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 第2课时 平行投影与正投影第2课时 平行投影与正投影教案(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平行投影与正投影
设计说明:
《新课程标准》的“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是《标准》的一个特色。

影子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本节课研究平行投影。

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影子与生活的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与兴趣,树立正确的数学观。

本课时密切联系实际,涉及到地理、物理等知识,体现了数学与各学科内容间的联系。

丰富了数学课堂,对老师是新的挑战。

教学中以学生探索为主线,借助人文化的词语串联整个的课堂,以丰富的图片吸引学生,借助具体操作观察不同时刻影子的方向与大小的变化特征,尽可能的使学生增强感性认识。

这是本人与学生一次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学
内容
平行投影与正投影



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平行投影的含义,能够确定物体在太阳光下的影子。

了解不同时刻物体在太阳光下形成的影子的大小和方向是不同的。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实践、探索的过程,了解平行投影的含义。

通过观察、想象,了解不同时刻物体在太阳光下形成的影子的大小和方向是不同的。

理解在同一时刻,物体的影子与它们的高度成比例.
3、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积极参加数学活动,认识数学与人类的密切
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激发学生探究与创
造,加强学生的合作与交流。

教学
重点了解平行投影的含义,能够确定物体在太阳光下的影子。

了解不同时刻物体在太阳光下形成的影子的大小和方向是不同的。

理解在同一时刻,物体的影子与它们的高度成比例.
教学
难点经历操作、观察,由直观到推理,归纳总结到理论的过程。

教教学内容及过程备注
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设问导入
引言:太阳光下的影子是我们司空见惯的,物体在太阳光下形成的影子与在灯光下形成的影子有什么不同呢?
二、操作感知、建立表象
做一做
实践:取若干长短不等的小棒及三角形、矩形纸片,观察它们在太阳光下的影子。

提问:(1)固定投影面,改变小棒或纸片的摆放位置和方向,它们的影子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
(2)固定小棒或纸片,改变投影面的摆放位置和方向,它们的影子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操作,观察,探索.
概念:太阳光线可以看成平行光线,平行光线所形成的投影称为平行投影。

平行光线与投影面垂直时称为正投影.
三、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议一议
这三幅图是我国北方某地某天上午不同时刻的同一位置拍摄的.
提出问题:⑴在三个时刻,同一棵树的影子长度不同,请将它们按拍摄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并说明你的理由;
⑵在同一时刻,大树和小树的影子长度与它们的高度之间有什么关系?与同伴进行交流.
学生观察、交流。

结论:在同一时刻,大树和小树的影子与它们的高度成比例
1 2 3
四、范例学习、理解领会
例 2 某校墙边有甲、乙两根木杆。

已知乙木杆的高度为1.5m.
(1)某一时刻甲木杆在阳光下的影子如图5-6所示,你能画出此时乙木杆的影子吗?(用线段表示影子)
(2)在图中,当乙木杆移动到什么位置时,其影子刚好不落在墙上?
(3)在(2)的情况下,如果测得甲、乙木杆的影子长分别为1.24m和1m,那么你能求出甲木杆的高度吗?
学生画图、实验、观察、探索。

五、随堂练习
课本随堂练习
学生观察、画图、合作交流。

六、课堂总结
本节课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促进大家对内容的理解,本课内容,要体会物体在太阳光下形成的不同影子,在操作中观察不同时刻影子的方向和大小变化特征。

在同一时刻,物体的影子与它们的高度成比例.
七、布置作业
课本习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