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4节眼睛和眼镜教案(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节眼睛和眼镜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眼睛的结构。
2.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老花眼)的成因及矫正。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凸透镜成像的再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物理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和精神。
3.创设思考和回答、交流和讨论问题的机会和条件,培养学生信息交流能力和表达自己观点的语言表达能力。
4.通过几个问题的讨论,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知识去解释或联想某些实际的生活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5.通过自学,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具有眼保健、保护视力的意识,注意用眼卫生。
2.通过小组交流讨论与小组实验,培养学生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3.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重点: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老花眼)的成因及矫正。
难点:通过科学探究,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如图所示,一直以来小强总是用这样的姿势看书或电视,近几天他发现自己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小强的眼睛为什么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呢?小强的眼睛怎么了?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知识板块一眼睛
自主阅读教材P100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1.如图所示为眼睛的结构图,其中①是晶状体,②是角膜,③是视网膜;眼睛好像一架照相机,①和②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能使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知识板块二 近视眼和远视眼及其矫正 自主阅读教材P 100~101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2.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
配戴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制
3.在图中,甲(
选填“甲”或“乙”)图表示远视眼成像示意图,矫正远视眼应戴眼镜的镜片是凸(选填“凸”或“凹”)透镜。
知识板块三 眼镜的度数
自主阅读教材P 101~102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4.了解眼镜的度数是怎样计算的?
答: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透镜焦度。
眼镜的度数就是镜片的透镜焦度乘以100。
5.请说一说+500度和-200度的眼镜片,哪个是远视镜片,它的焦度是多少。
焦距是多少。
答:凸透镜(远视眼)的度数是正数,所以+500度是远视镜片。
它的焦度是500÷100=5 m -1
,焦距是1/(5 m -1
)=0.2 m 。
对学:分享独学1~5题:(1)对子之间检查独学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评定等级。
(2)对子之间针对独学的内容相互解疑,并标注出对子之间不能解疑的内容。
群学:小组研讨:(1)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经对学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并解疑。
(2)针对将要展示的方案内容进行小组内的交流讨论,共同解决组内疑难。
交流展示 生成能力
方案 如图所示,把一副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移动光屏,使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若取下眼镜,则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此时,要想得到清晰的像,则光屏应向靠近凸透镜方向移动,如果此时在凸透镜前再放一副远视眼镜,要想得到清晰的像,则光屏应向靠近凸透镜方向移动。
当堂演练达成目标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查漏补缺
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铝合金因具有坚固、轻巧、美观,易于加工等优点而成为多数现代家庭封闭阳台的首选材料,这些优点与铝合金的下列物理性质无关的是()
A.较小的密度B.较大的硬度C.良好的导热性D.较好的延展性
2.小红用调好的天平测一木块的质量,天平的最小砝码是5克。
她记录了木块的质量是38.2g.整理仪器时,才突然发现木块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则该木块的实际质量应是
A.33.2g B.43.2g C.31.8g D.35.8g
3.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
若凸透镜靠近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该凸透镜的焦距()
A.一定小于l
B.一定等于l
C.一定大于l
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
4.老爷爷用放大镜看报纸时,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
A.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远一些
B.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近一些
C.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近一些
D.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远一些
5.太阳光通过校园林荫道旁树叶的缝隙,在路面上形成了许多光斑,这些光斑
A.是圆形的,它是太阳的虚像 B.是树叶形的,它是太阳的实像
C.是圆形的,它是太阳的实像 D.是树叶缝隙形的,它是太阳的影子
6.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B.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C.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D.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
7.设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V1,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V2,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为V3,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是
A.V1=V2=V3B.V3>V2>V1C.V1>V2=V3D.V1>V2>V3
8.关于如图所示的四种仪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倒车雷达利用次声波感知车辆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
B.B超利用超声波获取人体内部信息
C.遥控器利用红外线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
D.验钞机利用紫外线使钱币上的荧光物质发光
9.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A.人洗澡时水的温度约为80℃B.乒乓球台的高度约为0.8m
C.人眨眼一次所用的时间约为5s D.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2.5kg
10.两支合格的温度计玻璃泡中所装的水银一样多,但细管内径不同。
现将它们的玻璃泡同时插入同一杯热水中,那么()
A.内径细的水银柱升得较高,示数当然也较大
B.内径粗的水银柱升得较高,示数当然也较大
C.尽管内径不同,但水银柱升高的高度相同,示数也相同
D.内径细的水银柱升得较高,但两支温度计的示数相同
二、填空题
11.(题文)一件200kg的冰雕作品熔化成水后其质量为________kg,体积是________m3。
(水的密度为1.0×103kg/m3)
12.用冰取火,绝不是天方夜谭,南极考察团在失去火种的情况下,利用身边易得的冰块磨成中间比边缘_____(选填“厚”或“薄”)的形状,如图所示,这种形状的透镜对光线有_____作用;让透镜正对着太阳光,调节透镜与干草之间的距离,使干草刚好处于透镜的_____位置,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干草就可以燃烧。
13.雪形成的物态变化是属于_____,且是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大雪之后,环卫工人为了更快地使路面上坚硬的冰熔化,往冰面上撒“融雪盐”成为有效的辅助手段,其原因主要是冰与盐混合后,能降低冰的_____,加快冰雪的熔化。
14.声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部的结石,这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_____的特点。
渔民利用声呐探测大海鱼群属于应用声波传递________;纺织工人在工厂戴耳罩是在___________处减弱噪声的
15.秒表读数为_____s。
16.身高1.70米的人站在平面镜前1米处,像高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70米,人向镜面前进0.5米,像的大小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像与镜之间的距离为_____米.
三、计算题
17.(2017邵阳卷)重为8 N的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面,浸没到如图所示圆柱形容器的水中,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6 N,已知容器底面积为100 cm2。
求:
(1)物体受到的浮力_______;
(2)物体的密度_____;
(3)物体浸没水中后,容器对水平桌面增大的压强____。
18.一辆汽车向山崖开去,在离山崖710m时司机按了一下喇叭,经过了4s他听到了回声,求:
(1)当司机听到回声时离山崖多远?
(2)汽车的速度是多少?
四、实验题
19.小明随意选取一块石子准备在实验室测定它的密度。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称量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上,发现指针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需将平衡螺母向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
(2)用天平称量石子的质量,天平再次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石子的质量为_____g。
(3)利用量筒和水测量石子的体积,如图丙所示,得出石子的密度是_____kg/m3。
20.某物理兴趣小组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凸透镜固定在50cm处,光屏和蜡烛分别在凸透镜两侧。
(1)当蜡烛移到20cm处,移动光屏到80cm处时,在光屏上成一个等大、清晰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cm。
(2)凸透镜位置不变,又将蜡烛从20cm处移到10cm处时,光屏应从80cm处向左移动,则所成的像是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这一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是_____。
21.小明利用一些器材来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器材: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茶色玻璃板和无色透明的玻璃板、白纸、刻度尺、铅笔。
(1)小明最好选用________玻璃板(“茶色”或“无色透明”),垂直放在白纸上进行实验。
(2)选取A、B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___________。
(3)将蜡烛A点燃放在玻璃板10cm处,蜡烛B放在玻璃板另一侧______cm处与蜡烛A的像_______,便确定了蜡烛A成像的位置。
(4)在利用蜡烛B确定蜡烛A成像的位置后,移去蜡烛B,并在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得到蜡烛A的像,则平面镜所成的的像是___像(“实”或“虚”)
(5)用一条直线将A、B连在一起,小明发现A、B的连线与玻璃板_____.
小红重复上述实验(3),但她无论怎样移动在玻璃板另一侧的蜡烛B,都不能像小明一样完成实验,原因是:_____________(一条即可)
22.如图甲是小明、小红两名同学分别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他们所用的器材规格完全相同.
(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________ 的顺序进行(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 (2)安装好器材开始实验后,小红如图甲所示进行读数,其错误之处是: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___________.
(3)读数时小明发现A点有小水滴影响读数,小水滴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而按乙图改进后可以顺利读数.
(4)图丙是两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①由图像可知,实验室当时的大气压_______(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
②若小明和小红所选水的质量分别为m1、m2,根据图像丙分析可知m1_______m2(选填“>”、“<”或“=”).
23.我国是世界上手机用户最多的国家,手机间是通过电磁波传递信息的。
我们能听到手机发出的声音,是因为手机中的发声体在_____。
若把一手机放在真空中,如图所示,再用另一手机拨打罩内的手机号码,可以看见罩内手机显示灯闪烁,但却听不到手机的铃声是因为_____。
24.在学习《速度》一节的内容后,同学们想探究纸锥下落快慢与纸锥的锥角及其扇形半径的关系,他们用普通复印纸裁出3个不同规格的扇形纸片,制成了如图甲所示的3个纸锥实验中,纸锥每次从相同高度由静止释放,用秒表多次测量每个纸锥下落的时间,取平均值后记录在下表中,请你解答:
(1)实验中通过纸锥的_____来反映纸锥下落的快慢;
(2)对于纸锥下落前的初始位置,有图乙所示的两种摆放方式,你认为正确的是_____;(3)根据实验探究目的,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纸锥下落快慢与纸锥的_____有关。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11.2
12.厚会聚焦点。
13.凝华放热熔点
14.能量信息人耳
15.156
16.等于不变 0.5
三、计算题
17. 2N 4 g/cm3 200 Pa
18.(1)650m;(2)15m/s.
四、实验题
19.左 38.4 2.56×103
20.缩小照相机
21.茶色像和物大小关系 10 重合虚垂直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22.自下而上相平液化低于<
23.振动真空不能传声
24.下落时间 A 锥角
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如图,质量分布均匀的实心砖块放在水平地面上,若沿虚线截为相同的两块后,一块叠放在另一块上,则前后两次
A.对地面的压强之比是l:2
B.密度之比为2:1
C.受地面的支持力之比为2:1
D.对地面的压力之比是l:2
2.在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发现指针略向左偏,以下做法可行的是
A.将天平的平衡螺母向右移
B.将天平的平衡螺母向左移
C.将天平的游码向右移
D.将天平的游码向左移
3.如图所示的光路图中,错误的是
A.B.C.D.
4.下列光学图示中不正确的是
A.平面镜成像
B.光的色散
C.光的反射
D.光从空气射入水中
5.国庆假期,公园里游人如织.有来自外地的四位游客在同一地点,分别用不同型号的甲、乙、丙、丁相机(焦距f甲>f丙>f丁>f乙),对同一景物﹣﹣“亭子”,各拍了一张照片,如图 A、B、C、D所示.我们可以判定:乙相机拍摄的照片是()
A. B. C. D.
6.用显微镜和普通天文望远镜观察物体时,你注意过像的正倒吗?如果还没注意过,请你根据已学过的光学知识判断,关于像的正倒,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
B.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
C.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
D.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
7.下列现象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
A.夏天洒在地上的水会很快变干
B.北方的冬天水面结冰
C.北方冬夜窗子玻璃上出现冰花
D.夏天从冰箱拿出的冰冻饮料一会儿瓶身会出现水珠
8.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进行人工降雨的主要过程是:干冰在高空中直接变成气体,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冰晶,冰晶下落时变成雨。
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升华过程
B.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放热过程
C.水蒸气直接变成冰晶是凝华过程
D.冰晶下落时变成雨是吸热过程
9.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甲: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B.图乙: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C.图丙: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说明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
D.图丁:八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1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超声波可以测月亮和地球间距离
B.吹奏笛子时,演奏者用手指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响度
C.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定相同
D.“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二、填空题
11.如图所示是时下流行的手机自拍杆拍照的情景,与直接拿着手机自拍相比,使用自拍杆增大了
A.物距B.像距C.像的大小D.焦距
12.光的三原色是红、绿、_____;一束光射到平面镜上,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35°,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_____。
如图所示,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七彩光带,这个现象叫_____;光屏上A、B是光带的边缘的光色,其中A为_____光,
_____(“Ⅰ”、“Ⅱ”或“Ⅲ”)区的光可以应用于电视遥控器,能够使钞票上荧光物质发光的光线在
_____(“Ⅰ”、“Ⅱ”或“Ⅲ”)区。
13.一杯水的质量大约是200_____(选填适当的单位),如果将这杯水密封后用飞船带到太空中去,水的质量是______(选填“变化”或“不变化”)的。
14.(1)取一支注射器,吸入少量乙醚,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小孔,进行推、拉活塞操作,同时观察筒内乙醚变化。
当沿图(a)所示方向对活塞进行操作时,观察到的现象是注射器内出现了液态乙醚,此现象说明:用______的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
(2)如图(b)所示,小明想通过A、B两张纸片上的小孔看见烛焰,他应将烛焰、两个小孔和人眼调到同一直线上,这样操作的依据是_______.
(3)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七彩光带,如图(c)甲所示,这个现象叫光的色散.若在整个白屏上贴一张红纸(如图(c)乙),则光屏上将会出现红色和______色.
(4)用纸锅也能将水烧开。
如图(d)所示,盛放一定量的水后,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一段时间后水沸腾了,但纸锅并没有被点着。
这是因为水加热到沸点后,水的温度_____(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水持续沸腾需要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量,使盛水的纸锅的温度____(选填“低于”或“高于”)纸的着火点而不会燃烧。
15.第一次测定铸铁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的实验是在巴黎用下面的方法进行:在铸铁管的端敲一下钟,在管的另一端听到_____次声音,这是因为_____。
16.一名运动员在百米比赛中,起跑速度是6m/s,中途速度12m/s,最后冲刺速度是10m/s,如果他的成绩是10s,则他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m/s。
三、计算题
17.一个冰块的体积是5m3,(ρ冰=0.9×103kg/m3)
(1)冰完全熔化成水后(不考虑蒸发的影响),体积是多少?
(2)质量是m的水完全结成冰后,冰和水的体积之比是多少?
18.从上海到南京的D412次动车组运行时刻表如下表所示.
(1)D412次动车由上海驶往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若该动车长200m,以这个平均速度完全穿过一条长2200m的隧道,需要多长时间?
四、实验题
19.小明用天平、量筒和水(ρ水=1.0g/cm3)等器材测干燥软木塞(具有吸水性)的密度时,进行了下列操作:
①用调好的天平测出软木塞的质量m1;
②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中,读出水面对应的示数V1;
③用细铁丝将软木塞浸没再装有水的量筒中,过段时间后,读出水面对应的示数V2;
④将软木塞从量筒中取出,直接用调好的天平测出其质量m2。
(1)指出小明操作中的不规范之处:_____。
(2)如表中是小明实验中没有填写完整的数据记录表格。
请根据图中天平和量筒的读数将表格中的数据填写完整。
(3)对具有吸水性物质的体积测量提出一种改进方法。
_____。
20.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先调整凸透镜、光屏,使他们的中心与烛焰的中心大致在_____,成像时,眼睛注意观察_____直到最清晰为止,如图所示。
(1)把蜡烛放在_____点,光屏上像最小
(2)把蜡烛放在_____点,光屏上像最大。
(3)把蜡烛放在_____点,光屏上不成像。
21.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A和B是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
(1)本实验应选用________(选填“平面镜”或“玻璃板”)进行探究。
移动蜡烛B来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________(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
(2)蜡烛燃烧较长时间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_______(选填“仍重合”或“不再重合”)
22.某小组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图(a)中甲、乙、丙三种读温度计的方式正确的是____;
(2)图(b)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选填“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3)加热过程中温度计示数上升的速度____(选填“先慢后快”“先快后慢”或“不变”)。
为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接下来的操作应____,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4)爱米和米多分别利用质量相等的水按图(b)装置同时在同一实验室进行实验,正确操作,却得出了如图(c)所示的两个不同的图线,原因可能是________。
23.小明学习了声现象后,进行了一些探究:
(1)如图所示,小明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铃声逐渐变小”,这是在描述声音的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当玻璃罩内被抽成真空,将听不到铃声,说明____。
(2)小明用塑料袋把一只正在响铃的小闹钟密封好放进水中后,仍可以听到铃声,说明_____;小明用两个棉球塞住耳朵,此时几乎听不到铃声,这一举措属于_______(选填减弱噪声的方法)。
24.在“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的实验中,小龙和小柳测量小明跑40m的速度.
(1)小龙和小柳用_____(填一种测量工具)在室外测出40m的路程.
(2)小柳担任计时员,他用_____(填一种测量工具)测量小明跑步的时间,他应站在_____处(选填“起点”或“40m”).
(3)小龙担任发令员,发令后,小明跑完40m的路程,小柳计时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小明跑40m所
用的时间为_____s.
(4)小明跑40m的速度是_____m/s.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11.A
12.蓝110° 光的色散紫Ⅲ Ⅰ
13.g 不变化
14.压缩体积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黑不变吸收低于
15.两声音在固体中最快,在气体中最慢,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通过铁管传来的,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所以会听到两次敲击声
16.10
三、计算题
17.(1)4.5m3;(3)10:9
18.(1)120km/h;(2)0.02h
四、实验题
19.(1)将潮湿的软木塞直接放在天平上称量.
(2)400,16,0.15
(3)将吸水性物质放入水中,吸足水后,再放入装有水的量筒中测出体积.
20.同一高度光屏上的像 a b c
21.玻璃板 A 不再重合
22.乙自下而上先快后慢停止加热(移开酒精灯)酒精灯的火焰不同
23.响度真空不能传声液体可以传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24.卷尺秒表 40m 8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