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语文模拟试题(二)讲解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9.A(例句与A项都是定语后置句。B项为介宾短语后置句,C项为宾语前置 句,D项也为宾语前置句。)
• 20.C([乙]文中没有用比喻))
• 四、21.①粪土当年万户侯 ②长风破浪会有时 ③渺沧海之一粟 ④以先国家之 急而后私仇也 ⑤天高任鸟飞
• 22.示例:幸福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气节幸福是“零落成泥碾 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圣洁幸福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
• 10.D(尾联表达了诗人为官不快、想辞官归隐的愿望) • 二、11.B(原文说的是“市区再也没有工厂和生产基地,而变成纯粹的物质交
换和消费的场所”“市区”并不等于“枝蔓状城市”。) • 12.D(据末段,成为“全球化城市”的是“大洛杉矶都市区以及波士顿一劳伦
斯一洛厄尔、旧金山一奥克兰一圣何塞等都市区”,而不是所有的主城市与 边缘城市都成为全球化城市。) • 13.C(A项原文说的是“主城市和边缘城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又各自独立, 它们更多的是经济、文化和教育上的紧密联系”,意思是有些方面差别缩小, 有些方面差别不可能消失;B项文中无依据;D项“劳动力低廉化”文中无据。)
•
•
中共栖霞市委栖霞市人民政府
•
2021年7月24日
• 五、24.(1)语文老师为“我们”阐释什么是“语文”。(2)语文老师教“我”写作文, 引导“我”成长。
• 25.“一本一本地”写出了语文老师的细致与耐心,表现了老师对学生的真切关爱。 去掉以后这种情感就没有原句那么鲜明了。
• 26.
• (1)该句写出了“我”听到语文老师的批评和否定后的强烈反应,“撕”“扔”“冲” 等动词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我”当时不可抑制的冲动与愤怒。
• 由写作任务要求可知,本文观点已经明确,要么是正方的“坚守比离开更重 要”,要么是反方的“离开比坚守更重要”,学生须选择其一且只能选其一写一 篇辩论稿。也就是说,文体上作文必须合乎辩论稿的内在要求,包括开篇的称谓 和结束语;主题上,“坚守”“离开”是辩论的核心词,不能非此即彼,更不能骑 墙摇摆、模棱两可。考生不管站在哪个立场写作,都要关注并充分阐释“更” 字内涵,它表示双方都很重要,阐释清楚为什么更重要,并驳斥对方观点,才是写 好本文的着力点所在。“更”字意味着我们应该辩证地看问题,“坚守”和 “离开”都有其重要的一面,不能一味否定其中的任何一点,而要放到具体背景 下、不同立场中探讨二者中哪一点的价值和意义更为深远。
• 5.B(A、C、D三句加点的成语,用在句中,适用对象错误。
• 前车之鉴:把前人或以前的失败作为借鉴。用在此处语义不当。
• 相濡以沫: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多用于 夫妻、朋友、亲戚之间。
• 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句子强 调“造型”,应改为“巧妙绝伦”。)
• 18.B(B项两个,可译为“于此”;在②句中是代词,可译为“他”。C项“而”在①句中 是连词,表承接,可译为“就”;在②句中是连词,表转折,可译为“却”。D项 “以”在①句中是连词,表目的,可译为“以便”;在②句中是连词,表承接, 可译为“就”。)
• 8.A (B项“献丑”是谦辞,在展示自己作品或表现自己技能时,表示自己谦虚, 称自己水平不高。此处用于“出了差错”“道歉”,不合语境,“献丑”可以 改为“对不起”或“请原谅”。C项“高足”是敬辞,赞扬别人的弟子本领高 强。D项“恭候”是敬辞,指恭敬地等候。)
• 9.D (A项《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荀子》 中的大部分是荀子的作品,小部分是其门人的作品。B项培根是英国人。C项 “元丰”是用皇帝的年号纪年。)
• (2)此处景物描写,借纯净、澄澈的月光表现了“我”盛怒平息之后内心的敞亮、恬 静与轻松。
• 27.“我的语文老师”有对“语文”的独到理解,有伟大的人格和宽广的精神世界。 我的语文老师尽管外表普通,但真诚、直率,有一颗细腻、温柔、敏感的金子般的心
• 28.在“我”心理浮躁,写作出现偏差时,是语文老师的悉心指导为“我”指明了前进 的方向,并使“我”沿着这条正确的道路成长为在文学上有成就的人。假如没有语文, 没有语文老师的关心,那“我”的人生之路将不会这般美好。
• 23.
• 贺信
• 孙一文同志及家人:
• 欣闻在第32届夏季奥运会击剑女子重剑个人决赛中,您不畏强手,顽强拼搏,为 中国女子重剑队取得首枚金牌,为中国代表团赢得第三金,创造了个人击剑运动的最 好成绩,为祖国争得了荣誉,为家乡人民增添了光彩。在此,栖霞市委、市政府谨向 您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您及家人致以最诚挚的慰问!衷心祝愿您再接再厉,再创佳 绩,为祖国体育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 六、
• 29.【提示】材料一侧重介绍张桂梅校长的事迹,突出了她十二年来“坚守在大 山”的生命价值;材料二主要介绍张桂梅给毕业生们定下的“规矩”,强调她 希望孩子们“离开大山”的意义。由此在育才中学引发的“热议”正是作文的 起点,也就是说,不管“坚守”还是“离开”都各有其价值和意义。对于学生来 说,如何选择便构成了写作要分析的矛盾和焦点,这为写作预留了空间,也正是 作文要阐释的重点。
• 14.B(夸张。原文说“语文,是我们在母语中生长、成长的永久家园”。)
• 15.C(A项两喻体的本体是“语言”,非“敏感”。B项逻辑错误,原文为“固 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D项张冠李戴,思维才能才是内功。)
• 16.D(绝对。原文说“在语文高考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大多与此相关”。)
• 三、17.D(A项广识:扩大知识面,B项就有道:靠近有道德学问的人,C项等 于己:跟……相同。)
• 3.C(A项分号都改为逗号。B项第二个逗号改为分号。D项分号改为逗号)
• 4.A(①沉湎”即沉溺,指陷入不良的境地[多指生活习惯];“沉浸”指浸入水中,多 比喻处于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②“贯串”与“贯穿”都是动词,都可以带宾语, 它们都可以表示穿过种东西或一系列事物,从一端直通到另一端。但“贯串”侧重 于贯连,强调一样东西把事物的各部分或把一系列事物贯连起来,所指对象较具体; 而“贯穿”侧重于贯通,强调一样东西贯通事物的各部分或贯通一系列事物,所指 对象较抽象。③“定金”指一方当事人为了保证合同的履行,向对方当事人给付的 一定数量的款项,具有担保作用和证明合同成立的作用“定金”具备法律效力。 “订金”不是一个规范的概念,在法律上仅作为一种预付款的性质,是预付款的一 部分,是当事人的一种支付手段,不具有担保性质。④“进而”侧重于继续往前更 进一步。“从而”侧重于表示上文指明原因、条件、方法等。)
• 6.C(A项句式杂糅,“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改为“统计数据显示”或 “根据统计数据”;B项“至少25%以上”不合逻辑,删掉“至少”;D项 动宾搭配不当,“淡化‘甩锅意识’和‘侥幸心理’”改为“淡化‘甩 锅意识’,摒弃‘侥幸心理’”。)
• 7.D (文段主要写网络时代的“柠檬人”。先从熟语谈起,再引出 “柠檬”代替“葡萄”,故确定④为首句,②①承接④句,解释“吃柠檬” 表示妒忌的原因。③句总结什么是“柠檬人”,⑤句在段末提出希望。)
山东省2022年普通高校招生(春季)考试
语文模拟试题(二)讲解
19幼1 2022.3
语文模拟试题(二)讲解
• 一、1.D(A项“歼”应读“jiān”,B项“伫”应读“zhù”,C项“称”应读“chèn” 2.B(A项“宏篇巨制”应为“鸿篇巨制”“搏弈”应为“博弈”,C项,D项“渡假村” 应为“度假村”。)
• 20.C([乙]文中没有用比喻))
• 四、21.①粪土当年万户侯 ②长风破浪会有时 ③渺沧海之一粟 ④以先国家之 急而后私仇也 ⑤天高任鸟飞
• 22.示例:幸福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气节幸福是“零落成泥碾 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圣洁幸福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
• 10.D(尾联表达了诗人为官不快、想辞官归隐的愿望) • 二、11.B(原文说的是“市区再也没有工厂和生产基地,而变成纯粹的物质交
换和消费的场所”“市区”并不等于“枝蔓状城市”。) • 12.D(据末段,成为“全球化城市”的是“大洛杉矶都市区以及波士顿一劳伦
斯一洛厄尔、旧金山一奥克兰一圣何塞等都市区”,而不是所有的主城市与 边缘城市都成为全球化城市。) • 13.C(A项原文说的是“主城市和边缘城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又各自独立, 它们更多的是经济、文化和教育上的紧密联系”,意思是有些方面差别缩小, 有些方面差别不可能消失;B项文中无依据;D项“劳动力低廉化”文中无据。)
•
•
中共栖霞市委栖霞市人民政府
•
2021年7月24日
• 五、24.(1)语文老师为“我们”阐释什么是“语文”。(2)语文老师教“我”写作文, 引导“我”成长。
• 25.“一本一本地”写出了语文老师的细致与耐心,表现了老师对学生的真切关爱。 去掉以后这种情感就没有原句那么鲜明了。
• 26.
• (1)该句写出了“我”听到语文老师的批评和否定后的强烈反应,“撕”“扔”“冲” 等动词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我”当时不可抑制的冲动与愤怒。
• 由写作任务要求可知,本文观点已经明确,要么是正方的“坚守比离开更重 要”,要么是反方的“离开比坚守更重要”,学生须选择其一且只能选其一写一 篇辩论稿。也就是说,文体上作文必须合乎辩论稿的内在要求,包括开篇的称谓 和结束语;主题上,“坚守”“离开”是辩论的核心词,不能非此即彼,更不能骑 墙摇摆、模棱两可。考生不管站在哪个立场写作,都要关注并充分阐释“更” 字内涵,它表示双方都很重要,阐释清楚为什么更重要,并驳斥对方观点,才是写 好本文的着力点所在。“更”字意味着我们应该辩证地看问题,“坚守”和 “离开”都有其重要的一面,不能一味否定其中的任何一点,而要放到具体背景 下、不同立场中探讨二者中哪一点的价值和意义更为深远。
• 5.B(A、C、D三句加点的成语,用在句中,适用对象错误。
• 前车之鉴:把前人或以前的失败作为借鉴。用在此处语义不当。
• 相濡以沫: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多用于 夫妻、朋友、亲戚之间。
• 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句子强 调“造型”,应改为“巧妙绝伦”。)
• 18.B(B项两个,可译为“于此”;在②句中是代词,可译为“他”。C项“而”在①句中 是连词,表承接,可译为“就”;在②句中是连词,表转折,可译为“却”。D项 “以”在①句中是连词,表目的,可译为“以便”;在②句中是连词,表承接, 可译为“就”。)
• 8.A (B项“献丑”是谦辞,在展示自己作品或表现自己技能时,表示自己谦虚, 称自己水平不高。此处用于“出了差错”“道歉”,不合语境,“献丑”可以 改为“对不起”或“请原谅”。C项“高足”是敬辞,赞扬别人的弟子本领高 强。D项“恭候”是敬辞,指恭敬地等候。)
• 9.D (A项《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荀子》 中的大部分是荀子的作品,小部分是其门人的作品。B项培根是英国人。C项 “元丰”是用皇帝的年号纪年。)
• (2)此处景物描写,借纯净、澄澈的月光表现了“我”盛怒平息之后内心的敞亮、恬 静与轻松。
• 27.“我的语文老师”有对“语文”的独到理解,有伟大的人格和宽广的精神世界。 我的语文老师尽管外表普通,但真诚、直率,有一颗细腻、温柔、敏感的金子般的心
• 28.在“我”心理浮躁,写作出现偏差时,是语文老师的悉心指导为“我”指明了前进 的方向,并使“我”沿着这条正确的道路成长为在文学上有成就的人。假如没有语文, 没有语文老师的关心,那“我”的人生之路将不会这般美好。
• 23.
• 贺信
• 孙一文同志及家人:
• 欣闻在第32届夏季奥运会击剑女子重剑个人决赛中,您不畏强手,顽强拼搏,为 中国女子重剑队取得首枚金牌,为中国代表团赢得第三金,创造了个人击剑运动的最 好成绩,为祖国争得了荣誉,为家乡人民增添了光彩。在此,栖霞市委、市政府谨向 您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您及家人致以最诚挚的慰问!衷心祝愿您再接再厉,再创佳 绩,为祖国体育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 六、
• 29.【提示】材料一侧重介绍张桂梅校长的事迹,突出了她十二年来“坚守在大 山”的生命价值;材料二主要介绍张桂梅给毕业生们定下的“规矩”,强调她 希望孩子们“离开大山”的意义。由此在育才中学引发的“热议”正是作文的 起点,也就是说,不管“坚守”还是“离开”都各有其价值和意义。对于学生来 说,如何选择便构成了写作要分析的矛盾和焦点,这为写作预留了空间,也正是 作文要阐释的重点。
• 14.B(夸张。原文说“语文,是我们在母语中生长、成长的永久家园”。)
• 15.C(A项两喻体的本体是“语言”,非“敏感”。B项逻辑错误,原文为“固 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D项张冠李戴,思维才能才是内功。)
• 16.D(绝对。原文说“在语文高考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大多与此相关”。)
• 三、17.D(A项广识:扩大知识面,B项就有道:靠近有道德学问的人,C项等 于己:跟……相同。)
• 3.C(A项分号都改为逗号。B项第二个逗号改为分号。D项分号改为逗号)
• 4.A(①沉湎”即沉溺,指陷入不良的境地[多指生活习惯];“沉浸”指浸入水中,多 比喻处于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②“贯串”与“贯穿”都是动词,都可以带宾语, 它们都可以表示穿过种东西或一系列事物,从一端直通到另一端。但“贯串”侧重 于贯连,强调一样东西把事物的各部分或把一系列事物贯连起来,所指对象较具体; 而“贯穿”侧重于贯通,强调一样东西贯通事物的各部分或贯通一系列事物,所指 对象较抽象。③“定金”指一方当事人为了保证合同的履行,向对方当事人给付的 一定数量的款项,具有担保作用和证明合同成立的作用“定金”具备法律效力。 “订金”不是一个规范的概念,在法律上仅作为一种预付款的性质,是预付款的一 部分,是当事人的一种支付手段,不具有担保性质。④“进而”侧重于继续往前更 进一步。“从而”侧重于表示上文指明原因、条件、方法等。)
• 6.C(A项句式杂糅,“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改为“统计数据显示”或 “根据统计数据”;B项“至少25%以上”不合逻辑,删掉“至少”;D项 动宾搭配不当,“淡化‘甩锅意识’和‘侥幸心理’”改为“淡化‘甩 锅意识’,摒弃‘侥幸心理’”。)
• 7.D (文段主要写网络时代的“柠檬人”。先从熟语谈起,再引出 “柠檬”代替“葡萄”,故确定④为首句,②①承接④句,解释“吃柠檬” 表示妒忌的原因。③句总结什么是“柠檬人”,⑤句在段末提出希望。)
山东省2022年普通高校招生(春季)考试
语文模拟试题(二)讲解
19幼1 2022.3
语文模拟试题(二)讲解
• 一、1.D(A项“歼”应读“jiān”,B项“伫”应读“zhù”,C项“称”应读“chèn” 2.B(A项“宏篇巨制”应为“鸿篇巨制”“搏弈”应为“博弈”,C项,D项“渡假村” 应为“度假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