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河南省濮阳市2017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字】历史
24.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政见各异,但其理论目标都在论证“治道”。

这说明诸子学派
A.具有较高的政治热情 B.共有相似的政治诉求
C.主张对社会革故鼎新 D.高度重视社会伦理道德
25.刘邦率兵在外,屡屡遣使留守后方的丞相箫何。

萧何不解其意,部属回答说;
“为君计,莫若遗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必益信君。

”这反映了当时
A.丞相职权范围宽 B.皇权对相权实行监督
C.君主权力受到制约 D.皇权对相权严加防范
26.据统计,唐宰相总计人数为369人,其中十分之九皆为北人。

北宋初期,将
相重臣几乎全是北人。

北宋中叶以后,南人当宰相渐多。

这反映出唐宋时期A.学术中心逐步由北向南移转
B. 政治中心逐渐呈现出南人化趋势
C.政权中心籍贯分布稳定性强
D.文化中心南移引发政治中心南移
27.史载,明代江南地区松江、苏州二府,棉作压例稻作,“邑之民业,首藉棉布”;嘉兴、湖州二府,则是蚕桑压倒稻作,“蚕或不登时,举家辄哭”。

据此可知,明代江南地区
A. 农业生产重视区域分工 B.农本商末理念发生变化
C.多种农业经营方式兴盛 D.农作物的品种显著增加28.表2 1872-1890年棉纱进口量及其指数(源自严中平《中国棉纺织史稿》)
(单位:千担;指数:1872年=100)
年份进口量进口量指数
1872 50 100
1875 91 182
1880 152 304
1885 388 776
1890 1082 2164
据表2可以推知当时
A.洋纱代替土纱使耕与织分离 B. 手工棉织业遭到沉重打击
C. 洋布代替土布使纺与织分离
D.手工纺纱业逐步走向
破产
29.戊戌维新期间,康有为热衷于“大誓群臣”,为此一再拟疏上奏,却没有想到要从京都至各省分批召集官绅,讲习新法,以理服人,减少阻力。

由此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维新思思的影响极其深远 B. 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发生变化
C.康有为反对改革集权体制 D.社会变革需要重视思想启蒙
30.1940年到194l年,四川警察因待遇水平急剧降低,被迫大量逃亡,逃亡率接近总编制的一半,国民政府不得不以学警甚至闲散人员补充协察队伍。

这反映了国民政府
A.保持警察体系战时稳定 B.竭力维护一党专制局面
C.难以有效管控社会秩序 D.缺乏有效军事动员能力
31. 1965年,中央直属企业增加到10533个,其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42.2%,其
中属于生产资料的产值占55.1%。

中央直接掌握的财政收入由原来的50%提高到60%左右。

这表明
A.国民经济比例关系严重失调 B.政府强化集中统一管理模式
C.计划体制弊端得列初步解决 D.政府重视经济建设均衡发展
32.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认为,“皇帝所决定的都有法律效力,以为人民已把他
们的全部权力通过王权法移转给他”。

这说明
A.罗马法蕴含一定的契约精神
B.罗马法体现了“君
权神授”原则
C.罗马皇帝享有国家最高权力
D.罗马贵族意志等同
于法律条文
33.启蒙运动时期,启蒙思想家试图限制君主的权力,剥夺君主及其政府干预司法事务的权力,以保障人民的政治自由和生命财产的安全。

为此,启蒙思想家主张
A.分权制衡必须成为建制原则 B.君主立宪制是最好的政府形式
C. 权力的运用须体现人民意志 D.人民有权反抗
和改变违约政府
34.1927-1928年,苏联工业生产恢复到一战前的水平。

1928-l933年,工业总产
量增长了1倍多。

苏联工业生产状况出现上述变化,主要是因为
A.扩大了工业企业生产的自主权 B.政府对资本主义经济原则妥协
C.政府成为工业化的主要推动者 D.保留了新经济政策的部分措施35.表3
推动表3中所列美国对外政策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美苏结束了战时同盟关系 B.欧洲是美国对外战略重心地区
C.美国力图全方位包围苏联 D.美国拥有制约苏联的绝对实力
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
材料一南京国民政府的农业政策,主要表现于1933年提出的“四年实业计划”和1935年推行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在振兴农业运动方面是:“增加农业生产,凡制肥、选种、改良农作方法、活泼农业金融、流畅农产运销,悉以合作社为知道并改进之,以达到粮食自给自足的初步目标。

一方面增加农业原料之生产量,同时提倡农业之就地加工制造。

”其“四年计划”采取之主要方式是“统制经济政,先以保险业、粮食、棉花、煤炭等重要产业,用政府力量通盘筹划,使其统制起来”。

——摘用自陆仰渊、方庆秋《国民社会经济史》材料二根据1933年5月(农业调整去),罗斯福政府对价格下跌最大的七种基本产品(小麦、玉米、烟草、棉花、牛奶及猪肉等)的生产加以控制。

具体办法是:政府与有关农场个别签订自愿缩减耕地面积的多仃自压绪减期地西积的合闷,停拚的土地作为习宋的租地,什给农场私全;月时.相应于合同,停耕的土地作为国家的租地,付给农场租金;同时,相应于耕地部分所减少的产量,由政府付给农场货币奖金作为补偿。

1934年,罗斯福把《农业调整法》扩大到农业生产的一切主要产品,同时,进一步给各州、各区直到个别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定额的产量谋以重税,对违反合同的农场主施以罚款及徒刑的制裁。

为了消灭现有的过剩产品,罗斯福政府拨出大量的资金进行收购。

——摘编自高德步、王钰《世界经济史》(l)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南京国民政府和罗斯福政府推行农业政策的口的与措施。

(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种农业政策的共同特点,并加以简要评价(15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学者金观涛曾将社会结构规定为某一社会中由政治结构、经济结构、文化结构(或称意识形态结构)互相偶合而成的形态稳定的组织系统。

如图9
——摘编自金观涛《兴盛与危机: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中国传统社会与社会结构》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使图示符合材料描述。

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44.【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吴王阖闾元年(前514年)说:“吾国僻远,顾在东南之地,险阻润湿,又有江海之害,君无守御,民无所依,仓库不设,田畴不垦。

”而中原又处于大动乱的时期。

面对着这种严峻的局势,要“安君治民”“兴霸成王”,必须进行社会改革。

阖闾元年,“始任贤使能”,“举伍子胥为行人,以客礼事之,而与谋国政”。

“阖闾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巫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

”今伍子胥修法制。

《越绝书·越绝请籴内传》云:“其形繁法。

”《吴越春秋·夫差内传》云:“吴王刚猛而毅,能行其令。

百姓习于守,明于法禁。


——摘编自辛土成《论阖闾的社会改革和吴国的兴亡》(1)根据材料,概括吴王阖闾改革的背景及主要内容。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吴王阖闾改革。

(7分)
45.【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1960年2月,法国在阿尔及利亚撒哈拉沙漠地区雷甘,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其后不顾非洲国家的反对和美国的掣肘,于19 60年4月12月和1961年4月接连不断地进行该试验,1962年又集中力量发展和改进运载工具,使法国的独立核力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并具有实际打击的能力。

与此同时,法国坚决禁止美国核武器进入法国部署,要求美国撤走战略轰炸机。

1966年2月21日,戴高乐在记者招待会上明确宣布法国将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

3月10日和29日,法国外交部向北约14个成员国政府提交备忘录,要求北约指挥机构,盟国军事人员和军事设施撤离法国。

29日的备忘录还规定:欧洲盟军司令部和中欧司令不的总部应在1967年4月l日前迁出法国领土;驻欧美军参谋部和美国陆军、空军各种设施的搬迁工作一般亦应在同一期限内完成。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下卷(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法国坚持发展独立的核力量的原因。

(6分)(2)根据材料并结仑所学知识,分析法国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的原因及其历史影响。

(9分)
46.【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徐光启,晚明时代著名科学术和思想家,毕生致力于科学研究,先后和利玛窦等人翻译了《几何原本》《泰西水法》,修订大统历,晚年又编著了《农政全书》。

1597年,徐光启在天津参加农事活动。

”随时采集,兼之访问”。

《农政全书》中开垦、水利和荒政三个项目部分内容就是他在天津屯田的实践经验和心得。

天启年间,徐光启回上海闲住,致力于农业研究和实验,他将只在福建沿海等地种植的甘薯引进家乡,进行了多次试种后获得成功。

此后又将甘薯种植推广到全国。

在徐光启生活的时代,东南沿海的倭寇和东北边境的满洲产量威胁着明廷统治。

加强武备、抗御边患成为徐光启关注的首要问题,他认为战争要靠“实力”决胜,因此非常重视当时最先进的武器―——西洋火器的研究、制造和使用,“火器者,今之时务也”。

一旦获得施政的机会,他就着力练兵,采用西法制造火器军械,以提高明军的御敌能力。

一一摘编自马晓英《徐光启与王学之关系考察》(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徐光启从事科学研究的时代背景。

(6分)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徐光启从事科学研究的方法及其科研成就。

(9分)
24-25AD 26-30BCDDC 31-35BAACB
40. (1)目的:国民政府旨在实现粮食自给自足,振兴农业;罗斯福政府旨在减少农产品
的产量、提高农产品价格。

(4分,言之成理即可)
措施:国民政府制定经济计划,实施农业统制政策;罗斯福政府调节农业生产,利用奖励和津贴缩减农业耕地面积。

(6分,言之成理即可)
(2)共同特点:都提供了明确的经济发展目标;政府运用行政手段干预农业生产。

(6分,言之成理即可)评价:二者利用政权的力量发展经济,彰显政府承担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

(3分,言之成理即可)但国民政府实施农业统制政策,一定程度上提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但很难起到振兴农村经济的作用;罗斯福政府重视市场和计划相结合,调节农业经济的发展,利于缓和经济危机。

(6分,言之成理即可)
41.示例1:
论题:中国传统社会的社会结构保持基本稳定,中国传统社会长期延续。

(3分)
闸述:战国到明清,中国一直存在土地自由买卖制度,地主、自耕农、佃农一直是农业经济的主要成分,经济结构基本上属于地主经济;秦汉至明清各个大一统王朝的官制虽有差别,但都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官僚政治;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到明清,儒家文化一直是占主导地位的官方意识形态;总之,秦汉到明清,中国社会内部虽一直处于经常变动之中,但从社会组织方式来看,大一统帝国和官僚制度、地主经济以及占主导地位的儒家文化却始终是社会的基本框架。

由此可见,中国传统社会的社会结构保持基本稳定,中国传统社会得以长期延续:(9分,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2 :
论题:中国传统社会的社会结构相互适应相互调节(相互作用相互调节)。

(3分)
阐述:中国传统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结构三位一体,政治结构和意识形态结构对经济结构具有强大的调节作用,保持着地主经济的稳定。

同时,地主经济又是大一统的基础,只有存在大是自耕农和中小地主,国家才会有充足的税收,用以供养皇室和从中央到地方宠大的官僚机构。

没有儒家的正统地位和儒家国家学说的指导,一个宠大的官僚体系之不能形成。

总之,中国传统社会的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不能割裂,它们互为因果,相互适应相互调节。

(9分,言之成理即可)
( “示例”仅作阅卷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


44.(l)背景:诸侯割据争霸;吴国力量薄弱:(4分,言之成理即可)
内容:选用对改革有用的人才;修改法制:(4分,言之成理即可)
(2)简评:选拔人才,增强了统治集团的实力;有利于社会秩序和统治秩序的稳定;为吴国进行争霸战争奠定了基础。

(7分,言之成理即可)
45.(1)原因:战后经济实力增强;摆脱美国核保护的需要;有效地自我保护的需要。

(6分,言之成理即可)
(2)原因:北约的国际保障作用已发生变化;发展独立的军事防卫体系的要求;争取法国在国际事务中保持独立发言权的需要。

(4分,任答2点言之成理即可)
影响:保证了法国住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的推行;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5分,言之成理即可)
46.(1)时代背景:晚明社会矛盾尖锐,统治危机严重;商品经济发展;受经世致用思想的
影响;西学东渐。

(6分,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
(2)方法:注重实践和实验。

(3分,言之成理即可)
成就:翻译西学著作;编著《农政全书》;援弓西洋科技改良中国农业、水利和军事器械。

(6分,言之成理即可)
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可编辑版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