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昆虫生长发育调节剂的作用机理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cR/ USP结构
EcR 具有共同的结构特征 ,自 N 端起均 由 A/B 域(转录激活域) 、 C 域 (DNA 结 合域 ) 、 D 域(铰链域 ) 、 E域(配体结合 域)和 F域 5 部分组成 ,各部分都有特殊的 结构和功能。USP 除缺少F域外 ,其他结构 特征与 EcR相同 ,二者均属核受体超家族。
早熟素Ⅰ与Ⅱ的有效性决定于它们的使用时期。
早熟素 II
6,7-二甲氧基-2,2-二甲基-2H-1-苯并吡喃
2 抗保幼激素
EMD:AJH活性。只有较高剂量(食物中浓度100mg/L)的EMD表现 AJH活性。
将烟芽夜蛾幼虫在含有EMD的培养基上连续饲养,幼虫虽 然产生蛹表皮, 但不出现由中央神经系统控制的如穴居和收 缩成蛹体形的预蛹特征,结果形成一个具有幼虫形状和包括 瘤状突起在内的附肢的蛹, 以及一种从小斑到完全覆盖的蛹 表皮的镶嵌体。另外,EMD对离体咽侧体和体内JH滴度不产生 明显的影响。
EMD作用于JH的受体部位。
3 具蜕皮激素活性的杀虫药剂
虫酰肼(tebufenozide),鳞翅目害虫的防治。
甲氧虫酰肼和RH-0345(halofenozide)等。
虫酰肼类化合物所引起的中毒症状很相似,均类似蜕 皮酮过剩的症状,即强迫性蜕皮。以鳞翅目为例,通常鳞 翅目幼虫取食虫酰肼后4-16小时开始停止取食,随后开始 蜕皮;24小时后,中毒幼虫头壳早熟开裂,但蜕皮过程结 束;同时,中毒幼虫会排出后肠,使血淋巴和蜕皮液流失, 并导致幼虫脱水和死亡;还可引起中毒幼虫表皮细胞退化, 阻碍新的原表皮或内表皮皮层的合成,产生发育不完全的 新表皮,这些新表皮糅化和黑化也不完全。
1. 保幼激素类似物
代表品种:双氧威(fenoxycarb)、灭幼宝(pyriproxyfen)
双氧威是第一个商品化的保幼激素类似物,可用来防治 鞘翅目、鳞翅目的仓储害虫及蚤、蟑螂和蚊幼虫等卫生害 虫。以双氧威处理五龄欧洲玉米螟(Ostrinia nublalis)可使 其永久性幼虫或半虫半蛹态。
还影响神经分泌细胞,干扰蛋白质合成,影响核酸的合成 和代谢等。有人认为灭幼脲引起神经分泌的改变(干扰激素平 衡),而后抑制DNA合成,再抑制或刺激酶的活性(包括与几 丁质合成有关的酶系)产生异常的生理现象(妨碍变态),最终 死亡。
4.1 苯甲酰基脲类
作用机理 (3)影响细胞膜结构,从而影响了细胞膜内外物质运转
4.1 苯甲酰基脲类
致毒症状:
主要表现在蜕皮和变态受阻。粘虫幼虫在龄内均不产生明 显的中毒反应,直到蜕皮才表现症状和出现死亡。死亡试虫多数 仅头、胸部蜕皮,但形成的新表皮太薄,容易破裂,流出体液而 死;少数表现为全身蜕皮,但头壳黏附于口器处,最后饿死。处 理6龄幼虫,该龄期生长期延长,体重下降,死亡亦发生在蜕皮 时。症状主要表现为“幼虫-蛹”中间型或畸形蛹,约有2%的个 体发生超龄蜕皮,超龄幼虫头壳大,体苍白、不食而死。
(4)几丁质多聚体的跨膜转运。
(5)结晶并且通过链间氢键形成微纤丝。
(6)微纤丝与节肢动物的表皮蛋白或真菌细胞 壁的糖类结合形成复合体 。
4.1 苯甲酰基脲类
作步骤是N-乙酰基氨基葡萄糖
(GlcNAc)聚合为几丁质,该过程由位于细胞膜表面 的几丁质合成酶(Chitin synthetase,CS)所催化。
(2)几丁质酶原的活化受到抑制;
(3)激活几丁质酶; (4)影响体内的激素平衡,灭幼脲通过类似保幼激素效应和抑
制前胸腺分泌活动而影响激素平衡;
(5)影响脑神经分泌细胞,尤其是影响脑激素和鞣化激素内激
(6)干扰蛋白质合成;
(7)影响核酸合成及代谢; (8)干扰昆虫的取食行为。
4.1 苯甲酰基脲类作用机理总结
2-(4-苯氧基苯氧基)乙基氨基甲酸乙酯
1. 保幼激素类似物
灭幼宝: 可用于蚊类、家蝇、介壳虫、粉虱、桃蚜等卫生和同 翅目害虫。以一定剂量的灭幼宝处理白粉虱2龄若虫,虽可使 白粉虱的若虫正常发育到蛹,但成虫完全不能羽化。另外,灭 幼宝在植物体内可以传导,以其处理棉花的上层叶片,则下部 叶片上白粉虱的卵不能孵化。
虫酰肼和抑食肼
该类杀虫剂对鳞翅目、 双翅目及鞘翅目害虫具有突出的 选择杀虫活性对益虫等非靶标生物和环境非常安全 ,是实施 IPM的重要优选药剂 ,也是当前环境友好杀虫剂新品种开发 和毒理机制研究的重点领域。已有的杀虫剂对不同类群昆虫 的杀虫活性主要定于其与 EcR (蜕皮甾酮受体)配体结合 袋状内氨基酸残基的结合方式与亲和性大小。
二硫苯胺类化合物能抑制细胞基质的膜转运,而除虫脲的结构 和二硫苯胺类物质的结构相似,而且能抑制细胞的DNA合成. 除虫 脲改变了中肠上皮细胞生物膜的通透性,使细胞内合成的尿苷二
磷酸-乙酰葡萄糖胺分子不能通过膜而到达膜的外表面聚合成 几丁质。
4.1 苯甲酰基脲类作用机理总结
(l)几丁质合成抑制剂对几丁质合成的作用与20E(20-羟基蜕 皮甾酮 )有关;
苯甲酰基脲类杀虫剂还具有杀卵活性和对成虫不育作用。
杀卵机制: (1)药剂不影响胚胎的发育,但由于卵壳内幼虫口沟不能成功
地刺破口器周围的黄色薄膜,因而死于卵内; (2)由于几丁质合成受到影响,胚胎发育不能正常进行,呼吸
受到影响而死; (3)影响到DNA合成,从而阻碍了胚胎发育,使发育停止到一
定阶段。 成虫不育机理:影响了昆虫的睾丸或卵巢的发育造成的。卵和成
几丁质合成过程
(1)糖如海藻糖或葡萄糖的顺序生物转化,这一过 程在细胞质中完成。
(2)几丁质合酶(CS)单体的合成,而后是它 们的转运、正确插入质膜和活化。一个CS单 体是一个紧密捆绑着的分子簇的一部分。这 样的分布最终确保新生的几丁质多聚体聚结 成一个晶状的纤丝(原纤维)。
(3)CS催化UDP-GlcNAc聚合以及长链几丁质分子的定 向。
EcRE)上。蜕皮激素进入配体结合袋后 , E域(配体结合子)
构象发生变化 ,与共阻遏子(corepressors)分离 ,和共激活子结 合并相互作用 ,启动靶标基因的转录。
快速地与EcR/USP受体复合物结合而启动蜕皮。这些杀虫 剂一旦与 EcR结合就很难再分离 ,而是持续诱导蜕皮反应。 只有当配体与 EcR 分离后才能表达的多巴脱羧酶、 羽化激 素基因等被抑制 ,害虫不能形成结构完整的新表皮而死亡。
保幼激素类似物具有活性高、选择性强、对人畜无毒 或低毒、来源丰富等优点,在IPM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的 和作用。
2 抗保幼激素
抗保幼激素化合物的作用是抑制保幼激素的形成和释放, 或破坏保幼激素到达靶标部位,或刺激保幼激素降解代谢及 阻止其在靶标部位上起作用。由于保幼激素被抑制或减少, 幼虫未能长大就蜕皮成为小的成虫,减少了为害性。有时, 也可因蜕皮不正常而死亡。
虫不育作用的根本原因可能是干扰DNA合成.
总之,灭幼脲类药剂作用于昆虫后,会导致昆虫体 内几丁质的合成受阻,含量下降,从而导致新表皮不能 正常形成,造成死亡。
4.2 噻嗪酮类
噻嗪酮(buprofezin) ,是第一个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如 白粉虱、飞虱和介壳虫的几丁质合成抑制剂。
症状出现在蜕皮和羽化期,使昆虫不能蜕皮而死。
作用于几丁质的形成,造成昆虫表皮形成受阻的药剂就 为几丁质合成抑制剂。
类型:苯甲酰基脲类(BPUs)、噻嗪酮 buprofezin)及 一些植物源物质。
这类药剂中毒的幼虫的症状主要为活动减少,取食也减少, 发育迟缓,蜕皮及变态受阻。
4.1 苯甲酰基脲类
除虫脲(diflubenzuron)、定虫隆(chlorflu-azuron)、 伏虫隆(teflubenzuron)、氟铃脲(he-xaflumuron)和氟虫 脲(flufenoxuron)等。主要用于防治鞘翅目、鳞翅目、双翅 目和膜翅目的一些害虫。
具有杀卵,降低产卵率的作用。虫酰肼还能阻断几种 鳞翅目昆虫的精子发生过程。 拒食活性可致中肠围食膜 破裂,中肠肠壁细胞脱落,纵肌与环肌破坏,干扰了消 化系统的正常功能,中肠细胞中出现许多大型的空泡, 线粒体变形并解体,内质网膨大。
有可能该类化合物还存在其它机理。
4 几丁质合成抑制剂
几丁质是由N-乙酰葡萄糖胺通过α- 1 ,4键连结起来的 线性多糖,是许多生物的结构性组分,如在真菌、线虫、软 体动物的表皮、昆虫的外骨骼和围食膜、甲壳动物的外壳和 一些藻类的细胞壁中均含有几丁质。
2 抗保幼激素
早熟素:以早熟素接触、饲喂或熏蒸处理昆虫,可以引起昆 虫早熟,雌虫变为不育。
机理:早熟素富电子密度的3,4-双键被咽侧体中的细胞色 素P450单加氧化酶环氧化后变成不稳定的高度活化的环氧化 物,此氧化物吸附在亲核底物上,破坏细胞大分子并导致不 可逆转的细胞降解,从而破坏咽侧体,使其不能合成保幼激 素,引起各种生理效应,如提前变态、成虫不育、降低两性 吸引力、胚胎发生损伤、干扰取食节律、引起或结束滞育等。
机 理:蜕皮激素调节蜕皮的过程,首先20E水平升高,使得
昆虫的真皮和表皮分离,在真皮细胞和表皮之间充满了蜕皮液
和解离旧表皮的酶的前体,在较高水平的20E的作用下,真皮
细胞增殖生成新的表皮,然后20E水平下降,激活蜕皮液中酶 的活性,分解旧表皮。噻嗪酮正是抑制了20E水平的下降使
昆虫不能进行正常蜕皮。
目前抗保幼激素类化合物主要为早熟素Ⅰ、早熟素Ⅱ、 乙基-4,2-萜品烯-羧基-氧( ETB )、氟化甲羟戊酸 (FMev)、乙基-3-甲基-月桂酸酯(EDM)及 Compactin(ML-236B)等近30多种。
2 抗保幼激素
AJH划分为以下几类: ① JH生物合成的抑制剂(如Compactin,FMev,ETB, PB 等) ② 作用于咽侧体的AJH活性物质(如早熟素)
除虫脲可能抑制几丁质合成酶(chitinsynthase)而阻 断几丁质合成。但除虫脲不能抑制离体细胞的昆虫几丁质 合成酶,说明并不是直接抑制几丁质合成酶。
4.1 苯甲酰基脲类
作用机理 (2)干扰昆虫的内分泌体系
除虫脲抑制β-蜕皮激素降解酶,从而导致β-蜕皮激素的
积累,从而导致几丁质酶、多功能氧化酶和多元酚氧化酶活性增 强,进而影响到几丁质的合成与沉积。
③ JH结合蛋白或受体部位的阻碍剂(如EMD)。
2 抗保幼激素
ETB:
可以使处理的幼虫表皮变黑,这说明保幼激素量的减少了, 但随使用剂量不同, 具有JH增效剂和拮抗剂活性。
作用机制:
ETB具有多种活性,包括JH受体水平的竞争,JH合成早 期步骤的抑制,以及通过负反馈对JH生物合成的阻碍。但
ETB主要的作用方式可能是作为负责咽侧体开启 和 关闭 的反馈系统的抑制物而起作用的。
第八节昆虫生长发育调节剂的 作用机理
1 保幼激素及其类似物(JHA)
保幼激素的作用机制:
抑制变态和抑制胚胎发育。当完全变态的昆虫在幼虫 期,保幼激素使幼虫蜕皮时保持幼虫的形态;而处于末龄 幼虫时,正常情况下体内保幼激素分泌减少以至消失,蜕 皮后变成蛹。如果在末龄幼虫时给以保幼激素则会产生超 龄幼虫,其形态有可能为永久性幼虫或介于幼虫和蛹之间 的畸形虫;如蛹期注入少量保幼激素,即羽化为半蛹半成 虫状态。因而无法正常生活而导致死亡。刚产下的卵或产 卵前的雌成虫接触药剂,则抑制胚胎发育,导致不育。
虫酰肼的 作用机理:
蜕皮甾酮(20E)的分子靶标是由两种蛋白组成----蜕
皮甾酮受体(EcR)和超螺旋蛋白ultraspiracle protien (USP)。当EcR和USP结合为异源二聚体后,20E才能与 之结合形成蜕皮甾酮复合物,形成的复合体结合到靶标 基因启动子的蜕皮应答元件(ecdysone reponse el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