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8.23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课件】(86张)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自然经济解体】 材料 1840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 的影响。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 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 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 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 复有心种菽粟。
迁移运用:结合时代大背景,分析长江三角洲的村镇经 济发生的重大变动。 提示:自然经济加速解体;农产品商品化,受到世界市场 的影响;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发生变化。
3.【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 材料 1872年侨商陈启源创办继昌隆缫丝厂,采用蒸汽 机和传动装置,雇女工数百人,“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 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 迁移运用:它的出现说明了什么问题? 提示:说明在中国封建经济解体过程中,资本主义生产 方式产生了。
考点一 自然经济的解体 【举史论证】
考点二 洋务运动 【举史论证】
材料一 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 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 的趋向。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问题驱动4】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 运动是中国近代化起步的标志”。 提示:洋务运动采取机器大生产,开启了中国近代的工 业化道路;洋务运动客观刺激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的发展,为中国近代化奠定了物质基础;洋务运动从科 技、思想、教育等方面向西方学习,推动了中国的近代 化进程。
材料一 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图(年平均 数)单位:镑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
【问题驱动1】根据材料一,分析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发 生变化的原因。 提示:前期增长是开放五处通商口岸的结果;后期下降 与自然经济对商品经济的本能抵制有关。
材料二 外国企业由于拥有巨大的资本和强大的生产 力,即使在偏僻的山村,其产品比中国对手也更畅 销。 ……把传统纺织业作为副业的农村妇女失去了工 作,农民则连勉强糊口也日益艰难。……失去生计的农 民也来到城市寻找工作。这样,越来越多的沿海和条约 口岸成为中国金融、工商业和人口集中之地。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 斗)》
十余年来,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水脚(水路运费)少入 洋商之手者,奚止数千万。”此外,招商局还率先投资 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和中国通商银行等。招 商局创造了历史上的第一次辉煌。
——据虞和平等《招商局与中国现代化》
【问题驱动5】轮船招商局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创办 的?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轮船招商局在促 进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方面的积极作用。
3.外交上:使外交开始向近代化转变,建立了中国 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加强了清朝同外国的 联系。
4.军事上:洋务运动创建近代海军,开始了中国军 事近代化的历程。
5.教育上:洋务运动设立新式学堂,培养翻译、科技、 军事方面的人才,开启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角度 生产 模式
经济 结构
变动
实质
商品经济发展,自然经
济逐步瓦解
从农耕文
明向工业
工业逐渐取代农业成为 文明演进,
经济的主体,外国资本、 逐步走向
官僚资本(洋务企业)、 工业化、
民族资本是近代中国三 市场化
种主要的工业资本形式
评价
伴随着中国 半殖民地化 的历程,是 被迫和痛苦 的,但客观 上是进步的
角度
【备选史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特点: (1)自然经济解体速度地区不平衡。受外国商品冲击较 早的沿海、沿江地区解体速度较快;边远地区和经济落 后地区相对迟缓。从整体上看,在广大农村自然经济仍 占统治地位。 (2)中国自然经济解体不是自身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而是来自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
三、多角度认识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史识】 1.近代经济结构变动的原因: (1)由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瓦解了自给自足的自然 经济,破坏了传统的经济结构。 (2)伴随外国商品涌入中国市场,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 义世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 (3)中国的一些地主、商人投资于近代工业。
2.对中国近代工业的认识: (1)是相对于古代手工劳动的手工业而言,指装备了近 代机器设备、分工更细、专业化色彩更浓、管理更具 科学性的工业,它包含外来资本主义企业、洋务企业及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3.主要活动: (1)近代军事工业:以“_自__强__”为旗号,主要有_安__庆__内__ _军__械__所__、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制 造局等。 (2)近代民用工业:以“求富”为旗号,主要有_轮__船__招__ _商__局__和开平煤矿,_汉__阳__铁__厂__和湖北织布局。
(3)筹划海防:从19世纪70年代中期起,建成北洋、南洋 和福建三支海军。 (4)近代教育:创办了_京__师__同__文__馆__等一批新式学堂,选派 留学生出国深造,开_近__代__教___育__的先河。 4.结局:清军在_甲__午__中__日__战__争__中惨败,宣告洋务运动的 破产。
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背景: (1)鸦片战争后,外商企业在_通__商__口__岸__兴起,受其丰厚利 润的刺激。 (2)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对民办企业产生了 诱导的作用。
2.表现: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_东__南__ _沿__海__地__区__产生,主要有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 贻来牟机器磨坊等。 3.影响:民族工业的出现,说明在中国封建经济解体的 过程中,产生了_资__本__主__义__生__产__方__式__。
5.影响: (1)积极性: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 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_抵__制__作__用__,对本国封建经济的 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是中国_近__代__化__的开端。 (2)局限性:仅学习西方_先__进__技__术__,而不学习政治制度。 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问题驱动3】材料三反映这一现象主要表明了什么? 提示:表明:①中国内地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提高,推动 了内地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②天津开埠后对内地的 辐射作用加强,自身作为港口城市的功能进一步凸显。
【史论点睛】 一、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 1.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最直接也
是最主要的原因。 2.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自然经济解体的前提条件。
③近代企业:主要指采用机器生产的企业,是相对于手 工劳动的手工工场或作坊而言。 (2)史观角度 ①从全球史观看:中国自然经济瓦解,经济结构变化是 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融入全球化的结 果和体现。
②从文明史观看:则是西方工业资本主义文明与中国传 统农耕文明交流、碰撞、渗透、融合的产物。 ③从近代化史观看:则是近代中国向市场化、工业化、 城市化转型的开始。
2.【洋务运动的意义】 材料 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 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 向。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 新陈代谢》
迁移运用: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的主 观动机及客观影响。 提示:主观动机:挽救清政府的统治。 影响: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促进了近代资本主 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3.影响:客观上促进中国商品经济发展,也瓦解着自然 经济,为_民__族__资__本__主__义__产生提供市场、劳动力、资本 等。 二、洋务运动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面临_内__忧__外__患__的 局面
2.概况: (1)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2)目的:在不改变_封__建__制__度__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的 科技,维护清朝统治。 (3)代表:中央以奕 为代表,地方上有曾国藩、李鸿 章、左宗棠和张之洞。
变动
实质
评价
对外 交流
国家 政策
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 世界市场,闭关锁国政策 和状态被打破
Hale Waihona Puke 从“抑商”向“扶商” 转变从向演走市农工进向场耕业,工化逐文文业步明明化、伴半的被的上随殖历迫是,但着民程和进客中地痛步,观是国化苦的
【对点特训】 下表为《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丝、茶出口概况简
表》。由于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 民放弃农业生产转而种桑养茶。这一现象反映了
(2)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是相对于外资企业及洋务派所创 办的封建官营企业而言,侧重于企业产权属性。 (3)“近代民族工业”则突出民族的色彩,它包括政府 办的军事企业、官商合办的民用企业以及民族资本主 义私人企业等。
3.多视角理解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1)知识角度 ①自然经济解体是一个渐进、漫长的过程,在中国近代 仍占主导地位。 ②经济结构变化主要指社会经济结构由单一的自然经 济变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 经济等并存。
材料二 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在中国第一 次引入股份制。这种筹资方式,开阔了国人视野并促进 了招商局的迅速壮大。此后十年间,中国的股份制企业 增至20多家。《申报》评论:“招商局开其端,不数年 间,风气为之大开,公司因之云集。”1877年,招商局收 购美资旗昌轮船公司。据李鸿章估计: “创办招商局
3.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尤其是机器工业的产生和发 展以及航运、铁路等交通事业的发展,加强了城乡经济 的联系,也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4.自然经济自身的局限性是其解体的内部根源。
二、自然经济解体的影响 1.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准备了自由劳动力、资金和 市场,成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确立的前提条件。 2.客观上提高了社会经济的商品化程度,从根本上 冲击着根深蒂固的封建专制制度。 3.为西方列强对华进行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创造 了条件,使中国逐渐沦为世界资本主义的经济附庸。
第23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史实】 一、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1.原因: (1)主要原因:资本主义的入侵。 (2)前提: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
2.表现: (1)洋纱洋布涌入,使传统“纺”与“织”、 _“__耕__”__与__ _“__织__”__分离。 (2)列强大量收购农副土特产品,使丝、茶生产日趋商 品化。 (3)鸦片战争后,外商建立船舶修造厂。
()
时间 品名
茶 丝
1843年
1 300多万斤 1 000多包
1855年
8 400多万斤 56 000多包
A.农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B.中国出口贸易占优势地位 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加深 D.中国的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解析】选C。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丝、茶等农产品的 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农业生产转而种桑养茶。 说明在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 场,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A、B、D史实错误, 排除。
提示:背景:工业革命后,西方在华公司的示范;洋务运 动后期,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 难。 作用:引入股份制公司组织形式,有利于吸引投资,促进 了民族企业的创建与发展;开创了近代民族航运业,一 定程度上抵制了外来侵略,维护了民族利益;创办了一 批近代企业,为近代工商业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
【史论点睛】 一、从五大视角理解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点 1.思想上:洋务派面对新的形势,提出了“中学为
体,西学为用”这一最早的近代化思想,表明了统治阶 级已经承认“中学”的不足,也使中国人的观念由“传 统人”开始向“现代人”转变,开始具有现代意识。
2.经济上: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引进了西方先 进的生产方式,培养了科技人才,开启了近代中国工业 文明的先河;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问题驱动2】依据材料二,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 发生的变化。 提示:西方经济入侵;耕织分离,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人 口加速流动,破产农民进入城市,为近代经济发展提供 了劳动力;沿海通商口岸贸易繁荣,近代城市兴起。
材料三 (2015·天津文综·T5改编)天津开埠后,直隶 顺德府(今河北邢台)农民开始在农闲时结伙赴陕甘蒙 等地贩运皮毛,冬去春回。到20世纪初,收购的皮毛除 大量转运到天津供出口外,部分生皮在顺德加工成皮袄、 皮褥等向国内销售。在皮毛运销和加工业带动下,从事 非农业生产的人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