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应用论文 (3)
B超诊断胎儿畸形临床价值论文

B超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摘要】目的总结b超在诊断胎儿先天性畸形中的价值。
方法2009年8月以来,我院为孕产妇查体1100例,其中孕期12周以上的孕妇820例,35周以上的280例。
结果发现22例先天性胎儿畸形,经术后证实的22例,符合率100%。
结论超声诊断胎儿先天畸形时,操作简单,无损伤,能够重复检查,可作为常规产前筛查胎儿畸形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 b超;胎畸形;临床分析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987-02围生期胎儿畸形是导致胎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我国每年约50万-60万缺陷儿出生[1]。
所以孕期内对胎儿先天畸形的早期诊断显得极为重要。
b超在对胎儿的检测时,不受孕期时间的限制,并且b 超没有创伤性,无论对胎儿或者母体,现在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三维以及四维超声已经应用于临床,更能直接形象地观察胎儿的生长及其发育[2]。
2009年8月我院为孕产妇查体1100例,其中孕期12周以上的孕妇820例,35周以上的280例,经我科产前超声诊断并经引产或随访证实的22例,现论述如下。
1 临床资料2009年8月以来,我院为孕产妇查体1100例,其中孕期12周以上的孕妇820例,35周以上的280例,年龄22-46岁,平均年龄34岁,其中孕次1次的460例,2次的孕妇500例,3次的孕妇140例。
2 方法超声仪器为aloka1400型,检查的频率为2.5-5mhz、3.5mhz。
孕妇采取仰卧位,对胎儿头颈、脊柱、胸腔、腹腔、四肢及胎儿颜面部等进行常规检查。
重点测量胎儿双顶径、肢体长度、胎心率、头围、腹围、羊水等情况[3]。
对可疑的部位反复仔细探察及测量,一般建议孕妇从孕早期开始至足月常规行4次b超检查,其中孕12周左右为第1次,第2次在20周左右,第3次在28周左右,第4次在37周左右。
3 结果1100例孕产妇查体后发现畸形胎儿22例,经手术或回访证实22例完全符合,符合率100%,其中单一畸形12例,多发畸形10例;其中神经管畸形10例,尿道畸形3例,四肢发育不全5例,唇裂3例,先天性肛门闭锁1例。
B超在诊断小儿胆总管囊肿中应用论文

B超在诊断小儿胆总管囊肿中的应用【摘要】目的:对b超在诊断小儿胆总管囊肿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与探讨,对小儿胆总管囊肿的b超诊断影像学特征以及诊断鉴别方法进行总结。
方法:对本医院在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之间收治的小儿胆总管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一共有154例,对其影像学特征进行回顾。
结果:胆总管囊肿的类型主要包括肝外型、肝内型以及混合性,在本组患者中这三种情况分别有129例,5例和20例。
肝外型小儿胆管囊肿的患病率最高,为81%。
另外,患儿还出现了包括胆囊和胆管结石、肝内外胆管扩张以及肝硬化等相应疾病。
结论:b超可以对小儿胆总管囊肿的起声特点进行反应,并且能够反映相应的临床症状。
b超检查所反映的内容主要包括囊肿的具体部位,范围、程度,内部结构情况,同时还能够对一些并发症状作出预测。
因此,b超在诊断小儿胆总管囊肿中的应用值得肯定。
【关键词】b超;诊断;小儿;胆总管囊肿【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672-02先天性胆总管囊肿为小儿常见的胆道畸形,发病率较高,严重的威胁患儿的身体健康与正常发育。
但是,这一疾病的诊断与治疗都具有一定难度,可能同时存在其他病变是此病的重要特征之一,在临床诊断过程中b超得到广泛应用。
其影像学检查的结果可以显示小儿胆总管囊肿的一些相关信息,大大提高了此病的诊断正确率,也较好的提高了治疗效果。
自从应用 b超影像学检查应用以来,其在提高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发现率和诊断的正确性上发挥了巨大作用。
本文将b超在诊断小儿胆总管囊肿的应用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患者的基本资料所有患儿均来自本医院在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之间收治的小儿胆总管囊肿患者,一共有154例,其中男性患儿有34例,女性患者120例,男女比例大约为1:3.5.所有患儿中年龄最小的仅有50天,最大的也仅有9岁,平均年龄水平为3.5岁。
宫腔镜B超联合应用对子宫出血诊治论文

宫腔镜与B超联合应用对子宫出血的诊治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与b超的联合使用,对子宫出血的诊治价值。
方法:对80例子宫异常出血患者行b超与宫腔镜检查并针对检查结果作相应治疗。
结果:80例检查共发现异常96例,本组联合检查84例异常阳性率95%。
b超检查异常28例(292%):宫腔镜检查异常73例(76%),绝经后子宫出血3例中查出子宫内膜癌。
结论:宫腔镜检查直视宫腔,有助于鉴别子宫内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对可疑病灶在直视下取材活检。
两者联合检查了解子宫内外部病变,提高诊治率。
关键词宫腔镜检查b型超声检查子宫出血2010年3月~2012年3月对子宫出血患者采用b超和宫腔镜联合进行检查及选择性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收治子宫出血患者80例,有宫腔镜检查指征,年龄20~68岁,均为已婚或有性生活史,并均否认用过激素类药或保健类药。
方法:设备:stryker1088 ihd系列宫腔镜4.5mm直径硬管宫腔检查镜、液体膨宫机、光源及监视器等。
b超采用西门子黑白b超,探头频率35mhz。
宫腔镜术前准备:术前常规检查心、肝、肾无异常,可耐受手术;妇科检查排除生殖道炎症。
膨宫介质为生理盐水,膨宫压力控制在150~200mmhg。
检查方法:1单纯b超常规检查。
2检查前排空膀胱,取膀胱截石位,检查前作双合诊了解子宫位置大小,常规消毒外阴阴道,铺无菌巾,静脉全麻下,用宫颈扩张器扩至65号,连接并启动冷光源及膨宫机按照颈管及宫腔方向在检视下缓慢置入宫腔镜,直视下将镜体朝宫腔方向推进,按顺序全面观察宫腔及宫颈管的形态,观察颈管有无充血、息肉、粘连、肌瘤、异物等异常;宫腔形态、大小、内膜厚度、色泽、宫内节育器位置、形态、出血、充血、子宫内膜有无增生、肌瘤、息肉、输卵管开口形态大小。
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3宫腔镜联合b超一起观察、定位活组织检查诊断,于可疑部位取活检。
判断标准:宫腔镜及b超结果判断标准:宫腔镜检查以《妇科内镜学》为标准;b超检查结果的判断参照文献。
超声波原理及其应用

超声波技术及其应用资料整理:杜超(城建学院 机械11-04)摘要:介绍超声波产生与传播及其原理,重点介绍超声波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超声波不仅对人类有用还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危害,怎样去除危害,更好的利用超声波成为当今一个重要的课题.关键词:超声波;发展及其应用;危害;超声的应用是一门以物理、电子、机械及材料学为基础的通用技术之一。
超声技术是通过超声波产生、传播及接收的物理过程而完成的。
超声波具有聚束、定向及反射、透射等特性。
按超声振动幅射大小不同大致可分为:1、用超声波使物体或物性变化的功率应用称功率超声.2、用超声波得到若干信息,获得通信应用,称检测超声.一.什么是超声波超声波是指频率在所谓超声波,是指人耳听不见的声波。
正常人的听觉可以听到20赫兹(Hz )-20千赫兹(kHz )的声波,低于20赫兹的声波称为次声波或亚声波,超过20千赫兹的声波称为超声波[4]。
超声波是声波大家族中的一员,和可闻声本质上是一致的,它们的共同点都是一种机械振动,通常以纵波的方式在弹性介质内传播,是一种能量和动量的传播形式,其不同点是超声频率高,波长短,在一定距离内沿直线传播具有良好的束射性和方向性。
二,发展及应用早在1830年,F ·Savart 曾用齿轮,第一次产生4104.2⨯HZ 的超声,1876年F ·Galton 用气哨产生4103⨯Hz 的超声。
1912年4月10日,泰坦尼克号触冰山沉没,引起科学界注意,希望可以探测到水下的冰山。
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大量使用潜艇,击沉了协约国大量舰船,探测潜艇的任务又提到科学家的面前[1]。
当时的科学家郎之万和他的朋友利用当时已出现的功率很大的放大器和石英压电晶体结合起来,能向水下发射几十千赫兹的超声波,成功的将超声波应用到实际中。
现在,超声波测试把超声波作为一种信息载体,它已在海洋探测与开发、无损检测、医学诊断等领域发挥着不可取代的独特作用。
例如:在海洋应用中,超声波可以用来探测鱼群和冰山,可以用于潜艇导航或传送信息、地形地貌测绘和地质勘探等。
B超在妇产科急症中应用价值论文

试析B超在妇产科急症中的应用价值【中图分类号】r 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1-0265-01【摘要】超声医学是随着声学物理技术、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迅速发展。
目前超声不仅能观察病变的完整形态,而且可检测其功能及部分代谢状态,不仅在诊断学上,而且在治疗学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b超在妇产科急症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b超;妇产科;急症治疗;应用价值1 b超概念的界定b型(brightness mode)超声。
b超是把组织的一个断层面上的超声回波信息以二维分布形式显示出来,组织内的散射、反射回波信息以辉度调制方式显示,回波强则光点亮,回波弱则光点暗。
光点随探头的移动或晶片的交替轮换而移动扫查,由于扫查连续。
可以由点、线而扫描出脏器的解剖切面,它是二维空间显示,又称二维超声。
按照扫描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电子线性扫描、电子凸阵扫描、机械扇形扫描和相控阵扫描等。
2 b超在妇产科急症中的应用妇产科急症是急诊患者中较为常见的疾病,近年来随着腹部b 超诊断仪的普及,超声检查对妇产科疾病的诊断范围日益广泛,诊断正确率不断提高,为临床早期诊断、治疗提供了必要的依据。
作者分析了妇产科常见急症的超声图像表现,认为b型超声检查在妇产科急诊诊断中,具有快速、简便、结果可靠等特点,为大多数急症病因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了较可靠客观依据。
同时,超声图像有时是非特异的,必须密切结合临床症状及化验检查等资料综合分析,才能提高诊断符合率。
2.1 对象与方法: 本文作者对几年来经b超诊断检查的116例妇产科急症病例进行分析,探讨b超在妇产科急症中的诊断价值。
(1)116例研究对象均为妇产科急症患者,年龄l6—43岁。
其中前置胎盘3l例、异位妊娠49例、脐绕颈10例、卵巢肿瘤蒂扭转11例、葡萄胎4例、胚胎停止发育5例、脐绕腹部2例、黄体破裂4例。
患者腹部疼痛并伴有不规则阴道流血,腹痛时间最短1小时,最长8小时,阴道流血时间最短l小时,最长36天,出血量因疾病类型不同而不同,一般均伴有少量不规则阴道流血。
乳腺结核B超表现论文

乳腺结核的B超表现【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结核超声声像图的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乳腺结核患者的临床表现、超声图像及术后病理结果。
结果乳腺结核的临床与超声声像图表现均酷似乳腺癌,易被误诊。
根据超声声像图表现可将乳腺结核分为4型:囊实混合性回声;类纤维瘤型;溃疡窦道型;钙化型。
结论乳腺结核的超声声像图表现有其特征性,并应注意与乳腺癌的鉴别。
【关键词】乳腺结核 b超诊断中图分类号:r445.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5-395-02expression of b-mode ultrasonography in patient with breast tuberculosisli yuchan, li meixingshilong bo ai hospital, dongguan,guangdong 523325【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b-mode ultrasonography of breast tuberculosis. methods the clinical expression, ultrasonographic image and pathological findings were analyzed in 15 patients with breast tuberculosis. results the clinical expression and ultrasonographic image of breast tuberculosis were similar to breast cancer. the ultrasonographic image of breast tuberculosis showed four types including mix type, fibroma type, ulcer type and calcifytype. conclusion the ultrasonographic image of tuberculosis has character.【key words】breast tuberculosis b-mode ultrasonography diagnosis乳腺结核临床上较少见,临床表现为乳腺炎症性病变,常形成肿块,有时可有乳头内陷、乳头溢液、橘皮样变以及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等,易误诊为乳腺癌[1]。
B超检查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诊断临床研究论文

B超检查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诊断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病情诊断过程中行b超检查的临床意义与价值进行分析与探讨。
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2年10月期间在院接受治疗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病人12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针对纵、厚、横三径线对患者前列腺进行b超检测,利用k值对其乘积进行校正,从而确保超声测量所得体积基本等同于实体体积,同时以不同程度增生情况为参考依据,遵循aua 症状评分对其进行分类,分类后对其实际体积依次进行计算。
结果:增大部分超出正常前列腺体积的5~30%的患处属轻度增生;增幅超出30%~100%的患处属中度增生;增幅超出100%的患处则属于重度增生。
结论:在前列腺体积测量中,b超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且简单方便,易于操作,实用价值较高,因而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应用。
【关键词】前列腺;良性增生;b超检测;诊断【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453-01在老年男性群体中,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属于常见多发病症,而随着社会人口结构的变更,我国老龄化人口问题日趋严重[1]。
近年来,受bph病情所困扰的老年患者也变得越来越多,呈逐年上涨趋势,给患者家庭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社会负担也由此加重。
bph在过去又称之为良性前列腺肥大,现已将其纳入良性肿瘤的范畴,属增生而非肥大[2]。
作为一种老年性疾病,bph随着患者年龄增长而日趋加重,在进入青春期以后,机体前列腺部分开始快速增长,截止30岁之前,属人体前列腺增长最高峰时段,据报道其增长数值可达到1.6g/年,30岁以后则逐渐减缓[3]。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技术也在其推动下不断产生新的进展,bph 诊断要求也随之提高。
本院对bph患者进行b超检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病情资料选取2010年8月~2012年10月期间在院接受治疗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病人12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病情均经由临床诊断确诊,年龄51~84岁,平均年龄(67.5±3.84)岁。
超声波的应用及危害论文

超声的应用及危害超声波的基本原理超声波的基本原理是其应用的基础,只有在了解其原理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应用超声波,促进超声波的发展,下面就对其原理作简要介绍。
超声波的简介科学家们将每秒钟振振动的次数称为声音的频振动,它的单位是赫兹。
我们人类耳朵能听到的声波频率为20~20000赫兹。
当声波的振动频率大于20000赫兹或小于20赫兹时,我们便听不见了。
因此,我们把频率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称为“超声波”。
通常用于医学诊断的超声波频率为1~5兆赫兹。
超声和可闻声本质上是一致的,它们的共同点都是一种机械振动模式,通常以纵波的方式在弹性介质内会传播,是一种能量的传播形式,其不同点是超声波频率高,波长短,在一定距离内沿直线传播具有良好的束射性和方向性,目前腹部超声现象所用的频率范围在2∽5兆Hz之间,常用为3∽3.5兆Hz(每秒振动1次为1Hz,1兆Hz=10^6Hz,即每秒振动100万次,可闻波的频率在16-20,000HZ 之间)。
超声波是声波大家族中的一员。
总的来说与可闻波相比,超声波由于频率高、波长短,在传播过程中具有许多其特有的性质: 方向性好、能量大、穿透能力强、引起空化作用,也正是些特点,使得超声波在工业、农业、医学、军事等众多方面都有着及其广泛的应用。
超声的利用清洗的超声波应用原理是由超声波发生器发出的高频振荡信号,通过换能器转换成高频机械振荡而传播到介质,清洗溶剂中超声波在清洗液中疏密相间的向前辐射,使液体流动而产生数以万计的微小气泡,存在于液体中的微小气泡(空化核)在声场的作用下振动,当声压达到一定值时,气泡迅速增长,然后突然闭合,在气泡闭合时产生冲击波,在其周围产生上千个大气压力,破坏不溶性污物而使它们分散于清洗液中,当团体粒子被油污裹着而粘附在清洗件表面时,油被乳化,固体粒子即脱离,从而达到清洗件表面净化的目的。
医生所用的超声波扫描术可说是超声波最重要的应用。
医学超声波检查的工作原理与声纳有一定的相似性,即将超声波发射到人体内,当它在体内遇到界面时会发生反射及折射,并且在人体组织中可能被吸收而衰减。
B超论文子宫内膜癌论文:B超在绝经前后子宫内膜癌中的应用

B超论文子宫内膜癌论文:B超在绝经前后子宫内膜癌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究b超对绝经前后的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作用,并对子宫内膜癌做临床的病理分析。
方法回顾性分析来我院通过b超诊断的原发性未绝经和绝经后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断的其内膜厚度,并对其与病理诊断的符合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内膜厚度可分为三个部分,患者的发病年龄,病理分级,病理分期有统计学意义,b超诊断的绝经后组的准确率高于绝经前组。
结论 b超以内膜增厚程度作为子宫内膜癌的评估标准,绝经前后的诊断标准的病理分级,病理分期存在着差异。
【关键词】b超子宫内膜癌病理子宫内膜癌是妇科三大恶性肿瘤之一,早些年前多发于绝经后的老年妇女。
近年有年轻化的趋势,还存在早期症状不被重视,难以确诊的状况。
本文对绝经前后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经b超表现出的病理特征及b超与病理的诊断符合率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便进一步得探究b超在绝经前后子宫内膜癌中的应用。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我院收治的4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分为未绝经组16例,年龄在34-52岁,平均年龄42岁,临床表现为月经周期延长,月经频发。
绝经组29例,年龄在48-78岁,平均60岁,绝经时间为1-19年,临床表现为阴道出血,出血量多少不等,时间长短不一。
1.2 方法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超声诊断仪,让患者适度充盈膀胱,然后平躺仰卧, 仪器对子宫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扫查。
根据子宫的纵向来测量内膜的最大厚度,观察内膜回声及其与子宫肌壁的界限,同时应观察卵巢有无肿物,并对观察得到的数据和结果做详细的记录。
子宫内膜的厚度测量是为子宫腔前后壁内膜与子宫肌层交界处高回声之间的距离,测量记录当子宫内膜被腔内液体分开时两层厚度的总和[1]。
2 结果b超诊断两组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表现:b超诊断和病理诊断符合率的对照:子宫内膜癌患者在b超检查中都能发现子宫增大和内膜增厚,即使在检查中子宫大小、内膜厚度正常也不能排除子宫内膜癌的可能性,因为在b查检查中漏诊病例中均有出现。
B超论文腹部实质脏器论文:利用B超与多排螺旋CT相结合探讨在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的临床应用

B超论文腹部实质脏器论文:利用B超与多排螺旋CT相结合探讨在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利用b超与多排螺旋ct相结合探讨在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的临床价值。
方法:对107例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患者的b超与多排螺旋ct资料和临床应用进行分析。
结果:腹部单一脏器损伤58例,其中肝20例、脾脏26例、肾脏12例;多脏器损伤49例。
结论:b超与多排螺旋ct相结合很容易发现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及出血的不同程度,并对其他并发症,如脊椎及肋骨等损伤也能同时诊断,是非常准确、快捷、高效的检查方法,并能迅速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方案。
【关键词】b超;多排螺旋ct;腹部实质脏器;损伤;摄影技术。
损伤在现代临床医学上是多见的,尤其是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即肝、脾、肾、胰等实质性脏器的损伤。
普通检查及医学观察很难判断损伤的部位程度及周边器官情况,现介绍利用b超与多排螺旋ct相结合来诊断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
该方法诊断快捷、安全,准确率达98%以上。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自2006年3月至2009年8月共收治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患者107例,其中男性86例,女性21例,年龄3岁~72岁,交通事故78例,占72.9%,摔伤7例,占6.5%,暴力欧打伤22例,占20.5%。
所有患者均在受伤30 min~24 h内进行b超检查、螺旋ct检查、腹腔穿刺检查或做ct增强检查,均证实为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
腹部单一脏器损伤58例,其中肝20例、脾脏26例、肾脏12例;多脏器损伤49例。
1.2 方法:采用phipils(hd11)b 超机和phipils6排螺旋ct机检查。
时间2.1 s,层厚5 mm~10 mm,层距5 mm~10 mm,窗位90 hu~100 hu,窗宽250 hu~300 hu。
其中:18例在检查前0.5 h口服1.5%~3.0%泛影葡胺500 ml~1 000 ml 以充分显示肠道,提高分辨率。
2 结果107例患者中腹部单一脏器损伤58例,其中肝20例、脾脏26例、肾脏12例;多脏器损伤49例,均为二个或二个以上脏器复合损伤。
超声波原理及其应用

超声波技术及其应用资料整理:杜超(城建学院 机械11-04)摘要:介绍超声波产生与传播及其原理,重点介绍超声波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超声波不仅对人类有用还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危害,怎样去除危害,更好的利用超声波成为当今一个重要的课题.关键词:超声波;发展及其应用;危害;超声的应用是一门以物理、电子、机械及材料学为基础的通用技术之一。
超声技术是通过超声波产生、传播及接收的物理过程而完成的。
超声波具有聚束、定向及反射、透射等特性。
按超声振动幅射大小不同大致可分为:1、用超声波使物体或物性变化的功率应用称功率超声.2、用超声波得到若干信息,获得通信应用,称检测超声.一.什么是超声波超声波是指频率在所谓超声波,是指人耳听不见的声波。
正常人的听觉可以听到20赫兹(Hz )-20千赫兹(kHz )的声波,低于20赫兹的声波称为次声波或亚声波,超过20千赫兹的声波称为超声波[4]。
超声波是声波大家族中的一员,和可闻声本质上是一致的,它们的共同点都是一种机械振动,通常以纵波的方式在弹性介质内传播,是一种能量和动量的传播形式,其不同点是超声频率高,波长短,在一定距离内沿直线传播具有良好的束射性和方向性。
二,发展及应用早在1830年,F ·Savart 曾用齿轮,第一次产生4104.2⨯HZ 的超声,1876年F ·Galton 用气哨产生4103⨯Hz 的超声。
1912年4月10日,泰坦尼克号触冰山沉没,引起科学界注意,希望可以探测到水下的冰山。
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大量使用潜艇,击沉了协约国大量舰船,探测潜艇的任务又提到科学家的面前[1]。
当时的科学家郎之万和他的朋友利用当时已出现的功率很大的放大器和石英压电晶体结合起来,能向水下发射几十千赫兹的超声波,成功的将超声波应用到实际中。
现在,超声波测试把超声波作为一种信息载体,它已在海洋探测与开发、无损检测、医学诊断等领域发挥着不可取代的独特作用。
例如:在海洋应用中,超声波可以用来探测鱼群和冰山,可以用于潜艇导航或传送信息、地形地貌测绘和地质勘探等。
B超X线技术在胸腔积液运用论文

B超与X线技术在胸腔积液中的运用【中图分类号】r814.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2-0113-02【摘要】目的:探讨b超与x线技术在胸腔积液诊断中各自优势,为不同类型的胸腔积液诊断奠定理论基础。
方法:对我院2009年3月-2010年12月间62例不同类型的胸腔积液的超声或(和)x 线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b超显像诊断各种胸腔积液57例,显示率为91.94%;x线诊断各种胸腔积液49例,显示率为79.03%。
两种显像结果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b超游离性胸腔积液显示明显高于x线技术,但对于肺组织深部的叶间积液和纵隔旁胸腔积液的显示有存在明显的弱势。
因此,对胸腔积液的诊断应灵活选用各显像技术,以充分发挥其长处和优势。
【关键词】b超;x线;胸腔积液;影像技术的选择b-imaging and x-ray technology in the use of pleural effusionszhu yuezheng【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b-x-ray diagnosis of pleural effusion in their respective advantages for different types of pleural effusion theoretical basis. methods: the hospital in march 2009 -2010 62 cases in december between the different types of pleural effusion ultrasoundor (and) x-ray image data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b over a variety of imaging in the diagnosis of pleural effusion in 57 cases, display rate was 91.94%; x-ray diagnosis of pleural effusion in 49 patients with a variety of display rate of 79.03%. comparison of two imaging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conclusion: b super-free pleural effusion showed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x ray techniques, but leaves the deep lung tissue between the effusion and mediastinal pleural effusion revealed next obvious weakness. therefore, the diagnosis of pleural effusion should be flexible and use various imaging techniques to give full play to its strengths and advantages.【key words】b super; x-ray; pleural effusion; imaging technology choice各种原因所致的胸腔积液已成为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但在疾病的早期或胸腔积液的量较少时常不为病人感知,也容易因选择不恰当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所漏诊[1]由于受各种因素的限制,临床医师对影像设备诊疗技术选择还缺乏深度认识。
孕期B超检查价值和意义论文

孕期B超检查的价值和意义【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4-0258-02【摘要】b超可以清晰地显示各脏器及周围器官的各种断面图像,由于图像富于实体感,接近于解剖的真实结构,所以应用超声可以早期明确诊断。
它以强度低、频率高、对人体无损伤、无痛苦、显示方法多样而著称,尤其孕期观察有其独到之处。
【关键词】b超孕期胎儿畸形超声诊断学主要是研究人体对超声的反作用规律,以了解人体内部情况,它以强度低、频率高、对人体无损伤、无痛苦、显示方法多样而著称,尤其孕期观察有其独到之处。
超声波传入人体后,声的波动可引起组织细胞内的成份产生振动,部分声能转换为热能,科学实验表明,大剂量、高强度的超声波长时间作用于动物胚胎,可造成胚胎死亡率及畸形率明显升高。
可是,目前临床上所应用的b超,其探头发射的强度小于10毫瓦/平方厘米,而且超声检查的时间往往只有5―10分钟,对每一个器官的探测时间更短。
所以说,b超检核对胎儿的危害是极小的,不会影响胎儿的身心发育。
根据长时间察看,没有发现接受b超检查的受孕妇女,其子女在身体及智能发育方面有差异。
一孕期b超检查的意义b超可以清晰地显示各脏器及周围器官的各种断面图像,由于图像富于实体感,接近于解剖的真实结构,所以应用超声可以早期明确诊断。
例如:对心脏的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可代替大部分心导管检查。
它亦可用于小血管的通断,血流方向、速度的测定,可作胎盘定位、羊水测量,又可对单胎多胎、胎儿发育情况及有否畸形和葡萄胎等作出早期诊断。
1 b超可以较准确地测量出孕妇的羊水量。
我们知道,羊水量对于胎儿生长发育是十分重要的,羊水过多或过少,都可能预示是不是有胎儿畸形,是不是有先天性疾病等异常,为优生优育、为家庭幸福保驾护航。
2 b超既可以测量胎儿的各个部位,如胎头大小、胎臀长度,也可以用于在早期妊娠来测定胎儿的具体怀孕时间(医学上叫做孕周),测定胎头的双顶径、头围、腹围及胎儿股骨的长度等,这些数据可以判断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
35例原发性胆囊癌B超诊断论文

35例原发性胆囊癌的B超诊断分析摘要:目的:探讨b超检查在原发性胆囊癌诊断中的作用。
方法:对2010年3月13日-2012年1月2日我院收治的35例原发性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35例患者通过b超诊断后,31例确诊为原发性胆囊癌,诊断符合率为88.57%,4例出现误诊,误诊率11.43%。
4例误诊患者中,假阴性3例,均误诊为肝癌,假阳性2例,手术结果显示胆囊息肉1例,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1例。
结论:b超诊断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创伤小等多种优点,且可进行多次检查,是原发性胆囊癌首选的诊断方法,若能结合ct进行诊断,则可有效提高原发性胆囊癌诊断的准确率,促进患者疾病的治疗。
关键词:原发性胆囊癌;b超;诊断【中图分类号】r73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111-01原发性胆囊癌是临床医学中常见的胆道系统疾病,是胆道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约为0.5%-5%。
目前,原发性胆囊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死亡率也出现逐年升高的现象,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影响较大,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应给予高度重视。
由于原发性胆囊癌的临床症状不典型,因此早期诊断存在一定的难度,大部分患者检查时已属于中晚期癌症,预后差,生存率低。
我院于2010年3月13日-2012年1月2日对35例原发性胆囊癌患者给予b超检查,对患者疾病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3月13日-2012年1月2日我院收治的35例原发性胆囊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5例,女20例;年龄45-82岁,平均(60.2±6.1)岁;病程5个月-5年,平均2.3年;所有患者皆出现腹胀及腹痛症状,部分患者出现呕吐及发热症状,18例患者存在胆结石病史及胆囊炎病史。
1.2方法:选择mk-600型与evb-40型实时超声诊断仪,其探头频率为3.5mhz,于空腹状态下,对患者胆总管、左右侧肝内胆管、胰腺段、胆囊、十二指肠上段、肝总管等进行全面的扫查,参照实用超声诊断学的相关标准及全国超声诊断学术会议所颁布的超声生理参考值标准,判定患者病情,若患者胆囊内产生异常回声,则需变换体位进行二次探测[1]。
B超检查论文

浅谈B超检查摘要:b超作为一种常规医学影像诊断方式,具有独特的健康筛选与诊断价值,在健康险核保过程中,适当地运用b超检查手段,可以对相应的风险个体做出更为全面、专业的风险评估,有效地防范逆选择及道德风险,进而提高保险公司抵御风险的能力,促进健康险在我国的迅速发展。
关键词:b超检查;健康险;核保【中图分类号】r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441-02在健康险风险管理工作中,由于投保时客户的不实告知和隐瞒自身健康状况,而导致短期健康险赔付率、长期健康险短期出险率的升高,是寿险公司健康险经营状况普遍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
核保是掌控健康险赔付率的重要手段,而作为其中重要环节的体检工作则尤为重要,特别是b超检查,可以方便快捷地对大多数重要脏器的状况进行检查,其定位准确、显像直观,具有很高的诊断和健康筛查的价值,甚至可以直接左右核保结论。
1 健康险核保工作的常见问题及分析1.1 健康险核保的特殊性:与寿险和意外险相比,健康险具有许多不同于两者的特点,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健康保险不是以死亡率作为保费计算的基础,而是以疾病患病率作为保费计算的基础。
健康险核保工作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在大数法则的基础上,尽可能使承保件的出险率符合精算对费率的厘定,所以被保险人投保时的健康状况对承保费率影响极大。
1.2 健康险核保所面临的困难:在健康险核保工作中,投保时客户健康证明资料的不齐全,一直是困扰核保人员的难题。
目前,在多数寿险公司对投保客户的健康体检多数仅停留在“物理检查、心电图、血、尿常规”等常规项目,而“疏忽”了对一些重要脏器的检查。
这不仅和核保管理人员的医学核保水平有关,还和各保险公司的经营策略、风险管控政策、核保规则的制定、核保成本控制以及市场竞争有直接的关系。
这种情况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核保员无法全面评估客户的健康状况,一些不良的健康险投保件得以顺利承保,为日后短期内出险留下了隐患,对寿险公司的健康险承保风险管控形成威胁。
超声波技术的原理应用论文

超声波技术的原理应用论文前言超声波技术是一种利用超声波的声学性质进行测量、成像和检测的技术。
它在医学、工业、环境监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通过介绍超声波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来探讨其在不同领域中的潜力和发展前景。
原理超声波是一种频率高于20kHz的声波,它在传播过程中主要通过震荡颗粒传递能量。
超声波的产生需要高频振荡源,一般使用压电陶瓷晶体实现。
当电场施加在压电晶体上时,晶体会发生形变,产生机械振动,从而产生超声波。
超声波传播过程中的物理特性主要包括声速、吸收、散射和透射。
声速与介质的物理性质有关,水中声速约为1500 m/s,而在不同材料中声速会有所不同。
超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会因为介质的吸收而衰减,这一点可以用来测量介质的浓度。
超声波与物体表面发生反射后,会形成散射现象。
透射是指超声波从一个介质穿过另一个介质的过程,透射深度取决于材料的声阻抗差异。
超声波技术的应用1.医学领域超声波在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医学成像和治疗。
在医学成像中,通过超声波的散射和透射特性,可以获取人体内部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信息。
常见的超声波医学成像技术包括B超、血流超声和心脏超声等。
同时,超声波还可以用于医学治疗,如超声波聚焦技术可用于肿瘤治疗和手术刀代替。
2.工业检测超声波在工业检测中主要用于无损检测和材料表征。
无损检测是指通过超声波检测材料内部的缺陷和损伤,常用于金属、塑料等材料的质量检测。
超声波在工业中还可以用来测量流体的流速和液位,并进行粒度分析和分离。
3.环境监测超声波在环境监测中应用广泛,主要包括大气污染监测、水质监测和声纳探测等。
超声波可以用来测量大气中的颗粒物浓度、水质中的溶解氧和浊度等指标。
同时,超声波也可以用于声纳探测,如水下聚焦声纳系统可用于海洋探测和声纳通信。
结论超声波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不仅在医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工业和环境监测中也有着巨大的潜力。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超声波技术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发展机遇。
B超诊断胃癌论文

B超诊断胃癌的临床分析关键词临床b超诊断胃癌胃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肿瘤之一,胃镜及病理诊断只能看到黏膜自身的病变,难于估价病变的浸润深度、邻近器官及淋巴结转移的情况。
而以断面解剖为显像基础的超声检查,能清晰地显示病变的范围、胃壁的厚度、肿物的大小、生长的形态、内部结构、周围浸润及其在腹腔内的转移等,为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可靠的资料。
适合所有患者,其价廉,无痛苦,特别适合于不能耐受胃镜检查的年老体弱、病情比较衰竭的患者,并且能作出快速的初步诊断,为患者尽早手术治疗带来了很大帮助。
本文将经b超诊断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2例胃癌患者的超声诊断结果及声像特征进行总结分析,旨在探讨b超诊断胃癌的临床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2001年至今收治胃癌患者22例,皆因胃区不适等原因由b超检查诊断,并经临床理化检验证实,其中男16例,女6例,男女之比2.7:1;年龄30~83岁。
其中60岁以上17例(77.3%)。
病史7天~2.5年,平均5个月。
有不规则上腹疼18例(81.8%),上腹饱胀、食欲下降15例(68.1%),恶心呕吐8例(36.4%),黑便4例(18.2%),部分患者表现为贫血、乏力,多数患者同时有两种以上症状。
使用仪器:logiqc3pro型b超仪。
探头频率3.5mhz。
探查前准备,嘱患者前1天晚上进食易消化的食物,禁食8~12小时,探查前患者饮用胃显影剂兑水500ml,其显影剂作用是排出胃内空气,防止空气对超声的干扰,检查时患者取仰卧位及右侧卧位,常规检查肝、胆、胰、脾及腹腔后,再观察胃的声像图。
依次探查噴门、胃底、胃体、胃窦、幽门及十二指肠,在此胃部投影区内进行横向、纵向、斜向扫查,对疑有胃底贲门区病变者,饮水后在口腔内含一口水,待在声像图上确定贲门口位置时令其咽下,有助于该部位观察和诊断,有胃下垂的患者可行站立位检查,对病变区进行拍片或贮存。
结果声像图类型:腔内生长型21例,腔外生长型1例。
分类及病变部位:①癌的类型及形态:肿块型蕈伞状4例,溃疡型局限溃疡7例,侵润溃疡6例,弥漫型3例,丘陵状2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缺氧大鼠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及通心络超微粉的干预作用作者:吴士珍吴相锋袁国强贾振华梁俊清魏聪李娟吴以岭作者单位:050035 河北以岭医药研究院络病研究室【摘要】目的观察缺氧大鼠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及通心络超微粉的干预作用。
方法5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缺氧模型组、通心络大剂量组、通心络中剂量组和通心络小剂量组。
缺氧模型组与通心络组大鼠灌胃后置于常压低氧舱内,每天7 h,每周6 d,共计5周。
实验结束后检测大鼠动脉血气分析,HE染色观察大鼠胸主动脉的形态学改变,透射电镜观察主动脉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放射免疫均相竞争法检测大鼠血浆内皮素(ET)含量,硝酸酶还原法检测大鼠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双抗夹心ELISA法测定大鼠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的含量。
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缺氧模型组大鼠动脉血PaO2显著降低(P<0.05);血浆ET 1与血清vWF水平显著升高,血清NO水平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心络超微粉可明显升高血氧分压(P<0.05),降低血浆ET 1与血清vWF水平(P<0.05),升高血清NO水平(P<0.01)。
光镜下可见缺氧模型组大鼠胸主动脉结构改变明显,透射电镜下主动脉内皮细胞超微结构明显改变,而通心络组病变减轻。
结论缺氧可造成大鼠血管内皮结构破坏和功能损伤,通心络超微粉对缺氧引起的血管内皮结构破坏和功能损伤具有明显改善作用。
【关键词】缺氧血管内皮通心络超微粉大鼠缺氧是机体最为常见的损伤因素,它破坏细胞的有氧呼吸,损伤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使ATP产生减少或停止,从而引起一系列损伤性改变,是多种疾病的重要病生理学因素[1]。
缺氧对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cells,VEC)的结构和功能有着复杂和明显的影响,缺氧可刺激VEC生成和释放ET增加,NO减少,从而影响内皮细胞(EC)许多重要生理功能的发挥[2]。
因此对于心脑血管等疾病,保护VEC免受缺氧性损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中药在调节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关于通心络超微粉在缺氧所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尚未见报道。
我们采用常压低氧舱方法制备慢性缺氧大鼠模型并应用通心络超微粉进行干预,观察缺氧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及通心络超微粉的干预作用。
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动物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50只(购于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体重160~180 g,笼养,5只/笼,光照12 h/d,温度20~23℃,相对湿度40%~60%,动物识别采用5%苦味酸标记。
大鼠饲料为全价颗粒饲料(由河北省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许可证号:SCXK(冀)2003-2-001),保持充足的饮水。
适应性饲养3d。
1.2 主要药品与试剂通心络超微粉(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批号20070405);vWF ELISA试剂盒(上海太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ET放射免疫试剂盒(北京普尔伟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NO检测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
1.3 主要仪器常压低氧舱(本实验室自制);KY 2F型数显控氧仪(浙江梅城电化分析仪器厂);i STA T便携式血气分析仪(美国雅培公司);Biofuge primo R型高速冷冻离心机(美国索富达公司);SN 682型放射免疫γ计数器(上海核辐光电仪器有限公司);YB.30DX30型膜式电动吸引器(天津市医疗器械二厂);XD711型酶标仪(上海迅达医疗仪器有限公司)。
1.4 动物分组及给药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缺氧模型组、通心络大剂量组、通心络中剂量组和通心络小剂量组,每组10只。
所有大鼠喂饲普通饲料,空白对照组与缺氧模型组大鼠按1 ml/100 g给予羧甲基纤维素钠(CMC Na)灌胃,1次/d;通心络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小剂量组大鼠按1 ml/100 g给予通心络超微粉(1.2 g生药·kg-1·d-1、0.6 g生药·kg-1·d-1和0.3 g生药·kg-1·d-1)CMC Na混悬溶液灌胃,1次/d;缺氧模型组与通心络组大鼠灌胃后置于常压低氧舱内,舱内氧体积分数维持在(10.0±0.5)%,CO2用钠石灰吸收,水蒸汽由无水氯化钙吸收,每天7 h,每周6 d,其余时间与对照组在同一室内呼吸空气(室温20~25℃,相对湿度50%~70%),实验共计5周。
1.5 大鼠动脉血气分析实验结束后,各组大鼠经10%水合氯醛(3.5 ml/kg)腹腔注射麻醉, 颈动脉插管采集动脉血,置于便携式血气分析仪中进行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及血氧饱和度(SaO2)的测定。
1.6 血管内皮形态学观察1.6.1 主动脉光镜观察:实验结束第2天,各组大鼠用10%水合氯醛(3.5 ml/kg)腹腔注射麻醉,仔细分离并截取大鼠胸主动脉,置于4%多聚甲醛溶液固定,脱水,常规石蜡包埋,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实验动物胸主动脉的大体形态学改变。
1.6.2 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透射电镜观察:实验结束第2天,各组大鼠用10%水合氯醛(3.5 ml/kg)腹腔注射麻醉,仔细分离并截取大鼠胸主动脉,切成1 mm3的小块置于4%戊二醛中前固定,常规处理并切片(厚度50 nm),醋酸铀和柠檬酸铅双重电子染色,透射电镜观察主动脉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
1.7 ET、NO、vWF的检测于实验结束第2天,10%水合氯醛(3.5 ml/kg)腹腔注射麻醉下颈动脉插管采集血液标本,并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注入含有10%的EDTA Na 230 μl和抑肽酶40 μl的无菌抗凝管中,混匀4℃,3 000转/分,离心10 min,放射免疫均相竞争法测定血浆ET含量;第二部分,4℃,3 000转/分,离心10 min,常规分离血清,硝酸酶还原法测定NO的含量;第三部分注入含有1/10体积的0.109 mol/L枸橼酸钠抗凝液的试管中,混匀,4℃,3 000转/分,离心10 min,双抗夹心ELISA检测vWF含量。
实验操作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
1.8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软件统计进行分析,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用LSD法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动脉血气分析的变化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缺氧模型组大鼠动脉PaO2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CO2和Sa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与缺氧模型组比较,通心络大、中剂量组PaO2明显升高(P<0.05),通心络小剂量组无明显变化(P>0.05),PaCO2和SaO2与缺氧组比较亦无明显变化(P>0.05)。
见表1。
表1 实验各组大鼠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比较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与缺氧模型组比较,#P<0.052.2 血管内皮形态学的变化2.2.1 各组大鼠主动脉光镜观察:(1)空白对照组:内膜、中膜、外膜形态基本正常,结构完整。
(2)缺氧模型组:内皮细胞肿胀、分布不均匀、密度增加或减少,内膜增厚、内膜内有炎细胞浸润、内弹力板有断裂;平滑肌细胞排列紊乱、水肿,弹力纤维变薄。
(3)通心络大剂量组:内皮细胞肿胀,内弹力板基本完整;平滑肌细胞轻度水肿,弹力纤维变薄。
(4)通心络中剂量组:内皮细胞形态基本正常、密度增加或减少,内弹力板基本完整;平滑肌细胞排列紊乱、水肿,弹力纤维变薄。
(5)通心络小剂量组:内皮细胞肿胀、密度减少,内膜可见炎细胞附壁,内弹力板基本完整;平滑肌细胞排列紊乱、水肿,弹力纤维变薄。
图1见封3。
2.2.2 各组大鼠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透射电镜观察:(1)空白对照组:内皮细胞形态规则,连接紧密,基底膜完整,细胞核及细胞器存在,线粒体结构无异常。
(2)缺氧模型组:线粒体大部分嵴和少部分膜融合、消失,粗面内质网有脱颗粒现象,吞饮小泡数量减少。
(3)通心络大剂量组:线粒体部分嵴和膜融合消失,粗面内质网有脱颗粒现象。
(4)通心络中剂量组:线粒体部分嵴和膜融合、消失,有脱颗粒现象,吞饮小泡数量减少。
(5)通心络小剂量组:线粒体大部分嵴和膜融合、消失,粗面内质网有脱颗粒现象,吞饮小泡数量减少,细胞质和核质轻度水肿。
图2见封3。
2.3 ET、NO、vWF的变化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缺氧模型组大鼠血浆ET 1与血清vWF水平明显增加,血清NO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缺氧模型组比较,通心络组大鼠血浆ET 1与血清vWF明显降低(P<0.01);通心络大、中剂量组大鼠血清NO明显升高(P<0.01或P<0.05),通心络小剂量组无明显变化(P>0.05)。
见表2。
表2 实验各组大鼠血管内皮功能相关生化指标结果比较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P<0.01;与缺氧模型组比较,#P<0.05,△P<0.013 讨论近年来,人们对血管内皮细胞的研究和认识不断深化,认识到血管内皮细胞并非稳态的被膜细胞,其具有多种生理功能,能产生和分泌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生物活性物质。
血管内皮细胞在接受各种刺激后可合成和分泌多种血管活性物质,如NO、ET、TXA2、AngII等[3]。
缺氧是很多疾病和损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中心环节之一,也是很多病理过程产生的结果,同时缺氧又可进一步导致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变化。
血管内皮细胞作为血液与组织间的第一道屏障是最先感受缺氧的细胞之一[4],研究发现缺氧促进机体活性氧生成并造成VEC 合成和分泌ET明显增加[5]。
EC损伤是血管损伤的初始阶段,是微循环紊乱的始动因素,因此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加强对内皮功能障碍的逆转性治疗是预防血管性疾病发生的关键,也是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一个新的发展趋势。
本研究采用常压慢性缺氧的方法制备大鼠缺氧模型,结果显示缺氧模型组大鼠PaO2显著下降(P<0.05)。
PaO2是分析血氧状态最主要的指标之一,是判断是否存在低氧血症的惟一标准。
而根据氧离曲线,当PaO2>80 kPa时,血氧饱和度不会有明显的下降[6]。
由于PO2降低可刺激通气过度,而过度通气则引起呼吸性碱中毒,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PCO2可正常或降低。
缺氧模型组大鼠动脉血PCO2及SaO2无明显变化,表明此模型非肺动脉高压症模型;而PaO2显著降低,表明模型大鼠处于缺氧状态。
缺氧可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造成对血管EC的损伤:缺氧可使血管EC形态学发生改变;可促使血管EC产生自由基,通过对生物膜中多价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作用而引起细胞损伤;还对血管EC合成、释放ET和NO的功能也有损伤作用;血管EC在缺氧后可增加与血小板、血细胞的黏附性,增高血液凝固性[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