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解读: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二十章《电与磁》第一节《磁现象 磁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章电与磁
第1节磁现象磁场
一、磁现象
1.磁性:磁体能吸引铁(钢)、钴、镍等物质,不吸引铜、铝、金、银等物质。

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作磁体。

磁体按照外形可以分为:条形磁体、蹄形磁体、针状磁体。

按照来源分可以分为:天然磁体和人造磁体。

按照磁性的保持时间长短分为:永磁体和软磁体。

3.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位。

磁体上不同部位的磁性强弱不同,条形磁体两端磁性最强,中间磁性最弱。

4.磁极个数:一个磁体一定有两个异名磁极。

磁极一定是成对出现的,单个磁极是不存在的。

5.磁化的实质:把铁、钴、镍这类物质里面的原子可以看成是一个个的小磁针,磁化的过程就是使这些小磁针的排列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整体就显示出磁性。

二、磁场
1.磁场:磁场是真实存在于磁体周围的客观物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2.磁场的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磁场产生的。

3.磁场的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小磁针所放置位置的磁场方向。

小磁针静止时,南北两极的指向是相反的。

三、磁感线
1.磁感线:磁感线是一些有方向的曲线,它可以方便、形象地描述磁场。

这是利用了理想模型法。

2.磁感线特点:
(1)在磁体的外部,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北极出发,回到磁体的南极。

而在磁体的内部磁感线是从磁体的南极出发,回到磁体的北极。

这样磁感线在磁体的外部和内部就形成一条条闭合的曲线。

(2)磁感线在磁体的周围是立体分布的。

(3)磁感线的疏密可以表示磁场的强弱。

磁场最强的部位磁感线最密,磁场最弱的部位磁感线最疏。

(4)磁感线之间永远不会相交。

3.磁感线上任意一点的磁感线方向、放在该点的小磁针的北极的指向、该点的磁场方向是一致的。

四、地磁场
1.地磁场:地球周围存在的磁场。

这个磁场的分布与条形磁体的磁场分布相似。

2.地磁的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地磁的北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

3.磁偏角:地磁南北两极连线与地理南北两极连线的夹角。

这个角度由我国宋代的沈括首先发现。

【典题通法】
考点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
【例1】(2017·南开一模)小红在学习磁现象时,她在实验室拿来甲、乙两根形状完全相同的钢棒,为了判断钢棒的磁性情况,小红做了个小实验,她发现当甲的一端靠近乙的一端时,乙按如图方式转动起来,则小红可判断( C )
A.一定是甲棒有磁性,乙棒无磁性
B.一定是乙棒有磁性,甲棒无磁性
C.甲、乙都可能有磁性
D.甲、乙都一定有磁性
【解析】由于磁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所以甲、乙两个钢棒中可能只有一个是磁体,A、B、D均错误;甲、乙如果都有磁性,两个异名磁极靠近时,也相互吸引,C正确。

【技法点拨】判断物体有无磁性的方法:
1.利用磁体的性质判断。

2.利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判断。

(1)相互排斥,一定都有磁性。

(2)相互吸引,可能都有磁性,也可能一个有磁性一个没有磁性。

考点磁场和磁感线
【例2】(2017·淮安中考)小磁针在如图所示的位置静止,标出小磁针的N极。

【解析】本题考查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和磁场的方向。

由磁感线的形状和方向可确定:左右两个磁极均为N(或S)极;小磁针的N极的指向与该点的磁场方向相同。

答案:如图所示
理想模型法
解读:模型法借助于与原型相似的物质模型或抽象反映原型本质的思想模型,间接地研究客体原型的性质和规律。

通俗的说即是通过引入模型(能方便我们解释那些难以直接观察到的事物的内部构造,事物的变化以及事物之间的关系的符号、公式、表格、实物等)将物理问题实际化。

应用:研究磁场利用磁感线描述、光线、力的示意图等。

1.研究磁场时,引入了磁感线来描述磁场。

2.用光线表示光的传播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