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天长市八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滁州市天长市八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
1. (2分)选择下列注音全对的一项()
A . 雾霭(ǎi)纠正(jiū)缄默(xián)迁徙(xǐ)
B . 赌注(dǔ)撤回(chè)沼泽(zhǎo)符合(fǔ)
C . 黑鹂(lí)预料(yù)蹼鹬(yù)弥漫(mí)
D . 喧闹(xuān)稀疏(shū)频繁(bīn)偶尔(ěr)
2. (2分) (2017八上·太原期末) 下列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褶(zhé)皱侏(zhū)儒镂空自出心栽
B . 风靡(mí)关隘(yì)猬集遴次栉比
C . 谪(zhé)官斟酌(zhuó)嶙峋重峦叠嶂
D . 愚氓(máng)龟(guī)裂悖论如火如茶
3. (2分) (2017八上·哈尔滨期中) 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科学家应该用专业的知识去传播科学的精髓,让科学获得最广泛公众的支持和理解,这是科学家的责任,也是一种担当。

“理解”与“支持”调换位置
B . 由于团省委的一系列关爱活动,使留守儿童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

把“感受”改为“体会”
C . 作家莫言采用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将民间故事和历史事实融入小说创作并取得杰出成就,被评为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被评为”改为“获得”
D .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受到中小学生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

删去“的原因”
4. (2分) (2017八上·哈尔滨期中) 名著中人物和情节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阿廖沙——寄居外婆家《童年》
B . 李逵——寿张乔坐衙《水浒传》
C . 诸葛亮——抹书间韩遂《三国演义》
D . 王熙凤——弄权铁槛寺《红楼梦》
5. (2分) (2017八上·哈尔滨期中) 下面情境下,你的劝阻最得体的一项是()
【情境】“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又值清明,人们用各种方式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今年,哈市推出了“植树祭故人”、“音乐祭悼”、“鲜花换纸钱”、“天堂短信”等祭奠方式,市民可以通过以上方法文明祭扫,而你的爸妈还要沿袭旧习,到路边烧纸钱。

A . 爸,妈,你们别再搞这种封建活动好不好啊?
B . 爸,妈,咱们追思先人可以,但也不能不讲功德啊,做什么事都要考虑一下别人的感受。

C . 追思先人无可厚非,但作为文明公民,我们也应该移风易俗,选择文明祭扫的方式,这样,一可以追思先
人,二又响应了政府号召,你们说对不对啊?
D . 爸,妈,今年清明节,咱们换种祭扫方式好不好?比如天堂短信,又文明,又能传递思念,你们看行吗?
6. (2分) (2017八上·哈尔滨期中)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013年感动中国人物胡佩兰——退休后20年坚持每天出诊的仁医。

她的颁奖词是: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

医者,。

你是仁医,是济世良药。

A . 看的是病,救的是命;开的是药,给的是生
B . 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
C . 开的是药,给的是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
D . 开的是药,给的是生;看的是病,救的是命
二、默写 (共1题;共10分)
7. (10分)补写句子
(1)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 ________,雌兔眼迷离。

(《木兰诗》)
(3)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

(龚自珍《己亥杂诗》)
(4) ________,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5)《游山西村》写村民祈求丰收,民风淳朴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6)《竹里馆》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7)《陋室铭》中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7分)
8. (17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1)解释下面句中加下划线的字。

①虽有佳肴②不知其旨也
③学学半④不知其善也
(2)下列加点字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 不知其旨也
B . 虽有嘉肴
C . 教然后知困
D . 教然后知困
(3)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②《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4)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请结合自身实际谈一谈。

四、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49分)
9. (25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老妪
①那个老妪是一个卖茶蛋的老妪。

在12月的一个冷天,在北京龙庆峡附近。

儿子须作一篇“游记”,我带他到那儿“体验生活”。

②卖茶蛋的皆乡村女孩儿和年轻妇女。

就那么一个老妪,跻身她们中间,并不起劲儿地招徕。

偶尔发一声叫卖,嗓音是沙哑的,所以生意就冷清。

茶蛋都是蛋煮的,老妪锅里的蛋未见得比别人锅里的小。

我不太能明白男人们为什么连买茶蛋都要物色女主人。

③老妪似乎自甘冷清,低着头,拨弄煮锅里的蛋。

时时抬头,目光睃向眼前行人,仿佛也只不过因为不能总低着头,目光里绝无半点儿乞意。

④我出于一时的不平,一时的体恤,一时的怜悯,向她买了几个茶蛋。

活在好人边上的人,大抵内心会发生这种一时的小善意,并且总克制不了这一种自我表现的冲动。

表现了,自信自己仍立足在好人边上,便获得一种自慰。

⑤老妪应找我两毛钱,我则扯着儿子转身便走,佯装没有算清小账。

⑥儿子边走边说:“爸,她少找咱们两毛钱。


⑦我说:“知道。

但是咱们不要了。

大冷的天她卖一只茶蛋挣不了几个钱,怪不易的……”
⑧于是我向儿子讲,什么叫同情心,人为什么应有同情心,以及同情心是怎样一种美德等等……
⑨两个多小时后,我和儿子从公园出来,被人叫住——竟是老妪。

袖着手,缩着瘦颈,身子冷得佝偻着。

⑩“这个人,”她说,“你刚才买我的茶蛋,我还没找你钱,一转眼,你不见了……”
⑪老妪一只手从袖筒里抽出,干枯的一只老手,递给我两毛钱,皱巴巴的两毛钱……
⑫儿子仰脸看我。

⑬我不得不接了钱。

我不知自己当时对她说了句什么……
⑭而公园的守门人对我说:“人家老太太,为了你这两毛钱,站我旁边等了那么半天!”
⑮我和儿子又经过卖茶蛋的摊前时,见一老叟,守着他那煮锅。

如老妪一样,低着头,摆弄煮锅里的蛋,偶尔发一声叫卖,嗓音同样是沙哑的。

目光偶向眼前行人一睃,也不过是任意的一睃,绝无半点乞意。

比别人,生意依旧冷清……
⑯人心的尊贵,一旦近乎本能的,我们也就只有为之肃然了。

我觉得我的类同施舍的行径,于那老妪,实在是很猥琐的……
(1)文章开头两段交代了怎样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有何作用?
(2)“我”故意多给老妪两毛钱,出于什么目的?后来“我”为什么自责“猥琐”?
(3)揣摩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老妪应找我两毛钱,我则扯着儿子转身便走,佯装没有算清小账。

(4)结合前文,说说第⑮段是怎样描写老叟的,有何作用?
(5)请结合文章分析“我”最可贵的地方在哪里。

10. (7分)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①有些人只会空想,不会做事。

他们凭空想了许多念头,滔滔不绝地说了许多空话,可是从来没认真做过一件事。

②也有些人只顾做事,不动脑筋。

他们一天忙到晚,做他们一向做惯的或者别人要他们做的事。

他们做事的方法只是根据自己的习惯,或者别人的命令,或一般人的通例。

自己一向这样做,别人要他们这样做,一般人都这样做,他们就“依葫芦画瓢”,照样做去。

到底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为什么要这样做,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他们从来不想一想。

③我们瞧不起前一种人,说他们是“空想家”。

可是往往赞美后一种人,说他们能够“埋头苦干”。

能够苦干固然是好的,但是只顾埋着头,不肯动动脑筋来想想自己做的事,其实并不值得赞美。

④这种埋头做事不动脑筋的人简直是——说得不客气一点——跟牛马一样。

拉磨的牛成年累月地在鞭子下绕着石磨转,永远不会想一想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为什么要这样做,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能够这样想的只有人。

人在劳动中不断地动脑筋,想办法,才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做这件事为什么目的,有什么意义,有什么缺点,才渐渐想出节省劳力,提高效率的方法。

人类能够这样劳动,能够一面做,一面想,所以文化能够不断地进步。

要不,今天的人类就只能像几万年以前的人类一样,过着最原始最简单的生活了。

⑤一事不做,凭空设想,那是“空想”。

不动脑筋,埋头苦干,那是“死做”。

无论什么事情,工作也好,学习也好,“空想”和“死做”都不会得到进步。

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

(1)作者对两种人持什么态度? 阐述了一种什么样的观点?(可用原文语句作答)
①作者的态度是________。

②阐述的观点是________。

(2)第④自然段中谈道“埋头做事不动脑筋的人”简直跟“牛马一样”,这一浅显生动的比喻,意在批评一种什么现象?
11. (17分) (2019八下·白山期末)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山岗上的秃树
①车过山岗的时候,忽然就发现了那株树,它突兀地站在冬天的地平线上,远离成片结队的森林,独自站立在寒风中,苍老、孤独、虬枝盘结,努力想把枝枝丫丫伸出生空,却怎样都伸不直的样子。

②那时节,夕阳西下,有飞鸟还巢,金色的夕阳把那棵秃树镀了一层金,暗淡的背景里,那棵秃树,彰显,凹凸,浮雕一样,像一张逆光的照片,唯美,清凉,没有一丝烟火气息,周遭的山岗,田野,石头,兀自静默,唯有风,像一个行吟诗人,抚过秃树,抚过旷野,抚过泥土,抚过沙石,留下一行行蹩脚的诗句。

③没法儿不心动,没法儿不震撼,为一种生命力,即使凋落,即便颓败,仍然致致以求,向上是它不朽的生命
力。

④没有一片叶子去装饰的树,像一个脱掉了华衣丽服的女人,裸露出来的,是无法掩饰的虚弱与丑陋。

可是这棵秃树,我一点都没觉得它丑,它姿态从容优雅,一幅经风见雨,处变不惊的模样,让我想起了老屋门前的那棵树,也是这样,也是光秃秃的,枝丫上没有一片叶子,不管是春天还是夏天,也不管是秋天还是冬天,它一直都是这样光秃秃,但是,它却一直是有生命力的,是鲜活着的,它树干里新鲜的养分和水分就足以见证。

⑤如果树记得自己的年龄,它一定是很老了,老到沧桑,老到连一片叶子,都承载不起。

当然,它也曾有过灿烂年华,浓荫如盖,蔽日遮天。

它也曾有过繁花似锦,蜂蝶萦绕,郁郁葱葱。

我曾在它尚且美好的年华里遇到过它,也曾在它硕大的树冠下,乘凉,奔跑,嬉戏,也曾在它的满树繁花下,忧伤,郁闷,思索。

它记着我们的一举一动,一笑一颦,它记得我们曾经的欢乐与悲伤,不管风雨雷电,不管冰冻霜寒,初衷不改地守护在老屋旁边。

⑥可是有那么一天,一个大雨之夜的早晨,那株苍老的秃树,一声不吭地倒下了,它的枝干满是皱褶,四分五裂地倒在地上,被摔成几截,腐朽不堪。

它有多少年没有长过叶子?难道它已经老朽的承载不起一个鸟窝?它是老得再也没有一丝力气挺立了吗?
⑦秃树不在了,留下一个光秃秃的树墩,那些鸟儿搬家了,我也迁徙了,远离了秃树,远离了老屋,可是不管走到哪里,那棵树,没有一片叶子的秃树,一直都默默地站在我的心里,像图腾,像支柱,像我依恋不舍的伴侣。

⑧车子越过山岗,飞驰而去,那棵站在山岗上的秃树,转瞬便被落下很远。

我回头,这棵站立在冬天里,似曾相识的秃树,透过车子带起的风沙烟尘,依旧傲然挺立在山岗上,依旧肃穆安静地挺立在寒风里。

⑨丑陋吗?其实也不见得,丑不丑,在人心。

记得看过一幅漫画,说一个人的思想就像底裤,你不能逢人就把自己剖开来,告诉人家你多有思想,也就是说,你不能遇到人就脱掉自己的衣服,露出底裤。

⑩秃树也是一样,树有树的内涵,树有树的心灵,美与丑需要慢慢琢磨和参悟。

秃树自有秃树的风韵和意味,懂得的人自然会体味它的好与妙,就像人生的每一个年龄段,童年有童年的纯真和烂漫,华年有华年的美丽与憧憬,老年有老年的芬芳和韵味,不经历,怎么知道其中的曼妙?
⑪站在冬天里的秃树,装饰别人的风景,也装饰自己的梦,而有梦的人不会苍老,而有梦的树四季常青。

(1)请从修辞角度赏析“它突兀地站在冬天的地平线上,远离成片结队的森林,独自站立在寒风中,苍老,孤独,虬枝盘结,努力想把枝枝丫丫伸出生空,却怎样都伸不直的样子”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2)作者由“山岗上的秃树”为什么联想到了老屋门前的那棵树?
(3)结合全文,分析文章第⑪段的作用。

(4)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 作者在山岗看到的那株树,虽然颓败,独自站立在寒风中,但令人心生敬意。

B . 老屋门前的那棵树也是这样光秃秃的,虽没有树叶,但自始至终傲然挺立在老屋前,一直都默默地站在“我”的心里。

C . 老树也曾有过灿烂的年华,正像人一样,也有自己的童真和韵味。

D . 第⑨段中“丑陋吗?其实也不见得,丑不丑,在人心”两句,作者意在告诉人们老树也有美好的心灵,也
有其独特的内涵和风韵,这种美需要人们用心去琢磨和参悟。

五、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2. (5分) (2019八上·宣州期中) 作文
请以“我想去”为题写一篇作文
写作提示:题材广泛,思维灵活,顺理成章即可,如“看海、拉萨、埃及、旅行、草原、醉读、大唐,北宋、三国、认识李白,穿越历史”等。

写作要求:①请先在横线上把题目补充完整;②文章以记述为主,叙事清晰,故事引人,鼓励创新;③内容具体,语言流畅,想象奇特,全文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
1-1、
2-1、
3-1、
4-1、
5-1、
6-1、
二、默写 (共1题;共10分)
7-1、
7-2、
7-3、
7-4、
7-5、
7-6、
7-7、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7分)
8-1、
8-2、
8-3、
8-4、
四、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49分)
9-1、
9-2、
9-3、
9-4、
9-5、
10-1、
10-2、
11-1、
11-2、
11-3、
11-4、
五、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