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遂宁市大英县江平初中达标名校2024届中考语文最后一模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遂宁市大英县江平初中达标名校2024届中考语文最后一模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积累与运用
1.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各医疗机构要做到:全面强化医疗服务质量,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全力保障医务人员安全。
B.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人员素质的高低,都是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C.种子,如果害怕凋谢,那它永远不能开放;鲜花,如果害怕埋没,那它永远不能发芽。
D.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
2.下列句子没有
..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翟天临论文造假牵扯出的这条灰色利益链,让大学的立身之本——学术,蒙上了一层阴影。
B.凭借对社会问题的深刻反映和对人物形象的细腻刻画,电影《绿皮书》在本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礼中荣获最佳影片奖。
C.我们从实验报告中了解到,引起动物行为异常的原因:一是生物体缺氧引起的结果;二是宇宙带电粒子变化造成地球生物的不良反应。
D.《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将诗词文化带到人们生活中,有利于更多人研究、了解、走近古诗词。
3.下列各项的判断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制造”、“报答”、“维护”、“沸腾”这几个词词性相同。
B.“我的老师”“ 完全相信”“ 非常坚强”“多么可爱”这几个短语与“一位顾客”的短语结构完全相同。
C.“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
”这个句子的主干是“ 身体躲藏”。
D.“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这句子是假设复句。
4.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错误
..的一项是( )
A.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
B.我孩子时候,在斜对门的豆腐店里确乎终日坐着一个杨嫂,人都叫伊“豆腐西施”。
C.清代的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
D.刘姥姥笑道:“人人都说:‘大家子住大房’,昨儿见了老太太正房,配上大箱、大柜、大桌子、大床,果然威武……越看越舍不得离了这里了!”
5.文化积累——下列关于名著和文学常识确的一项是()
A.《西游记》中孙悟空敌不过红孩儿的三昧真火,请来观音菩萨降妖,最后红孩儿被降服,做了善财童子。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东晋时期的诗歌305首。
C.“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的“黄发”指代儿童,原因是古代儿童营养不良,头发就显得发黄而纤柔。
同样,“总角”“弱冠”也指代童年。
D.《鲁滨逊漂流记》的主人公鲁滨逊在荒岛上生活了18年,小说通篇采用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叙述故事。
6.初三年级开展“古诗苑漫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辑古诗)在“分门别类辑古诗”活动中,同学们收录了一类古诗。
请你先为其中选出的有代表性的诗句连线作者;然后用四字短语给这本诗集命名。
A.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范仲淹
B.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杜甫
C.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崔颢
D.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纳兰性德
诗集名称:《_________》
(2) (品诗句)在“品诗会”上同学们另赏析了下列诗句,请选出不恰当的一项(_______)。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白露既降,天气转凉,既说明了时令,又有一种欣喜之情。
诗人设想故乡的月亮应该更明亮。
他思念亲人,略感悲伤。
B.“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已是深夜,诗人难于成寐,在春夜的洛城,忽而传来几缕断续的笛声,触动了诗人的情怀。
C.“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搔”,解愁的动作;白发“更短”,突出愁的程度。
诗人在离乱伤痛之时,叹息衰老,更添悲愁。
D.“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生”、“入”两字,形象地表现了时序的变迁、新旧的交替。
此联既写美景,又含哲理。
(3) (写寄语)仿写句子,完成活动寄语。
读古诗,如同拥抱美妙的世界。
你能领略山的风采:有的婀娜隽秀,有的巍峨挺拔。
你能聆听水的旋律:有的婉转低回,__________。
你能欣赏花的姿容:_________________,有的灿烂盛开。
7.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
(李白《行路难》)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_。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天接云涛连晓雾,_____________。
((_______)《渔家傲》)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_____________。
”(《<论语>十二章》)是故_____________,教然后知困。
(《<礼记>一则》)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
(柳宗元《_________》)
8.“寓言”是庄子的首创,他的作品善于借助寓言来立论,寓抽象的道理于丰富的形象之中,起到了很好的说理作用。
在我们手中的九年级下册教材中,选用了四篇庄子的寓言,请你写出其中任意一篇的题目及其寓意。
题目:《________________》
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
9.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诗中的“顾”“济”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2.诗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请简要分析。
10.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出师表》
(乙)当今天下之病,臣请譬诸病者:其安时调养适宜,固不病矣;病在皮肤,医者能早去之,病且安矣。
此二者皆已不及,而病在支①体,若得良医,可速愈也。
天下之病,势已如是,于可医之时,陛下又选任良医,倘信任不疑,听其施设,非徒愈病,又致民于寿。
若于此时,使良医不得尽其术,则天下之病愈深。
愿陛下拔贤材,收众策,不惮改作,以成大功,天下幸甚幸甚!
——蔡襄《乞③用韩琦②、范仲淹》
注:①支:通“肢”。
②乞:乞求,请求。
③韩琦:北宋政治家,名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_____)
②固.不病矣(_____)
③使.良医不得尽其术(_____)
④不惮.改作(_____)
2.两文作者针对用人问题分别向君主提出了什么建议?他们的建议有什么相同之处?
3.简要分析两文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11.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
陈凌
①每到世界读书日,这样一张照片所定格下的历史瞬间总会被人提起:1940年10月22日,英国遭受空袭,位于伦敦的荷兰屋图书馆也难以幸免,几乎被炸成废墟,墙壁倾颓,砖石满地,但有3名男子竞不顾敌机刚刚离去,在尚未倒塌的书架前翻检书籍。
战火的残酷与读书所展现的不屈意志,两相对比,不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更给人以持久的感动。
②或许,也会有人不解:战火纷飞,还不忘阅读,为的是什么?“很多人被生活的艰难折磨得心灵枯萎,但有书香滋润的灵魂不会。
”——不久前,在一家书店里看到的一则读者留言,或许可以作为解答。
对于那3名男子而言,阅读绝非是暂时忘记战乱的“镇定剂”,而是勇敢面对现实,让精神再次振奋、让意志战胜泪水的方法和途径。
③阅读何以有这样的伟力?一位作家曾指出,阅读实际上会给人以两种收获,一种是通过读书,知道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另一种是通过读书触发反思,知道自己本来就有的东西,并激活它。
前者是知识,后者是智慧。
越是走在人生的“三岔口”,越是面临困难和选择之时,阅读的力量就越能显示出来。
一个人的努力往往会让自己有更多的选择,知识让我们理解每一项选择的意义,而智慧还能进一步让人知道,自己的选择是符合内心的,从而坚定前行的意志。
④人生如果远离了阅读,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
曾国藩一生饱览群书,文章笔力雄厚,就连梁启超都称赞他“可以入文苑传”。
然而,即便有如此深厚的功底,他依然认为自己有“三耻”,居第一位的,就是对天文和算学“毫无所知”。
一物不知,便深以为耻,曾国藩们之所以会有如此的认识,就因为他们深刻地知道,“书籍并非是装点门面的饰品,而是精神的营养品”。
⑤读书或许并不必然导向外在的成功,但它必然指向内在的丰沛。
这些年,两季“中国诗词大会”的冠军,惊艳了无数人,一位是第二季的武亦姝,另一位是第三季的雷海为。
令人动容的,并不仅仅是武亦妹50多首诗词记忆量的才情,也不全是雷海为以外卖小哥身份成功逆袭的不凡,更是因为他们身上散发的那种“闲看花开花落,漫随云卷云舒”的从容淡定。
这样一份独特的气质,正源于阅读的滋养。
有句话说得好,“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
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谈吐上、在胸襟中、在气质里,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
⑥有人以为,读书太多,容易脱离生活。
其实不然,读书并不是要逃离这个世界,而是要让人拥有平视世界的眼睛,阅读本身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正如哲人所言,“一个人和书籍接触得愈景密,他便愈加深刻地感到生活的统一,因为他的人格复化了,他不仅用他自己的眼睛观察,而且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观察。
”
⑦阅读既塑造丰盈的内心,又给人以丰富的生活,让人生气象万千。
这便是阅读之于人生的独特意义。
——摘自《人民日报》2018年04月23日04版(有删改)
1.请说说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有人认为将第④⑤段和第⑥段调换位置不会影响文意的表达,你的看法呢?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3.第⑥段面线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他不仅用他自己的眼睛观察,而且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观察。
4.下列对文本信息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①段提到“每到世界读书日,这样一张照片所定格下的历史瞬间总会被人提起”,表明这则例子虽已被反复用过,但每次引用都足以让人震撼。
B.选文笫①段中画线句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C.第⑤段中武亦妹和雷海为身上那种从容淡定的独特气质就是“内在丰沛”的体现。
D.选文从多角度论述了阅读的作用,尤其是第⑥段针对一般人可能有的认识进行论述,使论证更严密。
5.下面一则材料能否证明本文的中心论点?请说明理由。
二战期间,美国士兵往往因为战争间歇期间生活乏味而士气涣散、训练消极,长官为此头痛不已。
在政府向军队提供了1.2亿本“军供版”图书后,士兵很快就恢复了士气,积极投入训练中。
12.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弹簧床垫告诉你“左侧现象”
1878年,席梦思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张弹簧床垫,从此人们就与弹簧床垫结下了不解之缘。
然而130多年后的今天,弹簧床垫在为人们带来舒服睡眠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隐患。
最初,科学家们并没有发现床垫会成为健康的杀手之一。
只是在对科学界的一个奇怪的“左侧现象”进行研究时,偶然发现床垫隐藏的不为人知的秘密。
所谓“左侧现象”,即指人们身体左侧患癌症的几率明显高于右侧,如左侧胸部患乳腺癌的几率高于右侧10%,左侧身体患黑素瘤的几率也高于右侧。
这一现象引起了很多科学家的重视,来自瑞典的研究者赫伯特和约翰森在近期的《病理生理学》杂志上都认同了这个观点。
此外,他们还表示,这两类癌症的发病原因远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其实跟我们日常的睡觉习惯有很大的联系。
在过去的30年中,乳腺癌和黑素瘤的发病率都呈稳步上涨的趋势,然而医学界对这两类癌症的发病原因仍然不甚明了。
有人指出,经常在太阳下暴晒会增加黑素瘤的发病率;可是经过科学家的观测研究,太阳的强度在近30年内几乎没有发生变化。
更重要的是,黑素瘤生长的地方往往是臀部、大腿和躯干部分,而这些地方恰好是被衣服遮住了,不可能直接暴露在阳光之下。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增加了这类癌症的发病率呢?
一条来自日本的线索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在日本,乳腺癌发病率明显低于西方国家,仅仅占瑞典的3%,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也只有美国和英国的10%,而且也没有出现明显的“左侧现象”。
于是研究者就开始对日本人的生活习惯开始研究,有一个重要的现象引起了研究者的注意。
他们发现,日本人睡觉的地方和其他国家的明显不同:比如日本人的床垫通常是直接铺在房间的地板上,不同于世界上大多数将弹簧床垫铺在床架上。
因此,房间内的家具和癌症之间的关系也就浮出水面了。
话锋转到另一边,在2007年瑞典就有研究指出,生活在被调频广播和电视传输塔覆盖地区的人们患黑素瘤的可能性明显高于其他地方。
流行病学家也表示,调频广播和电视传输的电磁辐射波会削弱免疫系统,从而提高癌症的发病率。
试想一下,当金属弹簧床遇到电磁辐射波会有怎样的“化学反应”?
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在美国,床架和床垫都是采用金属材料,床的长度刚好是调频广播和电视传输波的一半,而一半的传输波刚好可以与金属发生共振,从而产生强烈的电磁波。
在弹簧床垫上睡觉的时候,我们的身体其实是暴露在电磁辐射下。
想想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床上度过,如果长期受电磁辐射的侵害,寿命也会因此缩短三分之一。
而在日本,绝大多数的床都不是用金属做成的,且调频广播和电视的传输波也不是其他国家经常用的87-108赫兹,因此日本的癌症率相对较低。
回到文章开头提出的“左侧现象”,答案也明朗化了。
此前有研究表明,男人和女人都更倾向于靠右侧睡觉,尽管有关这一现象的原因尚不清楚,但是右侧睡觉可以减轻心脏的重量压力,此外,心跳声也比往左侧睡觉低。
因此,当我们侧右睡觉时,身体的左侧就会暴露在强磁辐射下,并且这种强度会放大两倍。
这就是“左侧现象”在除了日本以外的其他国家表现明显的原因。
(节选自《读者》)
1.简要概括这篇文章说明的主要内容。
2.根据文意,简要解释“左侧现象”产生的原理。
3.从说明方法的角度说说文中划线句的作用。
4.根据文意,请提出两条能够有助于消除“左侧现象”,保持健康的措施。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朋友圈”的前世今生
①近年来,微信风头正健,男女老幼皆会在“朋友圈”里晒晒个人私事,传传八卦新闻。
实际上,“朋友圈”并
不是21世纪的专属产物,早在几个世纪前,甚至更久以前就已经存在了。
②“朋友圈”的雏形其实是名为albaamicorum的纸书(拉丁文直译为“朋友书”,英文可译为Friends’Books,
即“友人之书”),它堪称当今各类社会媒体的老祖宗
...,寿龄已高达几个世纪。
③荷兰历史学家苏菲研究了这段有趣的历史细节,发现从1560年起,一些北欧年轻人就开始用这种纸书记录朋友圈的种种,不过鉴于17世纪的社会风俗,男孩和女孩运用这些书刷“朋友圈”的目的各不相同。
在当时,男孩通常会被送去欧洲著名的大学机构镀金,拜谒当时的思想巨头、学术大家,“朋友圈”对他们来说更像是今天的职业社交网站,其目的是求教方家。
一位名叫迈克尔的少年在周游欧罗巴大陆的过程中,就留下了一册极为典型的“朋友圈”纸书。
除了记录在各处的旅行见闻外,还包括与贵族会面的图片。
这样的插图不仅博人眼球,且彰显身份。
另外,他还在纸书上面形象地诠释了他对一些古老问题的见解,就像我们在朋友圈上发表观点一样。
④女孩则往往被送去修道院,或者去宫廷做仕女,这有助于她们将来成功成为名媛淑女。
虽然不能像男孩那样到处去旅游,但她们也有自己的友谊书。
如果说男孩版朋友圈填满了科学家和艺术家笔录,那么女孩版的则更像脸书和微信,晒晒与朋友、钦慕者的通信往来,记点圈内笑话,描绘社交事件的细节等。
当然,它不会像日记那样被锁在抽屉里默默珍藏,而是要与大家一起分享的,这给当时社交圈子非常狭窄的女孩们带来了莫大的乐趣。
⑤这些装饰精美的“朋友圈”记录册和我们熟悉的微信非常相似,区别只在技术层面。
“照片”是被画出来的——这比拍照难度大多了,各账号不是转发阅读文章,而是在留言页上写下自己喜欢的格言、警句、诗歌等。
这样的“朋友圈”可以帮助历史学家逼真地还原当时的风土人情,甚至还能拼凑出长达400年的关系网络。
若再把视线放远一些,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人在一千多年以前就热衷于用纸笔搜集好友、同僚的图文信息,并广为分享了。
且不说皇亲贵胄、达官名士游历名山大川,即使平民百姓近处郊游、赶集等,也会把这一天感受最深的事情涂鸦记录下来,然后供街坊邻居传看,兴味十足。
⑥古人旅游途中还喜欢在崖壁山石、亭台楼阁等地方题诗刻字,这也是发朋友圈的一种方式,既能体现自己的文化品位,又能获得许多陌生朋友点赞,是颇为风雅的一件事,许多诗词碑刻就是这么成为经典的。
传说1400多年前,李白登黄鹤楼,目睹眼前之景,再看崔颢的《黄鹤楼》一诗,大为折服。
于是提笔在黄鹤楼上怅然题写了“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这应该算是历代文人墨客朋友圈里最有面子的“点赞”了吧?
⑦正如《圣经》中所言,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现代人自以为时髦的“朋友圈”,在几百年甚至千年前就已经被中外古人们抢先体验了。
(选自《知识窗》2016年第1期)
1.阅读全文,说说文章以“‘朋友圈’的前世今生”为题有何好处。
2.阅读第②段,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它堪称当今各类社会媒体的老祖宗
...,寿龄已高达几个世纪。
3.第⑥段画线句运用、的说明方法,选择一种,简要分析表达作用。
三、语言表述
14.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与画线句构成一组排比句。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歌是一支轻盈的风筝,总在异乡的天空上飞翔;故乡的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
15.作文。
德国著名哲学家尼采说:“生活得最有意义的人并不是年岁活得最长的人,而是对生活最有感受的人。
”
请以“那般滋味在心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写作提示: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避开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③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D
【解析】
A项,搭配不当,“强化”改为“提升”,缺少宾语,在“医患”后加上“关系”;B项,前后不一致,在“经济”后面加上“能否”;C项,语序不当,将“种子”和“鲜花”交换位置。
【点睛】
辨析或修改病句时,如果句子比较长,就要分析句子的结构,再判断其存在的问题。
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如果遇到难以确定的选项,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的结构来发现病因。
2、B
【解析】
A残缺注意。
去掉“通过”即可。
C成分赘余。
去掉“引起的结果”“造成地球生物的不良反应”。
D语序不当。
“研究、了解、走近”改为“走近、了解、研究”。
【点睛】
做好本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解句意:选项要表达什么意思,这是我们正确判断的前提和基础。
(2)理主干:在理解语意的基础上,利用语法知识,分析句子成分,找到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错误。
(3)析关系:要分析句间关系。
找到逻辑混乱和语序不当等错误。
3、C
【解析】
C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企鹅躲藏”。
“蠢笨的”作定语。
“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作状语。
“在悬崖底下”做补语。
4、C
【解析】
C.这是一个陈述句,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第二个问号改为句号。
5、A
【解析】
B.《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C.“黄发”指代老人,“垂髫”才指儿童;“弱冠”是指二十岁,不是童年。
D.是28年,采用第一人称叙述。
6、(1)A.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纳兰性德;B.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
C.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
D.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
诗集名称:《思念家乡》《眷恋故乡》《情系家乡》等,意对即可(2)A(3)示例:有的澎湃激昂有的含苞待放
【解析】
试题分析:(1)A.“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出自清代纳兰性德的《长相思》。
B.“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选自范仲淹的《渔家傲》。
C.“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选自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D.“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选自崔颢的《黄鹤楼》。
这几句诗都表达的都与“乡愁”有关,故此围绕着“乡愁”来拟写诗集的名称。
(2)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叙写白露既降,天气转凉,既说明了时令,又通过叙写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给人以凄清的感受。
并不是表达作者的“欣喜之情”。
故答案为A。
(3)仿写时,首先分析结构找到仿点。
每一个仿写题给出的例子都有一定的格式,确定句式仿格调;然后要研究例句仿修辞,看例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③看清要求定主题。
仿写句子在内容上要与例句相一致。
本题的仿写要采用“有的……,有的……”的句式,且前后两句之间是相对的。
“婉转低回”对应的可以是“高亢激越的”;“灿烂盛开”对应的可以是“含苞待放”。
符合题意即可。
7、(1)直挂云帆济沧海(2)会当凌绝顶(3)千树万树梨花开(4)会挽雕弓如满月(5)星河欲转千帆舞李清照(6)仁在其中矣(7)学然后知不足(8)皆若空游无所依小石潭记
【解析】
本题考查了学生古诗文名句默写能力。
平时学习中对于课本要求背诵的诗文内容要熟记于心,做到背诵无误,书写无误,理解无误。
连续性默写,根据前后句的提示来填写;理解性默写一定要看清题目的要求。
注意“沧、凌、挽、雕”字的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