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南开实验学校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A。

体液调节B。

神经调节 C.免疫调节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进行传递时,突触小泡会释放传递信息的物质,该物质是A.神经递质B.CO2C.Na+ D.O2
3.人体的活动受神经中枢的指挥,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神经中枢位于A.脊髓B.下丘脑C.小脑D.大脑皮层
4.在神经系统
中,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神经纤维进行传导的,该信号称为
A.静息电位B。

反射 C.神经冲动D。

反射弧
5.在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假如传出神经受到损伤,而其他部分正常,当感受器受到某种刺激后,机体表现为
A.有感觉、肌肉有运动反应
B.有感觉、肌肉无运动反应
C.失去感觉、肌肉无运动反应
D.失去感觉、肌肉有运动反应
6.从植物中提取筒箭毒碱,能够阻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与骨骼肌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该药物进入人体后将导致
A。

失去感觉 B.失去思考能力C。

骨骼肌松弛 D.神经细胞不能兴奋
考点: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7.有机磷农药中毒会导致肌肉处于痉挛状态(骨骼肌持续收缩),其原因可能是该农药抑制了
A.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B.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C.神经递质在神经元之间进行传递D.结合于突触后膜受体上的神经递质分解
8.某人因其大脑皮层某一区域受到损伤而不能说话,该区域是
A.W区B.S区C.V区D.H区
9.糖尿病在现代社会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某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注射能降低血糖水平的激素进行治疗,该激素为
A.胰岛素B.生长激素C.胸腺激素D.雄性激素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胰岛素具有降血糖的功能,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同时抑制肝糖元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

糖尿病患者是由于血糖含量过高,随尿液排出而而得名的。

因此该类患者需要定期注射胰岛素药物。

A 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0.人体的血糖水平受到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调节,其中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水平.胰高血糖素的作用之一是促进
A.肝糖原的合成B.肝糖原的分解C.葡萄糖的储存D.葡萄糖的氧化
11.下列疾病中,可能由激素分泌失调引起的是
A.艾滋病
B.侏儒症
C.血友病
D.流行性感冒
12.在四大家鱼(鲤、鳙、草、鲢)的育苗过程中,为了促进亲鱼的卵子和精子成熟,应给雌、雄亲鱼注射的药物是
A。

胰岛素B。

生长素C。

抗利尿激素 D.促性腺激素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促性腺激素的作用是促进性腺的生长和发育,促进性腺产生性激素。

因此为了促进生殖细胞的成熟,需要注射促性腺激素,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动物激素的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3.在高等动物体内,激素调节的共同特点不包括
A.通过体液运输B.微量和高效C.作用于靶细胞D.产生神经冲动
14.在维持人体稳态中,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通过不同方式发挥作用.与神经调节相比,激素调节的特点是
A.作用时间较短B.微量而且高效C.反应速度较快D.通过反射弧起作用
15.在游乐园乘坐过山车时,游客会出现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的现象,该生理现象的发生主要依赖于
A.神经调节和免疫调节B.体液调节和环境调节
C.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D.免疫调节和环境调节【答案】C
【解析】
16.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都发挥作用的细胞是
A。

浆细胞B。

吞噬细胞C。

效应T细胞 D.记忆淋巴细胞
17.将乙肝疫苗通过肌肉注入人体时,乙肝疫苗首先进入人体的
A.血浆B.组织液C.淋巴D.细胞内液
18.人体的免疫系统可以清除体内的
①衰老细胞②正常白细胞③正常红细胞④畸变细胞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免疫系统除了具有防卫功能,还具有监控和清除的功能。

主要是清除人体内的衰老细胞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癌细胞。

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9.在下图所示的实验中,胚芽鞘会弯曲生长的是
20.生长素在胚芽鞘内的运输具有极性,也受光照等因素的影响。

图3所示的胚芽鞘中,生长素的主要运输方向为
A.a→b B.b→a C.c→a D.c→d
21.小张暑假到了乡下的外公家,看见外公往装有生香蕉的塑料袋中放了一些熟香蕉,然后密封好塑料袋.外公告诉他这样做是利用熟香蕉散发的某种物质来催熟生香蕉,这种物质是
A.二氧化碳B.乙烯C.氮气D.氧气
22.在棉花的种植过程中,棉农会适时摘除棉花植株的顶芽,其目的是
A.抑制侧芽生长
B.解除向光性
C.解除顶端优势D。

抑制细胞分裂
23。

与“瓜熟蒂落”现象直接相关的激素为
A。

胰岛素B。

青霉素 C.生长素 D.脱落酸
24.藏羚羊是我国特有的珍稀保护动物,要较准确地估算藏羚羊的种群密度,最适合的调查方法是
A.目测估计法 B.标志重捕法C.逐个计数法 D.样方法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藏羚羊是动物,活动范围比较大,活动能力比较强,要调查其种群密度最合适的方法是采用标志重捕法,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种群密度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5.下列实验中,最合适用标志重捕法的是
A.调查农田中田鼠的种群密度B。

调查农田中田螺的种群密度
C。

调查土壤中蚯蚓的种群密度D。

调查土壤中大肠杆菌的种群密度
26.要认识一
个群落,需要从各个层面研究群落的生态学特征.下列属于群落特征的是
A.出生率B.年龄组成C.性别比例D.物种丰富度
27。

某种群进入一个适合其生长和繁殖的环境中,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内该种群的增长曲线可能为
【答案】C
【解析】
28.在开展“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活动中,要对土壤中小动物进行取样调查,适宜采用的方法是
A.随机观察法B.取样器取样法C.标志重捕法D.目测估计法
2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群落演替的是
A.退耕还林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沙漠变绿洲D。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30.大豆植株的根部常有一些根瘤,其中的根瘤菌可为大豆植株提供氮素,而大豆植株可为根瘤菌提供有机营养.大豆植株和根瘤菌的种间关系属于
A.捕食B.竞争C.互利共生D.寄生【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信息,根瘤菌能为大豆植株提供氮素,大豆则可以为根瘤菌提供有机营养,二者之间是互相依存,彼此有利的关系,属于互利共生.
考点:本题考查种间关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1。

四位同学分别对人体内环境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绘制了概念图,正确的是
32.女子体操运动员在参加平衡木项目比赛时,展现了出色的身体平衡能力,其维持身体平衡的神经中枢位于
A.脊髓B.小脑 C.脑干D.下丘脑
33.以下是神经细胞的膜电位变化示意图。

据图可判断,神经纤维受刺激后可产生
A.神经反射B.神经递质C.静息电位D.局部电流
34。

α—银环蛇毒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牢固结合,便受体失去传递兴奋的能力。

据此可知,α—银环蛇毒中毒会造成
A。

突触前神经元持续兴奋 B.肌肉松弛
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抑制
D.肌肉持续收缩
35.在养殖青鱼、草鱼、鲢鱼和鳙鱼四大家鱼时,工作人员给雌、雄亲鱼注射促性腺激素类似物,促进亲鱼的卵和精子成熟,随后进行人工授精和育苗。

该促性腺激素类似物的靶器官是
A.垂体 B.性腺 C.下丘脑 D.甲状腺
36.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受到垂体和下丘脑的调节.当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会导致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受到抑制,进而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减少,这样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含量不会过高,该调节方式为
A.神经调节 B.激素调节C.反馈调节D.体液调节
37.先天性甲状腺发育不全的婴儿,神经细胞不能正常发育导致智力迟钝。

治疗此病应服用
A.肾上腺素B.胸腺激素C.抗利尿激素D.甲状腺激素
38.胰腺分泌的激素对血糖调节具有重要作用。

胰腺被切除后的小鼠,很快出现多尿、消瘦等糖尿病症状,表明胰腺可分泌
A.胰高血糖素B.胰岛素C.甲状腺激素D.抗利尿激素
39.抗利尿激素在人体水盐平衡调节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当体内失水过多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进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 A.糖 B.水 C.Na+D.K+
40.人的体温是相对恒定的。

骄阳似火的夏天中午,建筑工人在工地工作时,为了
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机体会出现一系列的变化,其中有A.皮肤的血流量减少B.汗腺分泌增强
C.皮肤血管收缩D.汗腺分泌减少
41.下图为人体处于某一状态时的皮肤结构示意图据图可知,此人正处于
A.温度适宜环境中
B.炎热环境中
C。

寒冷环境中D。

剧烈运动中
42.不管是生活在极地还是赤道,人体体温保持相对稳定,其原因是人体能通过A.皮肤不断散热B.骨骼肌和内脏不断产热
C.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调控机体产热D.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调控机体产热和散热
43.日常生活现象中,属于过敏反应的是
A.喝冰汽水打嗝B.中暑晕倒C.接触花粉引起皮疹D.运动过度肌肉痉孪
44。

芦苇是我国重要的造纸原料,但多数芦苇植株较矮、纤维短,影响产品的质量。

如果想使芦苇植株长高,获得较长纤维,可用某一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生长期的芦苇,这一调节剂应该是
A。

乙烯利B。

赤霉素 C.青鲜素D。

脱落酸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赤霉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因此在农业产生中,在芦苇生长期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就能使芦苇的纤维长度增加。

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45.体内脱落酸含量比野生型玉米低很多的玉米某突变体,其种子会在未完全成熟前就在果穗上萌芽,说明脱落酸能够A。

促进种子萌芽 B. 抑制生根 C. 抑制种子萌芽D。

促进结实
46.下列为某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示意图,近期内种群密度将会越来越大的是()
47.在酵母菌的培养中,如果不更换培养液,其种群数量的增长模式为
A.直线 B“S"型曲线C“J”型曲线 D.不
规则曲线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在酵母菌的培养中,由于培养液的营养物质一定不更换,随着酵母菌的繁殖,营养物质越来越少,种内斗争会加剧,同时在代谢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有害物质,因此种群数量的增长模式应该是S型,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种群的数量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48.右图是某生物种群的增长曲线图。

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生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2000个
B.在0~5天内该生物种群呈直线增长
C.在0~5天内该生物种群密度越来越大
D.6天后该生物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49.农业生产中人们可通过防除农田的杂草而实现增产,农田中杂草与农作物的
关系可能是
A.种间竞争
B.种内竞争
C.种内互助D。

互利共生
50.调查某菜园蚯蚓数量的适宜方法是
A.直接计数法B.样方法C.目测估算法
D.标志重捕法
【答案】B
【解析】
51.下列选项中,需要大脑皮层参与的是
A.表演舞蹈B.膝跳反射C.作答试题D.朗诵诗歌
52.人手被针刺后迅速缩回是一种反射活动。

下列属于反射活动的是A.含羞草小叶被触碰后合起B.飞蛾从黑暗处扑向火堆
C.狗看到骨头分泌唾液D.小曼看到老鼠发出尖叫声
53。

蝌蚪发育成青蛙与甲状腺激素密切相关,如果垂体被完全破坏,蝌蚪就不能正常发育为青蛙,原因是
A。

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B.垂体不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C。

甲状腺激素不能运输到靶器官 D.下丘脑不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答案】AB
【解析】
54.当一个饥饿的健康成年人在饱餐之后,他体内的变化是
A。

胰高血糖素分泌量比餐前低 B.胰岛素分泌量一定比餐前高
C.血糖水平一定比餐前高D。

尿中一定会出现糖
55.若健康人体内的抗利尿激素分泌量迅速增加,最可能的原因及结果是A.喝了过多的清水B.吃了过咸的食物C.随后尿量会减少D.随后尿量会增加
56.病原体进入人体后,机体会对其做出非特异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反应。

下列选项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A.吞噬细胞吞噬病原菌
B.皮肤出现荨麻疹
C。

B淋巴细胞转化为浆细胞D。

体液中的溶菌酶杀死
病原菌57.免疫系统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一旦失调或遭到破坏,将导致人体产生疾病,如艾滋病。

下列疾病中,与免疫相关的是
A.巨人症B.过敏性鼻炎C.高度近视D.系统性红斑狼疮
58。

大多数人注射乙肝疫苗(抗原)后,引起体内产生
A。

相应抗体B。

生长激素C。

记忆B细胞 D.乙肝病毒
59. 植物生长调节剂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下列使用不恰当的是
A.用低浓度的2,4—D喷洒农田除去杂草
B。

黄瓜结果后,喷洒较高浓度的脱落酸保果
C.用一定浓度赤霉素溶液喷洒芦苇使植株长得更高以获得长纤维
D.番茄开花后,喷洒较高浓度的乙烯利溶液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
6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种群数量特征的是
A.年龄组成B.性别比例C.水平结构D.随机分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