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大学生语言艺术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语言艺术论文
语言是人类敞开心扉的交流形式;是人类搭架心灵桥梁的快捷方式;是人类情感交集的抒发模式;是人类释放悲喜的表达公式。
如何淋漓尽致、唯美完善地运用语言这门深奥的哲学,是一种深内涵、高层次的学问。
下面给大家带来大学生语言艺术论文,欢迎大家阅读。
摘要:丰富的知识积累是教师口语艺术的源头,而技巧的升华则可以使教师口语的教育性和审美性达到 ___的统一。
本文从让话语负载丰富情感、让体态传递情感信息、让应变显露教育机智、让幽默发挥教育功能四个方面就教师口语的艺术技巧作了论述。
常言道:“修辞先修身。
”教师口语要达到艺术的境界,前提是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语言修养。
教师口语艺术是奠基在对教育事业和教育对象的高度负责与热爱之上的。
丰富的知识积累是教师口语艺术的源头,而技巧的升华则可以使教师口语的教育性利审美性达到 ___的统一。
下面从四个方面来论述教师口语的艺术技巧。
怎样使自己饱含知识的话语收到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是每个教师面临的问题。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情感性的话语比单纯的理论性话语,更能收到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优秀教师的高明之处
就在于用满面春风的语态、带有浓郁情味的话语、饱含 ___的语气来引发学生的情感潜势。
在情感共鸣的语境里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为之所动,从而转化为良好的学习动机,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如一位教师在讲述《祝福》一文时是这样开头的:
“大雪漫天,狂风怒吼,爆竹声声。
在现代文学人物画廊里,艰难地走出一位衣衫褴褛、面容憔悴、神色悲哀、白发蓬松、目光呆滞的四十上下的女人。
那又瘦又长的左手提着一个装着只破碗的竹篮,干枯的右手拄着一枝下端开裂的长竹竽。
她,就是祥林嫂――鲁迅著名小说《祝福》中的主人公,一个惨遭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礼教 ___的 ___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鲁迅先生1924年3月25日发表在《东方 ___》上的小说――《祝福》。
”
这位教师通过对祥林嫂肖像的描述,展现了一个生动的场景,激起了学生对祥林嫂命运的同情利 ___。
不仅文科教师教学中,可以用情感性的话语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理科教师教学中也依然可以使用。
如一位数学教师在讲述如何求π的数值时是这样开头的:
“我国南北朝时代,南朝的伟大数学家祖冲之,早在一千五百年前用割圆术的方法算出π的七位小数:3.1415926<π
体态语是口语交际活动中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是通过身姿、手势、表情、目光等配合有声语言传递信息的一种形式。
优秀教师成功的教学不仅得力于优秀的有声语言,也伴随着和谐、得体的体态语。
体态语不仅能补充、强化口语信息,沟通、交流情感,而且还能调控交际活动。
如一位教师讲《 ___》:
“鲁迅 ___称官厅为‘不明不白’的地方呢?”教师问。
当指定学生起来回答时,教师则将身体微微前倾,并抬起左手,朝的方向,做出一种聆听的姿态。
然而,学生并没有回答准确。
教师呢,却将头略略一晃,保持着原来的姿态,似乎是在下意识地“噢”了一声,启发道:“还有呢?”那表情,给人的感觉是:他非常重视,期待学生的再次回答。
此时,观察全班的学生,他们的目光一齐投向答问者,但是,这目光不是嘲笑和责备,而是由教师的耐心感染出的鼓励和信赖之情。
就这样,一面是耐心的启迪和诱导,一面是殷切的鼓励和信赖。
终于使答问者在莞尔一笑之后找到了正确的答案。
这里,教师、同学、答问者三方面在体态语的配合下进行情感交流,形成了配合默契、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从而愉快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在教师教学过程中,体态语表达的情感信息有时也具有暗示作用。
教师有意地通过身姿、手势、表情,、目光等手段传递信息,可以调动或影响学生的情绪,启发或引导学生的思路,调节课堂气氛。
应变语艺术主要指学生在课堂上突然提出出乎意料的问题或课堂上出现突 ___况时,教师应答和处理的艺术。
优秀教师令人惊叹的应变语艺术是他们高超的教育机智和老练娴熟的教学经验以及灵敏的语言对策的统一。
如在一堂讲授“汉语疑问句”的课上,一位语文教师设例“谁是最可爱的人”,并问学生:“这是什么问句?”这时,一调皮的学生拉长声音叫道:“我――”并得意洋洋地环视大家,惹得全班哄堂大笑。
面对教师的威信受到挑战,课堂秩序受到扰乱,这位教师临乱不惊,心平气和地说道:“XX同学的回答可以说是对的。
”这番话重新激起了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兴趣。
这时,她抓住时机继续发问道:“XX同学的举动对吗?”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不对!”“那么,这种对提出问题作肯定或否定回答的问句是什么类型的问句呢?”“是非问句。
”同学们响亮地回答。
接着她趁热打铁巧设疑问句。
正反问句、反问句等语句。
如“对XX同学的举动你是 ___的?”“上课能不能自由散漫、随随便便?”“XX同学犯了错误,应该耐心教育还是讽刺挖苦?”学生们根据这几种类型问句
一一作答,气氛十分热烈。
这里,这位教师临乱不惊,化被动为主动,成功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巧妙地应变语艺术在此表现得淋漓尽致。
前苏联教育家斯维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
”教学幽默是教师聪明才智的`表现。
教学幽默语的使用可以活跃课堂气氛,避免场面尴尬,巧出讽喻效果,达到引入深思的功效。
教师如能掌握幽默技巧,恰当地使用幽默,教学效果将会更加诱人。
如一位生物学家在讲课时,突然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学鸡叫,老师看了看表,不紧不慢地说:“我这只表大概出毛病了,没想到现在已是凌晨,不过请同学们相信我的话,公鸡报晓是低等动物的一种本能。
”这位生物学家对这个捣蛋的学生进行了狠狠的讽刺,但结果并不难堪,课堂充满了笑声,这位生物学家悠然的心态是语出幽默的关键。
根本不在乎那位学生的捣乱。
满口的科学术语似乎仍在讲课。
这讽喻式幽默会让学生一生难忘,那教训就象胶布一样紧紧地贴在心上。
再如有位老师由于自己了解情况不够,错误地批评了一位学生。
这位学生当场辩解,老师也立即觉察到自己的失误,当时课堂气氛很紧张。
这位老师立即冷静下来说:“经调查,我们认为对XX同学的指控不能成立。
经本人慎重研究后决定:接受该同学的上诉,撤销原判,为XX同学 ___ ___昭雪。
钦此!(然后,这位老师向同学们认真而诚恳地说)我今天批评了XX同学是因为自己了解情况不够,错怪了他。
为此,我向XX同学表示歉意。
”
这位教师通过近乎夸张的语言营造出幽默气氛,避免了困窘场面的
出现。
这里法律公文语体的使用造成学生接受心理的反差是形成幽
默的关键。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这四个方面不是孤立地存在的,而是有机
地结合在一起的。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从多方位、多角度把握学生
心理,充分利用口语的艺术技巧使教学方法日臻完善。
[1]刘伯奎,教师口语表达与训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M],1994
[2]张巨龄,语文情趣教学,辽宁教育出版社[M],1988
[3]王增祥,教学艺术,蓝天出版社[M],1993
[4]刘冬冰、周静,交际语言学,中州古籍出版社[M],1999
摘要:教学艺术的内容极其丰富,涉及的范围广泛,它不仅体现
在第一课堂的各个环节之中,而且体现在第二课堂活动之中,可以
说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都贯穿着艺术,失去了艺术,也就失去了教
学的魅力。
本文从实践角度,重点研究教学的语言艺术。
众所周知,教员上课离不开语言。
但有了教学语言,并不等于就有高质量的教学。
因为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教员教学的语言水平。
教学研究显示:教师语言表述得越清晰,学生的学习效果越好。
反之,教师语言表述得不清不楚,则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好。
可见,教学语言不仅是教员进行“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手段和工具,而且是决定课堂教学效果好坏的重要因素之一。
所谓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是指教员在教学中运用语言手段表现出具有审美价值的技能技巧。
教学语言艺术是教员基本功,是教学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教学的发展,对教员教学语言的要求更加规范,更加严格,对审美程度的要求日愈增加。
因此,教师必须掌握无可指责的语言技术。
而教学语言艺术也已经成为全世界教学行家们的共同经验。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究竟怎样讲究教学语言艺术呢?
实践告诉我们,任何成功的教学,都是高度的科学性和精湛的语言艺术相结合的产物。
而要使教学语言具有科学性,就必须使教学语言具有科学的内涵,即教学语言应是客观世界的真实反映,是对事物运动发展的正确概括或总结。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在教学语言的结构上要讲究逻辑性,其次在教学语言表述上要讲究准确性和学术性。
所谓逻辑性,指的是教学语言既要和相应的语言逻辑结构和规律相符,又要和教授的学科的逻辑结构相符,同时还要和教学对象思维情况相符。
所用的教学语言既要结构严谨,又要层次清晰,将重点明确地表达出来,且有严密的逻辑系统性和论证性。
所谓准确性,指的是教学语义信息和语法要准确,即鲜明、确定、恰当、含义准确。
从语义信息来讲,就是说教员要正确地理解和阐述教学内容、定义、定理、例子等。
而在教学语言语法结构方面,教员要准确应用合适的语汇组合、语法规则、句子结构等。
在做到准确的基础上,教员要保证用最精炼的语言将最为丰富的内容表达出来。
而语言的学术性则要求教员要用所教学科的专业性的语言进行教学,这是因为每个学科都有属于自己领域的专业术语,这些术语已经经过实践和时间的印证,能够将事物本质的概念和范畴精炼地概括出来。
如果教员在讲课中不使用专业术语,而用日常生活用语来代替,他所讲的内容就难以准确反映该事物的本质,例如,教员在战术课中用通俗说法的“打炮”代替军语“炮火准备”,“打炮”二字显然就不能准确反映“炮火准备”的内涵。
教学是一种教育信息的传递过程。
教育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便是教学语言。
教员教学语言的优劣,直接影响师生之间思想情感的交流和传授知识、技能的质量。
而要想将教育信息的传递效果提高上来,首先就要将三种关系处理好:一是要将教学语言输出量和学生能够处理信息的限度的关系处理好。
如果教员使用了大量的教学语言,且表达的速度很快,教学对象一学员就会应接不暇,出现“吃不了”现象。
反之,教员的输出量过小,语速过慢,学员又会感到节奏松散,感到“没有吃饱”。
在教学过程中,教员一定要将这种关系处理好,表达的速度既要适中,输入又要保持平衡,恰到好处。
二是教员要想选择正确合适的教学语言的内容和表达方式,就要结合教学对象的年龄、心理特点和知识基础。
在教学语言的具体运用上,教员输出的水平一般要略高于学员的理解水平。
无论教员的教学语言水平比学员的水平高还是低,都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
三是要将教学语言的规范性和方言的关系处理好。
教学语言的规范性,是保证教学语言可接受性的前提。
只有规范的教学语言,才能全面体现教学内容和语言表达的科学性,从而确保教学效果。
然而,我们的教员和学员五湖四海,各地有各地的方言土语,如果不用一种统一规范的教学语言实施教学,教学效果是可以想象的。
因此,教员要以标准规范的字、词、读音进行教学, ___方言土语和半通不通的文白混杂语,不能生造名词术语,更不能把日常口语中粗俗的语言搬上讲台,否则会影响教学效果。
教学语言的最高要求就是具有启发性。
这是由于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要靠外界的 ___才能产生,而且学员的智能发展也要靠外界 ___去促成。
教员在教学中的启发诱导就是一种外界 ___,而启发诱导主要是靠教学语言来进行的。
___使教学语言具有启发性呢?
1.要具有感染力。
也就是教学语言要表达得清晰顺畅,有条理,有 ___,充满讲述人的感情,可以将问题的关键点抓住,可以让学员感同身受,有共鸣感,进而能够使学员有想学的欲望。
2.要保持含蓄。
也就是教员不可以全部将所教内容和所展示的意境表达出来,要将适当的“空白”留给学员,让他们可以通过这一“空白”去发挥想象、去自己体验其中的意境。
与此同时,这种含蓄要得体,既可以将“空白”留给学员,也可以让学员得其解,使学员能够思而得之。
这样才能起到启发的作用。
3.教学语言要有引发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员要能够使用教学语言将学员的学习积极性诱发出来,能够带领他们去探寻问题的根源。
为此,教员应当在适当的教学阶段采用引发性的语言,营造能够引起悬念的问题情境,激发学员探寻问题答案的积极性,进而使他们积极地思考。
4.教学语言应当富有点拨性。
要想将点拨性语言的作用发挥到极致,教员就应当在关键处、朦胧时将点拨性语言运用起来,将点拨的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
比如,学员的思维处于困惑状态时,教员可以进行一些提示,这样就可以给学员提供思考的线索,开阔学员的思路,使其豁然开朗。
但在使用点拨性语言的时候,要注意适可而止,起到点拨作用即可,给学员的思维留出自由奔驰的空间。
教学语言的和谐性,是指教学语言的 ___美、语调美、语速美、语气美,这种美是教学语言的外部形式美。
而要想用教学语言的语义美“弹奏出”和谐的乐章,就要变化语言的外部形式美,为此,教员必须做到:在教学语言的 ___上,教员要确保规范地发音、准确地咬字,使用强弱适中的音量,既让学员听清楚,又要让他们
___到一种音乐性的语言感;在教学语言的语调上,要轻重缓急,有高有低,抑扬顿挫,节奏鲜明,富于审美感,给学员一种语调旋律美;在教学语言的语速上,教员要表达得流畅顺利,保持适中的速度,语速不但要和教学内容的要求相符,还要和学员处理信息的限度相应;在使用教学语言的语气上,教员要饱含情感,用饱含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语言让学员感同身受,让学员经历一次难忘的情感体验。
【摘要】:导游语言表达是一门艺术,它是衡量导游接待质量的重要标志。
“导游语言”是导游人员在为旅游者提供讲解等服务中
使用的具有丰富表达力的、生动形象的口头语言。
对导游而言,语言艺术美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到旅游审美信息的质量和旅游者审美 ___的满足。
中国的旅游文化已经吸引着世界的目光,越来越多的游客不断地涌向中国的旅游市场,走进悠久、浓厚、古老、文明的中国文化,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独特的文化和人文地理,吸引着世界的目光,引领着各国旅游者想一睹文明古国的风采。
而导游员要把我们中国的文化通过导游语言来传达给旅游者,让他们加深对中华民族的了解,这可谓是一项艰辛而又光荣的使命。
由此可见,导游语言是文化沟通的桥梁,是一种艺术体现。
导游语言是导游员的基本功之一,正确运用导游语言,会提高导游员的魅力和素质,使导游员变得更加地亲切和蔼,甚至一句话能让客人记住了你。
导游讲解能将死物,例如石头,大风,甚至是风沙都可以讲得栩栩如生,还能把柳树变成 ___,把大海变成母亲,把大山变成英雄,把星星变成眼睛,把月亮变成嫦娥的广寒宫,把沉睡了千万年的文物古迹犹如电影一般重现眼前,导游语言具有丰富的表达力,亲和力和生动力,可以说是妙趣横生。
恰当、准确的导游语言能增加旅游者对导游的信任。
准确性一定不能是顺口开河,杜撰史实,一旦被游客看穿,游客就不再相信你
了,而且会造成游客对你的反感,所以导游在使用导游语言时一定要正确无误,这样,游客才会尊重你。
比如有的导游在没有根据的前提下信口开河,用一串最高级形容词来描述事物“世界上”、“全国最”、“天下无双”,结果使游客期望值过高,与实际形成反差。
《中国旅游报》曾登载过一位游客对导游书用词不准确的投诉,该游客在导游书上看到有关天平山红枫的介绍,特意前往天平山观赏红叶,只见少数枫树散植山前,与所写的“每到金秋,满园红叶万紫千红,不愧有‘万丈红霞’之称誉”相差甚远。
可见,用词不准确,滥用溢美夸大之辞,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善用精彩描写,使语言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如《迪庆香格里拉导游词》:在雪山环绕之间,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草甸和坝子,这是迪庆各族人民生息繁衍的地方。
这里土地肥沃,水草丰美,牛羊骏马成群,特别是中旬县的大小中旬,真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风光。
五月的中旬草原,碧绿的草地和山坡上的 ___花、格桑花和数不尽的各种小花争相怒放,姹紫嫣红,争奇斗妍,宛如一块块色彩斑斓的大地毯,骏马奔驰,牛羊滚滚,雄鹰翱翔,牧人在白云蓝天下唱起牧歌,挥动长鞭,这就是人间仙境的生活,一幅活生生的美丽图画。
这段讲解把人带入诗画般的意境,获得一种远离尘世的超脱之感。
又如在中国各地的园林中,你会发现有很多形状怪异,美不胜收的太湖石,但它往往不能引起外国旅游者的注意,有的游客看了也不觉得有什么美。
这样太湖石就丧失了它的审美价值,这时,也许只有导游的嘴才能挽回它的审美价值了,生动形象的讲解可以赋予死的景物以生命,注入感情,引导游客进入审美对象的意境,让游客获得更加多美得享受。
导游语言表达着导游的心态和感情,所以导游语言要求 ___语调语气流畅适当,恰到好处,同时也要求语言优美自然,有鲜明的节奏感和音乐性,以达到传情传神的效果,从而激发游客的游兴。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导游对景观对象审美意味和价值的描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就会唤起游客的共鸣,导游要具有对情感控制和调节的能力,工作时使自己处于愉快而冷静的心境之中,讲解和谈话时,应做到轻、和、慢,并适当配合无声的态势语言,来增加讲解的效果和魅力,一位在风光胜景面前无动于衷的导游,仅用干巴巴的程式化“台词”毫无表情地进行讲解,是很难打动激发游客情感的。
比如,来杭州的人都会慕名前往岳王庙,导游讲解时在语言和表情上流露出对这位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的崇敬之情,就会使游客产生肃然起敬之感,唤起民族心、爱国情。
高尔基说:“语言的真正的美,是由于言辞的准确、明朗和响亮动听而产生出来的。
”说出来的语句畅通连贯、琅琅上口、和谐顺耳,能使人有一种如行云流水般的舒适欢欣之感,这就是语言的音乐美。
汉语特有的声调变化在形成平仄交错抑扬美的同时,也关联着情绪的起伏变化,喜者的激昂,悲者的沉郁,都会对语调产生直接影响。
此外,语句的整齐与长短错落也是形成语言音乐性的重要因素,如《大理苍山洱海导游词》:“洱海月”是大理四大名景之一。
如果在农历十五月明之夜泛舟洱海,其月格外的亮、格外的圆,其景令人心醉:水中,月圆如轮,浮光摇金;天空,玉镜高悬,清辉灿灿,从洱海中浴出。
看着,看着,水天辉映,你竞分不清是天月掉海,还是海月升天。
句式长短错落中不乏整齐,语言和谐,节奏明快。
又如把大理风花雪月四大名景用诗a来概括:“下关风,上关花,下关风吹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洱海月照苍山雪。
”读来琅琅上口,既便于记忆,又颇有情趣,有一种音乐的回环美。
以下是一段非常口语化,令人明白易懂的导游词:“这座大佛高17米,他的头发就有14米长,10米宽,头顶中心的螺髻可以放一个大圆桌,大佛的脚背有8米多宽,站100个人,一点也不拥挤。
”句子短小精炼,说起来轻松自然,听者也不会因为句子太长太复杂而造成理解上的困难。
综上所述,导游语言要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据,言之有趣,言之有喻,言之有情,言之有神,言之有礼,让游客听得“赏心悦耳”,生动易懂,倍感亲切。
总之,导游语言艺术,是一门实践性的综合艺术,要做到导游语言艺术美,光掌握方法远远不够,还需要我们平时多加强自我修养,在实践中学习摸索,做一名受人欢迎的心美、言美、行美的导游员。
[1]王朝闻.美学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2]王连义.导游技巧与艺术[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xx
[3]韩荔华.实用导游语言技巧[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xx
[4]蒋炳辉.导游带团艺术[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xx
[5]李瑞玲.导游实务[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xx
摘要:结合课堂教学语言运用实践,谈幽默语言艺术在大学课堂运用的作用。
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
教学幽默是教学艺术的特殊表现形式,它用富有
情趣、意味深长的表现手段进行教学,灵活、巧妙地实现教师教育、教学的意图,将教学引向成功。
它是大学教师性格、修养、智慧的表现,是大学教师十分重要的思维品质和特殊本领。
它能“使教学过程更轻松,更有乐趣,更有效”(赫布特鲁语)。
幽默教学语言是指教师依据教学实情,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的一种含蓄精练、诙谐有趣、富含哲理的语言,它是教师智慧的结晶。
在大学课堂教学中如能运用得当,便会使教学语言具有针对性、情趣性、启发性和指导性,从而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幽默语言艺术在大学教学中具有如下的作用。
美国保罗韦地 ___曾向9万名学生进行了调查,从中得出结论,学生最喜欢具有幽默感的老师。
“亲其师,信其道”现代大学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不轻信、不盲从,善于标新立异,敢于坚持己见。
他们喜欢博学多才、热情开朗、平易近人又具有高超讲话艺术的教师,不喜欢正襟威“言”、不苟言笑、古板冷漠又缺乏讲话技巧的先生。
特级教师钱梦龙一次去外地做示范课。
开始,课堂气氛严肃紧张。
钱老师走上讲台后,微笑着说:“我请大家猜个谜,虽然发了财,夜夜想成才(财),打一人名。
”此语一出,就如一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中,它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活跃了课堂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