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揭阳市真理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揭阳市真理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西哲学之间的关系,展开为一个历史变迁和衍化的过程。
在早期,中国哲学除了先后传播于周边区城,对世界的其他区域并没有形成实质性的影响。
在这一历史时期,中国哲学和世界其他文化传统(包括西方文化)之间,主要表现为空间上的并存关系,而没有内涵上的实质交流和互动。
到了明清之际,情况开始发生某些变化。
早期来华的传教士开始把西方文化,即古希腊以来欧洲的哲学思想,宗教思想和科学思想,包括基督教思想介绍、引入到中国。
与此同时,他们也逐渐将中国古代的若干典籍,首先是儒家的经典,翻译、介绍到西方世界。
17世纪的时候,儒家经典已被比较完整地剖译成拉丁文,并渐渐为当时主流的西方思想家们所关注。
在欧洲,莱布尼茨对中国哲学予以很高的评价,认为在“实践哲学方面”,欧洲人不如中国人,而且,“中国哲学比古希腊人的哲学更接近于基督教神学”。
考虑到莱布尼茨时代基督教神学在欧洲仍具有独特的地位,这一评价无疑是相当高的。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同样表现出对中国哲学的多方面肯定。
伏尔泰指出:“中国的儒教是令人敬佩的。
毫无迷信,毫无荒诞不经的传说,更没有那种蔑视理性和自然的教条”,这里无疑有见于中国哲学(包括学)内在的理性精神。
反观那一时期的中国思想界和哲学界,其中的一些代表人物对于传教士介绍的西方思想观念也给予了某种关切,但即使对天主教思想表现出某种认同和肯定的徐光启,也将主要的兴趣放在几何学等科学知识上。
以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而言,徐光启时代的中国哲学家感兴趣的,主要是其中与几何学比较接近的、形式层面的逻辑学,对其形而上学、伦理学,则很少问津。
王夫之认为:“盖格物者,即物以穷理,惟实測为得之。
”这看法无疑受到西方实测之学的影响,但在哲学层面,却很难看到王夫之对西学总体上的正面评价。
可见,明清之际重要的中国思想家,从徐光启到王夫之,对西学都已有不同程度的接触,但他们所关注的主要还是西学中科学与技术的层面,如历法、数学、实测之学,等等,对于哲学层面的普遍思想内涵、价値观念,在总体上并没有给予实质上的肯定。
相对于布尼茨、伏尔泰等对中国哲学普遍内涵的关注和实残哲学等方面的推崇,中国哲学家显然没有在这方面给予西学以同样的关切。
这里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包括由于缺乏专业哲学家的介绍和阐释,西方哲学难以展示其系统的图景,从而妨碍了中国哲学家对西学的理解;同时,价值观方面的差异,也容易使中国思想家对外来文化保持某种距离,等等。
由此形成的结果之ー,是中西文化之间在这一时期形成某种不平衡或不对称:西方主流思想家对中国文化的重視超过了中国主流思想家对西方文化的重視。
(节选自杨国荣《超越非对称:中西哲学互动的历史走向》,有删改)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早期哲学是相对独立的,与其他文化传统的隔绝限制到它的影响范围和思想成就。
B.明清时的传教士不但带来西方文化,也第一次使中国儒家思想走出国门,走向西方世界。
C.徐光启对西方文化的兴趣在几何学、逻辑学等,不大关注形而上学、伦理学等哲学知识。
D.所引王夫之语证明其受到西方的思想影响主要在科学技术,而非哲学层面的思想和观念。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在论述中西哲学的互动关系时,以时间、空间为轴线,而将重点放在明清时期。
B.文章引用欧洲思想家的评价,指出中国哲学在实践哲学和理性精神方面优于西方哲学
C.文章运用对比论证,指出中国和欧洲的主流思想家对于对方的哲学理解并不均衡对称。
D.文章探究中西哲学互动的历史,其意不在比较两者的优劣,而在促进彼此的深层理解。
3.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教士充当传播文明的使者,促进了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的交流,这其中就包含中西哲学。
B.莱布尼茨和伏尔泰都对中国哲学评价很高,但他们视角不同,所见中国哲学的优点也不同。
C.有赖于对中国哲学专业化的介绍和阐释,西方哲学家对中国哲学有较为深刻而全面的理解。
D.西方科学技术与中国价值观关系不大,明清思想家对西学的这部分有更多关注和理解。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去乌镇,看望木心先生
李娟
初夏的乌镇,烟雨迷离,还有阵阵凉意。
我踏上湿漉漉的青石板路,走进小巷深处,去看望木心先生。
十三岁时的木心,在枕水而建的院落里,听着乌篷船吱呀吱呀的摇橹声,几乎读完了手头所有的书。
白发如霜的时候,他回来了,叶落归根,像少年时一样,住在古朴的小院里,品一杯龙井茶,尝一块定胜糕,和学生们谈文学,看水边的桃花开,听三月间的春雨声和杜鹃鸣。
他二十二岁时,拒绝了杭州一家学校任教的聘书,雇人挑了一担书和绘画用的工具,上莫干山读书、画画去了。
他不要常人安逸、温暖的生活,青春年少的他,早已决定要和艺术相伴生,甘愿为艺术忍受冷清和寂寞了。
如今,他的著作静静地站在书柜里,我用目光一次次地抚摸它们,拂过他的《文学回忆录》,这本书在岁月深处,坚如磐石。
如果说,文化是有脉络的,那么他仿佛是一位习武之人,三言两语就打通了中西文化的脉络。
他学贯
中西,中外文化信手拈来。
木心从不仰望大师,也不是学院派,从不说教,也从不迟疑,斩钉截铁,内心如万马奔腾。
他的语言如一幅素描,简洁明了,从容舒展,字字如金,耐人寻味,又如铮铮铁骨,掷地有声,充满了智慧和力量。
他平视那些文学巨匠,平视现在和未来的读者,平视一切大家,解读他们不寻常的人生。
乌镇西栅木心美术馆前的墙上有他在纽约时的一张照片,中年的木心先生穿着一袭黑色的毛呢大衣,手拿一根手杖,头上戴着一顶礼帽,目光如炬,清俊潇洒,儒雅坚毅,险上棱角分明,宛如一幅版画。
他仿佛一位民国时期的文人,穿越半个世纪的光阴站在我的面前。
我站在他的画前,一弯晓月挂在天空,群山默默,寂静无言,连月亮的光芒都是清冷的。
他的画如此空灵、缥缈,有云烟苍茫之感。
这是画吗?还是历史的云烟一不小心流淌在画布上?他的画仿佛他自己的内心,充满灵性,洁净而纯真,却又无比的悲伤和苍凉。
在美术馆中我看见了他在狱中的手稿。
“文革”期间,他数次被捕入狱,三根手指惨遭折断。
有一次,他被关进有积水的防空洞里,那里阴暗潮湿,不见天日,如同地狱。
他悄悄地把写检查材料的纸张节省下来,在上面写满了他的小说和散文。
我低下头静静地看着陈列在柜中的手稿,每一张都密密麻麻的,字如小米粒大小,写在粗糙的纸上。
那穿越了将近半个世纪的手稿,经过岁月的侵蚀,纸张发黄变脆,字迹已经模糊,每一张纸的两面都写满了字,不留空白。
这些手稿一共有六十六张,共计六十五万字。
我站在这一张张手稿面前,忍不住泪水盈眶。
那段暗无天日的岁月,带给一位艺术家多少精神与肉体的折磨和苦痛?是这些小米粒一样的文字,支撑他走过那段屈辱苦难的岁月。
也是这些文字,给予他暗淡的生命一点幽微的光亮。
看着这些手稿,我恍然想起画家梵高的《星空》,在梵高生命的最后几年里,他一直被关在精神病院。
只有一扇小小的铁窗,能让他看见外面世界的朝阳和霞光,也是那一扇小窗让他看见湛蓝的夜空中那满天的繁星,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创作出不朽的杰作——《星空》。
文学是什么?我问自己,也问镜框里的木心。
他回答:是星辰!
无论黑夜多么漫长,总有几颗璀璨的星辰闪亮着,照亮了人们日渐蒙尘的眼睛和心灵。
我听他轻声吟诵:你终于闪耀着了么?
电视中播放着他的录像,他坐在老屋里,谈笑风生。
他说话时声音不大,但是一出口就有惊世之语,让人醍醐灌顶。
我喜欢他的诗歌和短句,永远那么干净热烈、率真明亮、睿智风趣。
他曾说,艺术是最好的梦。
世上有多少墙壁呀,我曾到处碰壁,可是至今也没画出我的伟大壁画。
除了灾难、病痛,人时时刻刻要快乐,尤其是要有眼睛里的快乐。
要看到一切快乐的事物,耳朵要是听
不到快乐,眼睛可以来看。
他喜欢画家梵高,木心的诗:“梵高在博物馆,我在路上走。
”这是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举办特展《梵高在阿尔》,木心看完画展后,写成的此诗。
后来,木心在哈佛大学举办个人画展,又在耶鲁大学美术馆举办画展。
这距离他第一次在杭州举办画展,已经过去了近半个世纪。
木心先生说过:“文学是可爱的,生活是好玩的,艺术是要有所牺牲的。
”也说过:“我是一个在黑暗中大雪纷飞的人哪。
”他的一生,历经磨难,孤独漂泊,子然一身,无妻无子。
他只和文学、绘画、音乐在一起,和世间一切的美相濡以沫、相携到老。
他说:“人们看我的画,我看人们的眼睛。
平时,画沉睡着,有善意的人注视着它时,醒了。
”
醒着的不仅仅是木心的画,还有他的灵魂。
细雨如丝,思绪如雨。
(有删改)
4.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一段点题,交代了“我”去参观木心美术馆的时间和环境,写出了乌镇迷蒙、凄清的特点,为下文写木心先生奠定了情感基调。
B. “这是画吗?还是历史的云烟一不小心流淌在画布上?”写出了木心的画具有空灵缥缈的特点,是木心饱经沧桑的情感流露。
C. 文章详写木心的手稿,是为了表现木心在面对黑暗困境时的抗争精神,丰富了文章内容,表达了作者对木心的崇敬之情。
D. “他的语言如一幅素描,简洁明了,从容舒展,字字如金,耐人寻味,又如铮铮铁骨,掷地有声,充满了智慧和力量。
”句式整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说明木心的语言具有简约、含蓄、有力的特点。
5. 这篇文章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木心先生的形象?请结合文章进行概括。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内当家
王润滋
锁成老汉六十岁了,一辈子心眼儿窄巴,经不住个大事儿。
会计账上,他家的户主姓名写的是李秋兰,他老婆。
连领粮领钱用的手戳都是。
这几年,庄稼人兴在院里打机井,手一按就冒水,洗衣濯菜不出门。
别人都打,问他,他说:“等问问内当家。
”
锁成对老婆,不光嘴上称道,心里也佩服。
她实在是个挺有能耐的女人。
大片脚,二毛子,小他十好
几岁。
说话办事儿一斧子一块,屋里屋外,她一个操持。
冬添棉,夏换单,房上缮草,猪崽入圈……百样事,她心到手到,滴水不漏。
几十年来,小日子过得严丝合缝。
不该破费的,苍蝇衔不出一粒米;该花销的,男子汉没她气魄大。
内当家,是锁成叫惯了的称呼,其实内外都当家。
动工打井的头一天晚上,锁成推开筷子碗,往后一仰,架起二郎腿,点上一锅子烟听起广播来。
可听着听着,不知咋烦了,“嘎叭”一声把开关拉死了。
内当家在刷碗,正听在瘾头上,“嘎叭”一声又把开关拉开了。
然后,一边刷,一边细细地听。
锁成老汉烦透了,嗞嗞地抽着烟,一袋接一袋,不歇气儿。
往炕沿上磕第三锅烟灰的时候,随手又把开关拉死了。
内当家火了,冲进里屋来,在围裙上擦着手:“你这人真是,自个儿不听,也不叫人家听!”
锁成支吾着:“俺、俺头痛,想睡觉哩。
”
内当家火气立刻消失了,伸手去按他的前额瓜:“不热。
恶心么?”
锁成含糊不清地答应着:“唔,唔……”
内当家说:“俺给你烧绿豆汤。
真是的,啥事不用你操心,上的哪门的火!……”
一会儿,绿豆汤端上了,还加了两勺糖。
锁成足足喝了两海碗,喝得汗淋淋的,躺下了,可一宿没睡着,翻过来,覆过去,眼珠子溜滑,烟灰磕了半窗台。
天傍亮,终于忍不住,把老婆推醒了:“新槐妈……俺、俺跟你商量个事儿哩。
”
“说呗!”
锁成为难地看了看老婆,又低下头,半天没装好一锅子烟。
内当家急了,一骨碌爬起来,穿衣服,“你这人真是,谁给你嘴上贴封条咧!”
锁成憋足勇气说:“咱那井,别打了。
”
“咋?”
“你没听喇叭匣子里喊的啥?”
“啥?”
“俺不说你也明白。
”
“说!说晚了不喜得听!”
锁成把嘴往老婆耳边凑了凑,小声说:“蒿山的地富分子都摘帽了,连蹲过八年大狱的赵百万都在内。
”
内当家点点头:“嗯。
”
“现时,人家又吃香了,跟咱贫雇农平起平坐呢!”
内当家咬咬嘴唇:“嗯。
”
锁成点上烟,咝咝抽。
一边抽,一边说:“就为这,咱这井别打了,别把劲出瞎了!”
内当家愣了。
“唉,你这人真死心眼儿!挑明了说吧,这房还不知姓啥哩!刘金贵注还没死,听说他儿子在日本,开家大饭店,挺有钱。
他给县上捎回辆小鳖盖子车,还有电视机啥的。
再说,就算他死了,还有儿孙后代呀!这房,不保险哩!”
内当家说:“你净瞎寻思!”
“瞎寻思?你不见上头的政策,像吃奶孩子的脸儿,一天十八变!吃不准哩!咱家的事儿,从来是大小都你说了算,俺服气!这遭听俺一回,啊?保准吃不了亏。
”
内当家突然笑起来。
锁成懵了:“笑啥哩?”
还笑!笑得格格的,笑得前仰后合,笑得用拳头擂着老头子的脊背,擂得咚咚响。
锁成慌了神儿,伸手去捂老婆的嘴:“笑啥哩?笑啥哩?你痴啦!左邻右舍都是耳朵,你就不怕……唉!笑啥哩!”
内当家擦着泪儿,狠狠瞪了老头子一眼:“你呀,神经病!白赚俺两碗绿豆汤!俺就不信日头能跟西边出!俺就不信新社会还能不向着咱老百姓?老头子,没事瞎嘀咕,睡你的省心觉吧!啊?”
天放明,内当家下了炕,高声大嗓地冲对面房喊:“新槐,日头照腚啦!”
小儿子新槐扣着扣儿走进来:“妈,做啥?”
内当家掏出钱,塞进儿子手里:“去,买盘鞭!”
乡下盖房上梁,一般人家都放鞭炮,以示吉庆。
打井放鞭,老辈子没这讲究。
老辈子没有的,李秋兰家做。
她叫儿子用竹竿挑起长长的一串小红鞭子,站在院当央,点着。
鞭声爆豆似的响了,引来满村看热闹的人。
一群孩子围在下边抢落下的那些。
满院子纸花飞扬,硝烟弥漫,火爆透了!
人们私下里咬耳朵。
谁都吃不透,这个手紧如锁的把家婆,今儿怎么舍得拿票子闹光景……
鞭串快燃尽了,内当家抓过一把锨,推进老头子怀里,朗声朗气道:“槐他爹,动土吧!”
不知怎么的,锁成也有劲了,一锨铲下半尺深……
早晨的阳光落满小院。
圈里的猪吃饱了食,在猪圈墙上蹭痒痒。
大白公鸡站在墙头上,抻着脖子打鸣。
盘满草棚顶的葫芦叶儿上,兜满夜里落下的露水珠儿,风一刮,噼哩叭啦往下滚,像掉银豆子。
挂在檐下的棒棒穗子,闪着金火火的光……
(选自《人民文学》1981年第3期,有删改)注:刘金贵是二人曾经的地主东家,所住房子的原主人。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围绕打井这一主线,叙述了人物之间不同的想法,反映了当时老百姓的心理动态。
B. 小说通过磕烟灰、装烟袋等细节描写,形象刻画出锁成内心的为难,暗示他的担忧。
C. 面对形势变化,很多群众都有与锁成同样的担忧,小说中作者批判了这种心理态度。
D. 小说语言很富有生活气息与农村特色,这也使得人物尤其是内当家的语言生动传神。
7. 请简要分析李秋兰这一人物形象。
8. 请简要分析小说末段的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郑畋字台文,荥阳人也。
年十八登进士第,释褐汴宋节度推官。
二十二,吏①部调选,又以书判拔萃授渭南尉、直史馆事。
大中朝,白敏中、令狐绹相继秉政十余年,素与德裕相恶,凡德裕亲旧多废斥之,畋久不偕于士伍。
咸通中,令狐绹出镇,刘瞻镇北门,辟为从事。
入朝为虞部员外郎。
右丞郑薰,令狐之党也,摭畋旧事覆奏,不放入省。
畋复出为从事。
威通九年,刘瞻作相,荐为翰林学士,转户部郎中。
后迁中书舍人。
十年,王师讨徐方,禁庭书诏旁午,畋洒翰泉涌,动无滞思,言皆破的,同僚阁笔推之。
僖宗乾符五年,黄巢起曹、郓。
六年,陷安南府据之。
广明元年冬,贼陷京师,僖宗出幸。
畋搜乘补卒,缮修戎仗,浚饰城垒。
尽出家财以散士卒,昼夜如临大敌。
中和元年二月,贼将尚让、王璠率众五万,欲攻凤翔。
畋预知贼至,令大将李昌言等伏于要害。
贼以畋儒者,步骑长驱,部伍不整。
畋以锐卒数千,陈于高冈,虚立旗帜,延袤数里。
距贼十余里,伐鼓而阵。
贼不之测众寡,始欲列卒而阵,后军未至,而昌言等发伏击之,其众大挠。
日既晡矣,岐军四合,追击于龙尾陂,贼委兵仗自溃,斩馘万计。
时畿内诸镇禁军尚数万,贼巢污京师后,众无所归。
畋承制招谕,诸镇将校皆萃岐阳。
畋分财以结其心,与之盟誓,期匡王室。
又传檄天下。
时驾在坤维音驿阻绝以为朝廷无能复振及畋传檄诸藩耸动各治勤王之师巢贼闻之大惧自是贼骑不过京西其年冬,畋暴病,后薨于郡舍,时年五十九。
(节选自《旧唐书·郑畋传》,有删)
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时驾在坤维/音驿阻绝/以为朝廷无能复振/及畋传檄/诸藩耸动/各治勤王之师/巢贼闻之大惧/自是贼骑/不过京西/
B. 时驾在坤维/音驿阻绝/以为朝廷无能复振/及畋传檄诸藩/耸动各治勤王之师/巢贼闻之大惧/自是贼骑不过京西/
C. 时驾在坤维/音驿阻绝/以为朝廷无能/复振及畋/传檄诸藩/耸动各治勤王之师/巢贼闻之大惧/自是贼骑不过京西/
D. 时驾在坤维/音驿阻绝/以为朝廷无能复振/及畋传檄/诸藩耸动/各治勤王之师/巢贼闻之大惧/自是贼骑不
过京西/
10.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释褐,谓脱去布衣而换上官服,即做官的意思。
科举时代称进士及第授官为释褐。
B. 书判,是唐朝吏部选官时考核的标准。
“书”指写字是否端庄有力、美观大方,“判”指文理是否优长。
C. 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是主要负责农田、水利、户籍、赋税、俸饷等的机关。
D. 畿内,古称王都及其周围千里以内的地区,又称京畿,也泛指国都周围的地区。
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郑畋入仕较早,深受党争之害。
他十八岁就考中进士,走上仕途,但由于属于德裕一党,长期受到排挤,仕途不顺,直到刘瞻当上宰相后,才受重用。
B. 郑畋能书善写,才能令人信服。
朝廷的军队讨伐徐州时,需要大量拟写诏书,郑畋构思迅速,挥笔书写,所言俱切中要旨,同僚纷纷上奏朝廷举荐他。
C. 郑畋虽为儒生,但也擅长军事。
面对敌人的进攻,他预先命令大将埋伏于要害之地,然后虚张声势,摆开阵势,趁敌人立足未稳之际,伏兵出击,令敌人陷入混乱。
D. 局势混乱之际,郑畋稳定人心。
黄巢占领京城,一时群龙无首。
郑畋先是将各将领召集到岐阳,与他们结盟起誓,匡扶王室,然后又传令天下,令诸藩勤王。
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右丞郑薰,令狐之党也,摭畋旧事覆奏,不放入省。
(2)日既晡矣,岐军四合,追击于龙尾陂,贼委兵仗自溃,斩馘万计。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各题。
归雁(其一)
唐·杜甫
万里衡阳雁①,今年又北归。
双双瞻②客上,一一背人飞。
云里相呼疾,沙边自宿稀。
系书元浪语③,愁寂故山薇④。
【注】①衡阳雁:雁是候鸟,秋来南飞,传说到衡阳为止,不过衡山的回雁峰。
②瞻:往上看,往前看。
③浪语:妄说;乱说。
④故山:喻家乡。
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句用“万里”和“衡阳雁”写向南漂泊路途之远,为大雁的北归作了铺垫。
B.最后一句诗人将自己的万种愁绪遥寄于想象中故乡的山薇,这是作者的虚笔。
C.五六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动静结合地表现出大雁北归途中急切的心情。
D.诗人系在大雁脚上的书信里没有什么妄说乱言,字里行间都是自己一片衷情。
14.全诗塑造了大雁怎样的形象?有何寓意?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_______________ ,食野之萍。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曹操《短歌行》)
(3)《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5)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____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_______________ ,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7)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一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从东山之上升起的月亮在夜空中缓缓移动的情形。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6.下面是为李清照的《声声慢》写的推荐语,请你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写一段推荐语。
要求:语言有文采,不必拘泥于所给例句形式,能突出该词的特点,不少于60字。
例句:喜欢李清照的词,因为它通畅易懂;喜欢李清照的词,因为它意境优美;喜欢李清照的词,因为它感情真挚,一首《声声慢》,道出了人间多少愁绪。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17.下面是我国第四次经济普查法人单位统计表,请根据图表写出三条结论。
要求不出现数字(年份除外),不超过60个字。
[注]因四舍五入原因,存在分项合计与总计不等的情况。
四、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2月4日,《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2020年十大流行语”,其中有:
逆行者:指由于职责和信念所系,在发生重大危险时不顾个人安危,迎难而上,去拯救他人生命、财产安全的人。
后浪:2020年五四青年节,短视频《后浪》中以“后浪”称呼新一代年轻人,表达了对他们的认可和赞美。
新冠疫情中,“后浪”承担起历史赋予他们的责任和使命,成为“希望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