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墙(下)

合集下载

南京城墙漫步探索古老城市的历史遗迹

南京城墙漫步探索古老城市的历史遗迹

南京城墙漫步探索古老城市的历史遗迹南京城墙漫步:探索古老城市的历史遗迹南京,作为中国古都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在南京市区,有一道古老而庄严的城墙,它见证了南京的辉煌与沧桑。

本文将带您漫步南京城墙,探索这座古老城市的历史遗迹。

一、城墙的历史悠久南京城墙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距今已有几个世纪的历史。

它曾多次经历战火洗礼和岁月的侵蚀,但依然屹立不倒,彰显着南京的坚强和不屈精神。

二、城墙的规模庞大南京城墙位于长江北岸,沿江而建,全长约35公里。

城墙高约14米,宽约七八米,内外共有36个城门,其中最为著名的城门有夫子庙、中华门、玄武门等。

这些城门凝聚了南京城的风雨沧桑,是城墙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城墙的意义深远南京城墙在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军事和政治角色。

它曾多次成为南京保卫的屏障,守护着这座古老城市的安全。

同时,城墙还是南京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明代城市建设的理念和手法。

四、城墙的文化底蕴丰厚南京城墙不仅仅是一道建筑,更是一部城市的历史。

沿着城墙行走,你可以感受到南京历史的厚重与独特之处。

城墙附近有许多历史建筑和文化景点,如明孝陵、总统府、夫子庙等,这些地方都与南京的历史紧密相连,形成了浓厚的历史氛围。

五、城墙的保护与修复为了保护和传承南京城墙的文化遗产,南京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保护与修复工作。

如今,南京城墙已成为一处旅游景点,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探索和观光。

同时,城墙周边的环境也得到了大力改善,形成了一条沿城墙而建的景观带。

六、漫步城墙的感受与体验如果您有机会来南京,一定不要错过漫步城墙的机会。

登上城墙,放眼望去,可以鸟瞰整个南京市区,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繁荣与变迁。

而沿着城墙漫步,您可以感受到时间的流转和历史的痕迹。

同时,您也可以欣赏到南京城市的美景和文化底蕴。

七、结语南京城墙是南京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象征,它见证了城市的兴衰和变迁。

探索南京城墙,不仅是一次对历史的追溯,更是一次对南京城市魅力的发现。

南京人看南京——城墙下的两汪湖水之琵琶湖

南京人看南京——城墙下的两汪湖水之琵琶湖

南京人看南京——城墙下的两汪湖水之琵琶湖行走时间:2016年前湖,琵琶湖地址:南京市玄武区植物园南路附近门票:免费公共交通方式:地铁2号线苜蓿园大街站下车,沿中山门城墙步行先至前湖,再至琵琶湖。

前湖的西侧一片高地——琵琶洲。

翠竹,桃树,海棠,梅花,桂花,玉兰,红枫和各种观赏植物。

3月的樱花,桃花盛放在洲上。

很多的市民团聚在一起,有跳舞的,做操的,打太极的,不同的群体暂居在不同的角落。

二。

琵琶湖站在琵琶洲上往西看。

一汪湖水隐蔽在山下树林后。

有一种别有洞天的惊喜。

迫不及待的想接近它,想一看庐山真面目。

沿着石阶往下奔。

停滞在湖边,美艳的景色,另我惊艳。

琵琶湖的面积较前湖略小,犹如一块晶莹剔透又不为人知的翡翠,镶嵌在风光旖旎的钟山脚下。

琵琶湖绝美。

丰富的层次,缤纷的色彩。

清如亭静静地矗立在湖边。

“亭台廊轩入画境,栈道观鱼苇蒲间”。

城墙、山林与湖水结合令我感受她的婉约,她的秀丽,她的幽静,她的柔软中透露的大气。

这逼人眼的绿色。

紫金山,丛林相伴的琵琶湖的北侧。

延绵的城墙环抱着琵琶湖的西南侧。

清澈的湖水和斑驳的城墙紧紧相连,互为映照,山水的自然风貌与积淀深厚的历史遗迹在此交汇。

琵琶湖的水,清澈的能照出人影。

湖中水草中游鱼可见。

野鸭在水面上自由游荡。

湖的东边几个小木栈道深入湖中。

我停留下脚步,坐在木栈道上静静地坐着。

如此近地接近,感触城墙,湖水。

在这里尽情享受惬意、闲适的时光。

在大城市里有这样一处令我放慢脚步,在这里深呼吸,抛弃浮躁,放松心情的地方,让我心生感激。

相爱的人们在这里休憩,说说悄悄话,面对眼前的山湖美景,心也会变得温柔起来。

一组摄影爱好者有模有样的摄取景致中的美好。

琵琶湖南侧的这段城墙是明城墙中惟一一段亲水城墙。

伴着厚重沧桑的明城墙,水草浮萍摇曳的琵琶湖,绿柳如舞动的女子相伴。

因为有水的灵动,这里成为全南京市最美的城墙。

更为绝妙的是城墙旁的水面上,一条长长的木栈桥沟通了两岸。

远处的翠绿和近处的碧水,一条栈道蜿蜒地沿着湖伸展开去,似乎融入水旁绿林之中,很安逸,很超然,使得你不忍收回目光。

南京明城墙 介绍

南京明城墙 介绍

南京明城墙介绍
南京明城墙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城墙之一,被誉为中国四大古城墙之一,
也是明代最具代表性的城墙之一。

南京明城墙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历时近30年才建成。

城墙全长约35.2公里,高约14米,底宽约14米,墙体由青
砖砌成,十分坚固。

南京明城墙分为东、南、西、北四门,分别为朝天门、桥门、天宁门、永和门。

城墙上建有角楼、敌楼、城门、城堡等建筑,每隔一段距离还建有马面、马道等设施,用于防御敌人的攻击。

城墙上还设有箭楼,便于守城官兵进行射击。

南京明城墙的建筑风格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墙建筑的精华,其独特的设计和工艺
吸引着许多游客前来观赏。

城墙沿线还保留着许多历史遗迹和文物,如城门、城楼、碑文等,展现了明代的城市规划和建筑风貌。

南京明城墙也是南京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京明城墙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和军事防御理念,展现了明代
城市规划的特点。

南京明城墙作为中国古代城墙的代表之一,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还是中国城墙建筑的典范之一,吸引着众多游客和学者前来研究和参观。

南京明城墙的保存完好,为后人了解中国古代城市建筑和防御工程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参考。

南京城墙中国最长的城墙之一

南京城墙中国最长的城墙之一

南京城墙中国最长的城墙之一南京城墙,中国最长的城墙之一南京城墙,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中心,是中国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城墙之一。

南京自古就是中国的重要政治、文化和军事中心,城墙作为城市的护城大臣,承载着保护城市和居民的重任。

本文将介绍南京城墙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以及对当地历史文化的影响。

一、历史背景南京城墙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当时明太祖朱元璋决定将南京定为都城,并亲自参与了城墙的规划和建设工作。

南京城墙在明朝、清朝和民国时期经历了多次修复和重建,如今的城墙主要是清朝时期的建筑。

南京城墙全长35.17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城墙之一,也是中国现存最长的城墙之一。

二、建筑特点1. 独特的砖石结构南京城墙采用了传统的砖石结构,墙体坚固而耐久。

城墙的外表是以火烧砖为主,内部则是夯土和石头,使得整个城墙具有较好的防护性能。

这种独特的砖石结构使得南京城墙能够经受住长期的风吹雨打,历经百年依然屹立不倒。

2. 雄伟壮观的城门南京城墙共有城门城楼十三座,每座城门城楼都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其中最著名的是夫子庙城门和中华门。

夫子庙城门作为南京重要的历史遗迹之一,见证了南京的辉煌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底蕴。

中华门则是南京城墙中最庄重的城门之一,城门上镶嵌着巨大的铜铁包覆木雕,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髓。

三、对历史文化的影响南京城墙是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见证了南京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南京曾是中国六朝古都,明清两代的首都,而城墙正是这段历史的见证。

城墙作为南京的城市符号,成为了南京人民的骄傲和文化象征。

另外,南京城墙还对城市的规划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城墙周围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格局,保护了南京历史风貌。

城墙和城门也成为了南京旅游的重要景点,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结语:南京城墙作为中国最长的城墙之一,它承载着中国古代城市建筑技术和文化的传承。

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使其成为南京市民和游客们心中的自豪和骄傲。

南京城墙博物馆讲解

南京城墙博物馆讲解

南京城墙博物馆讲解一、城墙的起源与历史城墙,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起源于古代的防御工事。

早在夏商时期,我国就已经出现了土筑城墙的雏形。

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墙的建筑技术和规模不断得到提升。

南京城墙作为我国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城墙,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

二、南京城墙的建筑特色南京城墙的建筑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城墙采用巨型城砖砌筑,这种城砖具有厚重坚固、耐火耐磨等特点,使得城墙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

其次,城墙采用“内外双城”的建筑形式,外城为砖墙,内城为土墙,这种结构既有利于防御,又有利于城市规划。

最后,城墙上的城楼、箭楼等建筑造型独特,气势磅礴,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三、南京城墙的军事防御功能南京城墙作为古代城市的防御工事,具有重要的军事防御功能。

城墙高大坚固,可以有效抵挡敌军的进攻;同时,城墙上的箭楼、城楼等建筑可以俯瞰全城,提供良好的视野和火力点。

在历史上,南京城墙曾成功抵御过多次外敌入侵,显示了其强大的军事防御能力。

四、南京城墙与古代城市规划南京城墙的修建不仅具有防御功能,同时也对城市规划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朝时期,南京被划分为四个行政区,城墙内为禁苑,墙外为郊区,这种城市规划方式使得南京的城市布局更加合理有序。

此外,南京城墙还形成了城市中心的标志性景观,对城市形象的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

五、南京城墙的文化遗产价值南京城墙作为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价值。

它不仅见证了我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历程,也反映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同时,南京城墙还是我国文化和历史的传承载体,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六、南京城墙的保护与修复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南京市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开展了大量的城墙保护和修复工作。

包括加强城墙的日常维护、实施保护性修复工程、建立城墙博物馆等措施,以保障南京城墙的永久保存。

同时,通过加强公众教育,提高市民对城墙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南京市明城墙简介

南京市明城墙简介

南京市明城墙简介
南京明城墙位于南京市秦淮区、白下区、江宁区和浦口区的交界处,始建于明朝洪武初年,历经明、清两代的扩建修葺,周长13.77公里,城墙高14米至20米,顶宽12至15米,有上、下两层城砖包砌,共用城砖1337721块。

明城墙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建筑。

现已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百个伟大的发现”和首批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

其现存规模居世界各大古城墙之冠,被誉为“世界之最”。

南京明城墙始建于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历经洪武、建文、永乐三朝,至宣德年间(1426年—1435年)全部竣工。

城墙周长13.77公里,总面积为13.32平方公里。

墙高14米至20米,顶宽12米至16米的城墙设有马道和瓮城(今城门洞)等设施。

城墙外沿每隔50米设一座垛口(亦称“望楼”)。

城上建有三层楼式箭楼。

城内共有13座城门(含西南角楼):水西门、安德门、安远门、定淮门、临淮门、武定门、宁镇门、镇远门、拱极门。

—— 1 —1 —。

南京老城墙游记作文

南京老城墙游记作文

南京老城墙游记作文《南京老城墙游记(一):初见》南京老城墙,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默默地守望着这座城市。

那天,阳光正好,我踏上了探寻老城墙的旅程。

来到城墙脚下,抬头望去,那一块块古老的城砖参差不齐却又严丝合缝地堆砌着,仿佛在诉说着久远的故事。

城墙高大厚实,在岁月的侵蚀下,有些地方的城砖已经斑驳陆离。

我沿着缓坡走上城墙,脚下的路不是特别平整,都是那种古韵十足的砖石路。

刚走上去的时候,感觉有点硌脚,就像在给我的脚做一场特别的按摩。

这城墙通道还挺宽阔的,足够好几个人并肩行走。

旁边偶尔会有一些小贩在售卖纪念品,有那种印着南京城墙图案的折扇,还有小巧的城墙模型。

走着走着,我看到城墙上有一口大缸,里面有水。

原来这是古代用来灭火的。

我忍不住凑上前去看,这缸壁上都有些青苔了,水也不清澈,但是能想象当年要是城墙上哪里起火了,这缸水可是能派上大用场呢。

旁边还有几个游客也在好奇地讨论这缸的作用,其中一个小孩特别可爱,他说这是古代人泡澡用的,把我们都给逗笑了。

顺着城墙往前走,能看到城外的一些景色,有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也有一片片的绿树。

形成了一种奇特的古今交融的画面。

远处还有一条河,河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的。

城墙就像是一个分界线,把时间和空间的不同都给划分了出来。

这一天在城墙上的初遇,就像打开了一本古老的画册,每一页都有待我去仔细探索的内容。

《南京老城墙游记(二):墙间探秘》第二天,我又迫不及待地来到老城墙。

既然第一天只是走马观花,今天就要进行更深入的探秘。

一上城墙,我就专门找那些人少的路段走。

有的地方的城砖上有一些奇怪的记号,我蹲下身子仔细研究。

那记号像是工匠们随手刻下的,有的是简单的线条,有的是像小图案一样的东西。

我在想这说不定是当年哪个工匠干完活在这做的小标记,就像我小时候在树上刻下自己的名字一样,想在这儿留下点属于自己的痕迹。

走了一会儿,发现城墙除了主道以外,还有一些小的拐角和岔道。

我顺着一个岔道走进去,感觉就像走进了一个秘密小空间。

南京城墙讲解词

南京城墙讲解词

南京城墙讲解词
南京城墙是中国江苏省南京市的一道古老而庞大的城墙。

它是明朝中叶至清朝初年修建的,总长约35.2公里,是世界上现
存最长的古城墙之一。

南京城墙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是南京城市发展和历史变迁的重要见证。

南京城墙最初修建于1366年,明太祖朱元璋为巩固自己在南
京的统治而下令修筑。

城墙主要由夯土和青砖构成,其高度可达30多米,厚度约21米,巍峨壮观。

城墙周围设有护城河和城门,城墙上还有许多箭洞和瞭望塔,用于防御和监控敌情。

南京城墙共有13座城门,其中最著名的是夫子庙城门、朝天
门和螺山门。

夫子庙城门是南京城墙的主要入口,有着优美的琉璃瓦和精美的雕刻,是明代古建筑的典范之一。

朝天门是南京城墙最为宏伟的一座城门,被誉为“金陵第一关”。

螺山门则是唯一一座保存完好的水陆并举城门,它的独特设计提高了城墙的防御力。

南京城墙见证了南京的历史变迁和沧桑。

明朝时期,南京是中国的首都,经历了朱元璋的建设和城墙的修建。

清朝时期,南京成为中国江苏省的省会,城墙也承担起了防御和行政的作用。

在抗日战争期间,南京城墙曾面临严重的战争破坏,但经过修复和保护,至今仍保存较为完好。

如今,南京城墙已成为南京的重要旅游景点。

游客可以在城墙上漫步,感受古老城市的氛围,欣赏周围的美景。

此外,城墙上还有一些古老的文物和纪念碑,以及各种文化活动和展览,
使游客更加了解南京的历史和文化。

总的来说,南京城墙是一道古老而庄严的景观,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它不仅是南京城市的象征,也是中国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之一,值得游客前往一探究竟。

南京城墙

南京城墙
《儒林外史》记载“三山聚宝临通济,正阳朝阳定太平,神策金川近钟阜,仪凤定淮清石城”,是按逆时针方向排列了京城十三座城门的顺序。清朝末年开辟了草场门以后,又陆续于1909年开丰润门(今玄武门),1921年开海陵门(今挹江门),1926年开雨花门,1929年开武定门,1931年开汉中门和新民门,1933年开中央门,1952年开解放门,共计增开九门。但现存的明代城门只有聚宝门、石城门、神策门、朝阳门(重修过)和清凉门等五座。清末以后新开的城门,也只存玄武门、挹江门、解放门及1991年新开的集庆门等四座。
南京城墙的墙身结构分为墙基、墙身、雉堞三个层次。大部分城墙都先用长1米左右、宽0.7米、厚0.3米的花岗岩或石灰岩的条石作基础,上面再用规整统一的巨砖(一般长0.4米、宽0.2米、厚0.1米),垒砌内外两壁和顶部,内外壁之间常用碎砖、砾石和黄土层层夯实,许多重要地段则内外两壁从顶到底全部用大块条石砌筑,或两壁用条石砌筑,中间全用砖砌。整个墙体取梯形堆砌,下宽上窄,以保持平衡稳定;城砖砌筑每层犬牙状接榫相咬,增加内部拉力;城墙基础底部,一般深入地面以下2─5米,底脚宽于城墙1─2米,以保证城墙基牢固。
南京城墙所用巨砖,数量极大,质量又高。明王朝动员了南京工部、京师驻军三卫及长江中下游的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等五省的33个府、9个州、148个县及5个镇负责烧制,由水路运到南京。为了便于检查质量,明王朝还规定城砖上必须打印有造砖工匠和监造官员的姓名,有的还印上制作的年月日,一当发现烧制的城砖有质量问题,则立即追究责任,直至严加惩处。所以城砖质量都很好,至今扣之清脆有声。
十三座城门上都建有敌楼,并设木城门、千斤闸各一道,以资防守。重要位置的城门,还增设道数不等的瓮城,聚宝、通济、三山三门各增三道瓮城,石城门增两道瓮城。朝阳门及神策门各增一道瓮城。现存瓮城的只有南京城墙的南门即中华门(聚宝门),在所有城门中最为坚固。城堡东西宽118.57米,南北进深128米,高20.45米,总面积达15163平方米。城堡有一道主城,三道瓮城,共设四道城门和四道千斤闸,城内有两条蹬道和一条马道。 城堡内侧共有27个藏兵洞,战时可藏兵3000人以上。城堡顶部原建有重檐庑殿顶的敌楼一座,可供隙望,惜于1937年底被侵华日军的炮火摧毁。

南京城墙暴走攻略,再也不怕找不到等城口了!

南京城墙暴走攻略,再也不怕找不到等城口了!

南京城墙暴⾛攻略,再也不怕找不到等城⼝了!潮⼈说让⼈骄傲的南京城墙!南京明城墙,整体包括明朝时期修筑的宫城、皇城、京城和外郭四重城墙现多指保存完好的京城城墙现完整保存25.1公⾥的明城墙是世界最长、规模最⼤、保存最好的城市城墙了想想⾃⼰能和600多年前的城墙紧密接触还真有点骄傲⼜有点不敢相信呢和其他地⽅的城墙不同,南京城墙根据南京⼭脉、⽔系的⾛向筑城成为南京⼭⽔城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南京城最具代表性的标志之⼀也是南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爬爬城墙登⾼远望再惬意不过啦如果有⼀天,能把这⼀段段城墙串起来⾛上⼀遭应该是件⾮常过瘾的事情吧!潮妹整理出来5条热⽓腾腾城墙徒步线路赶快mark住,趁着秋⾼⽓爽登城看景!1、下关滨江环城线,登城墙俯瞰风光明城墙线:明城墙定淮门—华严岗门—挹江门(⼋字⼭公园)— 仪凤门,全程约3.5km,可徒步,不可骑⾏(登城⼝:定淮门、华严岗门、⾦城花园、挹江门、仪凤门)。

定准门拆墙后的遗存华严岗门挹江门仪凤门挹江门⾄仪凤门城墙环明城墙步道:明城墙外侧佳盛花园—⼩桃园—绣球公园—仪凤⼴场—天妃宫—静海寺,全程约3.5km,可徒步,部分路段不可骑⾏。

南京下关⼩桃园绣球公园段的明城墙天妃宫段明城墙静海寺段明城墙2、环⽞武湖城墙线,看⼭⽔城林!明城墙线:和平门(神策门公园)—⼤树根(⽞武湖隧道⼝)—⽞武门—台城(解放门)—临湖厅(⽞武湖公园古阅武台附近)—九华⼭公园东门(登城⼝:和平门、⼤树根、⽞武门、台城、临湖厅、九华⼭公园),全程约5km,可徒步,不可骑⾏。

神策门段的城墙南京城墙⽞武门登城⼝台城段城墙九华⼭段城墙环明城墙步道:沿⽞武门附近昆仑路—台城路—西家⼤塘—鸡鸣寺路—北京东路—龙蟠路—太平门—⽩马公园,全程约4km,可徒步或骑⾏。

昆仑路南京城墙上看鸡鸣寺路北京东路⽩马公园旁的太平门3、城西环城墙线,⽯头城下故事多⽯城虎踞线:虎踞关—清凉⼭—清凉门(可登城墙)—⽯头城—国防园—古林公园,全程约4km,可徒步,明城墙上不可骑⾏(登城⼝:清凉门、国防园)。

作文南京城墙

作文南京城墙

作文南京城墙篇一《漫步南京城墙》南京的城墙,就像一个饱经风霜的老者,默默地伫立在那里,见证着岁月的变迁。

我来到城墙下,抬头望去,那高大厚实的墙体透着一股庄严的气息。

城墙的砖石大小不一,有的还带着斑驳的痕迹,这些痕迹像是历史的指纹,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买票登上城墙,踏上那古老的砖石路,感觉就像是走进了一个时光隧道。

刚走没一会儿,我就看到一个小孩在城墙步道上跌跌撞撞地跑着,后面跟着个手忙脚乱的家长。

那小孩一会儿摸摸城墙的垛子,一会儿又好奇地看着脚下的砖石。

小孩的家长在后面喊着“慢点儿,这砖头不平”。

我就停下来看了会儿,那小孩的鞋带开了,家长赶紧去给他系鞋带,趁机教育他“你看这城墙这么老了,咱们得爱护它,不能乱跑磕着碰着”。

这一幕让我觉得特别温馨又有趣。

我继续往前走,阳光洒在城墙上,把城墙的影子拉得老长。

城墙内外的风景尽收眼底,城内是繁华的都市景象,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城外是宁静的护城河,水波粼粼。

走着走着,发现城墙上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瞭望孔或者藏兵洞。

我凑近一个藏兵洞看,黑黢黢的,感觉里面充满了神秘感,仿佛能看到以前的士兵在里面严阵以待。

这南京城墙就像是一本巨大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南京的往昔。

从开始到结束这一路的漫步,就像是在慢慢地翻阅这本书。

这个古老的城墙不是一个没有生命的建筑,它的一砖一瓦都有着鲜活的故事,就像那颗孩子灵动的心,给这城墙增添了不少欢乐的回忆。

篇二《南京城墙:时光的搁置物》南京城墙,对我来说就像一个神秘的宝藏地,每次去都像是一场新奇的探险。

有一次我专门挑了个清晨去爬城墙,那个时候人还比较少。

一到城墙上,就感觉到一种独有的宁静。

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花香,可能是城墙上某个角落里野花的芬芳。

风轻轻吹过,带着一丝丝凉意。

我沿着城墙慢慢走,注意到城墙的地面并不是平整的一马平川。

有些地方的砖石已经有了小小的裂缝,裂缝里还顽强地长出了小草。

就像在我老家看到的石墙,岁月一久,总会有各种意想不到的小生命冒出来。

南京城墙景区作文

南京城墙景区作文

南京城墙景区作文篇一《游南京城墙:一次脚力的考验》到南京,那南京城墙是必定要去瞧一瞧的。

那可不仅是一堵墙,那简直是一个巨大的、古老又神秘的环形舞台,环绕着南京城的一小半,到处都是历史的痕迹。

我从中华门那开始往上爬。

刚踏上那一块块被踩得光滑的砖块,心里想这不过就是走走看看嘛,能有多累呢。

可现实马上就给了我一巴掌。

这城墙啊,那台阶高高低低,小陡坡也是一个接一个。

我还没走多远呢,小腿就开始有点酸溜溜了。

不过这一看周围,立马就被吸引住了。

城墙上的风景那可真是一绝。

一边能够看到城里闹哄哄的街道,汽车像小甲虫似的在路上爬,人群挤来挤去的像蚂蚁搬家。

另一边呢,城外的秦淮河水慢悠悠地流着,就像个没紧没慢的老头儿。

远处的山呀,也是模模糊糊地在那打盹儿。

我走着走着,看到一个小亭子,心想这下可算能歇会了。

亭子里面有几个老人家在聊天,说这城墙以前怎么怎么抵御外敌的故事。

我在旁边听着,感觉自己好像也穿越回古代了呢。

我瞅着墙上那些坑坑洼洼的地方,想象着当年是不是有人在这个位置拿着刀枪打斗的。

这时候有个小朋友在前面跑着看风景,不小心摔了一跤,那哭声可响亮了,他的家长赶紧去哄。

这一闹让这古老的城墙好像也有了更多的生气。

我走在城墙道上,一会儿看看风景,一会儿观察那些古老的城砖上刻着的字。

走着走着,我的脚越来越沉,感觉每块砖都在拖住我的脚,不让我走。

可是又不想这么就放弃啊。

于是就咬着牙继续走,就这样一路走走停停,汗水湿透了后背。

到最后终于走完一段,那感觉就像是完成了一次了不起的征程。

虽然我的脚累得都不太听使唤了,但这南京城墙的风情啊,也是真真深刻地留在了心里。

篇二《南京城墙下的意外发现》南京城墙在我的心中一直就像一个神秘的巨人,静静地守护着这座城市。

之前每次都是远远望一望,这次决定走到它跟前去仔细打量。

我沿着城墙的周边小道慢慢溜达着,就跟个探险家似的,眼睛到处瞧。

看着那墙上的青苔,一丛一丛的,就像给城墙穿上了一件毛茸茸的绿衣服。

而且我发现这城墙根儿有好多小花儿偷偷地冒出来,五颜六色的,像是给城墙配上了漂亮的彩带。

南京古城墙的介绍

南京古城墙的介绍

南京古城墙的介绍哎,说到南京啊,那可真是一座历史底蕴深得像海一样的城市,里头最让人念念不忘的,还得数那绕城而建的古城墙。

这城墙啊,就像是南京城的老朋友,见证了无数的风雨沧桑,也守护着这片土地上的安宁与繁华。

你站在城墙下,抬头一望,嘿,那气势,简直了!城墙高得能摸到天似的,一块块青砖堆叠得整整齐齐,缝隙里还长出了些顽强的小草,绿得让人心里头一暖。

这城墙啊,就像是南京城的脊梁,挺得直直的,不管风吹雨打,都屹立不倒。

走在城墙上,那感觉,就像是穿越时空一样。

脚下的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光滑圆润,每一步都踏出了历史的回响。

两旁的垛口,一排排整齐划一,仿佛还能听到当年守城士兵的呐喊声,在耳边回荡。

你闭上眼,深吸一口气,那空气中都弥漫着古老而又神秘的气息。

你知道吗?这南京古城墙啊,可是咱们国家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之一。

它始建于元朝,那时候啊,南京还是叫应天府呢。

后来啊,明朝朱元璋定都南京,又对这城墙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和加固,才有了今天这雄伟壮观的模样。

说起来,这城墙啊,还是个大功臣呢。

想当年啊,它可是抵御外敌入侵的重要防线,多少次保卫了南京城的平安。

如今啊,虽然和平年代用不着它再上阵杀敌了,但它依然是南京城的一张名片,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走在城墙上,你可以看到远处的高楼大厦与近处的古色古香交相辉映,现代与古代的碰撞在这里展现得淋漓尽致。

有时候啊,你还能遇到一些穿着汉服的小姐姐和小哥哥在城墙上拍照留念呢,那画面啊,简直美得像画儿一样。

当然了,这城墙啊,也不仅仅是个看景儿的地方。

它还是个文化宝库呢!城墙上有很多历史遗迹和文物古迹等着你去发现、去探索。

比如啊,你可以去看看那些古老的碑刻、石刻啊;也可以去听听那些关于城墙的传说故事啊;还可以去体验一下城墙上的各种文化活动啊……总之啊,这城墙啊,就是一个能让你感受到南京城深厚文化底蕴的好地方。

所以啊,下次你来南京玩儿啊,千万别忘了去逛逛这古城墙。

游南京明城墙定淮门作文四下

游南京明城墙定淮门作文四下

游南京明城墙定淮门作文四下《游南京明城墙定淮门》南京的明城墙,那可是大名鼎鼎,就像一个古老的巨人,默默地守护着这座城市。

我一直想去看看,这不,最近就专门去了定淮门那一段。

到了定淮门附近,还没登上城墙呢,我就被那高大的城墙轮廓给震撼到了。

墙砖一块接一块,密密麻麻的,凑近了看,这些墙砖可都有不少年份了,有的砖石上还有些斑驳的痕迹,像是岁月留下的小记号。

沿着楼梯往上走,哎哟,这楼梯还挺陡的,感觉像是在爬山一样,我得小心翼翼地,生怕一个不小心就栽个跟头。

终于登上城墙啦。

从城墙上望出去,景色那叫一个棒。

远处是现代的高楼大厦,车来车往的马路就像一条条流动的丝带。

而城墙下呢,有一小片草地,几棵树长得郁郁葱葱的。

我看到有一对老夫妻在城墙下的草坪边遛狗,那只小狗特别活泼,一直在草地上跑来跑去,一会儿追逐着自己的尾巴,一会儿又去嗅嗅草丛里的小花。

那老夫妻就慢悠悠地走着,时不时地唤一声小狗的名字。

这场景像一幅和谐的画,古老的城墙下是现代充满生活气息的画面。

沿着城墙走,这路面宽窄恰好。

我好奇地摸摸城墙的垛口,想象着古代士兵在这里守卫的画面。

他们是不是也像我现在这样,没事看看外面的风景,不过人家那可是时刻警惕着敌人呢。

走了一会儿,我发现城墙上有好多小缝隙和小坑洼,这肯定是多年来风吹雨打加上偶尔有人上来走动造成的。

而且有些砖头之间的缝隙还长出了一些小草,嫩绿嫩绿的,在这灰色的城墙上显得特别有生机。

继续往前走,风呼呼地吹过来,感觉特别凉快。

我看到一群小朋友在前面嘻嘻哈哈的,像是在玩什么游戏,其中一个小男孩跑着跑着不小心摔倒了,不过他一下子就爬起来了,还笑着说没事,真是充满活力啊。

走着走着,我觉得我的脚开始有点酸了,但是又舍不得这么快就下去。

这城墙好像有一种神奇的魔力,让我想要一直探索下去。

天色渐渐暗下来了,我也不得不下城墙了。

在下去的楼梯上,我一步一步慢慢走,心里满是对这定淮门城墙的喜爱和不舍。

这次游明城墙定淮门,真是一次特别的体验,就像走进了一段古老的故事,又看到了现代生活在这里美好的融合。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南京城墙作文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南京城墙作文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南京城墙作文朋友们!今天我要和你们唠唠南京城墙,这可是咱中国响当当的世界文化遗产呢!当你站在南京城墙下,就仿佛站在了历史的巨人脚边。

这城墙啊,就像一个超级大的守护者,静静地环绕着南京城,已经默默地坚守了好多好多年。

你看这城墙的砖,每一块都像是一个小小的历史记录员。

那些砖可大有来头,它们可不是随随便便就凑在一起的。

每块砖上都刻着字,就像是古代工匠们的“签名”。

这些签名可不是为了耍帅,而是一种责任的体现。

你想啊,在那个时候,如果哪块砖出了问题,那根据这上面的字,就能找到负责的工匠,这质量管控简直绝了!这也让我们看到了古人做事认真的态度,一块砖都这么讲究,难怪这城墙能屹立这么久。

沿着城墙漫步,那感觉就像是在穿越时空隧道。

城墙上宽宽的,能容得下好几个人并排走呢。

我就想象着,以前的士兵们在这城墙上巡逻,那雄赳赳气昂昂的样子,警惕地注视着城墙外的一切动静。

要是有敌人来犯,这城墙就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

士兵们站在城墙上,往下射箭或者扔石头,那下面的敌人肯定只能干瞪眼。

城墙周围的风景也是美得不像话。

一边是城里的烟火气,熙熙攘攘的街道,充满了人间的热闹;另一边呢,是城外的自然风光,也许是田野,也许是河流,这种对比特别奇妙。

有时候我就想,这城墙就像一条分界线,把不同的世界隔开,但又融合得那么和谐。

而且啊,南京城墙还见证了无数的故事。

朝代的更迭、战争的硝烟、百姓的悲欢离合,它都默默地看在眼里。

就像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心里藏着无尽的故事,等着我们去慢慢发掘。

南京城墙可不只是一堵墙,它是历史的见证者、文化的传承者。

它就像一本厚厚的史书,用自己的身躯书写着南京这座城市的传奇。

每一次靠近它,我都能感受到一种来自历史深处的力量,仿佛在轻声诉说着过去的辉煌。

这就是南京城墙,咱中国了不起的世界文化遗产!。

南京古城墙建筑.doc

南京古城墙建筑.doc

南京古城墙建筑南京古城墙建筑可能对于很多人比较陌生,但六朝古都留下的文化底蕴值得人尊敬,也值得去研究欣赏。

下面就南京古城墙建筑和大家介绍一下。

南京明城墙是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的产物和象征,是中国历史上唯—建造在江南的统一全国的都城城墙。

它始建于元末至正二十六年,建成于明洪武十五年,历时21年之久。

从内到外由宫城、皇城、京城、外郭四重城墙构成。

其中,南京京城墙,不循古代都城取方形或者矩形的旧制,设计思想独特、建造工艺精湛、规模恢弘雄壮,在钟灵毓秀的南京山水之间,蜿蜒盘桓达35.267公里,比北京的古城墙还长出0.776公里。

而南京古城墙的外廓城周长则为超过60公里。

数百年的沧桑,宫城、皇城、外廓三圈城墙已毁坏殆尽,惟有高大的京城墙,除城门等木构建筑不复存在,城墙依然屹立。

所以,通常所称的“南京城墙”、“南京明城墙”即指京城墙。

南京的城墙,为中国古代军事防御设施、城垣建造技术集大成之作。

无论历史价值、观赏价值、考古价值以及建筑设计、规模、功能等诸方面,国内外城墙都无法与之比拟,可谓是继中国秦长城之后的又一历史奇观。

早在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灭吴之后,企图进一步吞并楚国,他看中了位于南京中华门的长干里一带,召见他的谋士范蠡监理建城,定名“越城”,又叫“范蠡”城。

当时的“越城”很小,城周只有1公里又80步,占地面积也只有6万平方米,称作“越台”。

到了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灭越,又在南京清凉山筑城,称为“金陵邑”,这也是南京又称“金陵”、“石头城”的来历。

到了公元前211年,孙权又在金陵邑故址构筑“石头城”,即今日南京的重要历史遗存“鬼脸城”,这是当时的军事要塞,它依山为城,因江为池,地势十分险要。

南京城墙

南京城墙

南京城墙南京城墙又称南京明城墙,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是明朝初年在都城南京修筑的城墙,当时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郭四重,现在通称的“南京城墙”一般特指其中的内城城墙。

内城城墙东傍钟山,西据石头,南凭秦淮,北控后湖,周长35.267公里,现存基本完好的明城墙23.399公里[1],是世界上现存最长的古代城墙,是中国少有的保存良好的古代城墙,是南京现存最大的古代建筑。

南京城在刚建成时共有四重城墙,由外向内分别为外郭(外城)、内城(京城)、皇城和宫城。

外郭为土筑,原有18座城门,周长约60千米,早已湮没无存,仅余城门的地名流传至今。

内城为“土筑砖包”,夯土筑成的城墙外由城砖或条石包砌。

内城因地形而建,呈不规则状,突破了以往都城为方形的城制。

内城原本开有13座城门,与外郭城门合称“里十三,外十八”。

内城在20世纪50年代时仍大体完好,但是在其后20年间遭受严重破坏,现存长度仅为原来的三分之二。

内城原有的13座城门,历经战火、破坏以及改建之后,现存的明代城门还有聚宝门(中华门)、石城门(汉西门)、神策门(和平门)和清凉门,其中除神策门还保留有清朝时修建的城楼之外,其他城门的城楼都已无存。

目录[隐藏]∙ 1 内城o 1.1 正阳门o 1.2 通济门o 1.3 聚宝门o 1.4 三山门o 1.5 石城门o 1.6 清凉门o 1.7 定淮门o 1.8 仪凤门o 1.9 钟阜门o 1.10 金川门o 1.11 神策门o 1.12 太平门o 1.13 朝阳门o 1.14 增辟城门▪ 1.14.1 玄武门▪ 1.14.2 挹江门▪ 1.14.3 雨花门▪ 1.14.4 解放门▪ 1.14.5 新民门▪ 1.14.6 中央门▪ 1.14.7 汉中门▪ 1.14.8 其他∙ 2 皇城与宫城∙ 3 外郭∙ 4 南京城墙文化∙ 5 图片∙ 6 参考资料∙7 外部链接[编辑]内城南京内城东南从武定门到中华门城墙拐角处的一段城墙,1930年代航拍。

南京城墙环城墙走攻略(带实景照片)

南京城墙环城墙走攻略(带实景照片)

南京城墙环城墙走攻略来南经京有几年了,虽多次登明城墙,但均是在景点的个别小段,春暖花开,加上自身患有脂肪肝,决定环城墙走,旅行加运动,一举两得。

首先介绍一下南京城墙。

南京明城墙,整体包括明朝时期修筑的宫城、皇城、京城和外郭四重城墙,现多指保存完好的京城城墙。

南京明城墙始建于1366年(元至正廿六年),全部完工于1393年(明洪武廿六年),动用全国1部、3卫、5省、28府,152州县共28万民工,约3.5亿块城砖,历时达27年,终完成国都应天府四重城垣的格局。

11南京明城墙的营造一改以往都城墙取方形或矩形的旧制,在六朝建康城的基础上,根据南京山脉、水系的走向筑城。

得山川之利,空江湖之势,南以外秦淮河为天然护城河;东有钟山为依托;北有后湖为屏障;西纳山丘入城内;形成独具防御特色的立体军事要塞。

其中京城城墙蜿蜒盘桓35.3公里,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城墙,也是世界第一大城垣,并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世界第一大城墙,而京城之外的外郭城墙更是超过60公里。

2南京明城墙高坚甲于海内,据岗垄之脊,依山傍水而建,是中国礼教制度与自然相结合的典范,也是古代都城建设的杰出代表。

其作为中国古代军事防御设施、城垣建造技术集大成之作,无论历史价值、观赏价值、考古价值以及建筑设计、规模、功能等诸方面,国内外城墙都无法与之比拟,是继中国长城之后的又一宏构。

南京明城墙现完整保存25.1公里,是世界最长、规模最大、保存原真性最好的城市城墙。

1956年10月,分多段列入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全段被确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2年11月,南京明城墙(京城城墙)作为“中国明清城墙”项目的牵头城市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我是于2017年4月上旬进行的环城墙走,全程约12小时,请参考下图的指示路线:该图系我在实践中根据实际情况补充,根据图示行走可以避免因阻止通行或临时关闭的原因造成走重复路线或走冤枉路。

接下来分段介绍行走路线:1.神策门至太平门段。

南京城墙史(下)

南京城墙史(下)

南京城墙史(下)南京城墙史(下)南京,地处雨水丰沛的江南,丘岗连绵,河湾如织,湖泊池塘星罗棋布。

城墙择址的地段或山石嶙峋;或低洼松软;或平坦如砥。

为防止高大的城墙下陷、开裂、倾倒,建造者根据工程的要求,采取了不同的科学处理方式。

有的顺山势而建,城垣与山体岩石连结成整体;有的深挖基础至原生土,上铺巨石为基;挖不到原生土的低洼地段,还打下10余米长的木桩,上面铺设圆木井字形木排,借以达到转驾城墙压力的作用。

用于南京城墙最大的条石,每块重达千余斤,城砖每块一般重20余斤,层层叠叠垒砌成高达12~24米、底宽8~27米、顶宽3~18米的墙体,其重量可想而知。

如此沉重的负荷,城墙能够屹立迄今,与牢固的基础密不可分。

南京明城墙在砌筑中,对不同地段采取了不同质地墙体的处理方法和特殊的粘合材料。

有的地段用石灰岩和花岗岩的条石,作为城基、勒脚和部分城墙内外壁的主要材料;有的地段全部用城砖垒砌;还有的地段以条石、城砖砌筑墙面,中间填以片石、城砖、黄土混合夯筑等。

粘合墙体的材料十分坚固,以至留下了用糯米汁加石灰等灰浆建造的说法。

南京明城墙的防、排水系统科学适用,功能包括城垣自身防、排水和对城区的防、排水两部分。

城墙填层上部,采用桐油、石灰、黄土拌合的灰浆封顶夯实,厚约1~2 米,在其上面和沿墙体两侧直至墙根用灰浆砌筑5~10余层城砖;墙体顶面设置了石质排水明沟,在其明沟约 50米距离设置石质出水槽将水排出墙体。

城区的防、排水系统,主要是利用城墙底部设置的水关、涵闸。

在秦淮河出、入口处分别建有东水关和西水关,水关设有闸门3道,前后2道为木闸门,中间设铁栅门以防潜水入城之敌。

东水关内侧还设有33座瓮洞,分为3层(上面两层为藏兵洞),下层(中洞可通船)通水。

此外,还设有金川河闸、玄武湖的“通心水坝”(即武庙闸)、前湖的半山园闸与琵琶湖的琵琶闸等多处涵闸。

这些涵闸,设有铜、铁管和铜水闸,只能进水不可进人,设计巧妙、结构合理。

南京明城墙游览全攻略

南京明城墙游览全攻略

南京明城墙游览全攻略2022-08-14 发表于山西号外:南京明城墙将免费开放,南京市委宣传部和南京青奥组委联合举办的“环城七十里”青春秀活动也将举行。

神策门神策门现名和平门,是南京城北最东侧的一座城门,位于玄武湖西北,在明城墙13个城门中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也是南京现有所有城门中唯一保留有民国以前镝楼的城门。

神策门依山而建,曲折迂回。

清朝时增建外瓮城。

光绪年间重建镝楼,但规格已由原来的都城级降为州府级。

1658年,郑成功北伐金陵,败于门下。

为纪念战功,顺治帝下诏改名“得胜门”。

1853年,太平军从此处攻入南京城。

1929年改名“和平门”。

1930年代,美国亚细亚火油公司将瓮城作为油库。

日军占领南京后也以此地为油库。

南京军区后勤部接管后继续作为油库使用,和平门成为军事禁区。

2004年10月1日,修缮后的和平门对外开放,位于中央门立交桥的东南角。

神策门本门荒僻有两券,东至后湖,依丘傍湖,地近幕府山和长江,是军事防守要地。

十三门中唯此门由刘基开两洞。

顺治时,郑成功17万大军攻城时,中了守城清将缓兵之计,守兵偷偷凿开另一城洞,偷袭大败郑成功,后称神策门为得胜门。

1928年改称和平门,现存瓮城券门各一,谯楼一座,2002年修复开放。

路线:公交10路、13路、32路、66路至中央门站周边景点:神策门公园玄武门玄武门是1910年在南京城北部东侧新开的城门,位于神策门与太平门之间。

1908年,当时的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端方在南京筹办“南洋劝业会”,为了方便游人游览玄武湖,决定在会场附近的城墙上新开一座城门。

城门于1909年7月动工,1910年建成单孔券门一座。

城门建成后以继任两江总督张人骏的籍贯命名为“丰润门”。

1928年7月,国民政府下令更名为玄武门。

1929年4月,蔡元培应南京市长的请求题写了门额。

1931年,城门改筑为三孔券门。

路线:地铁1号线至玄武门站;公交1路、47路至玄武湖公园站周边景点:玄武湖公园解放门解放门是1954年新开的一道单券城门,位于玄武门以南、太平门以西,鸡鸣寺东北、玄武湖南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