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羊传染性脓疱病诊治体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羊传染性脓疱病诊治体会
周琼;周艳;吴兰
【摘要】@@ 1 发病情况rn2008年起,毕节地区某羊场陆续从省内外引进山羊361只,其中本地黑山羊180只,波尔山羊及其杂交羊87只,简阳大耳羊53只,南江黄羊41只,采用放牧和补料相结合的饲养方式.
【期刊名称】《云南畜牧兽医》
【年(卷),期】2010(000)002
【总页数】2页(P28-29)
【作者】周琼;周艳;吴兰
【作者单位】毕节地区种畜场,贵州,毕节,551700;毕节地区畜牧技术推广站,贵州,毕节,551700;毕节地区种畜场,贵州,毕节,5517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58.272.65+4
1 发病情况
2008年起,毕节地区某羊场陆续从省内外引进山羊 361只,其中本地黑山羊 180只,波尔山羊及其杂交羊 87只,简阳大耳羊 53只,南江黄羊 41只,采用放牧和补料相结合的饲养方式。

2008年 10月份起,引进的山羊相继发生传染性脓疱病,各品种、各年龄的羊均有感染,但本地流动的山羊较轻,引入品种较重,波尔山羊及其杂交羊较轻,简阳大耳羊、南江黄羊、大足黑山羊较重。

病初主要发生于羔羊,逐渐蔓延至哺乳
母羊及公羊。

羔羊发病率 51.97%,死亡 67只,病死率 28.15%。

成年羊发病率
12.31%,死亡 2只,病死率4.54%。

2 流行特点
山羊传染性脓疱病俗称“羊口疮”,是由痘科副病毒属病毒引起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

主要感染羔羊和幼龄羊,成年山羊也有感染,以 2~6月龄的羊感染较重。

常年
都有发病,但主要集中在 5~8月份,常呈群发流行。

病羊和带毒羊是本病的主要传
染源。

病毒可存在于病羊的脓疱和痂皮上,主要通过皮肤和黏膜的创伤而感染。

3 主要症状
初期在病变部皮肤和黏膜上出现散在的小红斑点,并很快形成小结节,继而成为水疱
或脓疱,破溃后形成黄色或棕色的疣状物,并互相融合成大面积的污秽痂垢。

痂垢下
伴以肉芽组织增生,强行剥离痂皮后可见“桑葚状”乳头真皮,极易出血,甚至引起
口唇外翻,牙龈腐烂,牙齿脱落。

有的病灶发生于喉部,解剖可见有白膜覆盖或溃烂,有的出现结膜炎,严重影响病羊的采食,导致病羊逐渐消瘦、衰弱,甚至死亡。

4 诊断
根据本病主要发生于哺乳羔羊与育肥羔羊,临床症状上在唇、鼻、口腔、眼睑上出
现脓疱和痂皮,剥下痂皮出现典型特征的“桑葚状”突起,就可初步作出诊断。

5 治疗
初期轻症病例在患部涂碘甘油(用碘片配制成 5%的碘酊与等量的甘油混合)或龙胆紫,每天 2次,经 l~2周可痊愈。

中后期或重症病例,先用镊子去掉痂皮,用竹片刮净
腐烂组织,然后用 0.2%的高锰酸钾水清洗患部,再涂上碘甘油或龙胆紫,同时灌服山
东华尔康兽药有限公司生产的高热清兽药,1周后可痊愈。

一般病例治愈率可达90%以上,喉型病例达 50%以上。

同时再配合肌肉注射青霉素、黄芪多糖等抗菌抗病毒药物,防止继发感染。

对重症病例或体质较弱的羊只,可配合静脉注射葡萄糖、维生
素C等,增强体质。

一旦发现病羊,应及时将病羊与假定健康羊进行隔离饲养,对圈舍、
场地进行彻底消毒。

饲槽、圈舍、运动场等可用干燥石灰粉或 3%苛性钠消毒。

6 预防
6.1 重视种羊引种工作
病羊和带毒羊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饲养户新引进的羊只,都有发生此病的可能,引种时,应隔离观察,并彻底消毒,同时应将蹄部多次清洗、消毒,21 d后未发现疫情方可混入大群饲养。

6.2 疫区羊群每年定期预防接种
传染性脓疱病毒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毒株,因此,在本病流行地区,要使用与当地流行毒株相同的弱毒疫苗株免疫接种。

15日龄后的羔羊,口腔黏膜内接种,剂量 0.2mL/只。

如果没有与当地流行毒株相同的弱毒疫苗,可采集病羊的水泡皮磨细后用生理盐水按1∶100的比例在羊尾根处用注射针头划痕接种,也可起到很好的免疫效果。

6.3 消毒
发生本病后,除对病羊隔离治疗免疫外,要对圈舍、用具及健康羊体表、嘴、蹄部多次进行消毒。

对治疗病羊时所用过的器具、场地进行消毒,对各种废弃物要进行焚烧或深埋处理。

6.4 加强饲养管理
防止皮肤黏膜的外伤,特别是幼羊长牙阶段,应避免饲喂带刺粗硬的牧草。

同时应供给营养全面、富含维生素、微量元素的全价饲料,日粮中适当添加食盐,减少羊只啃土啃墙损伤皮肤和黏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