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双文本专练《说苑》《烈女传》(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双文本专练-------《说苑》+《烈女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蘧伯玉使至楚,逢公子皙濮水之上,子皙接草而待曰:“敢问上客将何之?”蘧伯玉为之轼车。

公子皙曰:“吾闻上士可以托色,中士可以托辞,下士可以托财,三者固可得而托身耶?”蘧伯玉曰:“谨受命。

”蘧伯玉见楚王,使事毕,坐谈话,从容言至于士。

楚王曰:“何国最多士?”蘧伯玉曰:“楚最多士。

”楚王大悦。

蘧伯玉曰:“楚最多士而楚不能用。

”王造然曰:“是何言也?”蘧伯玉曰:“伍子胥生于楚,逃之吴。

吴受而相之。

发兵攻楚,堕平王之墓。

伍子胥生于楚,吴善用之。

衅蚡黄生于楚,走之晋,治七十二县,道不拾遗,民不妄得,城郭不闭,国无盗贼,蚡黄生于楚而晋善用之。

今者臣之来,逢公子皙濮水之上,辞言‘上士可以托色,中士可以托辞,下士可以托财,三者固可得而托身耶?’又不知公子皙将何治也。

”于是楚王发使一驷,副使二乘,追公子皙濮水之上,子皙还重于楚,蘧伯玉之力也。

故诗曰:“谁能烹鱼,溉之釜鬵,孰将西归,怀之好音。

”此之谓也。

物之相得,固微甚矣。

(节选自《说苑·善说》)
材料二:
卫灵公之夫人也。

灵公与夫人夜坐,闻车声辚辚,至阙而止,过阙复有声。

公问夫人曰:“知此谓谁?”夫人曰:“此必蘧伯玉也。

”公曰:“何以知之?”夫人曰:“妾闻:礼下公门式路马,所以广敬也。

夫忠臣与孝子,不为昭昭信节,不为冥冥堕行。

蘧伯玉,卫之贤大夫也。

仁而有智敬于事上此其人必不以闇昧废礼是以知之。

”公使视之,果伯玉也。

公反之,以戏夫人曰:“非也。

”夫人酌觞再拜贺公,公曰:“子何以贺寡人?”夫人曰:“始妾独以卫为有蘧伯玉尔,今卫复有与之齐者,是君有二贤臣也。

国多贤臣,国之福也。

妾是以贺。

”公惊曰:“善哉!”遂语夫人其实焉。

君子谓卫夫人明于知人道。

夫可欺而不可罔者,其明智乎!诗云:“我闻其声,不见其人。

”此之谓也。

(节选自《列女传·贤明传》)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仁A而B有智C敬D于事上E此其人F必不以闇昧G废礼H是I以知之。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接草,即结草,这里是结草为庐的意思。

与典故中所指的“报恩”并不一样。

B.固,通“姑”,“姑且”的意思。

与《鸿门宴》中“固不如也”的“固”含义不同。

C.信节,即信守节操,文中特指蘧伯玉不在公开的场合有意显示自己信守节操。

D.齐,意思同等、一样。

与《阿房宫赋》中“气候不齐”中“齐”的含义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子皙在濮水岸边等待即将出使楚国的蘧伯玉,想要请其向楚王推荐自己,蘧伯玉虽然没有下车,还是答应了他的请托,并践行了自己的承诺。

B.蘧伯玉见到楚王并没有直接向楚王推荐公子皙,而是在闲谈之中,指出楚国有才而不用却以资敌的问题,使楚王认识到子皙的价值而加以重用。

C.蘧伯玉夜过宫门,依然遵照礼制——下车,扶着车前的横木走过,表达对君王的敬重。

灵公夫人赞赏他的这种不为暗昧废礼的行为,称其为贤大夫。

D.卫灵公本想与夫人开玩笑,夫人却以高规格的礼节向他祝贺并陈述理由:如果不是伯玉,那么卫国多了一个蘧伯玉式的贤臣,这是卫国的福分。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追公子皙濮水之上,子皙还重于楚,蘧伯玉之力也。

(2)君子谓卫夫人明于知人道。

夫可欺而不可罔者,其明智乎!5.综合全篇,蘧伯玉的哪些能力成为他被公子皙托付的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楚令尹虞丘子复于庄王曰:“臣闻奏公行法可以得荣能浅行薄无望上位不名仁智无求显荣才之所不著无当甚处。

臣为令尹十年矣,国不加治,狱讼不息,妨群贤路,尸禄素餐,贪欲无厌,臣之罪当稽于理,
臣窃选国俊下里之士孙叔敖,秀羸多能,其性无欲,君举而授之政,则国可使治而士民可使附。

”庄王曰:“子辅寡人,寡人得以长于中国,令行于绝城,逐霸诸侯,非子如何?”虞丘子曰:“久固禄位者,贪也;不进贤达能者,诬也;不让以位者,不廉也;不能三者,不忠也。

为人臣不忠,君王又何以为忠?臣愿固辞。

”庄王从之,以孙叔敖为令尹。

少焉,虞丘子家干法,孙叔敖执而戮之。

虞丘子喜,入见于王曰:“臣言孙叔敖,果可使持国政,奉国法而不党,施刑戮而不委,可谓公平。

”庄王曰:“夫子之赐也已!”
(选自《说苑·至公》,有删改)
文本二:
樊姬,楚庄王之夫人也。

庄王即位,好狩猎。

樊姬谏不止,乃不食禽兽之肉,王改过,勤于政事。

王尝听朝罢晏,姬下殿迎曰:“何罢宴也?得无饥倦乎?”王曰:“与贤者语,不知饥倦也。

”姬曰:“王之所谓贤者何也?”曰:“虞丘子也。

”姬掩口而笑,王曰:“姬之所笑何也?”曰:“虞丘子贤则贤矣,未忠也。

”王曰:“何谓也?”对曰:“今虞丘子相楚十余年,所荐非子弟,则族昆弟,未闻进贤退不肖,是蔽君而塞贤路。

知贤不进,是不忠;不知其贤,是不智也。

妾之所笑,不亦可乎!”王悦。

明日,王以姬言告虞丘子,丘子避席,不知所对。

于是避舍,使人迎孙叔敖而进之,王以为令尹。

治楚三年,而庄王以霸。

(选自《烈女传·贤明传》,有删改)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闻奉公行法/可以得荣/能浅行薄/无望上位/不名仁智/无求显荣/才之所不著/无当其处
B.臣闻奉公行法/可以得荣/能浅行薄/无望上位/不名仁智/无求显荣/才之所不著无/当其处
C.臣闻奉公/行法可以得荣/能浅行薄/无望上位/不名仁智/无求显荣/才之所不著/无当其处
D.臣闻奉公/行法可以得荣/能浅行薄/无望上位/不名仁智/无求显荣/才之所不著无/当其处
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贪欲无厌”与“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厌”字含义相同。

B.“王改过,勤于政事”与“一日,大母过余”(《项脊轩志》)两句中“过”字含义相同。

C.“是蔽君而塞贤路”与“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兮辞并序》)两句中“是”字含义不同。

D.“不知其贤”与“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两句中“知”字含义不同。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叔敖在担任了楚国令尹后,充分发挥了治国的才能,成就了楚庄王的霸业,楚庄王对虞丘子的推荐心存感激。

B.虞丘子家族中有人犯了法,孙叔敖抓来杀了,虞丘子不但不生气,反而很高兴,因为自己推荐的孙叔敖可以称得上是公平正直的。

C.楚庄王登上位之后,喜欢打猎,樊姬不断规劝楚庄王后,楚庄王依然喜欢打猎,于是樊姬就用不吃禽兽肉的方式进行规劝。

D.在听了楚庄王转告樊姬对自己的评价后,虞丘子离开座位,无言以答,回去后立即辞退了曾举荐的族中子弟,改正了任人唯亲的错误。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举而授之政,则国可使治而士民可使附。

(2)姬下殿迎曰:“何罢晏也?得无饥倦乎?”
答案
1.CEH2.C3.C4.(1)(楚王派人)到濮水岸上追赶公子皙,子皙返回,受到楚国重用,这是蘧伯玉的力量。

(2)君子认为卫夫人明达识人之道。

是可以被欺骗却不可被蒙蔽的人,真是明达智慧啊!5.①材料二可知蘧伯玉是个贤大夫,仁而有智;②材料一可见蘧伯玉口才好,善说。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他)仁德有智慧,对于君上恭敬奉事,这个人一定不会因为在暗处就废弃礼仪,因此我知道这个人是蘧伯玉。

“仁而有智”是并列结构,由“而”连接,说的是蘧伯玉的为人,中间不断开,后面C处断开;
“此其人”是句子的主语,其前E处断开;
“是以”表示总结,一般放在句首,其前H处断开。

故在CEH处断句。

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以及文言词语的能
力。

A.正确。

句意:子皙结草为庐。

/受人大恩,死后也要报答。

B.正确。

句意:通“姑”,姑且;本来。

句意:这三句话姑且能够委托吗?/本来也比不上。

C.错误。

句意:特指蘧伯玉……”以偏概全,“夫忠臣与孝子,不为昭昭信节”,这里的“信节”指的是忠臣孝子的普遍情况。

D.正确。

句意:现在卫国又有了一个和他同等的贤臣。

/天气冷暖却截然不同。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不是因为他这种行为,称他为贤大夫。

是因为他是贤大夫,才有这行为。

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还”,返回;“重于楚”,介词结构后置句,在楚国受到重用;“蘧伯玉之力也”,判断句。

(2)“明”,明达;“道”,方法;“罔”,蒙蔽。

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①材料二“蘧伯玉,卫之贤大夫也。

仁而有智”可知,可知蘧伯玉是个贤大夫,仁而有智;
②材料一“蘧伯玉曰:‘伍子胥生于楚,逃之吴。

吴受而相之……三者固可得而托身耶?’又不知公子皙将何治也。

’于是楚王发使一驷,
副使二乘,追公子皙濮水之上,子皙还重于楚,蘧伯玉之力也”,可见蘧伯玉口才好,善说。

参考译文:
材料一:
蘧伯玉出使到楚国,在濮水岸上遇见公子皙,子皙结草为庐,接待他说:“请问贵客将要去哪里?”蘧伯玉在车上扶轼向他表示礼敬。

公子皙说:“我听说上士能用神色委托,中士能用言语委托,下士能用财物委托,这三句话姑且能够委托吗?”蘧伯玉说:“我恭谨地接受您的吩咐。

”蘧伯玉拜见楚王,出使的公事完毕后,与楚王坐下谈话,从容地谈到了士人。

楚王问:“哪个国家士人最多?”蘧伯玉说:“楚国士人最多。

”楚王十分高兴。

蘧伯玉(又)说:“楚国士人最多但楚国却不能任用。

”楚王惊惧不安地说:“这话怎么讲?”蘧伯玉说:“伍子胥生长在楚国,逃亡到吴国。

吴国接纳他并用他做国相。

发兵攻打楚国,毁坏了楚平王的坟墓。

伍子胥生在楚国,吴国(却能)很好地任用他。

衅蚡黄生长在楚国,跑到了晋国,治理好七十二县,路不拾遗,百姓不妄取,城门不关闭,都城无盗贼,蚡黄生长在楚国但晋国(却能)很好地任用他。

这次我来楚国,在濮水岸上遇见了公子皙,他对我说:‘上士能用神色委托,中士能用言语委托,下士能用财物委托,这三句话姑且能够委托吧?’又不知道公子皙将治理哪里?”于是楚王派出使者驾上驷车一辆,副使车二辆,(楚王派人)到濮水岸上追赶公子皙,子皙返回,受到楚国重用,这是蘧伯玉的力量。

因此《诗经》上说:“有谁能烹鱼,就洗刷好小锅大锅,将由西方归来,
带给我好消息。

”说的就是这样的事。

事物能互相投合,的确是很微妙的。

材料二:
(南子是)卫灵公的夫人。

卫灵公和夫人夜晚共坐之时,听到外面车声辚辚,到了宫门前声音停止,过了宫门车声再次响起。

卫灵公问夫人:“知道这是谁吗?”夫人说:“这一定是蘧伯玉啊。

”卫灵公说:“你是凭什么知道的呢?”夫人说:“我听说《礼》中规定,乘车经过宫门,必下车马;路上遇到君主的车马,则扶轼;用这些来增加对国君的尊敬(之意)。

忠臣和孝子不会因为在明处就表现自己的节操,不会因为在暗处就行为怠情。

蘧伯玉,是卫国贤明的大夫。

(他)仁德有智慧,对于君上恭敬奉事,这个人一定不会因为在暗处就废弃礼仪,因此我知道这个人是蘧伯玉。

”卫灵公派人去看,果然是蘧伯玉。

卫灵公回来,故意戏弄夫人说:“不是蘧伯玉。

”夫人斟酒两次拜祝卫灵公。

卫灵公说:“你为什么要恭贺我呢?”夫人说:“原来我以为卫国只有蓬伯玉(一个贤臣),现在卫国又有了一个和他同等的贤臣,这样国君您就有两位贤臣啊。

国家多贤臣,是国家的福气。

我因此恭贺您。

”卫灵公惊叹道:“好啊!”于是告诉夫人实情。

君子认为卫夫人明达识人之道。

是可以被欺骗却不可被蒙蔽的人,真是明达智慧啊!《诗经》说:“我闻其声,不见其人。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6.A7.B8.D9.(1)君王提拔他并授予他国政,那么就能使国家得到治理,并且能使士人百姓归附。

(2)樊姬下殿来迎接他,问:“为什么散朝这么晚?也许饥饿疲倦
了吧?”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我听说奉公执法,能够得到荣耀;才能品德浅薄,就不要指望得到高位;不具备仁义智慧,就不要追求显赫尊荣;才能不能显示的地方,就不要承担那样的职位。

“奉公行法”是一个联合式结构,作“闻”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D。

“才之所不著”结构完整,且“无”作“当”的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

故选A。

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两句中“厌”字含义相同,都是“满足”的意思。

句意:贪心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

/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呢?
B.两句中“过”字含义不相同。

“王改过,勤于政事”中“过”字是“过错”,句意:楚庄王改正了过错,处理政事很勤敏。

/“一日,大母过余”中“过”字是“探望”,句意:一天,祖母来看我。

C.两句中“是”字含义不同。

“是蔽君而塞贤路”中“是”字是“这样”,句意:这样做是蒙蔽国君而堵塞贤人晋升的路。

/“觉今是而昨非”中“是”字是“正确”,句意:觉悟到今天的做法正确,之前的错误。

D.两句中“知”字含义不同。

“不知其贤”中“知”字是“知道”,句意:不知道哪些人是贤人,这是不智。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中
“知”字是“智慧”,句意:那么他就会智慧明理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故选B。

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回去后立即辞退了曾举荐的族中子弟”错,于文无据。

原文是“于是避舍,使人迎孙叔敖而进之,王以为令尹”,没有说辞退了曾举荐的族中子弟。

故选D。

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举”,提拔;“治”,治理好;“士民”,士人百姓;“附”,归附。

(2)“何”,为什么;“罢晏”,散朝很晚;“得无……乎”,恐怕……吧。

参考译文:
文本一:
楚国令尹虞丘子,向楚庄王禀告说:“我听说奉公执法,能够得到荣耀;才能品德浅薄,就不要指望得到高位;不具备仁义智慧,就不要追求显赫尊荣;才能不能显示的地方,就不要承担那样的职位。

我做令尹十年了,国家没有更好地治理,案件争讼不停,妨碍了众多贤者的选升之路,尸位素餐,贪得无厌,我的罪过应当受到法官的审理,我私下选中了一个国内杰出的人才,是乡下的士人名叫孙叔敖,他虽然文雅瘦弱,但十分能干,他的本性恬淡寡欲,君王提拔他并授予他
国政,那么就能使国家得到治理,并且能使士人百姓归附。

”楚庄王说:“你辅佐我,我才能在中原做盟主,号令行施到极边远的地方,终于称霸诸侯,没有你将怎么办”虞丘子说:“长久维护自己官位的人,是贪鄙的;不举贤进能的人,是欺骗国君;不能让出职位的,是不正直的;有这三不能的人,就是不忠。

作为人臣不忠,君王又为什么要把他当作忠臣呢我坚决请求辞职。

”楚庄王依从了他,让孙叔敖做了令尹。

不久,虞丘子家族中有人犯了法,孙叔敖抓来杀了。

虞丘子很高兴,入宫拜见楚庄王说:“我推荐的孙叔敖,果真能让他操持国政,奉行国法而不结朋党,施行刑法而不枉曲,可以称得上是公正平直。

”楚庄王说:“这是先生的赐予。


文本二:
樊姬,是楚庄王的夫人。

楚庄王登上王位之后,喜欢打猎。

樊姬不断规劝楚庄王,可是楚庄王依然喜欢打猎,于是樊姬就不吃禽兽肉,楚庄王改正了过错,处理政事很勤敏。

楚庄王曾经上朝,散朝很晚,樊姬下殿来迎接他,问:“为什么散朝这么晚也许饥饿疲倦了吧”楚庄王说:“跟贤人在一起,就不知道饥饿疲倦了。

”樊姬问:“大王所说的贤人是谁啊”楚庄王说:“是虞丘子。

”樊姬掩着嘴笑了起来,楚庄王问:“你笑什么呢”樊姬说:“虞丘子是个贤人,但未必忠心。

”楚庄王说:“为什么这样说呢”樊姬说:“我听说虞丘子担任楚国丞相十余年,推荐的不是自己的子弟,就是同族的兄弟,没有听说他推荐贤人或斥退不贤的人,这样做是蒙蔽国君而堵塞贤人晋升的路。

知道贤人不推荐,这是不忠;不知道哪些人是贤人,这是
不智。

我笑这些,不也是适宜的吗!”楚庄王听后很高兴。

第二天,楚庄王把樊姬的话告诉虞丘子,虞丘子离开座位,不知道怎么回答。

于是让出自己的房子,派人去迎接孙叔敖,把他推荐给楚庄王,楚庄王让孙叔敖担任令尹,治理楚国三年,楚庄王得以称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