本护理方法;3.学会树木的病虫害防治方法;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树木的生长特点和生态环境1.树木的生长过程和生长环境;2.树木的生态作用和生态环境。
2. 树木的基本护理方法1.树木的修剪和整形;2.树木的浇水和施肥;3.树木的防风和防寒。
3. 树木的病虫害防治方法1.树木的常见病害和虫害;2.树木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4. 环保意识和责任感1.环保意识的培养;2.环保责任的落实。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树木的生长特点和生态环境,让学生了解树木的生态作用和生态环境;2.演示法:通过演示树木的基本护理方法,让学生掌握树木的基本护理方法;3.实践法:通过实践树木的病虫害防治方法,让学生学会树木的病虫害防治方法;4.讨论法:通过讨论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四、教学过程1. 树木的生长特点和生态环境1.讲解树木的生长过程和生长环境;2.讲解树木的生态作用和生态环境。
2. 树木的基本护理方法1.演示树木的修剪和整形;2.演示树木的浇水和施肥;3.演示树木的防风和防寒。
3. 树木的病虫害防治方法1.讲解树木的常见病害和虫害;2.实践树木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4. 环保意识和责任感1.讨论环保意识的重要性;2.讨论环保责任的落实。
五、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了解树木的生长特点和生态环境;2.学生能够掌握树木的基本护理方法;3.学生能够学会树木的病虫害防治方法;4.学生能够培养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六、教学反思1.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实践环节,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树木的护理方法;2.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环保意识和责任感的培养,让学生更加重视环保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内容:
课本75页内容,树林医生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过程,领悟基本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2.通过探索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用纸条来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分析数量之间比多少的关系。
教学准备:
红色、绿色的纸条,小棒,圆片等。
教学过程:
一、口算训练
见口算题卡
二、复习旧知。
昨天学习的数量关系:多的=少的+相差的,以及
少的=多的相差的。
三、自主练习
1.第3题。
让学生先说信息,再借助纸条来列算式。
集体订正,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第4题。
游戏:先看懂图意,明白小芳说的话(我卡片上的数比你的大65,它是多少?)
3.第5题
练习时先引导学生仔细阅读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动物种类的资料,从中获得数学信息,然后提出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解决。
4.第6题。
让学生先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再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