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美国《独立宣言》教学设计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美国《独立宣言》教学设计教案
第一篇:第1课美国《独立宣言》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独立宣言》的主要内容;《独立宣言》的民主思想;《独立宣言》的意义、作用和局限性。
理解与运用:比较分析《独立宣言》的思想渊源以及所体现的民主思想和独具的历史价值。
情感价值观:《独立宣言》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政治纲领的形式宣布了民主共和国的原则,是“第一个人权宣言”。
它体现的民主思想成为一代又一代美国人不断追求的理想。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独立宣言》体现的民主思想难点:《独立宣言》产生的历史背景
3.教学用具
幻灯片。
图片。
4.标签
美国《独立宣言》
教学过程【讲授新课】
一、《独立宣言》发表的背景
【问题探讨】《独立宣言》是在怎样的情景下颁布的?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归纳总结:
1、欧洲启蒙思想的深刻影响(理论基础)
2、北美启蒙思想家富兰克林和杰斐逊的推动
3、潘恩发表《常识》,激励人民为独立而战
4、独立战争爆发
5、杰斐逊等五人委员会草拟《独立宣言》(1776年7月4日通过)【探究延伸】学生阅读教材26页上面小字,了解杰斐逊的生平及贡献。
二、《独立宣言》体现的民主思想
【学习探究】《独立宣言》的主要内容由哪些部分组成?学生阅读教材归纳:
1、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为前言,阐述了宣言的目的。
第二部分高度概括了当时资产阶级最激进的政治思想——自然权利学说和主权在民思想。
第三部分历数英国压迫北美殖民地人民的条条罪状,说明殖民地人民是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被迫拿起武器的。
第四部分庄严宣告独立。
【学习探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不言而喻的;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如果遇有任何形式的政府损害这些目的,人民就有权利改变或废除它……
------《独立宣言》
材料二
各州选举人应具该州众议员之选举人所需之资格……(众议院议员人数及直接税额应按合众国所辖各州人口之多寡,分配于各州、此项人口数目包括所有公民及五分之三非公民。
并包括须服役数年之人,但未被课税之印第安人不算。
)
---《美利坚合国宪法(1787年)》
请回答:(1)材料一发表于何时?由何机构发布?体现了启蒙思想家的什么学说?
(2)针对材料
一、材料二保守性表现在哪?
答案提示:
⑴发表于1776年7月4日;由第二届大陆会议发表;体现了天赋人权学说,自由平等原则,人民主权学说。
(2)保守性表现在:材料一宣称一切人生来都是自由平等的,而材料二则以纳税的多少,把人
区分炎公民或非公民,来限制选举权,也材料一的精神相悖。
2、民主思想:平等与自然权利、主权在民、人民革命的权利。
3、发表的历史意义
引导学生从对美国的影响和对世界的贡献两个层次来认识:
(1)对美国:《独立宣言》表达了北美殖民地追求独立自由的愿望,在动员革命力量、鼓舞人民斗志、赢得战争胜利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它不仅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这一崭新国家的诞生,而且深深地影响到的它的未来
⑵对世界: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政治纲领的形式宣告了民主共和国的原则,彻底摧毁了封建专制主义的理论根基。
推动了欧洲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直接影响了法国大革命,对亚洲、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也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3、《独立宣言》的局限性:它提出的民权只是拥有一定财产的白人男性的民权,穷苦人白人、妇女、契约奴工和黑人没有民权。
【探究延伸】请同学们联系近代中国的社会状况,思考为什么美国独立战争和《独立宣言》会在中国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响?
答:(1)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要求推翻清王朝的专制统治,获得民族独立,争取民主权利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呼声。
(2)北美独立战争的胜利,《独立宣言》体现出的民主思想给中国人民极大鼓舞。
【巩固总结】
材料一
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人生来都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
---美国《独立宣言》(1776年)
材料二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种族、肤色或以前是奴隶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十五条修正案(1870年)
材料三
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性别而被合众国任何一州加以拒绝
或限制。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十九条修正案(1920年)
材料四(此年前满二十一岁的公民才拥有选举权,现规定)年满十八岁和十八岁以上的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为年龄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二十六条修正案(1971年)
(1)材料一确认了什么原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申明这一原则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的规定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3)概括材料二、三、四,指出美国公民的选举权是如何变化的。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从美国近两百年选举权的变化中得到的启示。
(5)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对材料一所确认的原则作简要分析。
答:(1)天赋人权(或自由平等)。
鼓舞了美国人民为争取独立而战争。
(2)美国独立后南北经济以不同方式发展;南北矛盾的焦点是奴隶制的存废问题;内战中,林肯政府顺应民意,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北方取得内战胜利,废除了奴隶制度。
(3)取消了选举权在种族、肤色和奴隶身份上的限制;取消了选举权在性别上的限制;放宽了选举权在年龄上限制。
(4)(评分说明:依据材料,符合史实的看法,)如美国公民选举权在历史上长期受到限制,选举制度的改变是人民争取和斗争的结果等,(即可满分。
)(5)天赋人权的原则虽然在历史上起过积极的作用,但在哲学上是以抽象人性论为基础,马克思从“社会关系的总和”来论证人的本质,是对抽象人性论的深刻批判。
课堂小结
(1)《独立宣言》标志着美国的诞生,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政治纲领形式宣布了民主共和国的原则。
宣称人的权利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反映了北美人民独立的愿望和要求,成为殖民地人民反英斗争的旗帜。
(2)它体现的民主思想,成为一代又一代美国人不断追求的理想(3)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和亚洲、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
课后习题
亚伯拉罕·林肯对杰斐逊在《独立宣言》的发布上所作的伟大贡献作出高度评价:“一切光荣属于杰斐逊,属于这样的一个人:在单独一个民族为其独立而进行的艰苦斗争中,他具有足够的冷静、远见和聪睿,把一条可以适用于任何民族和任何时代的抽象真理纳入一个纯粹革命的文献,并使这条真理在那里永垂不朽,以致无论是在今天或永远的未来,它对于死灰复燃的暴政和压迫的先兆,都必定是一种谴责和阻碍。
”
有人说,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强化了美国人民的法治观念,使美国人受到了充分的法律熏陶,奠定了美国人民主的思想和传统。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
板书美国《独立宣言》
第二篇:美国独立宣言
有感于《独立宣言》
姓名:黄荣威
学号:13311011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像是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
回到历史,由于封建专制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人民反对专制王权,最后取得了胜利。
而那时的美国还是英国的殖民地,当新兴的美利坚民族更渴望得到自由和平等,英国残酷的殖民统治激发了北美人民心中的怒火,一场争取独立的战争又将打响……
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发表,大大鼓舞了北美人民的斗志,成为北美人民争取独立的旗帜,对争取独立战争的胜利起了巨大推动作用。
《独立宣言》也是一篇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文献,它提倡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和主权在民思想,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和专制统治,否定英国对殖民地统治的合法性,宣言凝集了北美先进分子的思
想,它所体现的革命精神,对独立战争进程具有巨大的鼓舞和指导作用。
《独立宣言》正式向全世界宣告美国脱离英国而独立。
这标志着北美独立战争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即把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武装斗争同争取民族独立的伟大的正义事业联系起来。
7月4日这一天,被定为美国独立日。
不难看出,《独立宣言》在美国的历史上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性和人人信仰的魅力。
在中国,在我们的历史书上,专制、斗争、独立、自由是我们所熟悉的名词。
《独立宣言》的大名相信大部分学生也不会感到陌生。
但可惜的是,课文上并没有完整的《独立宣言》。
直到今天,起码我身边的人,没几个是能将《独立宣言》从头看了一遍的,虽然这只有几千字。
所以,我后悔早期没有机会阅读,这或许会带给我更深刻的影响。
但我也很惊讶,这个已影响了世界的文档,并没有出现在我们高中或者是大学的教材上。
或许专家们认为这不是一个必要的文本。
但是,正在我看来,这不能不说是我们的教育系统上一个巨大的错误。
且看看,《独立宣言》作为美国立国精神的最重要的文献之一,深深地影响了美国未来的发展。
自1776年以来,“人人生而平等”作为美国立国的基本原则,作为人们的信念和理想,一直为后人所传颂。
可以毫不犹豫的说,《独立宣言》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
《独立宣言》最重要的作用是将欧洲启蒙运动时期产生的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思想转化为现实政治的原则,它标志着美洲和人类历史上一种新的政治生态环境的开端。
《独立宣言》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文件,它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国家的名义宣布人民的权利为神圣不可侵犯的。
它比法国的《人权宣言》早13年,由于它是最单的阐明了天赋人权的政治纲领,因此马克思称它是“第一个人权宣言”。
《独立宣言》充满着革命精神,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政治纲领的形式宣告了民主共和国的原则,彻底摧毁了封建专制主义的理论根基,将人民主权首次贯彻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建国实践中。
它直接影响了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推动了整个欧洲的反封建斗争,也给拉丁美洲和亚洲民族独立运动以巨大推动力。
宣言所体现的民主共和思想,也使中国资产阶级思想家受到启迪和鼓舞,为辛亥革命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推动了中
华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我一直很欣赏《独立宣言》中“人人生而平等”的主张,在《人权宣言》中它又被进一步被阐发为“人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的,在权利方面是平等的。
”这也是人类最纯真,最朴实的一个共同愿望,即使是现在,人们还力求建设公平社会。
而佛教中也倡导“众生平等”,但是他宣传的是极乐世界的“平等”,产生了麻醉民众的消极作用,面对残暴的专制统治,信徒们就不会予以反抗。
可是《独立宣言》是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之上的。
是殖民地人民反英斗争的旗帜,大大鼓舞了北美人民的革命斗志,激励美国人民为实现独立的崇高目标而英勇战斗。
托马斯·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是政府的基本语句,是它获取权力的源头。
它开始于那些属于每个人的不可剥夺的权利。
所有的来保护的这些权利的力量只能由人民掌控,由政府练习。
《独立宣言》中有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他们被造物主赋予某些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它告诉世界,每个人都想拥有,也应该值得拥有他们的独立性。
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句子。
“我有一个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将站起来,并活出它的信条的真正含义: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
”你能认出这个句子吗?是的,这个句子援引马丁·路德·金在他著名的《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
是的,读了《独立宣言》后,伟大的金领略了其深藏的内涵。
作为普通学生的我们是否也应该从中学习一下呢?这个只能留给我们自己思考了。
最后,我认为“独立宣言”意味着我们生活在一个自由的国家,仍然是要保护我们的权利,天赋人权。
我们任何人都应该相互欣赏。
愿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自由的世界。
第三篇:《独立宣言》教学设计
《独立宣言》教学设计
初二学生对于美国(如自由女神像、民主制度、美国总统奥巴马)
有一定的了解,对于《独立宣言》的内容却所知甚少,对其与美国历史的联系也缺乏认识。
在教学中,可将学生已有的经验作为教学资源,结合相关史料进行分析,探讨《独立宣言》的核心理念,揭示《独立宣言》与美国社会发展的联系。
《独立宣言》是美国历史上一份重要的文献,它揭示了天赋人权、反抗暴政的基本原则。
对于这样一份历史文献,如果单纯从文字角度进行解读,对于初二的学生显得过于枯燥,以简单“三段论”为工具将《独立宣言》文本背后隐含的逻辑显性化,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独立宣言》道出了北美人民的共同心声,激励美国人民赢得独立战争的最终胜利,它的基本理念成为美国社会发展的不朽基石,为此本设计将《独立宣言》置于美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之中,辅以生动的故事细节与形象的材料,帮助学生理解《独立宣言》的作用及其深远影响。
本设计旨在通过对《独立宣言》文本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其主要内容,知道《独立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美国的诞生;从观察历史图片的形式,尝试运用按照一定的顺序提取有效信息进而提炼主题的读图方法,并培养学生基于史实进行合理想象的意识;运用多种史料,理解《独
【收稿日期】2014-12-01
立宣言》对北美独立战争的重大作用和对美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也是本课要掌握的。
根据以上分析,大致形式如下教学思路:第一,多维度看历史。
从《独立宣言》的核心理念,及其对于美国民众、独立战争和美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等多个方面分析《独立宣言》,将一个立体和丰满的《独立宣言》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历史、客观地评价《独立宣言》。
第二,注重学法指导。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对于《独立宣言》的文本,教师提供一个三段论的分析示例,然后让学生模仿示例去分析;其二,对于历史图片,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和视角(由近及远、从上往下)观察图片,提取有效信息进而提炼出图片主题;其三,指导学生基于相关史实,对历史展开合理的想象,加深对所学历
史内容的深刻理解。
二、教学过程
这就是《独立宣言》,1776年7月4日,56
位来自北美13块殖民地的代表一一在上面签字,他们中有律师、法官、医生、商人,还有音乐家和诗人。
他们共同见证了一个伟大时刻的到来――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
他们签署的是一份怎样的文件呢。
让我们来共同分析《独立宣言》的内容。
我们来看一句英文(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译成中文就是“人生而平等”。
但是,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出生”这个词的英文是Bear,而《独立宣言》用的是Create,创造。
二者有区别吗?Bear 是妈妈把孩子生下来。
Create是上帝造人。
也就是说,人从娘胎里出来的时候,是不平等的,有的人健壮,有的人瘦弱;有的人长得好看,有的人相貌一般。
但是,当上帝造人时,人是没有差别的,都被赋予了平等的权利。
这句话的上下文是什么呢?
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同学们都注意到这段话的一些关键词,人人、权利,等等。
概括起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是每个人都应享有的神圣权利。
《独立宣言》为什么要在开篇阐释这个道理呢?顾名思义,《独立宣言》就是要向世人说明北美独立的理由。
所以,《独立宣言》非常讲究论证的逻辑。
这个逻辑就是西方人非常熟悉的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大前提讲的是普遍条件,小前提讲的是具体条件。
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则结论正确。
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是每个人都应享有的神圣权利,这就是大前提。
小前提是什么呢?北美殖民地人民是人,同人生而平等一样,这也是不言而喻的。
根据大前提和小前提,大家能得出什么结论?北美人也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分析《独立宣言》中的
其他内容。
大家先概括这两段材料的意思。
材料1:当任何形式的政府对这些权利(生命、自由、追求幸福)具破坏作用时,人民便有权力改变或废除它,以建立一个新的政府。
材料2:他(英王)拒绝批准对公众利益最有益、最必要的法律。
未经我们同意便向我们强行征税。
他在我们的海域大肆掠夺,蹂躏我们沿海地区,焚烧我们的城镇,残害我们人民的生命。
第一则材料讲的是政府、人民的关系。
概括起来就是,若政府损害人民的权利,则人民有权更换政府。
第二则材料讲的是以英王为代表的政府与北美人民的关系。
概括起来就是,以英王为代表的政府损害北美人的权利。
现在请大家仿照刚才的范例,将对应的语句放置在正确的位置,哪个是大前提,哪个是小前提?“若政府损害人民的权利,则人民有权更换政府”是大前提,“以英王为代表的政府损害北美人的权利”是小前提。
根据这两个前提,大家能得出什么结论?北美人有权脱离英王的统治,建立自己的政府。
《独立宣言》就是用这样铿锵有力的语言,严密规整的逻辑,向全世界宣告了北美人民独立的正当性。
我们刚才引用的几段材料,也是《独立宣言》所要表达的核心意思,即自由平等、反抗暴政。
《独立宣言》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人权的郑重宣示。
了解《独立宣言》的主要内容后,回过头再看这幅油画,我们对画中人物的神情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签字现场,罗德岛代表威廉?艾勒里特意观察了与会者在签名时的面部表情。
从所有人的脸上,他都看到了“坚不可摧的信念”。
大陆会议主席约翰?汉考克特意用大大的黑体字签名,他说这样英王就是不用眼镜也能看清他的名字。
本杰明?富兰克林则幽默地说:要是能一起被吊死就好了,否则单独去见死神未免太孤单。
他们绝非危言耸听,当时战争局势不明,敌人又如此强大,一旦他们失败了,所有在《独立宣言》上签字的人都会被绞死。
他们后来的命运如何呢?56位代表中有4位在战争期间牺牲,5位被俘,有几位妻离子散,还有9位倾家荡产。
由此可见,这些会议代表,真的是用“生命、财产和神圣的名誉”来签署这份宣言。
当然,他们也不是在孤军奋战。
《独立宣言》刚刚印好,还带着热气,就被迅速送往十三个殖民地。
7月19日,《独立宣言》到达波士顿,发生了一件事情,地点就在波士顿的马萨诸塞议会大厦。
当时没有摄影摄像设备,人们用画笔记录下了珍贵的历史瞬间(见图1)。
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由近及远地来观察这张图片。
在近处,同学们观察到了什么?在广场上,有矜持的绅士、女士,有往前奔跑的小孩。
人们三五成群,在议论着什么。
在人们的前方,是一栋房子,这就是马萨诸塞议会大厦。
在二楼的阳台上,有几个人。
其中一个人穿着白衣服,他在当众大声朗读《独立宣言》。
他是谁呢?是议长吗?是议员吗?还是一位行政长官或地方乡绅?都不是,他叫汤姆?克拉夫,只是一个普通的工匠。
由此可见,《独立宣言》道出了像他这样的普通人的心声,激发了他作为一个美国人的主人翁的意识。
再往上看,在大厦的屋顶站着个人,他正在用斧头砍砸英国王权的象征――狮子像,这一举动有何寓意?对,意味着北美人民对英王统治的反抗。
通过这幅画作,我们能形象感受到《独立宣言》体现了北美人民的共同心声,在美国社会各个阶层中引起了层层波澜。
图片里也有和同学们年龄相似的孩子,他们也能理解大人们所做的事情吗?
图2是独立战争期间一个来自北卡罗来纳的小姑娘亲手绘制的笔记本封面。
按照我们刚刚学习的读图方法,从上往下看,同学们能读到哪些信息?首先,Martha Ryan’s book,玛塔?赖安笔记本。
左侧有一面旗帜,有同学说这旗子不是美国国旗,其实在1777年确定13颗星的星条旗(图片)前,曾经出现过几种不同的国旗方案,玛塔画的就是其中一种。
往下看,看到这些帆船和房屋,大家会想到什么呢?这个同学说:画的是赖安自己的祖先漂洋过海来到北美,在北美安家
了。
有同学不同意,认为这些船也许代表着一百多年间陆续乘船来到北美的人们,这些房子可能就是他们到达美洲后建立的家园。
老师认为,同学们的推测非常有道理。
此外,老师注意到你们用了“也许”和“可能”两个词,看来你已经意识到我们只是基于史实的合理想象。
最下方,大家认识这两个英文单词吧?自由和死亡。
中间的or,可译为“或者”,连在一起就是“要么自由,要么死亡”。
“不自由,毋宁死”,这是当时在北美殖民地流传最广泛的口号。
我们不知道赖安是在什么情形下对自己的笔记本做这样装饰的。
也许英国的军队攻打到北卡罗来纳,在家中或者学校的书桌旁学习的赖安能清晰地听到两方交战的枪炮声;也许由于战事正紧,她的父亲正作为民兵抵抗英军的进攻;也许她已经见过不少人为了保卫家园失去了生命……
当我们再凝视这幅图片,200多年前一个同龄人用自己的笔记录了她眼中的世界。
也许战事正酣,她却用了许多的花朵来装饰她的笔记
本。
我们是不是可以想象,玛塔,这样一个非常爱美的小女孩,也许还有许多美好的希望寄托在这些美丽的花中呢。
美好的希望是需要通过艰苦的斗争去争取的。
据统计,独立战争参战人数最多时有25万人,这意味着北美殖民地每2~3个白人男子中就有一个要走上战场。
这是一份士兵名单,从中我们不难发现,他们中年龄最大的42岁,最小的仅有11岁。
他们的职业五花八门,有农民、有木匠、有皮匠、有理发匠还有作家。
他们为什么能走到一起呢?美国当时实行的志愿兵制,他们不是被抓过来当兵的。
虽然他们具体的动机存在差异,许多人是因为生活所迫才参兵入伍,但是他们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为了《独立宣言》所揭示的自由平等的原则。
为了这个目标,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地域的人民走到了一起。
因此,是《独立宣言》吹响了北美独立战争的胜利号角。
二百年多后,一位混血黑人当上了美国总统,他就是奥巴马。
他在写给女儿的信中写道:
那时的我和你们差不多大,当你们的祖母指着《独立宣言》一字一句读给我听时,她告诉我,我们的战士之所以勇敢地踏上追求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