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综合检测2 苏教版必修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综合检测2 苏
教版必修5
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一、基础积累(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盘桓.(huán)闵.凶(mǐn)
创.痕(chuānɡ) 栏楯.(dùn)
B.初晤.(wù) 日笃.(dǔ)
矜.持(jīn) 怂.恿(zǒnɡ)
C.洗.马(xiǎn) 挣揣.(chuài)
先妣.(bǐ) 跋.涉(bá)
D.慰藉.(jiè) 熟稔.(rěn)
笑靥.(yàn) 胸臆.(yì)
【解析】A项,“楯”应读shǔn;B项,“怂”应读sǒnɡ;D项,“靥”应读yè。
【答案】 C
2.下列词语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
A.玉醅殒首拔擢日薄西山
B.老妪会晤厮守废尽心思
C.斜晖怂恿亲眷寒盟背信
D.青宵泠泠妒忌秀衾香暖
【解析】A项,“殒”应为“陨”; B项,“废”应为“费”;D项,“宵”应为“霄”,“秀”应为“绣”。
【答案】 C
3.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夙婴.疾病(缠绕)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报告)
猥以微.贱(卑微的)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因为)
B.至.微至陋(极,最) 形影相吊.(慰问)
顾.视无可置者(向四周看) 室始.洞然(才)
C.凡再.变矣(第二次) 吾妻来归.(回家)
其制.稍异于前(规制,格局) 比.去,以手阖门(等到)
D.既无伯叔,终.鲜兄弟(终于) 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明察)
逮.奉圣朝(到) 却告了相思回避(同
“恰”,才,刚刚)
【解析】A项,报:报答。
C项,再:两次;归:指女子出嫁。
D项,终:又。
【答案】 B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局部生态环境的改善并不能遏制整体恶化的态势,中国每年土地沙漠化的速度与面积仍然在不断扩大。
B.美国财政部在公布7000亿美元的救市方案后,媒体就问这个数字是如何得出来的。
财政官员竟然说他们没有研究依据,只是这个数字听上去比较顺耳。
C.现在的问题不在于该不该治这个“啃老病”,而在于怎么治。
要避免年轻人不“啃老”,首先是他自身要有独立生存的能力。
D.现在,许多媒体为了经济效益,不顾社会责任,一味满足受众猎奇、寻求刺激的心理,大肆报道各种八卦、丑星、谬论以吸引眼球。
【解析】A项,搭配不当,“速度”与“扩大”搭配不当;B项,偷换主语,可将“在”移到句首;C项,不合逻辑或否定失当,应将“啃老”前的“不”去掉。
【答案】 D
5.名句默写。
(每空0.5分,共3分)
(1)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借书满架,____________,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项脊轩志》)
(2)青山隔送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夕阳古道无人语,________________。
(《长亭送别》) 【答案】(1)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偃仰啸歌
(2)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禾黍秋风听马嘶
二、阅读鉴赏(40分)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20分)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凡在故老,犹蒙矜.育矜:怜悯
B.本图宦达,不矜.名节矜:顾惜
C.皇天后土,实所共鉴.鉴:鉴别
D.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胜:尽
【解析】鉴:明察。
【答案】 C
7.下列句中的“以”与“但以刘日薄西山”中的“以”意义和用法一样的是( ) A.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B.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C.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D.谨拜表以.闻
【解析】C项和例句中的“以”的都是介词,“因为”。
【答案】 C
8.下列四项中能打动皇帝的真正原因的一项是( )
A.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B.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C.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
D.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解析】因为这句话符合晋武帝“以孝治天下”的治国策略,而且李密也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一定会尽“忠”。
【答案】 C
9.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1分)
(1)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6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我没有祖母,就不能活到今天;祖母没有我的照顾,不能度过剩下的岁月。
祖孙两人,相依为命。
因此,我的内心不愿放弃对祖母的奉养而远远地离开她。
(“无以”“终”“更相”“是以”各1分,大意1分)
(2)愿陛下怜悯我愚拙的诚心,满足我微不足道的心愿,或许能够使刘氏侥幸地寿终。
(“矜愍”“听”“庶”“侥幸”“保”“卒”各1分)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20分)
上帝创造母亲时
仁慈的上帝一直在为创造母亲而加班工作着。
在进入第六天时,天使来到主面前,提醒他说:“您在这上面已经花费了许多不必要的时间了。
”
主对天使说:“你看过有关这份订货的技术要求吗?她必须能够经受任何涤荡,但不是塑料制品;有180个活动零件,可以任意更换;靠不加奶和糖的浓咖啡及残羹剩饭运行;具有站立起来不会弯曲的膝部关节;拥有一种能够迅速医治创伤和疾病的亲吻,从骨折到失恋都能治愈;此外,她必须有6双手……”
天使缓缓地摇了摇头说:“6双手……这怎么可能?”
“令我感到困难的却不是这些手,”上帝回答说,“而是她必须具有的那3双眼睛。
”
“可是,”天使说,“订货单上没有提出这个标准……”
“是的,可她需要。
”主点了点头说,“她需要一双能透过紧闭的房门洞察一切的眼睛,然后她才可以胸有成竹地问:孩子们,你们在里面干什么?另一双眼睛将长在她的后脑勺上,
用来专门看那些她不该看到而又必须了解的事情。
当然,在前额下面她也有一双眼睛,当孩子有了过失或麻烦时,这双眼睛能够看着他,而不必开口,就能够明确表达出我理解你并且爱你的意思。
”
“这太难了,”天使劝道,“主啊,您该歇歇了,明天……”
“不行!”主打断了天使的话,“我感到我正创造一件十分接近我自己的物品。
你看,眼前的这位母亲模型,已经能够在患病时自我痊愈……能够用一磅汉堡包满足一家6口人的胃口……能把一个6岁的孩子弄到莲蓬头下淋浴……”
天使绕着母亲模型细细地看了一遍,不由得赞叹道:“她太柔和了!”
“但很坚强!”上帝激动地说,“你根本想像不出她有多么能干,也根本想像不出她有多大的忍耐力!”
“她会思考吗?”
“当然!”主说,“她还会说理,商量,妥协……”
这时,天使用手摸了摸母亲模型的脸颊,忽然说道:“这里有个地方渗漏了。
我早就说过,您赋予她的东西太多了,您不能忽略她的承受力嘛!”
主上前去仔细看了看,然后用手指轻轻地蘸起了那滴闪闪发光的水珠。
“这不是渗漏,”主说,“这是一滴眼泪。
”
“眼泪?”天使问,“这有什么用?”
“它能表示欢乐、悲哀、失望、怜爱、痛苦、孤独、自豪……”主说。
“您真行!”天使赞道。
主的脸上露出了忧郁。
“不,”他说,“我并没有赋予她那么多功能。
”
10.小说为什么要详写创造母亲的“技术要求”?(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该题时,首先要弄清本文的主要思想:通过写人们对母亲这一角色的要求之高,来赞美母亲的伟大。
题干要求回答“详写创造母亲的‘技术要求’”的目的,作答时应该联系本文的中心思想进行思考。
【答案】强调人们对母亲提出了许许多多的要求。
(或:母亲被赋予了太多的责任和义务)
11.母亲的3双眼睛分别代表了母亲对待孩子应具有的哪三种品质?(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就近原则,对第六段中主的形象化的语言进行概括即可。
第一双眼睛:
抓住关键词语“洞察一切”。
第二双眼睛:抓住重点句子“用来专门看那些她不该看到而又必须了解的事情”进行概括。
第三双眼睛:抓住关键词语“不必开口”“理解”“爱”等进行概括。
【答案】①具有敏锐的洞察力;②关心身边的一切;③善解人意,宽容他人。
12.上帝为什么说“我感到我正创造一件十分接近我自己的物品”?(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物品”指上帝的作品“母亲”。
由“接近”一词可以看出,主认为“母亲”具有和自己相似的特点。
答题时,只要答出二者的共同点,如仁慈善良等即可。
【答案】因为母亲和上帝一样几乎无所不能,仁慈善良并不知疲倦地工作着。
(意思基本符合即可)
13.小说最后写道“主的脸上露出了忧郁”,你是怎样理解“主”的“忧郁”的?这对表达主题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请作简要阐述。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要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就要结合语境进行分析。
主的“忧郁”是在主介绍母亲眼泪的功能、天使赞美主之后出现的,从中可以看出主的“忧郁”是对母亲的同情。
同时,通过主的“忧郁”,也表达了对“母亲”这一角色的赞美,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
【答案】①“忧郁”一词表现了主对母亲担负繁重责任的深切同情。
②作用:通过写主对母亲的同情,突出了母亲责任的重大和母亲所具有的高贵品质,从更深的层面上表达了对母亲的赞美和敬仰。
三、语言表达(每小题5分,共15分)
14.以形象化的语言描绘抽象的情思,可使读者获得更鲜明的印象和更具体的感受。
例如用“母爱是阳台上晒干的衣服,暖暖的,充满太阳的气味”比“母爱是世间最温馨无私的爱”更加具体可感。
(5分)
仿照上面画线例句,选取“友情”、“悲伤”中的一个,根据你的体会,进行形象的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此题要注意限定对象“友情”“悲伤”,比喻贴切,描述生动形象,句式应保持一致。
可参考的意象有:友情——春风、雨露、月光、溪流、炉火;悲伤——孤雁、
落花、岩泉、雨季、冬雪。
【答案】友情是拂面而来的春风,柔柔的,弥漫春天的气息;悲伤是山间呜咽的岩泉,幽幽的,充满冬天的寒意。
15.下面是从一封信中摘取的一段话,其中有几处用词不当,请指出并加以改正。
(5分)
您的信已收到,寄来的特产我就笑纳了,看到这些家乡特产,我又忆及您对我一贯的关心和爱戴,真是不胜感激。
至于您托我为您的犬子毕业联系工作一事,我定会鼎力相助,请您放心。
过几日,我将托人惠赠给您一件礼物,相信您会喜欢。
如回到家乡,我一定到寒舍探望您。
(1)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
(2)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
(3)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
(4)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
(5)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
(6)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
【解析】(1)敬辞误用;(2)词义过重;(3)谦辞误用;(4)敬辞误用;(5)敬辞误用;
(6)谦辞误用。
【答案】(1)“笑纳”“接受”,(2)“爱戴”“爱护”,
(3)“您的犬子”“令郎”,(4)“鼎力相助”“尽力而为”,(5)“惠赠”“敬赠”,(6)“寒舍”“贵府/府上/府第”
16.把带序号的句子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
(只填序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至今成为梅派的必修课程,也成为梅派京剧里美丽动人的形姿。
①创新了旦角的表现力
②也被梅兰芳演变出了五十三种之多
③梅兰芳摸索出了丰富多样的表演技巧
④就算是最简单的旦角手姿
⑤随着改良创新在众多剧目中的实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按照先概述后具体的逻辑顺序排列。
⑤③①概括说明梅兰芳在旦角上的创新,④②具体说明他在旦角手姿上的创新。
【答案】⑤③①④②
四、写作训练(50分)
17.阅读下面两则故事,按要求作文。
这是一位书法家的故事:书法家不满十岁的时候,母亲曾找街头算命的瞎子给儿子算了一卦,卦词是“掘井无泉”,而同龄邻家的孩子是“挖藏得金”,意为一生会有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
自此,“掘井无泉,挖藏得金”这两个词就深深地扎根于书法家幼小的心灵里。
不过书法家并没有和母亲一样闷闷不乐,寒往暑来,他遍访名师,临池不辍,终成一家。
而邻孩子则因相信了荣华富贵的命运,整日游手好闲,穷困潦倒,早早撒手人寰。
朱子明原本是宋朝很有功底的山水画家,同行们嫉妒他、贬低他是个驴画家。
恰巧宋徽宗皇帝喜欢画驴,便将朱子明召进宫殿,专为自己画驴。
朱子明先后为皇上画了数百幅驴画,画驴技艺炉火纯青。
朱子明也以“天下第一画驴人”,而名垂青史。
读后,你有何感想?请写篇8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写作提示】
审题应把握两个原则,一是求同存异,整体辨析。
审视两则材料不难发现其共同点:命运来自奋进,进取铸就辉煌;进取是其成功法宝;每个人的命运其实都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只要你努力去挖就能得金,努力去掘就会有泉。
二是循象求神,透过一层。
金藏于沙,泉隐于土,若想收获至宝、获取甘甜,必须躬身挖掘;成功命运捷径,千淘万漉,吹尽黄沙就是奋斗“金曲”;嫉妒、谣言、打击是自我实现的催化剂,是个性发展的炼丹炉。
从此切入,打开文章思路,文思亦会如泉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