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人教版高中第二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人教版高中第二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本文导航1、首页2、高中第二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23、高中第二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34、高中第二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45、高中第二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56、高中第二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67、高中第二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7 xxxx年人教版高中第二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
[编辑推荐]高中生各科考试,各位考生都在厉兵秣马,枕戈待旦,把自己调整到最佳“作战状态”。

在这里中国()为各位考生整理了xxxx年人教版高中第二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希望能够助各位考生一臂之力,祝各位考生金榜题名,前程似锦!!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
不相同的一组是
A.磋商∕蹉跎缄默∕隽语箴言弱冠∕峨冠博带
B.拜谒∕碣石踱步∕度长絜大稽首∕有案可稽
c.媲美∕秕谷炽热∕博闻强识叨扰∕絮叨不已
D.器械∕告诫踬踣∕一抔黄土睽异∕揆情度理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电影《一九四二》让更喜欢津津乐道历史辉煌而不喜欢翻看沉重记忆的中国人在享受苦味的同时,去思考怎样避免灾难的再次发生。

B.目前私家车越来越多,而停车位却很有限,很多车主停车时往往捉襟见肘,有时甚至占用人行道,否则很难为爱车找到栖身之地。

c.快速阅读是一种“眼脑直映”式的阅读方法,看上去读得多读得快,但实际“上心”的并不多,长此以往,文化会
变得浮泛和肤浅。

D.高尚的道德能够产生强大的感召力,身为人民公仆的领导干部应当是也必须是道德的楷模,这样才能上行下效,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A.新修订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突出规范驾驶行为、增强安全意识的原则,对闯黄灯、故意遮挡号牌等行为加大了处罚力度。

B.针对近期矿难频发,各地安监部门积极采取措施,不断强化机制建设,增强职工安全意识,提高职工在紧急情况下的自救和保护能力。

c.作为独领风骚的新兴媒体,微博积聚的大量人气自然成为商家青睐的营销对象,其营销优势使得诸多行业广泛使用微博来促销其产品。

D.在美国,官员财产申报已成惯例,美国政府认为进行申报的目的是旨在帮助各机构发现官员职责与其个人财产利益可能存在的利益冲突。

4.参照示例,从下列所给名人中任选
两位进行仿写。

要求:句式大体一致,语言生动形象。

[示例]史铁生:窄小的轮椅上承载着抗击命运的力量。

[名人]屈原、莫言、袁隆平、罗阳、吴菊萍
⑴名人:▲仿句:▲▲
⑵名人:▲仿句:▲▲
二、文言知识积累与阅读本文导航
1、首页
2、高中第二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2
3、高中第二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3
4、高中第二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4
5、高中第二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5
6、高中第二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6
7、高中第二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7
5.下列括号里对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
B.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王无
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c.虽臣虏之劳,不亏于此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国无捐瘠者,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
D.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全都属于古今异义的一组
①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②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
③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④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⑤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⑥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
⑦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⑧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⑨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A.①④⑤⑧
B.②③⑤⑨c.①②⑥⑧D.②④⑥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9题。

相如奉璧奏秦王。

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

”王授璧。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不欲予秦璧。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

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

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赵王恐,不
敢不献。

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

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

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义,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严:尊重,敬畏
B.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特:只,只是
c.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
D.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间道,小路本文导航1、首页2、高中第二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23、高中第二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34、高中第二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45、高中第二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56、高中第二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67、高中第二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7
8.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蔺相如“机智果断”的一组是
①璧有瑕,请指示王②怒发上冲冠
③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④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
⑤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⑥臣请就汤镬
A.①②③
B.③④⑥c.①⑤⑥D.①③④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蔺相如献璧后,从秦王的倨傲无礼中,敏锐察觉到“秦王无意偿赵城”,于是,略施小计收回和氏璧,并趁势拿
着璧倒退几步后立定,为下一步行动做准备。

B.蔺相如在对比中面责秦王无礼无信,并用自己与璧同归于尽的决心威胁对方;秦王见势不妙,做出同意割让十五座城邑给赵国的姿态,想另寻办法巧取豪夺。

c.蔺相如看出秦国君臣只是故作姿态,秦城实不可得,便使出缓兵之计,要求秦王“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暗地里采取断然措施,派人将璧送回赵国。

D.蔺相如历数秦国背信弃义的史实,并明确告诉秦王,璧已送回赵国,自己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秦王见“空言求璧”的阴谋无法得逞,只得送出一个顺水人情。

10.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其后试题。

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

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

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
以记其事。

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

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及出自教材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

▲▲
⑵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

▲▲
⑶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本文导航1、首页2、高中第二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23、高中第二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34、高中第二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45、高中第二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56、高中第二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67、高中第二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7
⑷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
▲▲
三、古诗词鉴赏
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
题。

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①
辛弃疾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

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

少年鞍马尘。

如今憔悴赋招魂②,儒冠多误身③。

【注】①耒阳,湖南省耒阳县;张处父,词人好友;推官,官职名。

②招魂,《楚辞》的名篇。

③借用杜甫诗句“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⑴上片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
⑵下片通过哪两种手法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
▲▲
四、名句名篇默写
12.补写岀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来吾道夫先路!
⑵西当太白有鸟道,▲。

⑶▲,四弦一声如裂帛。

⑷▲,只是朱颜改。

⑸▲,▲,固一世之雄也。

⑹杨意不逢,▲;钟期相遇,奏流水以何惭?
⑺丰草绿缛而争茂,▲。

本文导航1、首页2、高中第二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23、高中第二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34、高中第二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45、高中第二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56、高中第二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67、高中第二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7
五、名著阅读
13.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三国演义》中,程昱献调虎离山计,使关羽失守下邳,被围土山;张辽充当说客游说关羽,关羽在曹操答应了他所提出的三个条件后归降。

B.《红楼梦》中,宝钗“藏拙守愚,安分随时”,不喜争风出头、涉及是非,
贾母说她“拿定了主意,‘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

c.《边城》中,翠翠在端午节的龙舟赛会上与爷爷走散,巧遇船总顺顺的二儿子傩送,傩送派人送翠翠回家,彼此在交往中产生了朦胧的好感。

D.《茶馆》中,王利发为了维持茶馆的生存变尽法子进行“改良”,开公寓,添评书,想添女招待,但所有的努力都没能挽救裕泰覆亡的命运。

E.《欧也妮•葛朗台》中,葛朗台一看到梳妆盒,便忘记了自己与女儿修好的打算,不顾一切地想占有这只梳妆盒,直到女儿膝行求告才罢手。

14.《红楼梦》中,“抄检大观园”时探春有哪些具体表现?这反映了她怎样的性格?
▲▲
六、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5~18题。

杏黄月
张秀亚
杏黄色的月亮在天边努力地爬行着。

室内储蓄了一天的热气犹未散尽。

桌上玻璃缸中的热带鱼,活泼轻盈地穿行于纤细碧绿的水藻间,鳞片上闪着耀目的银光。

这是屋子中唯一出色的点缀了,一个孩子送的。

鱼鳞上的银光,在暮色中闪闪明灭,她想,那不是像人生的希望吗?但这些细碎的光片又能在人们的眼前闪耀多久呢?
杏黄月渐渐地爬到墙上尺许之处了,淡淡的光辉照进了屋子,屋子中的暗影挪移开一些。

门外的人声开始嘈杂起来,到户外乘凉的人渐渐多了,他们的语声像起泡沫的沸水,而隔了窗子,那些“散点”的图案式的人影,也像一些泡沫——大的,小的;映着月光的,隐在黝暗中的;时而推挤着,时而分散开;有的忽然变大,闪着亮光;有的忽然消灭,无处追寻。

忽然有个尖锐而带几分娇慵的声音:“月亮好大啊.快照到我们的头顶上了。

”接着是一阵
伴奏的笑声。

玻璃缸中的热带鱼都游到水草最密的方向去了。

街上嘈杂的人语声、欢笑声,沉寂了下来。

谁家有人在练习吹箫,永远是那低咽的声音,重复着,重复着,再也激扬不起来了。

月亮也似仍在原来的地方徘徊着,光的翅翼在到处扑飞。

门外像有停车的声音,像是有人走到门边……她屏止了呼吸倾听着。

那只是她耳朵的错觉,来的,只有那渐渐逼近的月光。

月光又更亮了一些,杏黄色的,像当年她穿的那件衫子。

藏放在箱底多久了呢,她已记不清了。

没有开灯,趁着月光她又将桌子上的那封老同学的信读了一遍,未了,她的眼光落在画着星芒的那一句上:“我最近也许会在你住的地方路过,如果有空也许会去看看你。

”也许……也许……她脸上的笑容,只一现就闪过去了,像那些热带鱼的鳞片,悠然一闪,就被水草遮蔽住了。

水草!是的,她觉得心上在生着丛密的水草,把她心
中那点闪光的鳞片,那点希望都遮住了。

她怏怏的将信叠起,塞在抽屉的一些旧信中间。

那低咽的箫声又传来了,幽幽的,如同一只到处漫游的光焰微弱的萤虫,飞到她的心中,她要将它捕捉住……对,她己将它捕捉住了,那声音一直在她的心底颤动着,且萤虫似的发着微亮。

她像是回到了往日,着了那件杏黄的衫子轻快地在校园中散步,一切像都是闪着光,没有水草,……是的,一切都是明快朗丽的,没有水草在通明的水面上散布暗影,年轻的热带鱼们在新鲜的清凉的水里快活地穿行着。

耳边、窗外、街头没有嘈杂的声音传来。

那些女孩子们说话的时候,也没有这么多的“也许,也许”,她们只是写意地在那园子里走着,欣赏着白色花架上的茑萝。

“像是逸乐,又像是死亡。

”她记得她们中间有一个当时如是说——那是向着那盛开的茑萝,向着七月的盛夏说的,其实什么是逸乐什么是死亡,她那时根本不了解,
也因为如此,觉着很神秘,很美。

她想,她永远不会了解前一个名词的意义了。

她睁开眼睛,又大又圆的月亮正自窗外向她笑着,为她加上了一件杏黄的衫子。

“一件永不褪色的衫子啊。

”她感叹着。

月光照着桌子上的玻璃鱼缸,里面的热带鱼凝然不动,在那个多水草的小小天地里,它们都已经睡去了。

呜咽的箫声已经听不见了,吹箫的人也许也已经睡了。

夜渐渐的凉了,凉得像井水……
她站在窗前,呼吸着微凉的空气,她觉着自己像是一尾热带鱼,终日在这个缸里浮游着,画着一些不同的圆,一些长短大小不同的弧线。

她向着夜空伸臂划了一个圆圈,杏黄色的月亮又忍不住向她笑了,这笑竟像是有声音的,轻金属片的声音,琅琅的。

本文导航1、首页2、高中第二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23、高中第二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34、高中第二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45、高中第二册语文期末考试试
题-56、高中第二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67、高中第二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7
15.除杏黄月外,还写了哪些富有内涵的事物?请简要概括。

▲▲
16.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⑴她想,她永远不会了解前一个名词的意义了。

▲▲
⑵这笑竟像是有声音的,轻金属片的声音,琅琅的。

▲▲
17.请从结构、内容两方面分析文中“她”读老同学的信这一情节的作用。

▲▲
18.题为“杏黄月”,并多处写到它。

它在文中有哪些作用?请对此予以探究。

▲▲
七、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9~21题。

百年萧红的寂寞
唐宝民
电影《萧红》的热映,引发了人们对这位苦难的女作家的关注。

与近年来大红大紫的那些新潮女作家相比,我喜欢依然寂寞的萧红。

虽然她已经离开这个世界70多年了,但她依然在感动着我,不时引发我对她长久的怀念。

作为“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萧红,其经历最为悲苦也最具传奇色彩,无论是幼年丧母的惨痛,还是长大后逃婚出走的凄惶,漂泊流浪的苦楚与艰辛,玉殒香江的凄凉结局,都让人为之浩叹欷歔。

她颠沛流离短促而悲凉的一生,虽饱含放逐的寂寞与孤独,她却以柔弱多病的身躯面对命运强加给自己的一切,勇敢地与命运做着最顽强的抗争,以不屈的精神让生命充满了壮美的情怀,完成了对于苦难的壮丽超越。

她的文字没有时尚华丽的成分,也没有感伤沉沦的色彩,没有受过完整教育的她,用平实的笔调白描的手法去书写黑土地、呼兰河,以及生活在那里的人们的真性情。

她是用血泪在写作,记
录了中华民族一个时代的悲歌,最真实地呈现了当时的广大民众的生活状况,就如胡风在为《生死场》作的后记中所概括的那样:“蚁子似的生活着,糊糊涂涂地生存,乱七八糟地死亡,用自己的血汗、生命肥沃了大地,种出粮食,养出畜类,勤勤苦苦地蠕动在自然的暴君和两只脚的暴君威力下面”,这种来自底层体验所产生的痛感,使她的作品具有了一种博大而深沉的文化意蕴及丰厚的文化内涵。

她渴望着生命中能拥有一份值得永远珍藏的爱,然而,每一次爱的经历,于她而言都几乎是一场灾难,都以遍体鳞伤而告终。

她与萧军在离乱中相识相恋,在风雨飘摇的乱世中相濡以沫地度过了六年幸福的时光,然而却没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与端木蕻良短暂的感情使萧红越发寂寞,她带着一颗残破的心远走香港。

萧红病倒在香港,曾经爱过她的人都不在身边,年仅31岁便玉殒香江,孤独地葬在浅水湾,可谓“叶落他
乡情难酬”。

1942年1月12日,一个美丽而孤独的灵魂凄惨地死去,“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留得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去了……半生尽遭白眼,身先死,不甘,不甘!”作为物理意义上的生命已经不存在了,但她的文字和精神却向死而生,洗尽铅华,万古长存,诚如作家刘烨所说的那样:“在多灾多难的现代文学史上,我最敬重的是鲁迅,最感动伤怀的是萧红。

有着为奴隶的萧红,我才感到心原来还未被生活、意志、理性熬炼成石头。


本文导航1、首页2、高中第二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23、高中第二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34、高中第二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45、高中第二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56、高中第二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67、高中第二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7
19.萧红离世70多年,依然感动作者、让作者长久地怀念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
20.谈谈你对结尾处画线句的理解。

▲▲
21.作者认为为什么说萧红是“寂寞”的?请结合全文内容作简要分析。

▲▲
八、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虎啸深山,驼走大漠,因为选择了适合自己的位置才造就了生命的极致;小桥流水,蝉吟虫唱,斗转星移,珍器古玩,因为选择了适合自己的方式才创造了美景奇观;……。

世间万物只有选择适合自己的位置,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生命状态,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请以“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中国()高中频道为大家整理了xxxx 年人教版高中第二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