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八年级语文上册 课外文言文练习(三)(无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上语文课外文言文练习(三)
班级姓名
(一)《赵襄主学御》
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

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

”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

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

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⑥后也。


注释:①赵襄主:赵襄子。

御:驾车。

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

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

③易:更换。

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

④调:谐调。

⑤诱:引导。

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 (2)术未尽.也()
(3)先则恐逮于.臣()(4)夫.诱道争远()
2、翻译句子。

(1)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2)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3)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
3、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
(二)《学者有四失》
学者有四失②,教者必知之。

人之学也,或失则多③,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④。

此四者,心之莫同也⑤。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注释:①选自《礼记•学记》。

②失:过失,缺点。

③失则多:意思是,失之于学得过多。

④止:遇到困难就停止不前。

⑤心之莫同也:心理各有不同。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或.失则多()(2)然后能救.其失也()
(3)或失则易.()(4)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2、下列句中的“之”与其他三项用法不同的是( )
A、教者必知之
B、虽与之俱学
C、此四者,心之莫同也
D、学而时习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2)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3)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三)《鲁人曹沫》
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

庄公好力②。

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

鲁庄公惧,乃献遂邑③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④而盟。

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

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

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

管仲曰:“不可。

夫贪小利以自快⑤,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

”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①这里所选的是《史记》中《刺客列传》的第一部分。

②好力:喜欢勇士。

力,有力之士。

③遂邑:今山东宁阳县。

④柯:齐邑,今山东阳谷县阿城镇。

⑤快:快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乃献遂邑之地以.和()(2)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
(3)曹沫三战所亡.地()(4)欲倍.其约()
(5)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
2、翻译句子。

(1)子将何欲?
(2)、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

3、读了此文后,你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刺客有了怎样的认识?
(四)《马价十倍》①
有人卖骏马者,比②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言,愿子还③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④之费。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⑤而马价十倍。

注释:①选自《战国策•燕策》。

《战国策》,西汉末年刘向校正编订。

共三十三篇,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着重记录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

刘向,除编订《战国策》外,还编有《说苑》等书。

②比:副词,接连地。

③还:通“环”环绕。

④朝:早晨。

⑤一旦:一天。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往见.伯乐曰()(2)愿子.还而视之()
(3)去而顾.之()(4)伯乐乃.还而视之()
2、与“去而顾之”中的“去”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去死肌
B、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C、则有去国怀乡
D、黄鹤一去不复返
3、从下面选出与“去而顾之”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B、学而时习之
C、峨冠而多髯者
D、出淤泥而不染
4、请就本文的故事情节任选一个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五)《两虎相斗,必有一伤》①
庄子②欲刺虎,馆竖子③止之,曰:“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

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

”卞庄子以为然,立须④之。

有顷,两虎果斗,大者伤,小者死。

庄子从伤者而刺之,一举果有双虎之功。

注释:①选自《史记•张仪列传》。

②庄子:此指卞庄子,春秋时鲁国的勇士。

③馆竖子:旅馆的童仆。

④须:等待。

1、解释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两虎方.且食牛()(2)卞庄子以为然.()
(3)馆竖子止.之()
2、解释句中加点的“之”。

(1)馆竖子止之()(2)从伤而刺之()
3、下列句中加点的“之”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
A、辍耕之垄上
B、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C、从伤而刺之
D、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翻译句子。

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

5、你想到的与这则故事意义相近的成语是。

6、这则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提示:可从人和动物两个角度来回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