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哲元胡毓坤,字凌尘,辽宁海城人,中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哲元胡毓坤,字凌尘,辽宁海城人,中华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胡毓坤。
胡毓坤。
字凌尘。
辽宁海城人。
中华民国军事将领。
早年毕业于北京陆军大学。
1925年任直隶第四混成旅旅长。
1926年任安国军第四方面军团第十六军军长。
1928年。
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
胡毓坤任东北边防司令长官公署参议。
1929年。
张学良强行接收中东铁路。
奉系和苏联发生纷争。
胡毓坤出任防俄军第2军军长。
同苏联红军作战失利。
1930年。
因在中东路事件立下的战功。
与张学良等人同受青天白日勋章。
为该勋章的首批受奖者之一。
1930年。
中原大战爆发。
胡毓坤任讨逆军第3军军长。
随张学良开入山海关内同反蒋介石军交战。
1933年5月。
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委员。
1935年4月。
获授陆军中将。
1935年12月。
任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
同年兼任中央绥靖委员会主任。
1936年12月。
西安事变爆发之际。
胡毓坤支持张学良逮捕蒋介石。
事变解决后。
张学良反遭蒋介石扣押。
引起胡毓坤不满。
1939年。
胡毓坤开始参加汪精卫的投靠日本侵略者活动。
1940年3月。
汪精卫伪政权建立。
胡毓坤被任命为伪军事委员会委员。
宋哲元同年4月。
任伪苏豫边区绥靖司令。
1942年12月。
改任伪豫皖苏鲁边区绥靖总司令。
1943年10月。
调任伪军事委员会特派驻华北委员。
获授陆军上将。
1944年3月。
任伪驻华北军务长官。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
胡毓坤被国民政府逮捕。
1946年被以汉奸罪判处死刑。
6月25日在南京被处决。
中文名,胡毓坤。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辽宁海城。
出生日期,1895年。
逝世日期,1946年。
职业,汪伪政府陆军总参谋长。
毕业院校,北京陆军大学。
基本资料。
胡毓坤。
字凌尘。
东北军将领。
虽然在中东路事件中惨败给了苏联瓦西里·康斯坦丁诺维奇·布柳赫尔元帅。
但还是成为青天白日勋章第三号获得者。
后任汪伪陆军总参谋长。
上将。
以汉奸罪被处决。
保定军校。
1892年4月10日出生于盛京奉天府海龙厅西流水杏树园。
1910年底入奉天陆军小学堂受军事养成的基础教育。
1914年1月升入直隶清河陆军预备学校第二期。
在校学习步兵操典。
内务条例。
并接受马术。
武术。
刺枪和队形等基础军事教育。
1915年12月毕业后下部队接受入伍生活。
由下士当到上士。
半年后升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五期。
被编在步兵科第4连。
时军校校长杨祖德。
教育长程长发。
步兵科科长王兴文。
胡毓坤在保定军校第五期学习时。
又先后掌握了战术学。
工事建筑学。
地形学。
通讯学以及战术训练的基础要
领。
在通过从陆军小学到保定军校这一系列完整的军事教育之后。
他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初级军官了。
在胡毓坤接受初级军官教育的时候。
曾经历过两次风波。
其一是他就读于预备学校时。
校长毛继成贪污行贿被人揭发。
这件事在学生之中引起轩然大波。
他们纷纷对此表示抗议。
并且联名要求毛继成辞职。
胡毓坤也参加了这次抗议活动。
最终毛继成辞职。
校长改由教育长钱选青接任。
第二件事则是在胡毓坤就读保定军校时所发生的。
大总统袁世凯病逝之后。
由他亲手操办的模范团也随即解散。
陆军部为了安置这些模范团学员。
便将他们安排进保定军校第六期学习。
由于军校前五期学生多是经过陆小毕业后逐级升入保定军校的。
而模范团学生学历不完整。
又出身娇贵。
在校期间趾高气扬。
为正统军校学生所不齿。
胡毓坤也是极度厌恶模范团学生的一员。
正统派曾以五期学生赵承绶为代表。
六期学生叶蓬为代表。
领导全体同学罢课抗议。
但无济于事。
某日。
双方因事发生口角。
却各不相让。
终于爆发了大规模武斗。
当时正统派占据学校西院。
模范团占据学校东院。
各据阵地。
一时间校内砖瓦横飞。
学校秩序大乱。
事发后。
军校教官曾出面制止。
但仍无济于事。
最后校方出动武力。
采取严厉措施。
将在武斗的中首要分子开除。
才平息了这场风波。
胡毓坤在这次武斗事件后也受到了记过处分。
1918年夏。
胡毓坤在参加完由陆军部组织的联合大演习后于9月20日顺利毕业。
当时段祺瑞正在组建参战军。
准备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由于军内极缺初级军官。
段祺瑞便下令将军校第五期的多数毕业生派到参战军内服务。
胡毓坤同大多数同学一样。
被派到位于黄寺的参战军军官教导团当学员。
并佩带起陆军步兵少尉的军衔。
就此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
值得一提的是。
与胡毓坤同连毕业的同学中。
日后官至将军一级的有马秉仁。
傅作义。
朵珍。
王
静轩。
鲁英麟。
杨焕彩等人。
就同连同学日后的升迁道路来看。
胡在这批同学中则是升官最快的。
1919年1月参战军第1师成立后。
胡毓坤被分配到该师第1旅第1团第2营任中尉副官。
当时他所在的第1团中有许多东北籍军官。
如李爽垲。
窦联芳。
王宾等。
6月。
参战军第1师改称西北边防军第1师。
受边防总司令徐树铮指挥。
就在这个时候。
胡毓坤的团长李景林因与徐树铮发生了激烈的矛盾而被迫离职投靠直军。
团长一职改由王兴文接任。
1920年7月6日直皖战争爆发后。
边1师遭到直军和奉军两路夹击。
最终溃败。
第1旅旅长范尚品力战阵亡。
师长曲同丰遂于7月18日下令所属残部放下了武器。
19日。
皖系军阀的领导者段祺瑞。
徐树铮先后宣布下野。
奉军生涯。
李景林投直后不被直系所重用。
仅被委任为第4混成旅参议一职。
所以当直皖战争结束后。
便决定改投张作霖。
他为了能在投奉前掌握一些部队以作政治资本。
便利用当年在参战军任团长时的影响。
收拢旧部官兵。
得一旅人马。
当时李爽垲。
胡毓坤等边防军军官正因部队被遣散而无去处。
便纷纷投效李景林。
李景林投奉后。
所部被改编为暂编奉天陆军第7混成旅。
李任旅长。
胡毓坤在这次改编中被提拔为暂7旅1团3营第11连上尉连长。
时李爽垲任旅部参谋长。
窦联芳。
王宾皆为连长。
1921年2月胡毓坤调任机关枪第1连连长。
一年后又被李景林提拔为第1团第3营少校营长。
时李爽垲调任炮兵营营长。
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时。
张作霖将所属部队分编为镇威军东。
西两路。
其中东路军由张氏指挥。
西路军由张作相指挥。
李景林的暂7旅与阚朝玺的暂1旅合编为东路第3梯队。
由李任梯队长。
暂7旅则编为第1支队。
由李爽垲代理指挥。
胡毓坤营也于此时改称第3大队。
并作为第1支队的先头部队进逼马厂。
马厂驻军原为曹锳指挥的北洋陆军第26师一旅。
在战争发起之时。
曹氏以兵力不敷使用。
主动放弃马厂。
这使沿津浦路南下的胡毓坤部顺利占领第3梯队的预定目标。
李景林随即又命令胡毓坤所在的第1支队继续进攻白洋桥。
曹师再退大城。
4月30日。
第1支队配合张作相指挥的第1梯队攻克大城。
并追击直军败兵至任邱。
任邱激战之时。
在京汉线作战的西路军张景惠第2梯队遭到直军主力猛攻受创。
旅长张九卿。
李桂林等被俘。
第2梯队的溃败直接影响了整个战局。
胡毓坤所在的第1支队也随即转胜为败。
接连丢失大城。
白洋桥。
5月3日。
直奉两军在马厂激战终日。
在经过四次拉锯战后。
奉军不支败退杨柳青。
此战胡毓坤亲赴一线督战。
虽亲毙动摇排长一人亦无力阻止官兵败退。
胡毓坤随李景林退守杨柳青后。
奉军各路已全线溃败。
李景林在召集所部军官商讨之后。
决定以孤军坚守杨柳青。
为保障奉军主力撤往滦州争取时间。
5月6日。
胡毓坤随李景林退守北仓。
而直军亦尾随追击。
双方于是在北仓又发生了激烈战斗。
李景林部经一昼夜抵抗。
终不支溃散。
最后仅得700余人突围到山海关。
奉军残部集结于山海关后。
便依托天险重组战力。
张作霖以张学良担任第1路司令官。
李景林担任第2路司令官。
分兵据守。
胡毓坤大队于此时被改编为第2路第3支队。
胡任中校支队长。
6月8日。
直军开始进攻山海关。
双方在山海关外激战五昼夜。
互有胜败。
位于左翼的胡毓坤在指挥作战时两处中弹。
仍坚持不下火线。
此举鼓舞了所部官兵。
皆奋力拼杀。
其阵地始终稳如泰山。
直奉停战后。
张作霖开始大力整顿奉军。
由于李景林所部在战争中的出色表现。
便委李以东北陆军暂编第1师师长。
暂1师辖第23旅和第24旅。
原第2路第5支队长李爽垲升任第23旅旅长。
胡毓坤也因在作战中英勇顽强而被提拔为24旅第11团上校
团长。
驻军北镇。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后。
胡毓坤所在的第24旅被编入第2军作战序列。
并负责进攻阜新。
9月19日。
胡毓坤的第11团顺利进占阜新。
并与次日配合友军第23旅攻占北票。
22日再占朝阳。
随后胡毓坤团由第2军军长李景林亲自指挥向凌源方向开进。
支援张宗昌部大败直军董政国第9师。
并追击至冷口。
同年10月。
直军冯玉祥部于北京发动政变。
致直军军心动摇而告失败。
胡毓坤团乘机攻入直隶。
并于10月29日进占大名。
直鲁联军。
第二次直奉战争以直军战败告终。
奉军势力扩大到长江流域。
而李景林也因此坐拥直隶一省之地。
李氏于1925年1月17日就任直隶督军后。
大肆扩编所部。
胡毓坤的11团从入热河作战开始。
一路告捷。
沿途收编直军降兵已拥有一旅兵力。
于是被扩编为暂编第1师第2旅。
胡亦顺势升任少将旅长一职。
并于7月9日被北京政府补授陆军少将。
同日。
胡之同僚窦联芳。
王宾也以旅长之职得授陆军少将。
李爽垲则以天津镇守使一职而官拜陆军中将。
同年9月。
李景林复增兵七旅。
并以其中两旅合编为第19师。
以李爽垲为第19师师长。
胡毓坤的第2旅也于此时改编为直隶陆军第4混成旅。
胡仍任旅长。
1925年11月25日。
郭松龄在滦州通电要求张作霖下野。
随即将所部改编为东北国民军。
取山海关向奉天进发。
李景林对郭松龄的举动暗中赞同。
令胡毓坤的第4混成旅立即执行之前商定的国民军和奉军驻防协议。
让出大名防区。
向国民军方面示好。
但国民二军邓宝珊。
国民三军徐永昌部急于接防。
迫不及待向胡毓坤旅发起攻击。
胡毓坤部遭到突击损失三百余人。
随后转入防御。
并向李景林报告情况。
而此时国民一军张之江部四个旅也向丰台集中。
态度暧昧不明。
李景林得知情况后。
认为国民军有意向他下手。
立即改变态
度。
于12月2日同张宗昌组建直鲁联军。
其所属部队统一改编为直隶军团。
委李爽垲为司令。
胡毓坤的混4旅。
窦联芳的第1旅。
王宾的第2旅也于同时扩编为第3。
第4。
第5三个师。
胡。
王。
窦皆升任中将师长。
归李爽垲统一指挥。
12月4日。
李爽垲。
胡毓坤等全体直军师。
旅长联名通电讨伐冯玉祥的国民联军。
李景林与国民联军的战争就此开始。
战事开始后。
胡毓坤第3师被布置在中央。
担负北仓防务。
窦联芳的第4师担负杨村防务。
两师协防互助。
抵御国民联军的进攻。
12月9日。
由张之江指挥的国民一军三个旅分三路向窦联芳据守的杨村发起进攻。
窦师不支。
于10日放弃杨村。
向胡毓坤防区撤退。
张之江在初战得手后。
低估了李景林直军的实力。
不等援军便立即指挥所部猛攻北仓。
但遭到胡师顽强抵抗。
战至12日凌晨。
胡毓坤见国民一军攻势渐弱。
便协同窦联芳师发起反攻。
将正在进攻之葛
金章。
过之纲两个旅一举击退。
张之江入夜后虽组织反扑。
但仍被胡毓坤击退。
13日凌晨三时许。
张之江再次集中三个旅的兵力向北仓发起猛攻。
终于突入北仓阵地。
正在南翼马厂督战的李景林闻讯后立即转移到北仓督战。
胡毓坤。
窦联芳等也亲至一线指挥肉搏。
使直军官兵士气大增。
打到天明。
张之江以所部伤亡惨重被迫后撤。
胡。
窦两师乘胜追击。
大败张之江。
收复杨村。
张之江在进攻失利后急忙向冯玉祥求援。
并在得到李鸣钟。
宋哲元等部的增援下于10月22日发起总攻。
其宋哲元指挥之三个旅攻北仓。
李鸣钟之第14混成旅攻杨村。
窦联芳师不支再次退往北仓。
联合胡毓坤坚守待援。
不想左翼防线已被国民三军突破。
连失独流。
静海。
李景林无力增兵中央阵地。
被迫向张宗昌请援。
而张部援军两个师进至青县遭到国民二军阻击前进不得。
胡毓坤在北仓得不到增援。
逐渐不支。
所部伤亡过半。
终被李鸣钟旅突破防线。
胡。
窦两师残部退守魏家庄。
23日。
直军全线崩溃。
李景林见无可挽回。
于24日下令所部放弃抵抗。
自己避入天津租界。
而胡毓坤等残兵败将在张宗昌鲁军的接应下向山东德州突围。
李景林抵达山东后为尽速恢复直隶省的地盘。
将所属各部分编为四路。
并在张宗昌的援助下于1926年1月10日向国民三军防区发起进攻。
并一度攻占安陵。
但国民三军马上得到增援。
并立即收复了安陵。
使李景林的反扑被迫中止。
就在李景林组织部队反攻的同一天。
奉系张作霖与直系吴佩孚之间结成联盟。
准备共同进攻国民联军。
李景林。
张宗昌等地方势力也随即于22日宣布接受吴佩孚的指挥。
并分别就任讨贼联军直军和鲁军总司令。
2月20日。
胡毓坤所在的南路军率先发起进攻。
国民二军。
三军因指挥不统一。
接连败退。
南路军连占沧州。
青县。
兵临马厂。
2月28日。
国民一军兵分三路增援国民二。
三两军。
胡毓坤师遭到数倍于己之敌的进攻后渐感不支。
被迫退守沧州。
李景林所部虽有七师之众。
但在去年10月的作战中已损失过半。
此番寄以厚望的南路军再次落败。
迫使李氏求援于张宗昌。
但张氏为己之私。
迟迟不派援军。
致南路军遭到重创。
幸得奉军此时入关。
国民联军被迫放弃天津。
终于让李景林的残兵败将占领了天津。
重回奉军。
由于张作霖并没有将直隶的军政大权再次交付于李景林。
遂使李氏再生异心。
秘密与孙传芳。
靳云鹗取得联络。
胡毓坤在得知这件事后。
对自己的前途产生了忧虑。
他清楚的明白奉系势力的强大。
而跟随李景林在夹缝中再生异心的结果必然是玉石具焚。
到不如为奉军效力。
前途必然光明。
于是胡毓坤在同亲奉的师长荣臻商量之后。
一同向昌平驻军旅长刘翼飞告发了此事。
此后逐级上报。
终于促使张作霖下达了解决李景林部的决心。
1926年6
月29日。
张作霖以所属第10军于珍部以及张宗昌部将李景林部包围缴械。
李景林失去军权后被迫下野。
所属部队在仅留持枪者的原则上被缩编为第17军。
辖一师三混成旅。
荣臻任军长。
胡毓坤任副军长兼第12师师长。
同年8月。
第17军编为第2路在张学良的指挥下从左翼协攻防守南口的国民联军。
但遭到守军顽强抵抗。
被迫停止攻势。
8月5日。
张学良下达了进攻南口的总攻击令。
第17军配合第10军沿铁路右侧发起攻击。
两军官兵在炮兵以及坦克的火力掩护下发起连番冲锋。
国民联军官兵则继续依托坚固的防御工事予以还击。
战况异常激烈。
新加入奉军的胡毓坤等原李景林部军官为有所表现。
皆亲上前线指挥冲锋。
几次冲入阵地展开肉搏。
终于在8月13日突破防线。
至次日下午二时完全占领南口。
战后。
第17军仍返天津原防整补待命。
1927年1月31日。
张作霖为援助吴佩孚
抗拒国民革命军北伐。
以第10。
第11。
第17三个军编组为援豫军。
由第10军军长于珍任总司令。
第17军军长荣臻任副总司令。
吴佩孚虽然联奉。
但其驻豫将领并不赞成。
他们公推靳云鹗为河南保卫军总司令反对奉军入豫。
驻豫直军的抵触导致张作霖下达了武力占领河南的决定。
一天后。
也就是2月1日。
胡毓坤晋授为陆军中将。
2月10日。
胡毓坤指挥所属武汉卿第6旅。
郜汝廉第23旅进占彰德。
新乡。
26日。
胡毓坤命令第6旅进驻开封与张宗昌部鲁军取得联络。
3月3日。
第6旅又配合张宗昌鲁军对中牟方向发起进攻。
并乘势占领中牟车站。
3月11日。
胡毓坤亲赴中牟指挥第6。
第23两个旅对中牟县城发起进攻。
并组织敢死队拼命冲锋。
在突进到十五里堡时。
遭到奉军炮兵猛烈轰炸。
其铁甲车亦被击中。
高与其参谋长沈其昌皆在车内毙命。
高汝桐一死。
进攻部队一时失去指挥。
胡毓坤指挥所部乘势
发起反击并于26日攻占新郑。
再次获得大胜。
此战俘获高部旅长。
团长各一。
营长以下军官四十余人。
27日。
胡部攻占许昌。
靳云鹗残部败退郾城。
4月1日。
胡毓坤被授予将军府健威将军。
4月5日。
胡部兵临郾城外围。
以两个旅为主攻。
荣臻另调两旅于侧翼配合攻击。
靳云鹗残部本已丧失斗志。
连失临颖。
大石桥。
至4月10日胡部攻占郾城。
靳云鹗残部基本就歼。
1927年4月。
胡毓坤奉命将河南保卫军赵杰所部予以缴械。
并以该部官兵补充第17军。
时第17军经过河南作战兵员充实。
张学良见胡毓坤作战指挥十分出色。
便保举升其为军长。
经张作霖批准。
于5月19日任命其为第16军军长。
与荣臻之第17军结为联合军。
荣臻为专任河南省保安司令一职。
便将第17军的指挥权交给胡毓坤统一指挥。
时奉系驻豫各部由张学良统一指挥。
而国民革命军之北伐军已进入豫境。
张学良为抗拒北伐军在新乡召开军
事会议。
决定设立卫辉。
彰德。
正定三道防线。
其中卫辉防线由胡毓坤。
荣臻的第16。
17联合军负责。
当北伐军之唐生智第8军发起进攻后。
胡。
荣联军各据阵地实施阻击。
7月。
冯玉祥之第2集团军亦入河南。
胡毓坤军首当其冲。
但未及接仗。
后方收编之原河南保卫军各部纷纷叛变。
张学良首尾不能兼顾。
被迫下令放弃郑州。
率部撤往黄河以北。
继又退入河北境内。
胡毓坤军入冀后。
驻防天津。
同年10月15日。
胡毓坤被授予一等大绶嘉。
勋五位。
1928年5月。
张学良集重兵于方顺桥地区。
并构筑坚固的防御工事准备同国民革命军进行决战。
以拱卫保定。
第16。
17联合军担负中央阵地的防御任务。
5月15日。
国民革命军第3集团军徐永昌部在第2集团军韩复榘部的配合下突进到方顺桥。
适济南发生惨案。
韩复榘未通知友军即行南撤。
致徐永昌部孤军突出。
张学良见机会难得。
便命令第16。
17联合军立即出击。
将徐部包围。
随即占领康关。
又将前来增援的吴藻华师包围。
就在胡毓坤。
荣臻两军接连得手之际。
左翼友军阵地却被李生达部击破。
右翼友军阵地被赵承绶部击破。
两翼作战失利。
迫使张学良命令胡。
荣联军弃围后撤。
5月31日保定失守。
6月2日。
张作霖在发出通电后率部撤往关外。
两天后在皇姑屯被日本军方密谋炸毙。
尔虞我诈。
张学良接掌奉军指挥权后。
察觉到驻防滦州的张宗昌部有异动。
便调驻军昌黎的第16。
17联军开赴滦河东岸布防。
严密监视张部动向。
张氏为了解除张宗昌的威胁。
决定先发制人。
以武力解决张部。
9月7日。
胡毓坤。
荣臻两军开始以炮兵轰击滦州驻军。
另一方面国民革命军第4集团军一部也节节逼近。
奉国两方夹击。
使张宗昌的残部五万余人被压迫在滦州城。
张宗昌为摆脱困境。
指示他的副司令褚玉璞假意投降张学良。
并将扣押的运煤车皮先行送还以表诚意。
9月12日。
控制滦河铁桥东段的第17军士兵果见运煤车皮开来。
以为褚玉璞前来投降。
便放松了警惕。
不料车皮内皆为鲁军士兵。
于行抵桥头时突然发起进攻。
荣臻部官兵仓促抵抗。
纷纷溃败。
褚玉璞乘胜追击。
将第16。
17联军包围在团山子。
安山地区。
胡毓坤和荣臻受困后。
决定也采用诈降计。
以摆脱困境。
于是派人联络张宗昌。
表示两人本为李景林旧部。
降张并非本意。
愿意乘此机会倒戈反奉。
张宗昌果然中计。
立即与胡毓坤及愿意随他一起倒戈的高级将领发出“班师回奉”通电。
胡毓坤待包围己部的鲁军放松警惕之后。
立即发起进攻。
反将鲁军杀的大败。
褚玉璞见状只身跑到安山向奉军投降。
张宗昌也随之逃往山东。
另一方面。
国民革命军攻占滦州。
歼灭了鲁军残部。
曾经煊赫一时的直鲁联军至此宣告瓦解。
张学良在解决直鲁联军之后。
也开始了对自军队的整顿计划。
在这次整编中。
胡毓坤的第16军军部于11月3日
被裁撤。
胡被调任东北保安司令部军事参议官兼检阅委员会委员。
12月29日。
张学良又通电拥护南京国民政府。
东三省即日起悬挂青天白日旗。
东北军队尽数改编为东北边防军。
胡毓坤又改任为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中将军事参议官。
十三天后。
张学良突然逮捕枪决了东北军元老杨宇霆。
常阴槐。
此举引起了东北老将们的反感。
胡毓坤就此事也表示了愤慨之意。
中苏战争。
1929年8月。
中苏两国就中东铁路的归属问题发生战争。
同月15日张学良下达对苏作战动员令。
派兵六万。
胡毓坤被任命为西路军上将总指挥。
增防国境线。
23日。
经过沈阳军事会议后。
胡毓坤又奉命兼任防俄第2军军长。
并于25日先行北上部署兵力。
10月12日。
苏联远东特别集团军突然向驻防在三江口的东路东北边防军发起进攻。
战争开始后。
苏军的主要攻击方向在东路。
胡毓坤指挥的西路军直到11月7日才开始与苏军发生战斗。
是日凌晨一时许。
苏军以一个师的兵力猛攻驻防在扎赉诺尔的韩光第第17旅。
韩旅就地展开防御。
但因所部装备不如苏军。
经两昼夜激战。
韩旅长和团长林选青。
张季英先后殉职。
该旅残部在团长何双奇突围而出。
19日。
扎赉诺尔沦陷。
苏军在向扎赉诺尔发起的进攻的同一天上午七时亦向满洲里发起进攻。
守军梁忠甲第15旅由于无空军掩护。
被苏联空军压制在阵地上动弹不得。
遂被苏军步兵包围。
第15旅官兵孤军奋战。
副绿长魏长林在指挥作战时殉职。
三天后。
梁忠甲见弹药将尽。
被迫率部突围。
但遭到苏军堵截。
被迫返回满洲里。
结果全旅自梁忠甲以下8000余人被俘。
胡毓坤在得知扎赉诺尔和满洲里先后失守后。
集中三个旅的兵力固守海拉尔。
11月23日。
苏军在飞机坦克的火力支援下向海拉尔发起进攻。
守军伤亡惨重。
抵抗仅一天便纷纷放弃阵地。
胡毓坤被迫指挥残部退守博克图。
并向沈阳发出告急电。
12月22日。
中苏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