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一高中语文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高一高中语文期中考试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百舸(gě)蓊郁(wěng)湍急(tuān)匀调(diào)
B.土坯(pī)勾当(gōu)茅茷(fá)曝背谈天(pù)
C.追溯(sù)浸渍(zì)泥淖(nào)长歌当(dàng)哭
D.绮窗(qí)按捺(nài)跬步(kuĭ)桑梓之情(zĭ)
2.下列句子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A.窗外的天气晴朗得像晚秋一样;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隘,引诱得使你在房间里坐不住。

B.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愣愣如鬼一般。

C.这恶魔似的铁马,那振耳欲聋的机器喧嚣声已经传遍全乡镇了,它已经用肮脏的工业脚步使湖水混浊了。

D.自由地选择我们个人闲遐时能完全沉溺其中的杰作,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这归根到底是一切生活所赋予的意义。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塞上高原土地、牧草丰盛,有着大力发展养兔业的优越条件。

②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躲在屋里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__________异境。

③那个可遮风挡雨的实在的家,并不能从心灵深处抹去他无家可归的感觉。

他只能望着江上烟波,在心中
__________一派苍凉。

A.辽阔蛰居体味B.寥廓闲居品味C.寥廓闲居体味D.辽阔蛰居品味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墙壁上有着许多霜花似的花纹,在灯光的照耀下,满墙都放射着姹紫嫣红的光芒,就好像是彩虹织成似的。

B.《围城》算不上畅销书,但它以其特立独行的语言、生动细致的描写和刻画入微的细节,以及对人生世态的深刻解读,毫无疑问地成为一部有分量的小说。

C.这一仗打得真是艰苦卓绝,直到增援部队及时赶到,才算功败垂成,取得小胜。

D.一个人一旦有了官位,许多“朋友”就会纷至沓来。

稍有不慎,就会迷失方向。

因此领导干部一定要“慎交友”、“距离交友”,做到“君子之交淡如水”。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国家财政部再度重申,各级政府执法部门的各种罚没款必须依法上缴,不能截留自用,他们的经费来源只能来自国家财政拨款。

B.有些国家用传统现实主义的思维方式来看待能源问题,对一些发展中国家增加能源需求品头论足,鼓噪“能源威胁论”。

C.虽然现在所学的一些专业课,对我们很陌生,学起来比较吃力,不过我相信,在老师的帮助下,只要下苦功,就一定能够学好。

D.通过学习《我的五样》,使我们对自己生命的存在价值有了深刻的认识。

6.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短语,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所谓“盛世”,这个概念是有标准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中国历史上,___________;
___________。

①盛世,是指长时间的持续繁荣,灿然文治,赫赫武功
②按严格的标准,只有两个盛世,即盛唐与康乾盛世
③世者,世纪也,也就是一百年
④按宽泛的标准,则还可以加上汉代的文景之治与武帝前期
A.①②④③B.③①②④C.②③①④D.③④①②
7.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窗外是碧海般的青天,一弯金月,好似灯火辉煌的扁舟
B.溪水绕着山头缓缓地流着,远远望去就像一条玉带系在山腰上。

C.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
D.阳春三月,沉睡了一冬的银梨树被蒙蒙细雨淋醒
8.下面句子措辞最得体的一项是()
A.鲁迅先生不幸逝世,噩耗传来,举国震悼。

B.张老师,我们全班同学都很赏识你的教学方法。

C.(听朋友要来访)老王高兴得合不拢嘴:“太好了,明天我一定在府上恭候各位光临。


D.你既然身体欠佳,那你给老师打个电话,请半天假。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
A.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C.望美人兮天一方
D.居是州,恒惴栗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A.顺流而东也B.箕踞而遨
C.吾师道也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11.下列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A.句读之不知B.凌万顷之茫然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D.徘徊于斗牛之间
12.选出对下列加点词解释全正确的一项()
A.①白露横江(白色的霜露)②侣鱼虾而友麋鹿(使……成为朋友)
B.①击空明兮溯流光(空旷明朗)②倚歌而和之(伴奏)
C.①舳舻千里(首尾相接的船只)②举匏樽以相属(互相劝酒)
D.①入深林,穷回溪(穷尽)②而吾与子之所共食(共同适应)
二、文言文阅读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意有所极,梦亦同趣极,至
B.缘染溪,斫榛莽缘沿着
C.外与天际,四望如一际,边际
D.引觞满酌,颓然就醉颓然,跌倒的样子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C.而未知西山之怪特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D.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3】下列对课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第一段交代作者的创作背景,及宴游西山之前的生活和心情。

其目的为了表现自己被贬后能够游山玩水忘却忧愁的愉快心境。

B.第二段中写出了偶遇西山,远望怪特,从而有了宴游西山的艰难过程。

C.文章末尾道出宴游之乐,自然与心灵的合一,精神的顿时解脱。

D.作者通过对比和衬托手法,写出了西山形势的高峻、气象的高远。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2)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三、现代文阅读
1.想北平(节选)
想北平
老舍
如果让我写一本小说,以北平作背景,我不至于害怕,因为我可以捡着我知道的写,而躲开我所不知道的。

让我单摆浮搁的讲一套北平,我没办法。

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我知道的真觉太少了,虽然我生在那里,一直到廿七岁才离开。

以名胜说,我没到过陶然亭,这多可笑!以此类推,我所知道的那点只是“我的北平”,而我的北
平大概等于牛的一毛。

可是,我真爱北平。

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

我爱我的母亲。

怎样爱?我说不出。

在我想作一件讨她老人家喜欢的时候,我独自微微的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

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揭露在外面一些来。

我之爱北平也近乎这个。

夸奖这个古城的某一点是容易的,可是那就把北平看得太小了。

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粘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只是说不出而已。

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象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

啊!我不是诗人!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象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

这不但是辜负了北平,也对不住我自己,因为我的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给的。

我不能爱上海与天津,因为我心中有个北平。

可是我说不出来!
【1】请用自己的话写出第一段中加点的“此”指代的内容。

(2分)
【2】第二段开头写“我真爱北平”,为什么接着写“我”怎样“爱我的母亲”。

(3分)
【3】作者在文中反复说“我说不出”“只是说不出而已”“可是我说不出来”,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简析这样写的作用。

(4分)
2.课外语段(8分)
秋天的心
林清玄
我喜欢《唐子西语录》中的两句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这是说山上的和尚不知道如何计算甲子日历,只知道观察自然,看到一片树叶落下就知道天下都已是秋天了。

从前读贾岛的诗,有“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之句,对秋天萧瑟的景象颇有感触,但说到气派悠闲,就不如“一叶落知天下秋”了。

现代都市人正好相反,可以说是“落叶满天不知秋,世人只会数甲子”。

对现代人而言,时间观念只剩下日历,有时
日历也可有可无,而只剩下钟表了,谁会去管是什么日子呢?三百多年前,当汉人到台湾来垦殖的时候,发现台湾
的平埔族山胞非但没有日历,甚至没有年岁,不能分辨四时,而是以山上的刺桐花开来计年,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

初到的汉人想当然地感慨其“文化”落后,逐渐同化了平埔族。

到今天,平埔族已快要成为历史名词了,他们有了年岁、知道了四时,可是他们的后裔有很多已经不知道什么是刺桐花了。

对岁月的感知变化由立体到平面可以如此迅速,怎不令人兴叹?以现代人为例,在农业社会中还知道天气、岁时、植物、种作等等变化是和人密切相关的,但是,商业形态改变了我们;春天是朝九晚五,冬天也是朝九晚五;晴天和雨天已经没有任何差别了。

这虽使人离开了“看天吃饭”的阴影,却也多少让人失去了感时忧国的情怀和胸怀天下
的襟抱。

记得住在乡下的时候,大厅墙壁上总挂着一册农民历,大人要办事,大至播种耕耘、搬家嫁娶,小至安床沐浴、立券交易都会去看农民历,因此到了年尾,一本农民历差不多都翻烂了。

这使我从小对农民历就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感情。

一直到现在,我还保留着看农民历的习惯,觉得读农民历是快乐的事。

就看秋天吧,从立秋、处暑、白露到秋分、寒露、霜降,都是美极了,那清晨田野中白色的露珠,黄昏林园里泛黄的落叶,不都是在说秋天吗?所以,虽
然时光不再,我们也不应该失去农民那种在自然中安身立命的心情。

城市不是没有秋天,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就会知道,本来从东南方吹来的风,现在转到北方了;早晚气候的寒凉,就如同北地里的霜降;早晨的旭日与黄昏的彩霞,都与夏天时大有不同了。

变化最大的是天空和云彩,在夏日明亮的天空,逐渐地加深蓝色的调子,云更高、更白,飘动的时候仿佛带着轻微的风。

每天我走到阳台抬头看天空,知道这是真正的秋天,是童年记忆中的那个秋天,是平埔族刺桐花开的那个秋天,也是唐朝山僧在山上见到落叶的那个秋天。

若能感知天下,能与落叶飞花同呼吸,能保有在自然中谦卑的心情,就是住在最热闹的城市,秋天也不会远去。

如果眼里只有手表、金钱、工作,即使在路上被落叶击中,也见不到秋天的美。

秋天的美多少带点萧瑟之意,就像宋人吴文英写的词“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一般人认为秋天的心情会有些愁
恼肃杀,其实,秋天是禾熟的季节,何尝没有清朗圆满的启示呢?
我也喜欢韦应物的一首秋天的诗: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在这风云滔滔的人世,就是秋天如此美丽清明的季节,要在空山的落叶中寻找朋友的足迹是多么困难!而在红砖道上,淹没在人潮车流之中,要找自己的足迹,更是艰辛啊!
【1】本文开篇和结尾两处都引用了一些诗句,分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分)
【2】文章的题目为“秋天的心”,结合文本回答:作者所谓的“秋天的心”是怎样的?(3分)
【3】作者最后说“而在红砖道上,淹没在人潮车流之中,要找自己的足迹,更是艰辛啊!”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3分)
四、语言表达
1.仿照划线的句子,在文中的横线上写上相应的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命运给予河蚌的是一粒沙子,河蚌回报世界的却是一颗晶莹的珍珠;,;命运给予巨石的是千锤百炼,巨石回报世界的却是一座神像。

2.许多城市都用独特的宣传口号作为自己的“名片”。

如:曲阜,“孔子故里,东方圣城”;镇江,“一座美得叫人吃醋
的城市。

请你为自己的家乡舟山(具体某一个地方亦可)写一条宣传口号。

五、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任选三句)。

(6分)
(1)吾尝终日而思矣,。

(2)不积小流,。

(3)位卑则足羞,。

(4),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5)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6),渺沧海之一粟。

六、作文
写作题(40分)
有这样一些幸福的人,他们喂马,劈柴,周游世界;有这样一些幸福的人,他们将自己的希望变成别人梦想的种子;有这样一些幸福的人,他们把自己的痛苦化作他人的幸福;……
请以“做一个幸福的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得抄袭或套作。

浙江高一高中语文期中考试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百舸(gě)蓊郁(wěng)湍急(tuān)匀调(diào)
B.土坯(pī)勾当(gōu)茅茷(fá)曝背谈天(pù)
C.追溯(sù)浸渍(zì)泥淖(nào)长歌当(dàng)哭
D.绮窗(qí)按捺(nài)跬步(kuĭ)桑梓之情(zĭ)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字音的识记能力。

此类题主要考查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生僻字的字音和字形,多音字要依
照“据义定音,音随义转”的特点,区分一般词语与专用词语的读音、词性辨别读音等。

答题时,要采用比较排除法,“匀调”的“调”应读tiáo;B项,“勾当”的“勾”应读gòu;D项,“按捺”的“捺”应读nà。

所以选C。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2.下列句子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A.窗外的天气晴朗得像晚秋一样;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隘,引诱得使你在房间里坐不住。

B.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愣愣如鬼一般。

C.这恶魔似的铁马,那振耳欲聋的机器喧嚣声已经传遍全乡镇了,它已经用肮脏的工业脚步使湖水混浊了。

D.自由地选择我们个人闲遐时能完全沉溺其中的杰作,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这归根到底是一切生活所赋予的意义。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字形的识记能力。

解答此题,可用比较排除法。

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可以先排除固定词语、常用词语,然后,结合着词语意思来辨别词语搭配是否正确。

A项,洋隘—洋溢;C项,振耳欲聋--震耳欲聋;D闲
遐--闲暇。

所以选B。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塞上高原土地、牧草丰盛,有着大力发展养兔业的优越条件。

②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躲在屋里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__________异境。

③那个可遮风挡雨的实在的家,并不能从心灵深处抹去他无家可归的感觉。

他只能望着江上烟波,在心中
__________一派苍凉。

A.辽阔蛰居体味B.寥廓闲居品味C.寥廓闲居体味D.辽阔蛰居品味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词义辨析的能力。

解答此题,可根据词语的意义,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①寥廓:高远空旷;辽阔:广阔宽广。

蛰居:像动物冬眠一样长期躲在一个地方,不出头露面;闲居:在家里住着没有工作做。

体味:仔细体会,侧重在某一种情境中;品味:尝试滋味,仔细体味,侧重精力集中在某一方面。

所以选A。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墙壁上有着许多霜花似的花纹,在灯光的照耀下,满墙都放射着姹紫嫣红的光芒,就好像是彩虹织成似的。

B.《围城》算不上畅销书,但它以其特立独行的语言、生动细致的描写和刻画入微的细节,以及对人生世态的深刻解读,毫无疑问地成为一部有分量的小说。

C.这一仗打得真是艰苦卓绝,直到增援部队及时赶到,才算功败垂成,取得小胜。

D.一个人一旦有了官位,许多“朋友”就会纷至沓来。

稍有不慎,就会迷失方向。

因此领导干部一定要“慎交友”、“距离交友”,做到“君子之交淡如水”。

【答案】D
【解析】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

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A姹紫嫣红:形容各种花朵娇艳美丽,不用于光线;B特立独行,指有见识,有操守,不随波逐流,用错了
对象。

C“功败垂成”意为快要成功时遭失败,不符合语境。

所以选D。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国家财政部再度重申,各级政府执法部门的各种罚没款必须依法上缴,不能截留自用,他们的经费来源只能来自国家财政拨款。

B.有些国家用传统现实主义的思维方式来看待能源问题,对一些发展中国家增加能源需求品头论足,鼓噪“能源威胁论”。

C.虽然现在所学的一些专业课,对我们很陌生,学起来比较吃力,不过我相信,在老师的帮助下,只要下苦功,就一定能够学好。

D.通过学习《我的五样》,使我们对自己生命的存在价值有了深刻的认识。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修改语病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仔细分析病句的类型,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

A“来源”和“来自”重复;C“专业课对我们很陌生”
主客体颠倒;D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可去掉“通过”或“使”。

所以选B。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

6.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短语,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所谓“盛世”,这个概念是有标准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中国历史上,___________;
___________。

①盛世,是指长时间的持续繁荣,灿然文治,赫赫武功
②按严格的标准,只有两个盛世,即盛唐与康乾盛世
③世者,世纪也,也就是一百年
④按宽泛的标准,则还可以加上汉代的文景之治与武帝前期
A.①②④③B.③①②④C.②③①④D.③④①②
【答案】B
【解析】此类题要在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具体语境,根据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

本题可根据描述的对象“盛世”,按照逻辑顺序分析,①③是相
对的,都是解释“盛世”的含义。

②④是一组解释不同标准下的盛世,可按逻辑顺序排列得出答案为B。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7.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窗外是碧海般的青天,一弯金月,好似灯火辉煌的扁舟
B.溪水绕着山头缓缓地流着,远远望去就像一条玉带系在山腰上。

C.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
D.阳春三月,沉睡了一冬的银梨树被蒙蒙细雨淋醒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表达能力。

解答此题,可抓住句子中关键词分析,ABC三项均为比喻句;D项,运
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所以选D。

【考点】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

8.下面句子措辞最得体的一项是()
A.鲁迅先生不幸逝世,噩耗传来,举国震悼。

B.张老师,我们全班同学都很赏识你的教学方法。

C.(听朋友要来访)老王高兴得合不拢嘴:“太好了,明天我一定在府上恭候各位光临。


D.你既然身体欠佳,那你给老师打个电话,请半天假。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

B.“赏识”用在上对下,C.“府上”改为“寒舍”,D.根据内容,应是家长
和孩子对话,就应用口语语体,而“身体欠佳”是书面语体。

所以选A。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
A.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C.望美人兮天一方
D.居是州,恒惴栗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中古今异义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题,可根据平时课内知识的积累,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A今义:读书用功或对事肯动脑筋(褒义)。

古义:思想意识的活动(中性)。

B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
很多人。

C古义:内心所思慕的人。

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事物的象征。

今义:美貌的人。

所以选D。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A.顺流而东也B.箕踞而遨
C.吾师道也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词类活用的理解能力。

可根据对课内词语活用的积累,根据常见的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词类活用类型,结合具体语境分析,ACD三项,均为名词用作动词;B 项,为名词用作状语。

所以选B。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11.下列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A.句读之不知B.凌万顷之茫然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D.徘徊于斗牛之间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句式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题,可根据常见的文言句式例如,省略句、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句等来分析判断,例句为定语后置句;B项,为定语后置句;A项,宾语前置句;C项,为被动句;D项,状语后置句。

所以选B。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12.选出对下列加点词解释全正确的一项()
A.①白露横江(白色的霜露)②侣鱼虾而友麋鹿(使……成为朋友)
B.①击空明兮溯流光(空旷明朗)②倚歌而和之(伴奏)
C.①舳舻千里(首尾相接的船只)②举匏樽以相属(互相劝酒)
D.①入深林,穷回溪(穷尽)②而吾与子之所共食(共同适应)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在课外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A友,意动用法,以……为朋友;B空明:月光下的清波;D共食:一同享用。

所以选C。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二、文言文阅读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意有所极,梦亦同趣极,至
B.缘染溪,斫榛莽缘沿着
C.外与天际,四望如一际,边际
D.引觞满酌,颓然就醉颓然,跌倒的样子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在课外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C项解释不正确,由原文上下句大意内容可知,C项,际,动词,交会。

所以选C。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