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在习题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分析解题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502c44c758fb770bf68a5543.png)
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标准》的要求,在教材中编排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效果不佳,教学过程费时低效,对教材把握不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没有得到提高和发展,学生学习困难以及“两极分化严重“等问题也更加突出。
对于这些存在的问题使数学教师感觉困惑,如何进行有效地教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教师面对并希望解决的问题。
面对这样的改变与困惑,我们希望通过这次研讨会,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以及教育理论、结合教学案例,构建出操作性强的“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策略。
一、解决问题的基本理念。
(,)数学的工具性、应用性。
(,)信息化、数字化、市场经济等时代的要求。
数学的工具性和应用性伴随着数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从,,世纪中叶以来信息技术、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数学及其应用得到了极大发展,渗透到了各个科学领域。
学生必须学会数学及其应用,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二、解决问题的教学目标《标准》中对解决2解决明确提出下面四个目标:,(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三、解决问题和应用题的比较,(解决问题与应用题概念的区别。
应用题的概念:根据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用文字、语言、图形叙述出一些已知数量和未知数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运用四则运算求出未知数量的数学题,叫做应用题。
传统的应用题教学题材封闭,给学生提供整理好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剥夺了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形成数学问题的机会,使学生感到只是在做题而不是解决实际问题;呈现形式单调,几乎都是用语言文字表达的,分析数量关系时,用成人的思考代替学生的思考,以至思路狭窄、单一。
在习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在习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99cda3c88bd63186bcebbc13.png)
而是 既要 讲 清 , 又不 能全 盘 托 出 。 即 在 关 键 的 地 方 给 予
由 P—U I 得, U—P / I =4 瓦/ 0 . 2 安 一2 0 伏 若先把错解呈现 出来 , 请 全班 同学讨论 。让他们 陈 述 自己的看法 及理 由, 让 学生参 与 “ 诊断” 。通 过答 辩 , 使学生从错误 的回答 中找到原 因 , 在正确 的 回答 中享 受
欧, 串联接在 6 伏 的 电源上 , 电流每分 钟在 R上 产生 的 热量是 1 2 焦, 若灯泡 电阻不变 , 求灯泡的额定电压 。
错解 : 由Q = : = R T得 I =Q / RT一1 2焦/ ( 5 欧x 6 0
秒) 一O . 0 4安。
学 生能够 自己解 决 的 , 就大 胆放手 , 让他们 分析解 题 思 路 。高度评价并推广学生 的优秀解 法和好 的思路 , 提 高 学 生的学 习热情 , 变被 动接受 为主动参 与。对于那些 经
的批 判性 。
联想 、 迁移 , 从 而确定解题思路 。
二、 留 给 学 生 思 考 的余 地 。 让 学 生 主动 学 习 在 教 学过 程 中 , 教 师 要 留给 学 生 独 立 思 考 的 时 间 ,
【 例2 】 灯泡 L的额定功 率为 4瓦 , R的 阻值是 5
让学生 自己品味 “ 嚼碎” 知识 的“ 香 味” , 感 受 其 中的 乐 趣 。这样 既能加深 学生 的理 解 , 又能使 师 生思 维 同步 。
一
弄 清题 意是正 确解 题 的基 础 。培养 学生 的 审题 能
力, 应 注意以下三 步 : 首 先逐 字 、 逐 句地 阅读 题 目, 明 确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ea19d654daef5ef7bb0d3cb4.png)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摘要:数学教学的核心是教会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能否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不仅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数学成功与否,而且也是该教师数学教学业务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尺之一。
本文就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能力中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在于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提高数学解题能力是数学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教师应把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始终贯穿于教学始终,我们必须把它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
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数形结合思想是中学数学中的重要方法之一,即“数”与“形”结合,相互渗透,把代数式的精确刻划与几何图形的直观描述相结合,使代数问题、几何问题相互转化,使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有机结合。
数形结合思想在解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对图形的认识、数形转化,不仅可以为我们的解题带来来新的增长点,同时对开发智力、启迪思维,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广阔性都是大有裨益的。
二、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
”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课堂上“老师是主角,高高在上;学生是配角,是观众、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
因为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
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
而鼓励教学法是新型师生关系建立的重要手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7f2f18e1172ded630b1cb6f6.png)
道题 后 ,先引导学 生找出关键条件 : “ 黑兔 的只数是 白兔
只 数 的 34 ,然 后 要 求 变 换 条 件 的 说 法 ,但 意 思 不 变 , /”
e
蔫 蔓
浅 谈 如 何 培 养 学 生 的 解 题 能 力
◇江 苏 苏 州市 相 城 区湘 城 小学 潘 建芬
在小学数学 中 ,所谓 问题 ,就是指人们 在研究 日常生 活 、生产 中存在一 定数量关 系的实际 问题 。解决问题 是整
个 小 学 阶 段 数 学 教 学 的 重 点 ,通 过 解 决 问题 ,可 以加 深 学 生 对 所 学 数 学 知识 的 理 解 和 掌 握 ,还 可 以 培 养 其 有 条 理 地 思 考 问 题 的 能 力 。 那 么 ,如 何 在 数 学 课 堂 教 学 中培 养 学 生 的解题能力呢 ?
案 ,而应 引导他们分别 进行顺思 考和逆思考 ,把解题思路 及步 骤说 出来 。 比如 , “ 模组有 男生8 ,女生6 ,美 航 人 人 术组 的人 数是 航模组 的2 ,而合 唱组有8 人 。 问合 唱组 倍 4 的人数是美术组 的几倍 ?”问题出示后 ,要求学生从 顺逆 两个角度分别说 清思路 :先 用综合法 ,从 条件到 问题 说出
一
动性 、创造性 ,并找到解题 的突破 口。比如 ,在讲解 三角
形 内 角 和 的 时候 ,笔 者 问 学 生 : “ 求 三 角 形 的 内 角 和 , 要 必 须 知 道 哪 些 因 素 ? ” 大 部 分 学 生 答 道 : “ 个 角 的 度 3 数 。 ” 此 时 ,有 个 学 生 马 上 举 手 表 示 异 见 ,他 说 : “ 老
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9388f552804d2b160b4ec0ab.png)
性 就 不 大 。如 : 计算题 : 5 . 3 + 2 . 1 =; 6 . 2 + 3 . 4 = ; 3 . 3 + 4 . 2 = ; 5 . 5 + 6 . 1 = ;
7 . 8 + 9 . 9 = : 9 . 9 — 6 . 3 =, 这 明显 是 一 个 给分 题 , 小 数 的 加 减 法 同 学 们
三、 抓 好 经 典 例 题 的讲 解
例 题 的 讲 解 不 在 于 多 而 在 于 精 。初 中 学 生 学 习 知 识 过 程
中, 其 思考 能 力 有 一 定 的 局 限性 。在教 学 中 , 一方 面讲 的例 题 切
学中. 应 积 极 的 培 养 学 生 对 数 学 学 习 的兴 趣 、 培 养 学 生 掌 握 数
象: 明明是加法 , 学 生 算 成 减法 ; 明 明 会 做 的题 , 学生却“ 故意 ”
做 错 了 。这 给予 教 师 一 个 信 息 : 学生审题不仔细 , 不 严 密 。在 数 学解题 中, 审题 是最 关键 的 一 步 , 审题 “ 跑偏” 了, 做 对 题 的 可 能
三, 同 一 例 题 可 以反 复 讲 解 , 确保学生对典型例题的理解 , 但 要 注意讲解方式 的生动与讲解 、 分析方 式的差异 , 不 能 给 学 生 造
【 文章编号 】 1 6 7 1 - 8 4 3 7 ( 2 0 1 3 ) 0 2 - 0 0 4 2 - 0 2
些 习 题 提 高 学 生对 理 论 知 识 的应 用 能 力 。
教 学 就 是 教 师教 、 学生学 , 因此 . 教 学 过 程 的关 键 在 于 “ 教” 和“ 学” 。 数 学 是 一 门理 论 性 强 、 较 抽 象 的 学科 , 是 很 多 学 生 初 巾 学 习的“ 拦路虎 ” 。一旦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畏惧心理 、 厌 学 心 理 . 那 么 数 学 的 教 学 就会 变得 更 加 的 困难 。因 此 , 在 初 中 数 学 教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应用题的解题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应用题的解题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2d1075280722192e4536f612.png)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应用题的解题能力【摘要】应用题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学生解答应用题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应用题教学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呢?通过系统的训练,就能达到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培养1.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在教学中就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引导学生去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交流等数学活动中解决问题,初步形成自己学生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
如教学“长、正方形的面积”时,教师出示了一个长方形,长8厘米,宽6厘米,你能计算出它的面积吗?同学们纷纷举手示意他会。
接着又出示:你能在这个长方形中剪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吗?你准备怎样剪?最大正方形的面积你会计算吗?剩余的面积呢?是多少?学生在小组中,有的动手剪,有的用笔画,几分钟后就有了结果。
这种探究活动引起了学生很大的兴趣,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努力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学生在探索性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数学问题“再创造”,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再创造”的动机和创新的意识。
培养解题能力的途径和方法很多,但无论哪种途径和方法,最根本的、相通的是离不开思维的训练。
培养学生解题能力。
2. 在做题中培养逻辑思维是关键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是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渠道。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运算相对来说较为复杂,主要是加、减、乘、除的综合运算。
在解题过程中,理清解题思路是成功解题的前提条件,而理清解题思路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过程。
例如李明非常喜欢看漫画,最近他刚买了一本漫画书,每天看20页,3天就看完了。
后来,李明把漫画书借给王强看,如果王强每天看15页,问他多少天可以看完?解析从李明每天看20页,3天看完,我们可以得到这本书一共有20×3=60(页);王强每天看15页,看完这本书需要60÷15=4(天)。
练习题如何帮助学生提升解题思路
![练习题如何帮助学生提升解题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0e83bd80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b6.png)
练习题如何帮助学生提升解题思路练习题作为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提高学习能力和解题思路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练习题的训练,学生能够巩固知识,培养批判性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练习题如何帮助学生提升解题思路。
一、巩固知识点练习题是学生复习和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反复的练习,学生可以将知识点牢固地掌握。
练习题可以涵盖各个知识点,并且题目的难度也可以逐渐升级,从而帮助学生逐步提高解题能力。
在练习题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知识点,将其灵活应用,从而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二、培养批判性思维解题思路的培养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批判性思维。
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能够从多个角度思考,并运用逻辑思维进行分析。
通过练习题,学生可以培养分析问题、梳理思路、找出问题核心的能力。
此外,练习题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解题的乐趣,在思考中不断迭代和优化解决方法,从而培养出创造性思维。
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练习题的目的是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同的练习题涉及到的问题类型各不相同,通过解决练习题,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从而培养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式。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和方法,培养系统性思维和逻辑性思维。
通过不断练习,学生可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并逐渐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和准确度。
四、激发学习兴趣练习题可以让学生参与到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
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方式,练习题更加灵活多样,能够启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通过自主解题,学生可以培养对于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主动地去学习和探索。
此外,练习题的及时反馈也可以让学生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提高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练习题对于学生提升解题思路至关重要。
通过练习题,学生可以巩固知识点,培养批判性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激发学习兴趣。
作为教师和家长,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题,并引导学生有效地利用这一学习资源。
通过练习题的训练,相信学生的解题思路将得到显著的提升。
浅谈如何利用习题课教学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2021年精选教育文档
![浅谈如何利用习题课教学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2021年精选教育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5f9c871a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e7.png)
浅谈如何利用习题课教学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2021年精选教育文档浅谈如何利用习题课教学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2021年精选教育文档如何利用习题教学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自从新课改实施以来,对学生的评价呈现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目前进行笔试测试仍然是评价学生的重要方式和手段之一,因为通过笔试测试可以有效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学生还要面临升学等问题,而学生的升学是以学生的中考成绩为依据。
本人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在每次的数学测试改卷之后,有很多教师反映: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出现这样一种情况,你单纯提问他们数学的相关知识点,他们可以很熟练的回答你,但在做题时或测试时成绩总是与他们所掌握的知识水平不相称。
本人认为,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关键是教师要在习题课的教学时注意培养学生提炼知识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如何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个人的一些具体做法和方法。
一、初中阶段学生失分较多的题型失分较多的问题类型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划分,主要包括“数与代数”和“几何与图形”。
在教授“数与代数”练习之前,学生应理解和掌握数与公式的相关概念和运算;在《图形与几何》的习题教学中,学生应了解图形、图形和坐标的变化,记住图形的相关性质定理,这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前提。
2、让学生学会挖掘主题中隐藏的条件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是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和解题的关键。
挖掘主题中的隐含条件主要是让学生理解一些数量关系和运算关系,并学会将书面语言转化为数学符号语言。
例如,理解“和、差、积和商”可以分别用运算符号表示。
它们的横坐标相同,纵坐标相对;“两点绕Y轴对称”,这意味着它们的纵坐标相同,横坐标相对;“两点关于原点对称”,这意味着它们的横坐标和纵坐标是相对的,这将坐标问题转化为方程问题;解决“全等三角形”问题的隐式条件包括“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等。
三、让学生学会用“相关知识联想法”提炼知识“相关知识联想法”可以快速帮助学生提炼出解题所要用知识,五、要让学生养成“做题后进行及时反思”的好习惯在学生每次做题后,尤其是在完成有一定难度的题型后,我都会让学生从这些方面进行反思:“解题时我用了什么知识和方法?我是怎么想到这个方法的?还有没有其它更好的方法?”通过这样反思,学生不仅能巩固所学知识,还能让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培养。
如何在习题课中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如何在习题课中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ecc5e4207375a417876f8f05.png)
教 学经 纬
如 何 在 习题 课 中培 养 学 生 的 解 题 能 力
陕 西兴平 市 南郊 高 中( 7 1 3 1 0 0 ) 何 茹芳
问题 是数 学 的心脏 , 解题 是数 学 的灵 魂 , 解题 能力 的高低是衡量 学生 精通数 学知 识 的广度 和 掌握数 学 教 材深 度 的主要标 志. 然 而许多 教师在 习题课 教学 中, 就 题论题 多, 指 导方 法少 ; 教师讲 得 多 , 学 生想 得少 . 学 生 的解题方法 主要靠模仿与记忆 获得 , 很 难迁移 到新 的情 景 中去 , 因此学生 的解题能力低 下 , 常 出现“ 能 听懂 不会 解题” 的怪现象. 那么 , 解题 教学 的关 键是什 么?如何 在 数学 习题课 中激发学生 的学 习兴趣 , 发 挥学 生的主体 作 用, 提高学生 的解题能力 呢?对此笔 者谈一些 粗浅 的做
以培养学生提出新 问题 的能力及提高学生解题 的灵活性. 【 例 3 1 ( 2 0 1 0年 陕西高 考题 ) 设 - z , Y满 足约束 条 件: z +2 y ≤4 , z — ≤1 , +2 ≥O , 则 目标 函数 Z 一3 z —y
的最 大 值 .
是同除 以 c o s a 或 C O S 口 . 师: 你学过 的哪种 式 子 可 以 同除 以一个 不 为 零 的
数, 值不变.
生: 分式. 师: 如何将此式 转化 为分 式 , 进~ 步转 化 为含 有正 切的式子?
生: s i n a. c 0 +2 c 。 S 2 G  ̄ - - s — i n — a —  ̄ c — o s a - P — 2 c — o s  ̄ a Xc o s a 2
( 3 ) 恒成立与有解问题转化为求 函数 的最值 . ( 4 ) 解题 步
重视课本例题与习题,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重视课本例题与习题,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39e4e112fc4ffe473368ab99.png)
的作用 , 初 中数学例题 是学 习数学 的基础 , 通过 例题可 以形 象 地 反映数学概念 , 具 体化数学公 式 的内容 , 有 利于学生对抽 象
理论概念 的理解 和掌握 ; 课后练习题是对数学知识 的巩 固和延 伸, 融知识性 、 趣味性 、 创新性于一体。
三、 初 中数学例题及习题教学 的现实课堂教学分析
升学 的压力 , 多数 教师在数 学教学过 程中 , 重视更 多的是学生 性 因素 , 提高数学 的学 习效益 。下面我们从初 中数 学的例题及 过程 中存 在的问题 , 至于学 生能否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现 实生 活中的问题就更谈不上 了。 另一方面 , 学生 的学习情况 。随着社会 的发展 , 数学和生活 的专 业 , 可见 , 数学实际应用性之大 。然而 , 现在大多 中学生对 数学 的认识仍然是把数学学 习简单地看作是 一种解题 的学习 , 对数 学的应用性了解甚少 。至于数学概念 和定理 的学习 , 他们 不 能够有 机联 系数 学课本 中的例题和 习题练 习,解 决这些 困
新 的知识 内容 。 第二 , 注重知识之间的相互转化 , 运 用已知知识点 , 解决未 知的内容 ; 注意在不 同情景下 , 同一知识 内容 的不 同呈现方式。
背具体例 题或习题的解题方法 ,忽视例题 和习题 的真正价值 。
此外 , 教 师不能够把 数学知识 和现实生 活紧密联 系起来 , 由于 的分 数如何 , 班级 的及格率 怎样 , 很少关 注学生在 学习数学 的
题 。本文将 以初 中数学 教学的理论为基础 , 探讨 初中数学例题
推理 的严 密性 、 结果 的准确性 、 定理 的真实性都是不容 有任何 差错的。 其次 , 初 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规律 。初中学生正是处 于思想性 格的形成 时期 , 也是掌握 知识 的关键 时期 , 他们 的思
谈如何在习题教学中培养学生分析解题思路的能力
![谈如何在习题教学中培养学生分析解题思路的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1f6b797e8e9951e79b892725.png)
谈如何在习题教学中培养学生分析解题思路的能力物理习题教学是整个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习题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做题,更重要的是通过解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习题教学过程中不能就事论事地教学生解答习题,重要的是教会思维方法,掌握解决物理问题的途径和规律。
现就我在教学中的体会谈几点具体做法:一、强化审题意识审题是解题的第一步,也是解题成功与否的关键一步。
在习题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强调审题意识,要求学生冷静地“读题”,了解习题的概貌,明确已知什么,求解什么。
常有学生问老师问题,说“这题不会做”,而当老师要求学生再次读题,找出已知,求解时,学生自己很就发现了问题所在,矛塞顿开,这实际上就是不善于审题所致。
一般学生也会看题目,但往往读题不细,一目数行,匆匆而过,结果碰了壁才发现题目看错了,或漏了一个条件。
因此,认真读题和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基础。
教师在习题教学中,应示范审题方法,教会学生一些审题技巧,逐步培养良好的审题素养。
1.注意题目中的关键性字句例1如图1所示物体a静止在粗糙的木板上,当木板的右端缓慢抬高时,物体a始终与木板保持相对静止的过程中()(a)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将不断增大;(b)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将不断减少;(c)木板对a的作用力将不断增大;(d)木板对a的作用力将不断减少。
本题不少学生错选了(d)项,其错误原因是没有仔细审题,错把木板对物a的作用力视为木板对a的弹力。
仔细分析“缓慢抬高”、“保持相对静止”这几个字,即可明确物a一直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由此可知物a所受合力为零。
而“木板对物a的作用力”不是板对a的弹力,而是弹力和静摩擦力的合力,其大小与物a的重力相等,始终保持不变,故(c)(d)都错。
物a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等于重力沿板方向的分力mgsinθ,不断增大,故正确答案是(a)。
2.注意题目中的隐藏条件例2(1993年全国高考)图中容器a、b各有一个可自由移动的轻活塞,活塞下面是水,上面是大气,大气压恒定。
分析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分析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e12c812c0722192e4536f642.png)
分析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摘要:解题能力能体现出学生的分析、理解、运用等综合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的解题能力是学好数学的关键。
本文结合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思考来探讨分析如何培养初中生数学的解题能力。
关键字:解题能力数学教学如何培养一、提高初中生解题能力重要意义数学教学是中学教学课标的重要部分。
在初中的文化课学习中,均以能力测试为主。
初中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必须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现实、积累解题经验,才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使学生真正学好数学,就得先让他们读懂题目,然后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会解题,还要会反思,更要学会总结,这样才能完成一个完整的知识学习过程。
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基本能力,学生能够应用学习到的数学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学生解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思考的过程、提高的过程,就是掌握方法、熟练运用数学基本技能的过程,能够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教师通过启示、示范和鼓励,让学生慢慢积累起科学的解题方法和难能可贵的经验,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开拓和创新,进而使学生养成一种正确的思维定式,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二、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正确的解题方法就是简化解题的思路,可以将解题的过程变得有条理、有逻辑。
下面,我们将要探寻正确的解题方法与科学的解题思路。
(一)培养优良的读题习惯面对一道陌生的习题时,首先要做的就是把问题认真的读一遍,把题目叙述的大意了解清楚,切勿拿过来就动笔,在条件中找到对解题有帮助、有价值的信息。
了解问题的结构特点,最终的问题求一个最终的值或者证明一个说法的正确。
从题目给出的已知出发寻找条件与结论的联系,找出解答问题的突破口,明确解题方向、思路,选择最简便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这是完成一道数学题的根本所在。
(二)探索解题途径,选择解题方法完成一道问题,大多数都能运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来做到,那就是“依果寻因”和“从因导果”。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908de7095022aaea988f0f17.png)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第一、课堂上对课文的分析要做到“精要”,解题能力上注意给学生上“光”,也就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学生上课时注意力十分集中的时间实际上是不长的。
尽管我们面对的是高中生,可一节课下来,能专心听进35分钟的就已经是超常发挥了。
因此教师对于课文分析就不能面面俱到,每一堂课都应有一堂课的精要之处。
老师乐于把自己所能理解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但不应该忽视的是并非什么问题都应这样处理。
譬如对课文的分析就不能简单地这样做。
试想一下,如果把一切问题都帮学生考虑好了,一旦学生缺了“拐棍”就不能走路了。
因而这种做法其实是害了他们。
如果我们在分析每篇课文时注意在每一节课安排一个或两个点,突破了这些点就算达到了目的,这样事情就变得简单了,操作起来也就轻松多了。
老师分析胸有成竹,学生学习也能有的放矢。
我在分析《我有一个梦想》时就是这样处理的:课前激发兴趣之后,接着就转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上,我从写作的角度引出了三个问题;1.梦想的内容是什么?2.为什么要实现梦想?3.怎样实现梦想?然后要求学生浏览全文,找出课文是否有内容和我们的想法不谋而合。
通过课堂讨论得出结论后,再对“梦想的内容”这一部分作分析。
课后,我觉得有以下两点是可取的:第一,上课时学生精力集中;第二,在进行课文分析时我把自己的一些阅读体会很好地传授给了学生。
例如:这篇文章所要谈的第二个问题是为什么要实现梦想,对于这个问题的分析,我就适时地介绍了自己的体会。
经课堂教学效果的检验这种做法是可取的。
因而可以说知识的传授只是语文教学的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解答问题的方法。
语文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课文学习与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其实是一个点和面的关系。
如果我们把课文分析得过于全面必将无法突出自己所确立的训练点。
这势必削弱对课文重点与难点的理解,在实际的能力训练上就不能达到目的。
我们给学生的是知识的精华——“高营养”的知识。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题能力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题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a5f6888b2e3f5727a4e96282.png)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题能力摘要:数学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应注重解题思路的讲解,同时加强分析法和综合法的运用,这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分析;综合;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的“能力”要十分重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教学实践证明,在解题中,组织学生运用“已知”探索“未知”突出思考途径,加强分析法和综合法的运用,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措施。
此外,通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练习,还可以加深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解法讲解中,既要力求符合学生掌握间接经验的认识过程,更要引导学生遵循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规律,即分析“已知”→探索“未知”→寻找“已知”和“未知”的联系,从而找到解题途径。
为此,根据认识程序,不妨将解题过程分为四步,即“审题”、“分析”、“解答”和“讨论”。
其中以“分析”最为关键。
1.“审题”:任何一个数学问题都包括已知和未知两个组成部分,此外还有这个数学问题所属数学知识部门的已知概念、定理、公式和方法,以及问题中已知和未知的各种关系。
这些都是解题的依据。
因此,每讲一个例题,应引导学生首先审题。
仔细看清题目,正确理解题意,明确题设与所求。
总之,要养成学生审题的习惯,做到每题必审,先审后做。
学生解题错误往往是由于不细心审题,没有弄清问题的已知、未知、条件以及有关知识就急于解题所造成。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抓紧时机指出这种错误并分析其原因,使学生及时汲取经验教训,从而重视审题。
审题也要根据习题的类型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
例如,有的习题属于某种典型数学问题,这类问题的已知、未知、条件往往比较明显并且有一定的解题通法。
如用辗转相除法求两个多项式的最高公因式,解最简三角方程等属于典型数学题。
对于这类典型题,在审题时,只是弄清楚题目所属类型及其解法就可以了。
但是,对一些综合性较强,已知、未知、条件比较复杂,或者条件隐蔽的数学题,审题时往往要把原题目变形或化简,或者要转换为已知其解法的典型题。
如何通过练习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如何通过练习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7c0a987c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e6.png)
如何通过练习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练习题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掌握解题方法,还能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本文将从准备练习题、布置练习题以及解析练习题三个方面探讨如何通过练习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一、准备练习题准备练习题是一项关键的工作,它要求教师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深入的教学理解。
在准备练习题时,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考虑学生的学习目标和水平。
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于同一知识点的理解程度不同,因此练习题的难度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可以设计开放性问题、多样化的选择题和应用性题目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2. 注重练习题的全面性。
练习题应覆盖课本知识内容的各个方面,从而使学生能够全面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3.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独立解题。
练习题应该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分析问题,而不仅仅是简单的记忆。
二、布置练习题布置练习题时,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适时布置练习题。
练习题应与教学内容的进度相适应,既能巩固前一课时的知识,又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指导学生进行合理时间安排。
布置练习题时,应提前告知学生预计完成的时间,帮助学生安排好学习时间,以免因时间不足而导致草率完成习题。
3. 提供解题思路和参考答案。
布置练习题后,可以在课后或下次课上给予学生参考答案,让学生自我检查和纠正错误。
同时,可以给学生一些建议性的解题思路,帮助学生规范思维和提高解题能力。
三、解析练习题解析练习题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分析练习题的解题思路。
将练习题划分为不同类型和难度,帮助学生理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可以从题目给出的条件出发,利用归纳、比较、类比等思维方法进行解题。
2. 引导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
通过选择性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关键点和解题的思路。
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解题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强习题教学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加强习题教学培养学生分析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997df95f783e0912a2162a8a.png)
龙源期刊网 加强习题教学培养学生分析能力作者:张玉泉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15期化学习题教学,主要是指化学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例题讲解、习题处理和作业题、试题评讲等教学活动,它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概念、性质、和原理教学的延续和深化,是达到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双基”,培养和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
如何充分发挥化学习题的功效,开拓思维,培养能力,这是一个值得一线教师的问题。
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教学体会:一、精选习题,讲清讲透,发挥例题作用例题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理顺解题思路,复习巩固知识和明确解题规范,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但由于课堂时空有限,化学习题类型繁多,不可能面面俱到。
教师必须对例题进行筛选,精选典型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习题,从解题思路入手,注意引导学生认真分析题意,抓住解题关键,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使学生从解题思路、方法、层次和规范要求等方面受到启发。
例如学习氧气的收集知识,使用遇到万能瓶,我在讲解这方面知识的时候,引导学生判断使用万能型的思路和方法:(一)先确定万能瓶里原来的物质是空气还是水?后来想装哪一种气体?(二)在万能瓶里画好界面,指导和帮助学生分析密度大的物质在界面上,密度小的物质在界面下,(三)收集氣体时是哪一种气体将水或者空气赶出去,进而判断气体由哪一个导管导入,当学生知道这三点以后,对万能瓶儿相关的知识就会迎刃而解。
二、选好习题,组织训练,培养思维能力习题练习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间的纵横关系,掌握知识的系统性,而且有助于学生掌握题型,开拓思路,熟悉解法,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习题训练,练习要“少而精”,教师必须对习题进行精选,选择具有启发性、典型性、规律性和针对性的习题,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进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分子和原子这部分知识,要告诉学生当习题中涉及“保持某某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什么” ,这类习题就是考虑物质是由哪一种微粒构成的。
如何利用练习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如何利用练习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d1162e41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c6.png)
如何利用练习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练习题在教育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还能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练习题来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如何设计有效的练习题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一、了解学生的水平和需求在设计练习题之前,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水平和需求。
通过课堂小测或预习调查等方式,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于某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及存在的困难点。
这有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题,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设置多样化的问题类型为了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练习题的设计应该具有多样性。
教师可以设置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不同类型的问题,让学生在解答过程中思考不同的解决方法。
同时,题目的难度也要适度,既不能太简单以至于学生没有思考的空间,也不能太困难以至于学生无从下手。
三、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练习题不仅仅是让学生进行机械的计算或填写答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解决问题来提高自己的能力。
在设计练习题时,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结合实际情境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
例如,在数学练习题中,可以设置一些应用题,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四、提供反馈和指导学生在完成练习题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错误或思维上的偏差。
作为教师,应该及时提供反馈和指导。
可以选择一些典型的错误进行分析,并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
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之间的讨论,促进他们共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
五、鼓励自主学习和反思练习题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完成,学生应该被鼓励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和反思。
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练习题作为家庭作业,并要求学生完成后进行反思和总结。
学生可以思考自己解答问题的思路是否合理,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改进等。
通过这样的反思和总结,学生能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能力,并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六、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动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对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如何利用练习题提高学生的解题思维能力
![如何利用练习题提高学生的解题思维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2e5181f0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3f.png)
如何利用练习题提高学生的解题思维能力练习题是培养学生解题思维能力的重要工具。
通过设计合适的练习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练习题提高学生的解题思维能力,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和建议。
一、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学习需求在设计练习题前,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学习需求是十分重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学生的成绩单、课堂表现和学习态度,了解学生对于解题的困惑和不足之处。
这样有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题,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设计具有一定难度的练习题练习题应该具有一定的难度,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解题的挑战性。
一个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的练习题都无法达到提高学生解题思维能力的目的。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解题能力,逐渐增加练习题的难度,引导学生不断思考和尝试解决更具挑战性的问题。
三、提供多样化的练习题类型练习题的类型应该多样化,覆盖不同的解题方式和思维方法。
通过提供不同类型的练习题,可以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培养他们灵活运用各种解题方法的能力。
例如,可以设计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和应用题等不同类型的练习题,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能够灵活运用各种解题思维方式。
四、鼓励学生合作解题合作解题是培养学生解题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解题,让学生相互讨论和交流解题思路,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合作解题,学生可以从彼此的思考中获得启发和借鉴,提高解题效率和质量。
此外,合作解题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五、引导学生反思和总结解题过程中的反思和总结对于提高学生解题思维能力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解题后,对自己的解题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包括思考解题中的困惑、解题思路的合理性以及解题方法的选择。
通过反思和总结,学生可以发现自己解题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进行相应的改进和提升。
六、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惑。
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学生正确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理解和解决问题。
如何利用练习题帮助学生提高问题分析能力
![如何利用练习题帮助学生提高问题分析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1eff0781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26.png)
如何利用练习题帮助学生提高问题分析能力练习题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巩固知识点,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问题分析能力。
通过进行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思考和答题操作,学生可以深入思考问题,寻找解决方法,并形成问题分析的思维模式。
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练习题来帮助学生提高问题分析能力。
一、提供多样化的练习题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教师可以选择多样化的练习题目。
这些题目可以有不同难度级别、涵盖多个知识点或者涉及到实际问题。
通过让学生接触不同类型的题目,可以促使学生从多个维度思考问题,并培养出全面的问题分析能力。
例如,在数学课堂上,老师可以设计一系列情境题目,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入手,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
这样的题目能够模拟真实场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练习题并不仅仅是为了得到正确答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背后的原因、关系和逻辑。
通过提问、示范和举例等方式,鼓励学生进行问题分析,找到正确的解决路径。
举个例子,假设学生遇到了一个物理题目,涉及到两个物体之间的力的关系。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两个物体之间会产生相互作用的力,力的大小和方向又是如何确定的。
通过这样的思考过程,学生能够深入理解问题,并能更好地解决类似的问题。
三、鼓励学生合作解题合作解题是培养学生问题分析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与同伴一起合作解决练习题,学生可以相互讨论、思考和交流,从而拓宽自己的思维路径和解题思路。
这种形式的合作解题不仅提高了问题分析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小组活动或者合作项目,鼓励学生共同解决练习题。
同时,教师可以设立奖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合作热情。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合作中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问题分析能力,还能够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从而拓宽自己的思维。
四、提供及时有效的反馈练习题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提高问题分析能力,因此及时有效的反馈是非常重要的。
探析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李忆飞
![探析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李忆飞](https://img.taocdn.com/s3/m/9611da23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59.png)
探析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李忆飞发布时间:2022-03-02T03:36:36.193Z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12月下36期作者:李忆飞[导读] 教育体制改革是新时代教育行业的必然趋势,也是提升教学品质,优化教学手段的重要桥梁。
在这种形势下,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培养以及综合能力的培育。
在高中数学教学当中,解题能力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技能之一,只有在清晰的思路下,发散思维,知道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题目的处理,才能更好的增强数学素养,提高数学成绩。
所以,教师需要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重视学生解题能力的培育,在教学计划当中融入解题技巧的训练与引导,在面对不同数学题型时,能够从容的应对,培养学生自信,调动求知欲望。
乐清市第三中学李忆飞浙江温州 325600摘要:教育体制改革是新时代教育行业的必然趋势,也是提升教学品质,优化教学手段的重要桥梁。
在这种形势下,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培养以及综合能力的培育。
在高中数学教学当中,解题能力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技能之一,只有在清晰的思路下,发散思维,知道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题目的处理,才能更好的增强数学素养,提高数学成绩。
所以,教师需要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重视学生解题能力的培育,在教学计划当中融入解题技巧的训练与引导,在面对不同数学题型时,能够从容的应对,培养学生自信,调动求知欲望。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解题能力;培养策略;引言高中数学学科学习难度较大,如果教学方式不得当,教学模式单一,就会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在困难中退缩,对数学学习产生抵触心理,不利于教学的顺利推进。
解题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掌握熟练度,而且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变通能力,能够自我建立逻辑体系,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拓宽数学视野,为后续的学习创造坚实的基础,对数学产生兴致,进而助力数学教学品质的提升,打造高效课堂环境。
一、培养解题能力的必要性(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学生拥有自主探究能力能够在解答数学题的过程中减少进入"误区"的可能,更直接的得到正确答案,同时,自我探究能力能让学生逐渐的完善自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如何在习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解题能力
物理习题教学是整个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习题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做题,更重要的是通过解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习题教学过程中不能就事论事地教学生解答习题飞重要的是教会思维方法,掌握解决物理问
题的途径和规律。
现就我在教学中的体会谈几点具体做法:
一、强化审题意识
审题是解题的第一步,也是解题成功与否的关键一步。
在习题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强调审题意识,要求学生冷静地“读题”,了解习题的概貌,明确已知什么,求解什么。
常有学生间老师问题,说“这题不会做”,而当老师要求学生再次读题幸找出已知,求解时,学生自己很就发现了问题所在,茅塞顿开,这实际上就是不善于审题所致。
一般学生也会看题目,但往往读题不细厂,目数行飞匆匆而过,结果碰了壁才发现题目看错了犷或
漏了一个条件。
因此,认真读题和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基础石教师在习题教学中,应示范审题方法护教会学生一些审题技巧,几逐步培养良好的审题素养。
1.注意题目中的关键性字句:
一例1,:如图1所示物体人静止在粗糙的木板上、挡木板的右端缓慢抬高时,物体A终与木板保持相对静止的过程
A.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将不断增大;
B.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将不断减少;
C.木板对A的作用力将不断增大;
D.木板对A的作用力将不断减少;
本题不少学生错选了(D)项、其错误原因是没有仔细审题,错把木板对物A的作用力视为木板对人的弹力。
仔细分析”缓慢抬高,“保持相对静止”这几个字,即可明确物A一直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由此可知物人所受合力为零。
而“木板对物体A的作用力”不是木板对A的弹力,而是弹力和静摩擦力的合力,其大小与物A的重力相等,始终保持不变护故(C) (D)都错、物体A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等于重力沿板方向的分力mgsin0;不断增大,故正确答案是(A)。
2.注意题目中的隐藏条件
例2:一个质量为m的长度为L-的均匀长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木板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协现在用水平力F推木板屯当木板已滑出桌边L/3时,桌面对木板的摩擦力等玉多少?
关键词语:
①“动摩擦因数为协水平力F”产需判断是动摩擦力还是静摩擦?
②“木板已经滑出”判断木板在运动,所受摩擦力是滑动摩擦力.
③滑出桌边L/3”能判断出木板的熏心还在桌面上,不会倾倒。
所以正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mg;由滑动摩擦力的公式就可求出摩擦力等于μmg.
3.为了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审题习惯一,在平时练习中可以要求学生写出,已知“求”、“解”,通过写“已知”、“求”促使学生理解题意,朋确条件,这往律、比要求学生抄一遍题目效果好。
二、正确分析物理状态和物理过程
不少学生在解物理习题时,急于求成,不是先分析物理状态过程,而是忙于套公式,一个公式不行再换一个、这种忽视分析的做法几乎是普通存在的,严重影响习题教学质量的
提高。
我们要求学生在着手解题之前,首先应正确分析物理状态和过程,把正确的分析作为非常关键的一步,只有把物理状态和过程的本质和细节搞清楚了,才能对症下药,运用相应的知识和规律解决问题。
以力和运动的关系为例,具体应做好以下几步:
1:明确对象,分析受力
研究对象的选取至关重要,选得好可以化难为易一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视具体情况可分别采取整体法和隔离法,转移研究对象来分析相互作用物体。
研究对象确定后,就要对它进行认真的受力分析,画出受力图。
画图时应注意平衡力与相互作一用力一;内力与外力:合力与分力;场力与接触力之分。
2.确定状态量和过程量
明确对象所处的状态,是我们正确解题的保证。
对状态量,如位置(重力势能、弹性势能)、速度(动量、动能)、加速度、时刻等;过程量,如位移、路程、功、时间、冲量等,都必须全面仔细分析,加以确定。
3、弄清物理过程,建立物理图景
物理过程是指:描述物理状态的物理量随时间、空间的变化过程。
芷确分析物理运动变化过程是解决问题的基础,也是解题的基本功,它反映出学生的物理思维品质及其清晰度:也反,映出学生学习的潜能和分析解决向题的能力。
如力学部分涉及到的过程有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圆周运动、机械振动、以及变加速运动(如汽车恒定功率启动问题)和碰撞等。
在平时教学中都必须进行认真的演示与分析,掌握每个过程的特点和遵循的基本规律。
对物理过程认真分析之后,借助图示的方法,直观、形象地展示物理过程,建立物理图景,帮助我们认瘴物理本质、寻求物理规律,融人解题方法。
例3:一物体从某一高度自由落下,落在直立于地面的轻弹簧上,如图3所示。
在A点,物体开始与一弹簧接触,到B点时,物体速度为零,然后弹回。
则()
A.物体从A下降到B,动能不断变小;
B.物体从B 上升.到A,、动能不断变大;
C.物体从A下降到B,以及从B上升到A的过程,速率都先增大,后减少;
D,物体在B点时、所受合力为零.
为分析清楚物体一由A到B过程中速度的变侈情况,必须先要分析清楚该过程物体受力的变化情况,具体用图示把A至B过程分解展示如图4所示(重力G恒定不变,弹簧痴未断增大)
A至C过程物体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奋C至B过程物体做加速度逐渐增大的减速运动,由此可知,在A、B之间的位置C时,弹簧弹力大小等于重力,物体加速度为零,速度最大二故可知C正确。
三、确定最佳解题方案
一对物理状态和过程分析清楚了,就应按照物理过程发生顺试各过程遵循的规律和特点,运用相应的概念,选择合适的公式、定理、定律列式解题。
如解答力学问题,一般来讲,所求问题涉及加速度a,则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结合运动学公式求解。
若所求问题不需求。
而涉及时间t时,通常根据动量定理求解;若涉及位移时,常常从能量角度着手分析,可考虑用功能关系,机械能守恒定律或动能定理求解;对相互作用系统,则考虑用动量守恒定律求解。
当然,具体问题还需灵活处理,有些问题还得同时用上述几种方法才能快速求解,也有
些问题可分别选用上述方法护实现一题多解。
例5:如图5所示的空间,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的x轴山方的空间,分布二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xoy平面向里,磁感应强度为B,在x轴下方分布一匀强电场,方向沿y轴负方向,电场强度为E。
一质量为m,电量为月的带电粒子从坐标原点。
沿y轴正方向射人匀强磁场。
当带电粒子第三次通过x轴时犷它距离坐标原点O的距离为L,求此时带电粒子的速度大小和经过的总路程,潭力不计).
本题所涉及的物理过程如下:
(1)带电粒子进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第I次通过x.轴;⑵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第П次通过X轴;⑶带粒子再次进人磁场,做匀速圆周运动,第Ш次通过X轴。
分析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受洛仑兹力f,在电场中受电场力F以及其运动情况,画出如图6所示物理过程图。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洛仑兹力不做功,一在电场中运动过程,电场力所做企负功代数和为零,故3次通过x轴时的速率均为v。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f=qvB=mv2/R①
又如图可知
L=4R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过程,据动能定理有
-qEd=O-mv2/2 ③
其总路程图5
S=2zrR+2d、④
由①②③④式解得
…v--qBL/4m⑤
S=πL/2+qBIL2/16mE⑥
四、加强思维方法的训练
在习题教学中,须贯彻科学方法的教育,通过户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联等思维方法的训练,克服思维定势,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提高学生全面、准确地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上例中,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过程,也可据牛顿第二定律结合运动学公式列出a=qE/m,d=v²/2a,最后解得的结果都一样;殊途同归。
同时还可将问题扩展,让学生分析思考带电粒子运动经历的总时间和在相当俘吐间内粒子的平均速率等。
[t=2-7rm/qB+BIl2R;~v-qBL(4amE+qB‟L)/8m(2,rrmE+qB‟L)]
例6:如图7所示,在O点正下方有一个具有理想边界的磁场,将铜环从A 点由静止释放,向右摆至最高点B,不计空气阻力产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A、B两点等高
B. A点高于B点
C.A点低于B点
D.铜环将做等幅摆动。
原题答案B(分析略),可将问题演变扩展力;
①铜环摆动中机械能守恒吗?
(否.环克服安培力做功,E机E电E内)
②进出磁场时铜环中感应电流的方向如何先逆时针后顺时针)
③、铜环最终状态如何?〔在磁场区域内振动)
④若铜环改为铜片或铜球,答案一样吗?(一样。
可视为多个铜环并联)
⑤一若铜环为开口铜环,又如何?(A、D)
最后再强调一点,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点,学生分析解题思路能力的提高,离不开教师的分析、讲解和示范、但切不可由教师包办;否则劳而无功,一收效甚微。
一更多更主
要的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留时间让学生独立去思考、分析矛学会画图,逐步形成良好的审题意识、作图意识,能量观;养成分析、推理的好习惯,提高分析解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