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遇见茶散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咖啡遇见茶散文
咖啡遇见茶散文
【茶】
家附近,有一座商务会馆。
会馆一层曾经是一座茶社。
茶社不大。
每次下班从门前经过,里面昏暗,一个个格子间如一大块格子布铺展开来。
目之所及也就如此。
茶社,有些地方叫茶吧。
熟悉茶道的人来开,专业的味道浓了,身处其间也就不一样了。
不一样的是感觉,也是心境。
两三个人围坐,听着舒缓的音乐,心清了,也静了。
喝茶、品茶,品的,也正是这人生的味道。
茶道,的确是一门学问。
不过,我们不是陆羽,不懂茶经,也就是喝喝茶,享受生活的一份寡淡,意境,放松身心,这也就够了。
多年前到黄山旅游,被带去品茶。
说是品茶,其实就是推销茶叶。
不过,看到服务员熟练的洗茶、倒茶,看着也就喜欢。
一个小杯子,一口喝下去,细品。
茶香弥漫在口中。
是茶叶好,是服务员科学的沏茶方式沏出来的茶香,还是被熟练的,艺术的沏茶方式感染,还真是说不清。
总之,每个人都会买一些茶叶。
我记得,我买的是黄山云雾。
粗大的叶子上凝结雾状的白。
那也是我第一次喝这种茶。
茶喝下去,湿润了喉咙,有些微甜。
后来。
大街小巷,特别是富庶繁华地带,茶社、茶吧、茶艺馆开得遍地都是。
不过,从未去过。
贵。
一袋铁观音,一壶茶,在家里喝没有多少钱。
同样的茶,在茶吧可就不一样了。
一壶茶,怎么也要200元。
价格的昂贵,贵在艺术、禅意、意境。
看过茶艺表演,也试图学一学,终究被那繁琐的程序吓没了兴致。
看看可以,学,还是算了。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
茶文化糅合了中国儒,道,佛思想,是中国文化的一朵奇葩。
我们全家钟情于茶。
我喝茶的习惯,得益于父亲。
儿时,父亲下班后,沏上一壶茉莉花茶,边看书,边喝茶,兴致浓了,也拿来一个杯子,给我倒上一杯,一边喝,一边给我讲孙悟空大闹天宫。
日久天长我养成了喝茶的习惯。
后来又嫁了一个爱喝茶
的人。
他什么茶都喝。
花茶,铁观音,绿茶,红茶,岩茶,普洱。
来者不拒。
我对花茶情有独钟。
后来为了美容,也穿插喝些红茶。
红茶里放新鲜的柠檬片。
家中茶叶不少。
茶具也有几套。
冰裂纹的,青花瓷的,玻璃杯的。
看着盒子里一个个漂亮的茶杯、茶壶,不用,看着也享受。
家里来了人,为了表示尊重,特意取出崭新的茶具待客。
不工作的日子。
每天清晨,一壶茶,一本书,一段古典音乐,就是我上好的生活。
茶,如影随形。
【咖啡】
在世界,咖啡比茶更流行。
朋友送给我一套咖啡伴侣。
不喝着实可惜。
这一喝,喝出了习惯。
说来可笑。
最初喝咖啡的那几年,我都是用勺子一口一口地喝。
喝了几年。
即使出入凯莱大酒店这样豪华的地方,也是一杯杯地喝,真没注意别人是否如我用勺子。
看张国立演《金婚》,当他出现婚姻危机的时候,和另一个女人约会。
那个女子要了两杯咖啡。
他用勺子喝。
她说,喝咖啡不用勺子。
张国立笑了,说,我还真不会喝这洋玩意。
我也笑了。
这种喝法,我也土了好几年。
从那以后,我再也不用勺子。
否则,真让内行人见笑。
告别咖啡伴侣,一直喝速溶咖啡。
只喝雀巢。
换过别的牌子,总是不能习惯。
《杜拉拉升职记》中,王珞丹喝的是麦斯威尔咖啡,喝过一次,还是放弃了。
我的舌尖只记忆雀巢。
单位门口有一家85°面包房。
里面也卖咖啡。
咖啡品种很多。
一年的冬天,我看招牌上推荐海岩咖啡,心血来潮试了试,还真不错。
白白的泡沫,淡淡的,咸咸的味道。
寒冷冬日,坐在回家的公交上,一路喝着海岩,一路赏着风景,惬意得很。
那是我仅有的一次背叛雀巢。
不过,直到今天,雀巢还是我的最爱。
单位楼道,每天早晨弥漫咖啡的味道。
大家喝咖啡就像喝茶,随意得很。
大大的玻璃杯,两袋咖啡。
杯子里的咖啡快喝没了,倒水。
咖啡是绝不会再添加的。
可想而知,那样的味道有多寡淡。
喝茶有道,喝咖啡也是。
一个咖啡杯,一个托盘,一个小勺足矣。
不解这种喝法。
咖啡不是用来解渴的。
喝咖啡喝的是一种情调,小调调没了,咖啡最
真实的味道不存在了。
很多文人,艺术家都有自己喜欢的咖啡馆。
“如果我不在家就在咖啡馆,如果不在咖啡馆,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
”一句有名的广告词,一种浪漫生活写照。
咖啡如茶,影响了人们生活,提高了人们生活品味。
上岛咖啡是出了名的。
单位附近就有。
几年前朋友去了一次,说,一杯咖啡五十元。
我想五十元里,不仅有物质的享受,还有精神的。
一杯五十元的咖啡里,享受了环境的雅致,喝出了美好的心境,也值了。
【咖啡遇见茶】
这座商务会馆的茶社开了两年光景,突然停业了。
里面开始装修。
装修完的茶社改头换面。
连名字也变了。
咖啡遇见茶。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个名字,我简直惊呆了。
多么耐人寻味的名字。
我试图颠倒词序,茶遇见咖啡。
这样一读,韵味一下子没了。
还是咖啡遇见茶的语感最好。
喜欢的还有绿颜色,很有情调的字体。
门口安装了木栅栏,平添了田园的味道。
紧挨大门,经营小甜点,冰激凌。
这样的装修风格时尚又田园。
它,倘若坐落于南锣鼓巷或者后海,也都是不错的景致。
是谁起了这么一个独特的名字?我想,能起这么雅致名字的人,一定是不俗的,时尚的,有些文化底蕴的人。
每天下班回家,从门前经过,我都会不由自主扭头观望。
咖啡遇见茶。
一次次看。
越读,越让我生出几分惊艳。
喜欢。
但说不清的东西在心里荡漾。
咖啡,西方文明产物。
茶,中国文化结晶。
两种文化相遇,诞生出怎样的情趣?我倒突然觉得名字应该是这样的:咖啡遇见茶……一个省略号,看的人也浮想连篇了。
我依然在路过,依然读着它。
我哪里是读它,我分明在读自己。
我和我自己相遇了,不也是发生了微妙的关系么?我爱着茶,也爱着咖啡。
咖啡和茶,已然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
鱼和熊掌我都要兼得。
那么,好,分开来。
上午一杯茶,下午一杯咖啡。
茶,苦涩。
咖啡虽更苦,放上方糖,也甜了。
茶是提神的,咖啡也是。
同样的苦,同样的作用,不一样的就是这水里不同地域的`文化。
我,既要接受中国的
茶,也要容纳西方的咖啡。
海纳百川。
我的身体,流淌中国茶的古韵,怀揣西方咖啡浪漫情怀。
两全其美。
正如这个明媚的秋日,听着花开见佛的音乐,品着大红袍。
下午,站在落地窗前,端着一杯咖啡,赏景。
我的生活还有什么可遗憾的。
我接纳我自己,我和我相爱。
那么,就从这咖啡和茶在我身体相遇开始。
在旅游大巴车上,我看见了她。
她带着外国男友,回国照结婚照。
他们喜欢中国婚纱摄影。
多年前,她考入国内名牌大学,选择留学,后定居国外。
一杯中国茶和西方的咖啡就这样相遇了。
她的母亲一直不能接受外国男友的。
一个喝惯茶的人,突然改喝咖啡还真是不能接受呢。
当她看到外国女婿,干净,海蓝的眼睛,笑了。
外国男友,很纯净的一杯咖啡。
安静的,深情的。
两个热恋中的人,拉着手上山下山。
天微凉,女孩儿穿得少,他拥抱她,传递温暖。
一杯咖啡,一杯茶,两个国度,两种文化,融合的恰到好处。
入了乡,随了俗。
你随我,我随你。
相爱的男女。
一杯咖啡和一杯茶的相遇。
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成长环境,不同生活习惯,不同受教育程度……相遇,从刹那惊心,好奇,品味,相爱,结合。
两种性格,思想,处事风格碰撞,需要彼此包容,理解。
不同类型的人取长补短,爱会长久。
与人相处。
何尝不是一杯咖啡和一杯茶的相遇呢?生活里找不到和自己一模一样的人。
咖啡里,茶里,是性格,品行,修养,文化。
有些人有咖啡的浪漫和清高。
有些人有茶的烟火和大气。
没有哪个更好。
相识,相处。
在彼此里,咖啡寻找茶的古韵。
茶邂逅咖啡的情怀。
无论咖啡还是茶,互补生命中的遗憾,成就自己的完美。
咖啡遇见茶。
遇见的是两个字——文化。
咖啡遇见茶。
爱上的是未知的自己。
咖啡遇见茶。
邂逅了生命中的真爱。
咖啡遇见茶。
多么美好的遇见!
我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