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初中体育课外作业布置策略探讨应用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化初中体育课外作业布置策略探讨应用探讨
发布时间:2021-01-12T03:12:58.996Z 来源:《当代教育家》2020年34期作者:黄维君[导读] 教师在布置课外作业中,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科学布置,明确作业的具体要求和完成标准,促使学生在完成作业中有具体的标准作为依据。
都安瑶族自治县菁盛中学 530731摘要:当前,体育学科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业作为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其具有巩固所学技能、养成运动习惯等价值,因此,教师要针对当代初中学生的特点与个性,优化布置课外作业,发挥作业的育人作用。
关键词:初中体育;课外作业;布置策略;分析受到以往固化模式的影响,家长、学校和教师都更加关注学生的文化成绩,忽视了其身心发育规律,对体育运动缺乏重视,导致初中
学生的体质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并且容易诱发各种心理问题。
素质教育更加突出体育学科的育人价值,体育教学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课外作业是教学活动的关键组成部分,是教学的外延与伸展,教师要灵活采用布置策略,对课外作业进行适当的优化,促使学生获得身心素质的均衡发展。
1、初中体育课外作业布置优化策略
1.1结合课堂内容
教师在布置课外作业中,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科学布置,明确作业的具体要求和完成标准,促使学生在完成作业中有具体的标准作为依据。
例如在篮球课外作业布置中,课堂内容为投篮和上篮,教师可布置作业:标准姿势下完成50次投篮和20次上篮,并且规定学生的完成时间。
学生在完成课外作业中,可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训练,进而巩固课堂所学技能,掌握篮球投篮和上篮技术动作[1]。
1.2兼顾学生差异
由于每个学生的运动天赋、身体素质、理解能力和运动能力存在差异,对于相同的作业完成能力各不相同,教师在布置课外作业中,要兼顾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实行课外作业分层。
例如在学习健美操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对学生进行分层,按照不同层级学生的特点布置课外作业。
首先,针对第一层级的学生,其身体协调性较好、理解能力较强,已经熟练掌握了健美操动作,课外作业可布置为:将个人积极情绪融入到健美操中,通过健美操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展示肢体美和形态美;其次,针对第二层级学生,其已经掌握了基本动作,但是在动作规范性方面略显不足,课外作业可布置为:规范健美操动作,保证每个动作准确到位;最后,针对第三层级学生,其理解能力较差、身体协调性不足,并且对健美操缺乏学习兴趣,课外作业可布置为:通过复习健美操的基础动作,激发其对健美操的兴趣[2]。
1.3融入趣味元素
当代初中学生个性较强,对于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会自主投入其中,在布置体育课外作业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融入一定的趣味元素,保证作业内容符合体育学科特点以及学生发展诉求,不能随意性、盲目性的布置大量作业,进而激发学生的抵触兴趣。
例如在篮球运球教学中,其教学目的为夯实学生运球技术,激发其对篮球运动的热爱,为了实现这一既定的教学目标,在布置课外作业中,可利用信息技术分享篮球花式运球的视频,要求学生自主观看,并且通过课余练习掌握一项花式运球动作。
由于篮球花式运球趣味性和观赏性较强,能够激发学生练习的欲望和兴趣,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可以更好的完成课外作业。
1.4注重作业评价
课外作业的目的是巩固课堂知识、培养体育兴趣,为了发挥其作用,教师要注重开展作业评价,并且从多个维度保证评价的公正性以及客观性。
首先,将体育测试作为评价的主要标准,例如男生1000米跑和女生800米跑,要求学生在既定的时间内完成测试,对于体能较差的学生,教师要明确课外作业的完成时间,促使学生在重复的作业训练中不断提升自我;其次,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完成作业中的表现,落实作业的动态监督和反馈工作,例如邀请家长参与到作业评价中,针对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进行客观评价,促使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最后,教师在评价学生作业中,要尽量采用鼓励式以及激励式语言,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和自信。
1.5布置小组作业
体育运动具有较强的竞技性、团队性以及协作性,很多体育运动都需要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才能获取胜利,教师在布置课外作业中,要遵循体育运动的团队性特点,以小组为单位布置作业,引导小组成员通过密切配合完成作业。
例如在足球传接球训练中,教师可将班级学生分为不同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传接球训练,通过小组成员的配合,能够快速掌握传接球技术要点,实现所有成员足球技能水平的全面提升[3]。
2、体育课外作业布置中需要关注的几点问题
2.1加强学生宣传
受到应试思维的影响,很多学生不习惯完成体育课外作业,对待作业态度消极、情绪抵触,甚至存在负面心理。
学校要注重学生宣传,促使其认识到体育学科的重要性,以端正的态度面对课外作业。
2.2加强作业监督
体育教师要肩负其育人的重任,对学生完成作业情况开展定期抽查和动态监督,通过教师监督引发学生重视,自觉完成课外作业。
同时,体育教师还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和心理教育,让学生从心理层面接受课外作业,例如要求学生定期以日记的方式记录作业完成情况,由教师进行定期抽查,发现学生群体中存在的思想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4]。
2.3获得家长支持
体育运动能够帮助学生身心健康发育,体育教师要将体育运动的优势讲述给家长,获得家长对课外作业的支持,转变以往的固化育儿理念。
同时,教师还可利用“家庭体育”的课外作业方式,鼓励家长也参与到作业完成中,在家庭中营造浓郁的体育氛围[5]。
结束语:
总而言之,体育作为初中教育体系的关键学科,其育人质量关系到我国青少年的未来健康发展,教师要转变以往的固化思维和陈旧观念,将课外作业作为教学的延伸,根据学生身心发育规律和个性特点,保证课外作业的趣味性、有效性以及合理性,科学控制作业量和作业内容,激发学生对体育学科的热情,全身心的参与到课外作业中,实现心理和身体素质的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章圣爱.优化初中体育课外作业布置策略探讨[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3,(3):187.
[2]陈志坚,周杨.中小学体育课外作业设计及布置策略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7):155.
[3]赵昕霞.体育课外作业的布置[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3):137.
[4]何东平,孙娟,何芯茹.家庭体育作业对初中生体质健康和亲子关系影响的实验研究[J].武术研究,2020,5(1):143-147.
[5]缪彩霞.初中课外体育作业对比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6,(5):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