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氧离子浓度与健康的关系.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负氧离子浓度与健康的关系
(2011-06-15 10:26:46)
转载▼
标签:分类:不甜的糖
杂谈
大气负离子在自然生态环境中的浓度分布图表:单位:个/ 每立方厘米
环森高乡旷城
街道绿楼宇城工业
境场林瀑山海村田公园野郊市公办公市房开发
化地带
所布边野区园室间区负离子 10000- 5000- 1000- 400- 100-
400-600 200-400 100 40-50 0 浓度2000 10000 5000 1000 1000
增强诱发
与人类人体具杀菌、增强人人体增强人
改善身改善身
生理诱发生
易发体免疫免疫体免疫障碍理障碍
健康关有自然减少疾体健康体健康各种
力、抗力、力、抗头痛头痛失
系度痊愈力病传染状况状况疾病
菌力抗菌菌力失眠眠等
力等
注:(表中的数据由台湾科技大学叶正涛先生收集整理)
据专家观察研究认为,负氧离子主要有以下作用:
(1)对神经系统的影响空气负氧离子可降低血中 5-羟色胺音量,增强神经抑制过程,可使大脑皮层功能及脑力活动加强,精神振奋,工作效益提高,能使睡眠质量得到改善,促进人体新陈代谢。
负氧离子还可使脑组织的氧化过程力度加强,使脑组织获得更多的氧。
(2)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据学者观察,负氧离子有明显扩张血管的作用,可解除动脉血管痉挛,降低血压,增强心肌功能,并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负氧离子对
于改善心脏功能和改善心肌营养也大有好处,有利于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病人的病
情恢复。
(3)对血液系统的影响研究证实,负氧离子有使血液变慢、延长凝血时间的作用,能使血中含氧量增加,有利于血氧输送、吸收和利用。
(4)负氧离子对呼吸系统的影响最明显这是因为负氧离子是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的,它可以提高人的肺活量。
有人曾经试验,在玻璃面罩中吸入空气负氧离子30min,可使肺部吸收氧气量增加 20%,而排出二氧化碳量可增加 14. 5%,故负氧离子有改善和增加肺功能的作用,对呼吸道、支气管疾病等具有显著的辅助治疗作用,使身体各器官的功能更为有效,且无任何副作用。
(5)负氧离子能灭菌、除尘,对空气的消毒和净化有一定作用负氧离子具有较高的活性,有很强的氧化还原作用,能破坏细菌的细胞膜或细胞原生质活性酶的活性,从而达到抗菌杀菌的目的。
科学研究发现,负氧离子能与细菌、灰尘、烟雾
等带正电的微粒相结合,并聚成球落到地面.从而起到杀菌和消除异味(香烟烟雾、装修材料中释放的有害气体所产生的异味等)的作用。
当室内空气中负氧离子的浓度达到每立方厘米 2 万个时,空气中的飘尘量会减少98%以上。
飘尘直径越小,越易受负氧离子作用而被沉淀,所以在含有高浓度负氧离子的空气中,直径 1um 以下的微尘、细菌、病毒等几乎为零。
因此可以说,负氧离子的多少是
衡量空气是否清新的重要标准之一。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当空气中负氧离子的浓度不低于每立方厘米 1000~1500 个时,这样的空气被视为清新空气。
(6)负氧离子能增强人体免疫力,提高机体的解毒能力,使激素的不平衡正常化,
并能够消除人体内因组胺过多引起的不良反应,避免过敏性反应及“花粉症”的发生。
(7)室内人员的呼吸,走动扬起的灰尘及化纤衣服的吸附作用均可使空气中的负
氧离子浓度降低各种金属管道也可吸附大量的空气负氧离子。
造成室内空气负氧离子减少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空调系统的使用,在通过空调机的风道时由于与管壁的碰撞,可使空气负氧离子被吸附或复合而损失掉。
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室内空气质量恶化,人在这样的环境中逗留一段时间会感到烦闷、头痛、乏力、眩晕、易患感冒、注意力分散、容易疲劳等不良反应。
要防止室内负氧离子的减少。
可以加强室内的通风换气,但效果不明显;也可以采用负氧离子发生器,则可在短时间内增加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含量,维护室内人群的健康。
为什么负氧离子有保健功能呢含有负氧离子的空气被人体呼吸后,进入人体循
环,可调节人体植物性神经、改善心肺功能、加强呼吸深度、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有利人体健康。
长期使用,可明显改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多项机能,使人精
神焕发、精力充沛、记忆力增强、反应速度提高、耐疲劳度提高、稳定神经系统、改善睡眠;又因其带负电荷,呈弱碱性,可中和肌酸,消除疲劳;还可中和人工环境中过多的正离子,使室内空气恢复自然状态,防治空调病。
其他答案 (1)
农药主要由三条途径进入人体内:一是偶然大量接触,如误食;二是长期接触一定量的农药,如农药厂的工人和使用者农民;三是日常生活接触环境和食品中的残留农药,后者是大量人群遭受农药污染的主要原因。
环境中大量的残留农药可通过食物链经生物富集作用,最终进入人体。
农药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急性中毒、慢性危害和“三致”危害。
1、急性中毒
农药经口、吸呼道或接触而大量进入人体内,在短时间内表现出的急性病理反应为急性中毒。
急性中毒往往造成大量个体死亡,成为最明显的农药危害。
据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环境署
报告,全世界每年有100 多万人农药中毒,其中2万人死亡。
美国每年发生万起农药中毒事故,在发展中国家情况更为严重。
我国每年农药中毒事故达10 万人次,死亡约 1 万多人。
1995 年 9 月 24 日中央电视台报导,广西宾阳县一所学校的学生因食用喷洒过剧毒农药的白
菜,造成 540 人集体农药中毒。
2、慢性危害
长期接触或食用含有农药的食品,可使农药在体内不断蓄积,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有机氯农药已被欧共体禁用30 年,而联邦德国一所大学对法兰克福、慕尼黑等城市的262 名
儿童进行检查,其中17 名新生儿体内脂肪中含有聚氯联苯,含量高达毫克/千克脂肪。
1975
年美国研究机构从各州任意挑选出150 所医院,采集乳汁样品1436 份,经检测大多数都含
有狄氏剂、环氧七氯等。
1983 年我国哈尔滨市医疗部门对70 名 30 岁以下的哺乳期妇女调
查,发现她们的乳汁中都含有微量的六六六和DDT。
农药在人体内不断积累,短时间内虽不
会引起人体出现明显急性中毒症状,但可产生慢性危害,如: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可
抑制胆碱酯酶活性,破坏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
美国科学家已研究表明, DDT 能干扰人体内
激素的平衡,影响男性生育力。
在加拿大的因内特,由于食用杀虫剂污染的鱼类及猎物,致
使儿童和婴儿表现出免疫缺陷症,他们的耳膜炎和脑膜炎发病率是美国儿童的30 倍。
农药慢性危害虽不能直接危及人体生命,但可降低人体免疫力,从而影响人体健康,致使其它疾病的患病率及死亡率上升。
3、致癌、致畸、致突变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根据动物实验确证,18 种广泛使用的农药具有明显的致癌性,还有16种显示潜在的致癌危险性。
据估计,美国与农药有关的癌症患者数约占全国癌症患者总数的
10%。
越战期间,美军在越南喷洒了大量植物脱叶剂,致使不少接触过脱叶剂的美军士兵和
越南平民得了癌症、遗传缺陷及其它疾病。
据最近报导,越南因此已出现了 5 万名畸形儿童。
1989 ~1990 年,匈牙利西南部仅有 456 人的林雅村,在生下的 15 名活婴中,竟有 11 名为先天性
畸性,占%,其主要原因就是孕妇在妊娠期吃了经敌百虫处理过的鱼。
目前我国颁布
了 5 批农药安全使用标准,规定 10 类农药禁止在农业上使用。
其中二溴氯丙烷可引发男性不
育,对动物有致癌、致突变作用。
三环锡、特普丹对动物有致畸作用。
二溴乙烷可使人、畜致
畸、致突变。
杀虫脒对人有潜在的致癌威胁,对动物有致癌作用。
匿名回答采纳率 :% 2012-07-25 13:25
饲料和农药中的激素对人体健康有哪些害处
资料来自:百度知道> 教育/科学 > 科学技术> 生物学
科学研究证明,在正常情况下,人和其他生物具有共同的特点,即根据个体生长阶段所需要的物质,合成各种新陈代谢,并世代相传。
然而
近些年来,当产业化浪潮给人类带来物质文明时,人们也发现了一些存在于生物机体之外的激素,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获取暂时利益的同时,也蒙受了巨大危害。
<BR>
为了使牛、羊多长肉、多产奶,人们给这些牲畜体内注射了大量雌激素;为了让池塘里的鱼虾迅速生长,养殖户添加了“催生”的激素饲料;为了促使蔬菜、瓜果个大,提前进入市场,菜农和果农们不惜喷洒或注射一定浓度的乙烯利、脱落酸等“催生剂”。
这种具有与人和生物内分泌
激素作用类似的物质,或者说通过来自外部环境的合成化学物质,被科学界称之为环境激素,又称环境荷尔蒙,也叫“第三类损害物”。
<BR>
环境激素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通过含有这种激素成分的物质,被
人食用或使用后产生的不良反应。
比如化妆品、洗浴剂、洗洁剂、瓜果、蔬菜、肉类、食品等,与人体内的正常激素“结合”,引发内分泌紊乱,造成人体正常激素失常。
表现在发育、生殖、精神、情绪等多个方面。
字串8 <BR>
据科学研究初步证实,目前在社会生活中对人和动物起着类似于激
素作用的有害物,已经发现至少三百余种。
其主要危害表现为:
一是由于食物、饮水中大量存在环境激素物质,正在造成男人的精子减少,雄性退化,乃至男性不育症的高发。
二是导致怀孕胎儿的致畸。
经科学家研究发现,育龄妇女长期受环境激素的污染,会使受孕胎儿畸形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使胎儿的五官、肢体或性器官的局部畸形。
三是干扰和降低人体免疫机能。
导致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智力低下,
严重的还会引发某些癌症。
日本环保研究所的坂布贡教授研究的一项结
果显示,环境激素的污染,使饲养的鸡70%患有眼病, 30%患有咳嗽,15%患有气喘和支气管炎。
恰恰这种鸡食品,已经和正在成为人们餐桌上津津乐道的美味佳肴。
<BR>
应该说,环境激素给人类带来了明显的经济利益,但是却潜伏下了
一些危害。
如今,人们已经认识到它的严重危害性,各国科学家已开始
关注并着手解决这个问题,相信人类一定有办法、有能力根治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