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纲要上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法
南宋偏安 (1127年)
南宋建立
1127年,北宋康王赵 构在应天府称帝,后 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赵构就是宋高宗。
宋金对峙
(1)岳飞抗金 南宋初年,宋军在与金军对
抗中素质明显提高,形成几支较 有战斗力的部队,尤以岳飞指挥 的岳家军战绩卓著。然而,宋高 宗和宰相秦桧却视岳飞等为心腹 之患,主动向金朝求和。1141年, 南宋与金订立绍兴和议。岳飞也 被南宋朝廷逮捕杀害。
——摘编自 游彪《宋史:文治昌盛 武功弱势》
补充说明
武官: 殿前都指挥使:从二品 节度使-正三品
武官:武举中 选后优者为右 班殿直(正九 品)
文官:中书令,尚书令 (正一品)
文官:科举进士授 大理寺丞(正八品)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想一想】根据所学知识,探究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具
有怎样的特点?并分析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原因归纳
政府开支,据考证,“岁
1.制度因素:北宋推行重文轻武、将 币”不及军费的十分之一,
兵分离、强干弱枝、守内虚外的政策 而且可以换得和平;
2.现实因素:北宋政府积贫积弱
这种方式不可取,反映了
3.外部因素:少数民族政权如辽、西 北宋政府贪图苟安、不知
夏的崛起
进取的思想。
财政危机
冗官问题 北宋政府通过科举、 恩荫和其他制度, 给予了地主阶级成 员以广泛的参政机 会,官员数量急剧 增加,再加上优厚 的待遇,国家开支 极大。
军 收其精兵 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禁军的布置采取
“强干弱枝”“守内虚外”策略,20余万禁军之 中,京师附近驻扎10余万,地方分驻10余万。
藩镇割据 威胁中央
强干弱枝 无力对抗中央
节度使成为虚衔
分散机构权力
重文抑武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①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 ②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
了积贫局面,并促进了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 2. 积弱局面稍显改观,北宋国力有所增强; 3. 部分措施执行过程中加重了人民负担,造成了不好的社会影响,
统治集团内部分裂日益严重,党争不断,北宋逐渐走向衰亡。
四、南宋的偏安
北宋灭亡
1127年,金灭北宋。 徽宗、钦宗以及大批 皇室成员、大臣、百 姓,被俘虏北去,史 称“靖康之变”。
宋代“崇文”的表现
宋朝的大政方针的制定基本上是由进士出身的官员 负责的,其他出身的官员很难进入权力中枢,自然也谈 不上掌握实权。与各朝代相比,宋朝对士大夫的礼遇是 无与伦比的,自立国之初,宋太祖便制定了不杀士大夫 的“祖宗之法”,因此,两宋时期,除了北宋初期少数 贪官污吏被处以死刑外,都不杀头。一般而言,文官如 不犯错误,三年升官一次,而武官需五年才行。宋代文 官待遇高,特权多。“给赐优裕,故入仕者不复以身家 为虑”。
王安石
王安石变法
改革时间: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 基本原则:加强国家对农业、商业、军事、科举、教育等领域 的管理和控制,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改革内容: 1.富国方面:官府通过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拨巨资从事商业 经营等手段,力图在调控经济的同时开辟财源; 2.强兵方面: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希望借以逐渐 恢复“兵农合一”的征兵制,取代募兵制。
明 刘俊《雪夜访普图》
《宋史·赵普本传》: "太祖数微行过功臣家,普每退朝,不敢便衣 冠。一日,大雪问夜,普意帝不出。久之,闻 叩门声,普亟出,帝立风雪中,普惶惧迎拜, 帝曰:'已约晋王矣。'已而太宗至,设重裀地坐 堂中,炽炭烧肉,普妻行酒,帝以嫂呼之。因 与普计下太原。"
宋初太祖与宰相赵普的一段对话:
北宋共开科举考试81榜, 期间所取文士合计60035人,平均每年
360人。北宋武举共开科考试28榜,共取士868人, 武举人数年均
5人。
——《论宋代科举取士之多与冗官问题》
《劝学诗》 宋真宗 赵恒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两 宋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时间轴
北宋·定都东京(开封) 南宋·定都临安(杭州)
960 1004 宋宋 朝辽 建澶 立渊
之 盟
1069 1127 1141
王 安 石 变 法
北 宋 灭 亡
宋 金 绍 兴 和

1276 南 宋 灭 亡
序:“陈桥兵变”与北宋建立
两积:积弱、积贫
思考:为何宋朝会面临如此严峻的边防危机?
北宋实行兵将分离的政策,这一政策 思 考 : 北 宋 最 终 通 过
使得将帅无权,指挥不灵,军队战斗 “岁币”换得了和平,
力被严重削弱,以至于后来北宋虽然 这种方式是否可取,为
豢养了百万军队,却抵挡不住辽、西 什么?
夏的侵扰。
这种方式可取,可以节省
(2)措施: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分散机构权力;
明 人

◆抑制武将势力,实行重文抑武的方针。
《 雪

访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
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宋史·职官志》
政 稍夺其权 文官任地方行政长官,以通判参与州事
设转运司管理地方财政,
财 制其钱谷 各州财赋除留必需之经费外一律上缴
冗费问题
统治阶级的 奢侈浪费
01
积贫 积弱
03末
年军队共有37.8 万人,宋真宗天
02
禧年间人数上涨 到91.2万人,半
个世纪,军队人 数增加了一倍半,
军费开支也极为
庞大。
财政危机 养兵、养官
三、王安石变法
改革的接力棒
范仲淹
以整顿官僚机构为宗旨的 “庆历新政”,失败
太祖:自唐季以来数十年,帝王凡易八姓,战 唐后期以来军阀割
斗不息,生民涂炭,其何故也?
据、政局动荡
赵普: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今欲治之,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则天下自安矣。
一、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1)背景:统治者鉴于唐后期以来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 训,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维护政权稳定的 措施。
959年后周世宗柴荣死,七岁的恭帝即位。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 度使赵匡胤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等结义兄弟掌握了军权。翌年 正月初,传闻契丹兵将南下攻周,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行 至陈桥驿,赵匡义(赵匡胤之弟)和赵普等密谋策划,发动兵变, 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后胁迫周恭帝禅位。 赵匡胤改国号宋,定都开封。史称这一事件为“陈桥兵变”。
浙江杭州岳王庙岳飞塑像
(2)偏安局面的形成 此后宋金之间又发生几次战争,南宋地位稍有上升,不再向
金称臣,而是“世为侄国”,继续维持南北对峙的局面。
宋 金 三 大 和 议 对 比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北宋建立 (960年)
政治:强化 专制集权
军事:边 疆压力、 募兵过猛
财政状况日益恶化
庆历
新政




王安石
王安石变法
【富国之法】 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市易法、均输法 【强兵之法】 保甲法、裁兵法、将兵法、保马法、军器监法 【取士之法】 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三舍法
评价:王安石变法
结果 哲宗初年,高太后垂帘听政,起用司马光为宰相,新法几乎全 被废掉,史称“元祐更化”。
评价 1. 王安石变法达到了富国目的,增加了大笔收入,一定程度改善
特点: 1.使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 2.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3.分化事权、相互牵制; 4.重文轻武、加强监督。
影响:课本P50 积极/消极
二、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1.边防压力: 与辽、西夏的战争和议和 2.财政危机: 冗官、冗军、冗费
辽宋皇帝以兄弟相称 “岁币” 《澶渊之盟》
“庆历和议” 西夏保持帝号,同时向北宋称臣 “岁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