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阅读:无党南归序欧阳修草木鸟兽之为物,众人之为人,其为生虽异,而为死则同,一归于腐坏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文言文阅读 2019.11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送徐无党南归序
欧阳修
草木鸟兽之为物,众人之为人,其为生虽异,而为死则同,一归于腐坏澌尽泯灭而已。

而众人之中,有圣贤者,固亦生且死于其间,而独异于草木鸟兽众人者,虽死而不朽,逾远而弥存也。

其所以为圣贤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

修于身者,无所不获;施于事者,有得有不得焉;其见于言者,则又有能有不能也。

施于事矣,不见于言可也。

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皆能言之士哉?修于身矣,而不施于事,不见于言,亦可也。

孔子弟子,有能政事者矣,有能言语者矣。

若颜回者,在陋巷曲肱饥卧而已,其群居则默然终日如愚人。

然自当时群弟子皆推尊之,以为不敢望而及。

而后世更百千岁,亦未有能及之者。

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
予读班固《艺文志》、唐《四库书目》,见其所列,自三代秦汉以来,著书之士,多者至百余篇,少者犹三四十篇,其人不可胜数;而散亡磨灭,百不一、二存焉。

予窃悲其人,文章丽矣,言语工矣,无异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也。

方其用心与力之劳,亦何异众人之汲汲营营,而忽焉以死者,虽有迟有速,而卒与三者同归于泯灭,夫言之不可恃也盖如此。

今之学者,莫不慕古圣贤之不朽,而勤一世以尽心于文字间者,皆可悲也!
东阳徐生,少从予学为文章,稍稍见称于人。

既去,而与群士试于礼部,得高第,由是知名。

其文辞日进,如水涌而山出。

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

然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

(选自《居士集》)
83 .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逾远而弥存也弥:更加
B .不见于言可也言:著作
C .稍稍见称于人稍稍:渐渐
D .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摧: 挫败
84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草木鸟兽之为物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B .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 .而散亡磨灭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D .亦因以自警焉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8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感慨于当时学者“立言传世以求不朽”的世风,强调了“修身为本,精神不朽”观点,具有振聋发聩的警示作用。

B .颜回无甚功和言,竟然受当世和后世如此推崇。

文章以此为例,有力地说明了君子务本、修身立德、精神不朽的道理。

C .文中用“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来比工丽文辞,说明立言是不能传世永存的,可知“立言”是不能依靠的。

D .文末“然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一句,意味深长,增添了劝诫的力量,更告诫徐无党注重反省,自我修为。

86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颜回者,在陋巷曲肱饥卧而已,其群居则默然终日如愚人。

(2)今之学者,莫不慕古圣贤之不朽,而勤一世以尽心于文字间者,皆可悲也!
(3)其文辞日进,如水涌而山出。

1,
【答案】
83 .A
84 .A
85 .D
86 .(1)像颜回这样的人,在偏僻的巷子里弯曲臂膀饥肠辘辘地躺着罢了,他与人相处就整天沉默像愚笨的人。

(2)现在的读书人,没有不羡慕古代圣贤的不朽,因而一辈子勤奋地在文章间穷尽心力,都是可悲的。

(3)你的文字辞章日渐进步,好像泉水涌出山间一样。

【解析】
83 .A项,解释不正确,由原文上下句内容大意可知,弥:长久。

故选A。

84 .A项“之”均为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项“所以”,连词,表原因;介词,表方式。

C项“而”,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因果。

D项“因”,连词,因此;动词,沿袭。

故选A。

85 .D项,“更告诫徐无党注重反省”表述不正确,文章结尾句“然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

”表明也用此文自警。

故选D。

86 .注意的关键词句有:“群居”“愚人”“莫”“尽心”“文字”,“其”“水”“山”。

参考译文:
各种草木鸟兽被归类为“物”,而世间众人被归类为“人”,他们生存在世时虽有分别,然而到了死亡时却很相同,全部也都变成腐朽、消亡殆尽的地步。

而圣贤身处世人之中,他们也需要面对这种生死变化,然而却和各种事物及世人有分别──他们能在精神、功业上永垂千古,时间再久也能够留存。

圣贤能够长存不朽的缘故,就在于他们建立德行、功业或著作了。

一个人能努力修炼个人操守的话,一定能有所成就;若要建立个人功业,却是受社会情况限制;若要行文传世的话,则被个人天赋所约束。

有些人能建立功业,却未必有著作留下。

看《诗》、《书》、《史记》等著作所记,当中有多少人是善于著作的呢?至于有高尚德行的人,更未必能建立功业,又有著作传世的了。

孔子的弟子中,有能建立功业的,有能著书立说的。

就以颜渊为例,他独居穷宅时挨饥受冷;在与人相处时又整天沉默寡言,旁人也许以为他愚笨无能。

然而当时孔门中众多弟子都极其尊重颜渊,无人敢与他相比。

就是后世千百年来,也没有人能在德行上能胜过颜渊。

由颜渊能够永存不朽的原因来看,固然不是凭借他的功业,更不必说是著作吧?
我曾读《汉书·艺文志》、唐《四库书目》等著作,见当中列举上古至今有著作流传的文人,其作品有多至百余篇,也有少的约三四十篇。

然而文人虽多不胜数,大部分的作品却已随时间而散失消亡,至今只存留百分之一二而已。

我悲叹这些作者,他们的文章虽然华丽,但好像花木被风飘散,鸟兽鸣叫掠过耳边一样,只得短暂停留人间。

他们创作时竭尽心力,这又和世人为生活忙忙碌碌有何分别呢?而且最后也或早或迟地面对死亡,他们的情况和草木、鸟兽、世人一样;全部归于泯灭消失,可知道“立言”实在是不能够依靠的。

现今追求学问的人,他们全部羡慕古代圣贤能够名声不朽,可是只懂用一辈子功夫在著述文字方面,那真是可悲的了!
你(徐无党)从小便跟随我学习,写的文章,已经颇得别人称赞。


成后,又在礼部应考科举;名列前茅,从而名声显著人前。

你的文章日渐进步,有一种如泉水涌出山间的气势。

不过,我希望借本篇文章挫一挫你的锐气,和勉励你求学之道,因此在你南归之时赠送这篇文章给你。

同时,我自己相当喜爱为文写作,因此也用本文来警示自己一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