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派系及派系辈分大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教派系及派系辈分大全
道教的分宗分派,实始於宋、元;或有推之更早者、古有黄老道家,是东周先秦时代社会上的“学术”流派。
东汉末黄老道虽已崇尊黄帝、老子,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但毕竟尚未形成为道教故只能说是道教的前身,也不能说是道教的一种道派。
继黄老道之后兴起的是于吉的太平道及张道陵的五斗米道。
太平道在历史上只是昙花一现,汉末便已消亡。
五斗米道形成了以宗教为联系纽带的教团组织,以后便成为正统道教。
其后虽有金丹、符籙、经法以及茅山、龙虎山、合皂山三山符籙等派系之分,但这只是从事的道术有所差异,还并不是道教教团组织的裂变。
故这也都不算上道教的分立宗派。
据历史记载,道教分立宗派,实始於宋元之间。
符箓派是南方道教的主流派,它继承了道教创始人张道陵(张天师)传道的精髓。
符箓包括符箓和斋醮二部分;符箓就是用符文咒水给人治病;斋醮就是设置道场,请下仙界的神灵为人消灾赐福。
斋醮是道教的祭祷仪式,有些场面非常宏大,展演出道教的音乐、舞蹈和文学内容。
按学理划分
有积善派、经典派、符录派、丹鼎派(金丹派)、占验派五类。
按地域划分
有龙门派、崂山派、随山派、遇山派、华山派、嵛山派、老华山派、鹤山派、霍山派、武当派等。
按创派祖师划分
有文始派(关尹)、冲虚派(列子)、少阳派(王玄甫)、正阳派(钟离权)、纯阳派(吕洞宾)、老华山派(陈抟老祖)、海蟾派(刘操)、三丰派(张三丰)、萨祖派(萨守坚)、紫阳派(张伯端)、伍柳派(伍冲虚、柳华阳)、重阳派(王中孚)、金山派(孙玄清)、阎祖派(阎希言)等。
按道门划分
有混元派(太上老君)、南无派(谭处瑞)、清静派(孙不二)、金辉派(齐本守)、正乙派(张虚静)、清微派(马丹阳)、天仙派(吕纯阳)、玄武派(真武大帝)、净明派(许旌阳)、云阳派(张果老)、虚无派(李铁拐)、云鹤派(何仙姑)、金丹派(曹国舅)、玉线派(樵阳真人)、灵宝派(周祖)、太一教(萧抱珍)、全真教(王重阳)、正一教(张宗演)、真空派(彭祖)、铁冠派、日新派、自然派(张三丰)、先天派、清隐派、广慧派等。
历史上还有正一宗(张道陵)、南宗(吕纯阳)、北宗(王重阳)、真大宗(张清志)、太一宗(黄洞一)、五大宗之分法和天师道、全真道、灵宝道、清微道四大派的分法。
还有道德、先天、灵宝、正一、清微、净明、玉堂、天心八派的说法。
而今许多教派势微,尚存的著名教派有北方的全真教、南方的正一教、茅山教、崂山教、武当教、闾山教及香港、台湾的民间道教派别,近几年随着国家对道教的政策改变和扶持,一些正统道教的分支
也在逐渐发展壮大。
道教史上因“道法传承”来源不同而分衍的宗派,最大的有五派:〔一〕正一道
据《元史·释老志》记载:“正一天师者,始自汉张道陵,其后四代曰盛,来居信之龙虎山。
相传至三十六代宗演,当至元十三年(西元1276年),世祖已平江南,遣使召之。
至则命庭臣效劳,待以客礼。
特赐玉芙蓉冠,组金无缝服,命主领江南道教,仍赐银印……子孙世袭领江南道教,主领三山符籙。
”这是龙虎山张天师世称“正一真人”之始。
《通鉴·辑览》称:“元世祖诏封张宗演为嗣汉天师、演道灵应冲和真人。
”此实为张氏世袭天师之始。
据《元史-成宗本纪》记载,元成宗大德八年(西元1304年)授张宗演次子张与材(第三十八代天师)为“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籙”,从此“天师道”又名正一教、正一道。
《明史·方技传》说,正一派道士大都是“专持符籙,祈雨驱鬼。
”一般说,正一道主要从事符籙斋醮。
自从道教分衍宗派之后,合皂山主要传葛玄灵宝法籙,称灵宝派;龙虎山传张道陵法籙,称正一派;江西一带流传许旌阳法籙,称净明派。
这三派后来亦均总归於正一道。
〔二〕全真道
金世宗大定七年(西元1167年),王嚞(重阳)至山东宁海立全真庵,创立全真教。
其教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王重阳说:“心中端正莫生邪,三教搜来做一家”、“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释道以来是一家,两般形貌理无差,”教其门徒讽诵《孝经》、《心经》、《道德经》。
其教规与正一道不相同:不娶妻室,不茹荤腥,为出家道士,一般多住宫观内,以清修炼养为主要宗教生活内容。
在王重阳创立全真道之前九十多年,即北宋熙宁八年(西元1075年),浙江天台山道教大炼师张伯端(紫阳)依据《参同契》原理作
《悟真篇》,兴起了以修命为主的炼养一派。
由於王重阳之全真道与张伯端开创之丹鼎一派均重炼养;又都依托东华少阳君王玄甫、钟离权、吕岩为祖师;又因王重阳派兴起於北方,张伯端派兴起於南方,故王重阳全真道称为丹鼎派之北宗,张紫阳派称为丹鼎派之南宗。
据明都印《三余赘笔》载:“其南宗者,谓自东华少阳君得老聃之道,以授钟离权,权授唐进士吕岩、辽进士刘操,操授宋张伯端,伯端授石泰,泰授薛道光,道光授陈楠,楠授白玉蟾,玉蟾授彭耜。
其北宗者,谓吕岩授金王重阳、重阳授七弟子(即北七真)。
全真派在元以后发展的支派很多,其中以元邱处机(自号长春子)所开创之龙门派最为隆盛。
邱长春,山东栖霞人,年十九为全真道士,师事王重阳。
成吉思汗在雪山,遣使求之。
邱长春应命行万有余里,历四载而始达雪山。
成吉思汗问长生久视之道,告以清心寡欲为要。
问治平之方,则答以止杀。
成吉思汗甚器重,称为神仙,仍遣使送还。
其后累降旨褒扬,并命邱长春管领“天下应有的出家善人。
”由於邱长春受朝廷重视,社会影响较大,故龙门派在元代便信徒较多。
〔三〕真大道教
本名大道教。
创使人为沧州刘德仁,时在金熙宗皇统年间。
《通鉴辑览》说:
真大道教者,始自金季道士刘德仁之所立也。
其教以苦节危行为要,而不妄取於人,不苟侈於己者也。
五传而至郦希诚,居燕城天宝宫,见知宪宗,始名其教曰真大道。
授希诚太玄真人,领教事。
刘德仁,道号无忧子,沧州乐陵人。
生於北宋宣和四年(西元1122年)。
六岁时遭遇北宋末徽宗、钦宗被金人所虏的靖康(西元1126-1127年)之变,随家徙居盐山太平乡。
皇统二年(西元1142
年),刘德仁二十一岁,托言老君授道,创建了“大道教”。
据《宋学士文集》五五《书刘真人事》:“金皇统二年十一月,迟明既望,似梦非梦,有老人须眉皓白,乘青犊车至,授玄妙道诀而别,不知所之。
”又说:“一日晨起,有老叟乘犊车相过,摭《道德经》要言授之,曰:‘善识之,可以修身,可以化人’,乃授笔一支而去。
“其教旨有九项:”一曰视物犹己,勿萌戕害凶嗔之心;二曰忠於君,孝於亲,诚於人,辞无绮语,口无恶声;三曰除邪淫,守清静;四曰远势力,安贫贱,力耕而食,量入为用;五曰毋事博奕,毋习盗窃;六曰毋饮酒茹荤,衣食取足,毋为骄盈;七曰虚心而弱志,和光而同尘;八曰毋悖强梁,谦尊而光;九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同上)在道教炼养方面,主张”见素抱朴,少思寡欲,虚心实腹,守气养神。
”(元杜成冤《改建先天宫记》)对於“飞升化炼之术、长生久视之事,则曰,吾不得知。
”(元赵琳清《大道延祥观碑》)但亦从事替人驱狐役鬼、劾召鬼神。
据《书刘真人事》说,金大定十五年(西元1175年)诏刘德仁居燕京天长观,赐号东岳真人,大道教以此流传更广,“传其道者遍中国。
”刘德仁死於大定二十年(西元1180年),前后行教三十八年。
该道派五传至郦希诚,元宪宗赐名“真大道”、六传至孙德福,在至元五年(西元1269年)曾奉诏统辖诸路“真大道”。
八传至岳德文,其教更盛。
其教至元末犹不衰,但元以后逐渐衰微,终于消失。
〔四〕太一道
创始人为卫州(今河南汲县一带地方)萧抱珍,时在金熙宗天眷年间(西元1138-1140年)。
其教传“太一三元法籙”之术,故名“太一”。
全真道和真大道教皆不太注重符籙法术,而太一道独以此出名,颇与天师道相接近。
主张以老子之学修身,以巫祝之术御世。
元王鹗《重修太一广福万寿宫碑》谓:“初,真人既得道,即以仙圣所授秘籙济人,祈禳词禁,罔不立验。
天眷初,其法大行。
”元王恽《秋涧集》六一《韩君碣铭》谓:“远迩向风,受籙为门徒者岁无虑千数”。
足见当时信奉太一道者之多。
金熙宗皇统八年(西元1148年)
诏萧抱珍赴阙,颇加礼敬,敕所居观额以“太一万寿”四字。
元宪宗二年(西元1252年),元世祖忽必烈尚未正式登帝位,曾封萧抱珍为“一悟真人”。
萧抱珍行教达三十年。
卒於金大定六年(西元1252年)。
萧抱珍去世后,由其弟子韩道熙嗣教,仍袭萧姓,故亦名萧道熙。
金大定九年(西元1169年),金世宗敕在观内建立“万寿”额碑。
太一道“声教大振,门徒增盛”(《秋涧集》四七《二租形状》),达数万人之多,其流布区域,“东渐於海”(同上)。
太一道传嗣有秘籙法物,继法嗣者皆改姓萧,即以祖师之姓为姓。
四传至萧抱珍之再从孙萧辅道,元世祖以“安车来聘”(《秋涧集》三八《清跸殿记》),并赐号“中和仁靖真人”。
五传至萧居寿(本姓李),《元史·释老志》谓:“至元十一年(西元1274年),建太一宫於两京,命居寿居之,领祠事,且禋祀六丁,十三年(西元1276年),赐太一掌教宗师印”。
太一道六传至萧全佑(本名李),七传至萧天佑(本姓蔡)。
其教至元泰定帝也孙铁木儿泰定间(公元1324-1328年)犹不衰。
但以后则渐次衰微,终而消失。
〔五〕净明道
亦称净明忠孝道。
该道派发勒於南宋高宗绍兴年间(西元1131-1162年)。
江西南昌西山玉隆万寿宫道士何真公托言许真君(逊)降授给他“飞仙度人经净明忠孝大法”,“净明大法”始行於世。
至元初,有道士名刘玉清,经他清整“净明法”之教法教理,造作《净明忠孝全书》,正式形成了净明道。
该道派奉许旌阳(逊)为教祖。
行教侧重以符籙禁咒驱邪降妖,以守一斋醮修仙度人。
此道派传播於江南,在元明间影响较大,以后渐衰微。
以上五派,全真道、真大道、太一道,兴起於北方;正一道、净明道则兴盛於南方。
真大道、太一道、净明道早已失传。
明以来,道教分全真与正一两大道派,其他一切支派皆归纳於这两派之中。
全真派支派较多,主要有:
(一)五祖派:即
道教尊奉之东华帝君王玄辅,号少阳,传少阳派;
钟离帝君钟离权(字云房),号正阳,传正阳派;
纯阳帝君吕岩(字洞宾),号纯阳,传纯阳派;
海蟾祖师刘操(字宗成),受於钟离帝君,传海蟾刘祖派;
重阳祖师王嚞,号重阳,传重阳派。
(二)北七真派:即
邱处机,号长春,传全真龙门派;
刘处玄,号长生,传全真随山派;
谭处端,号长真,传全真南无派;
马钰,号丹阳,传全真遇仙派;
郝大通,号广宁,传全真华山派;
王处一,号玉阳,传全真嵛山派;
孙不二(坤道),清静散人,传全真清静派。
(三)南五祖紫阳派:即
张紫阳(伯端)传紫阳派。
石杏林为第二代祖师,
薛道光为第三代祖师,
陈泥丸为第四代祖师,
白玉蟾为第五代祖师。
正一道支派也很多,主要有:
(一)大茅真君名盈所传清微派;
(二)天师张虚靖所传正一派;
(三)许真君传净明派;
(四)真武玄武派。
道教传授经籙科仪,旧分三宗,又名三山符籙,总归正一派。
(五)陈抟老祖传老华山派又名陈氏堪舆派。
《诸真宗派总簿》
道教之分宗派,实始自宋﹑金之间。
一支道派,实际上便是以宗教为联系纽带的一个大家族,有共同崇尊的祖师,有共同遵循的代代相嗣的系谱,有共同的祖庭。
在本道派内丛林财产公有。
比如北京白云观为全真龙门派的祖庭,该观常住道众则大多为龙门派弟子,这里的住持,则必须是全真派的高功,他代表全真龙门派祖庭的道统,称之为一派宗师。
《诸真宗派总簿》所列道派,截止於清溥仪宣统年间(西元1010~1911年)虽说列有八十八派,实际上只有八十支派,有些是系谱的续字,不是独立一派。
就现在来说,道教已经不存在这么许多纷岐错杂的道派,过去的小支派,不入於全真,便是附於正一。
故现在道教基本是全真与正一两大道派。
宗派之间,均能互相尊重,共同弘教,发扬道家光辉。
第一、混元派:(白云观所存混元派谱系)
混元乾坤祖天地日月星
三教诸经师金木水火土
浑合本空洞朝谒上玉京
虚无生一气良久归太清
第二、混元派:(武当山所存混元派谱系)
一永通玄宗道高本常清
德祥恭敬泰义久复圆明
混元三教主天地君亲师
日月星斗真金木水火土
第三、尹喜派:
尹喜真人尹喜派;又鲁山、文始、楼观三派字洞:
道德清高上云呈守炼丹
九重天外子方知妙中玄
心静自然体发白面童颜
袖吞乾坤大阴阳造化先
第四、少阳派:
五祖派东华帝君,姓王名玄辅,号少阳,降生於战国。
得老子寝中於终南山,梦传《黄庭经》,所得著世。
二月初六圣诞,系山东青州府人。
留传:
弘宣无极道习学理自明
有个长生路飞升上云程
第五、正阳派:
钟离帝君,姓钟离,名权,字云房,号正阳。
汉时将军。
系陕西西安府咸阳县仙籍。
得东华帝君秘诀,授道於终南山。
四月望曰圣诞。
留传:
阴阳生造化动静合本元
自得神仙指方知妙中玄
第六、纯阳派:
纯阳帝君,姓吕名岩,字洞宾,道号纯阳(居彝圣宫,即元始台)。
山西蒲州县仙籍。
四月十四日圣诞。
唐天宝进士。
有日月当空之祸,隐於终南。
受正阳祖师大道。
四门人(梅、柳、林、磐)。
留传瀛州龙沙派,即今:
寂然无一物妙合于先天
元阳复本位独步玉京山
第七、海蟾刘祖派:
海蟾祖师,姓刘名操,字宗成。
系燕山人。
六月初十日圣诞。
受
道於钟离帝君。
省悟自归隐修养本之神
散淡蓬莱客逍遥阎苑人
第八、重阳派:
重阳祖师,姓王名允卿。
生於宋徽宗时。
系咸阳县大魏村人,十二月二十二日圣诞。
留传:
自己有真宝何须向外寻
一旦成功满飞升大罗天
第九、龙门派:
七真派:长春祖师,姓邱名处机,字通密,号长春。
系山东登州府栖霞县滨都人。
正月十九日圣诞。
七月初九日飞升。
元世祖敕封“长春演道主教真人”。
元武宗封“长春全道神化明应真君。
”留传:道德通玄静真常守太清
一阳来复本合教永圆明
至理宗诚信崇高嗣法兴
世景荣惟懋希微衍自宁
未修正仁义超升云会登
大妙中黄贵圣体全用功
虚空乾坤秀金木性相逢
山海龙虎交莲开现宝新
行满丹书诏月盈祥光生
万古续仙号三界都是亲
第十、随山派:
长生真人,姓刘名处玄,字通妙,号长生。
系山东莱州府掖县武官庄人。
生於金熙宗丁卯岁二月初六日圣诞。
七月二十日飞升。
元世祖敕封“长生辅化明德真人”。
元武宗加封“长生辅化宗玄明德真人。
”留传:
思道明仁往全真性复常
景高和礼义嗣信守忠良
裕谦贤旅泰宗友茂惟祥
盛益希诚朴玄元世永昌
金木万古续智慧保宁光
圣体通三界广大演自清
志虚空教化月盈妙中黄
用功悟仙号丹书现荣阳
行满乾坤秀圆融衍相逢
莲开龙虎诏超升崇利享
第十一、南无派:
长真祖师,姓潭名处端,字长真。
系山东登州府宁海州人。
生於金太宗天会元年三月初一日圣诞。
四月初一日飞升。
元世祖敕封“长真云水蕴德真人”。
留传:
道本崇真理玄微至妙仙
立在云霄上功成必有名
大教明清静宏演德惟良
悟元光体性一志复圆融
冲寿通旅泰了然衍望兴
中和宗正巧智慧化全家
新友圣书诏炼就宝金丹
裕谦常礼义慈行满乾坤
龙虎广修理模照永遐龄
山川千古秀盛希守忠贤
第十二、遇山派:
长生真人,姓马名处钰,字通宝,号丹阳。
系山东登州府宁海州人。
生於金太宗天会元年五月二十日圣诞。
十二月二十二日飞升。
元世祖敕封“丹阳抱一无为真人”。
留传:
自元来正志冲寿成仙丹
忠靖得礼义了然见朝天
致虚端笃悟本理淳全玄
清微通大化真常合妙言
崇教和法本守仁有功夫
恭敬明智慧圣体立遐龄
宏应演音信高复现祥光
诚慈惟黄贵全木会王逢
云升龙虎交嗣希直用行
荣茂乾坤秀莲开衍宝兴
第十三、华山派:
广宁祖师,姓郝名大通,字太古,号广宁。
系山东登州府文登县人。
生於金熙宗天眷庚申岁。
幼壮卜筮授教。
正月初三日圣诞。
十二月三十日飞升。
元世祖敕封“广宁通玄太古真人”。
元武宗加封“广宁通玄太古真君”。
留传:
至一无上道崇教演全真
冲和德正本仁义礼智信
嘉祥宗泰宇万里复元亨
清静通玄化体性悟诚明
养素守坚志虚灵慧业生
希贤遵秘法慎修保纯真
敬谨规良善默功毓秀英
勤能扶世运积久大丹成
永建根基厚仙瀛书盛名
圆满光华照云天庆上升
第十四、嵛山派:
玉阳真人,姓王名处一,字精通,号玉阳。
系山东登州府文登县人。
生於金熙宗二年三月十六日圣诞。
四月二十三日飞升。
元世祖敕封“玉阳体玄广慈普度真人”。
元武宗加封“玉阳体玄广慈普度真君”
留传:
清静无为道至诚有姐名
金玉功知巧通此加地仙
玄冲宗义德茂演教宏元
中和真法永智慧保神全
恭敬成希盛璞福世康宁
莲开丹书鉴广大复圆融
旅泰万古续常义现荣阳
洁渊威锦量行满卯惟祥
未修空妙瑞阐言守忠良
虞悟客一回朴极献崶馥
第十五、清静派:
清静散人,仙姑姓孙名不二,号清静散人。
系山东登州府宁海州人。
生於宋徽宗宣和己亥岁正月初五日圣诞。
十二月二十九日飞升。
元世祖敕封“清静渊真玄虚顺化元君”。
留传:
全真通玄理大道德无为
性合灰尸解只此百功夫
虚静明常应宏仁守至诚
嗣教宗元化悟本自遐龄
保命登华会妙中演洞清
超升广智慧三界永康宁
长存修万古行满法光明
勤用生利益金木续乾坤
丹书祥速现普照瑞龙麟
高上神霄太炼成运相逢
第十六、金山派:
邱祖岔派,玄字分支。
玄静祖师,姓孙名玄静,字元玉,号金山。
系山东莱州府即墨县崂山人。
明嘉靖敕封“护国天师”。
留传:
玄至一无上天元妙理生
体性浮空坐自然是全真
常怀清静意合目得金丹
道高扶社稷留名万古传
宏扬开大化正法度贤宗
温良恭俭让宽仁慈善容
潜心存本位密念守规中
勤修延寿命内息润黄庭
安义黍珠成凝照慧光灵
冲举云霄外永与太虚同
第十七、金辉派:
邱祖本字岔派分支。
齐真人名本守,字金辉。
留传:
本合教中理智时悟我机
远近从和起阳子结金辉
超元守静致同法会真人
诠义功斯尚观文象乃纯
第十八、阎祖派:
邱祖复字岔派分支。
茅山乾元观:
复本合教永圆明寄象先
修成龙绪业历代嗣宗传
第十九、崂山派:
复驾云龙去至教延七真
中元通玄理福泽自德春
第二十、清微派:
马处钰祖师岔派分支。
遇山派(此派原本二十字,於同治十二年有房山县城隍庙来观,同众公议,重续八十字)。
守德崇用福一清季祖真
永高常正静圆通宗本恒
金鼎结大丹长生造化中
与天同无极法嗣继犹龙
赤明阳和日太焕碧玉宫
华夏兆臻弼彦度紫垣东
云衢听仙韵芝裔实蔚丛
千代归黄道诚维求元动
遇缘蓬莱会山人智慧兴
续传奥妙理支演万古风
第廿一、清微派
善道崇真祖正元直德高
守清希大用玄教延明朝
国阜世安静何泰荣继诏
龙庆天长卯岛融如舜尧
第廿二、清微派:
二茅真君,名固。
陕西人。
更名。
留传:崇虚与道富德仁从
世理真常可思教本
克成大正璧定文昌
一字增崇计少玄祖
性如日月体似玉银
合朝无上万古留名
第廿三、又二茅派:
复虚与道富德仁从
世理真常可思教本
克成大正毕定永昌
三茅真君,名衷。
系陕西咸阳人。
留传:
混靖希景守汝玄志
宗道大天得性自尊
克崇祖德光绍真应
师宝友嗣永仁世昌
恭存依敬伦思继本
丹贯以丞灏演精信
念爱明持载启先觉
云章揖业珠进遥芝
第廿五、静一派:
三茅真人,红刘名熹,字世伦,号大元。
留传:混靖希景守汝玄志
宗道大天德性同尊
克崇祖德光绍直应
师宝友嗣永世仁昌
以存恭敬有自必丞
能思继本端拱一诚
第廿六、张玉皇高上派:
道德功行成清静保全真
黄庭聚万象辅护自元君
第廿七、清微派:
思道景守以自清德振绍顺继敏宗
志启弘宸拱先智慧显祝延永成功
合荣圣教证玄琮义理开明万法通
至静常存真一处虚心怡朗性圆融
思道文德时自奇守真存正继雍熙
从演妙法承宗惠百世调理嗣汉技
第廿九、清微派:
思道文德时自奇守真存正继雍熙
玉兴智慧延广衍培祝隆新锡佑之
第三十、清微派:
思道大应久悟日仕普济真元
玄良宜崇文智明镜广报宏思
第卅一、龙虎山正乙门下天师清微派:
冲汉通玄蕴高宏鼎大罗
仙源愈兴振福海启洪波
第卅二、正乙派:
天师张虚静真人,系江西庞虎山信州人。
留传天师,宣统元年仲春,重续二十字。
远近资元运久长保巨浮
道惟诚可宝德用信为珍
秉教宏丹籙葆真启世人
鸿图辇景祚圣泽振昌辰
玉局受经后贵永传灵根
青城垂氏派妙法继洪钧
第卅三、天师正乙派:
一德守真元清扬印本玄
静明存正道太素永通宣
蜀都降龙虎所悟乾坤全
教法无中有丹书古今传
第卅四、张真人正乙派:
一元义道至真全守太清
照应通玄理惟希最有成
第卅五、正乙派:
永志玄守道正乙继元宗
真常明悟性宏教演法通
星月皎天汉清静点行功
抱一无量念机理至仁中
第卅六、正乙派:
一渊以道始国祚永安宁
往通常玄理惟希狩景成
万源从始玉朗然烟洞明
真法达自性超宗义越亭
第卅七、天师张真人正乙派:
守道明仁德全真复太和
志诚宣玉典忠正演金科
冲汉通玄蕴高宏鼎大罗
三山扬妙法四海涌洪波
第卅八、正乙派:
此派自光绪八年八月,系通州里二四佑民观继起从守真正元道往体崇安
清静功成满玄妙步云仙
金光冲霄汉超然玉京山
圆通大智慧万古永留传
第卅九、正乙派:(后门火神庙)思道应云正乙终成万世圆通
是法先贤有德端然永选仙功(民国八年二月初一续:)
存心现理养性守本诚和沦静
智慧犹惜上远得诠复还安定
第四十、天师张道陵真人正乙派:正乙守道修往延洪
鼎元时兆秉法钦崇
福善永寿明智昌隆
熙朝嘉绍静演真宗
光大恒起广运会通
乾坤清泰万事成功
第四十一、正乙派:
怀玄抱真道合无为
养素守默保光图和
致虚冲阳承化弘先
第四十二、天师分支尹喜派:
化弘元密道德真常
灵源镇远天蓬维黄
五登水参二桂恒昌
清承祖印奕世绍芳
第四十三、真武玄武派:
宣渊一道志求德振常存
照应通玄理微希太景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