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春一中高二年期中考语文科试卷(2018.04)
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2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把时间变成历史
李拯
阅读历史,有这样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在古代中国,挑战中华文明的游牧民族,为什么大多反而被中国文化所“内化”?一个很有启发性的答案是,中国文化有着由文明定义的“历史叙事",相对而言,游牧民族则只拥有自然流动的时间。
这启示人们,时间自在自为地流逝,唯有通过人类文明,才能变成具有人文刻度的历史。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如果缺少人的行动与奋斗,时间只是“逝者如斯夫"的自然变化.马克思说过,“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成过程".可以说,正是人类生生不息的奋斗,才把匀速流动的时间,变成有着起伏快慢和生长节奏的历史,从而建构起一个前后相续、薪火相传的“意义的世界”。
而作为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断、在几千年时间跨度里保持了连续性的文明体系,中国比其他国家更加注重“历史意识”。
我们的时间之轴,可说被一系列伟大的历史事件所标定。
比如说,秦统一中国,既证明了大一统的可能性,也让大一统成为中国历史的主流叙事和预设
模式;再比如说,前段时间举国纪念长征胜利,正是因为80年前那场史诗般的征途,为现代中国走出了一条开阔的道路.一代代人的接续奋斗,就像锋利的铧犁一样,在时间的荒原里开垦出历史的田垄,由此哺育着文明的生长繁荣。
时间一旦变成历史,就不仅关乎过去,更意味着向未来的延伸。
博尔赫斯在其小说名篇《小径分叉的花园》里,用“小径分叉”来比喻时间的分叉,因为“时间总是不断地分叉为无数个未来”。
其实,时间分叉只是形象的文学修辞,时间不会自动分叉,而恰恰是人类的奋斗,才让未来具有可以期待的无限可能性。
在人类历史上,无论是恺撒的“我来,我见,我征服”,还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抑或是牛顿提出三大定律,正是人类对未来可能性的不懈追求,才不断把无声的时间变成激动人心的历史。
可以说,失去了可能性,未来就不再值得期待,历史就不再值得创造,剩下的只是自然时间的无谓流动而已。
因此,在历史的语境中,未来不再只是未曾到来的时间,而是等待着人们去创造的无限可能性。
而实现未来的可能性,这本身就是在创造历史。
在这个意义上,把时间变成历史,就具有了深刻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
今天的中国,正在进行着把现代化与10亿级人口规模相结合的伟大事业,始终在“向着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未来前进”。
中国的发展已经改变了西方教科书上的固有模式,而中国的未来也将给现代文明带来更多可能性。
正是这种可能性,让外媒用“激动人心”来形容中
国的发展;也正是这种可能性,向所有人展现了创造历史的开放性.对于这个时代的中国人,在改革发展的宏大叙事中加上自己的一笔,既是在赢得未来,更是在创造历史。
过去孕育着“以往知来,以见知隐”的经验和知识,而未来则蕴藏着无限的可能性。
未来的可能性不会被取消,历史更不会被终结。
今天的中国有了了这样的底气:我们不仅善于书写历史,而且勇于创造历史。
最为重要的是,我们仍然葆有把时间变成历史的激情和能力。
(摘编自夏建平《当谈流行音乐时我们在谈什么》,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古代中国,挑战中华文明的游牧民族,大多反
而被中国文化所“内化”,这个问题
引人深思,本文提供的答案也很有启发性。
B.中国文化相对游牧民族有着由文明定义的“历史
叙事",自在自为流失的时间只要通
过人类文明,就能变为具有人文刻度的历史。
C.人类在构建起前后相续、薪火相传的“意义的世
界"后,就把匀速流动的时间变成
了有着起伏快慢和生长节奏的历史.
D.中国比其他国家更加独重“历史意识”,使得中
国成为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断的、在几
千年里保持连续的文明体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首段提出河题,自问自答,引导人们思考时间与历史之间的关系。
B.文中阐述秦统一中国、举国纪念长征胜利证明时间变成历史后向未来的延伸。
C.主体部分使用引用论证、举例论证,说明了把时间变成历史的方式。
D.结尾部分联系现实,引用外媒评价,表达了对中国未来创造历史的的坚定信心。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历史的语境中,未来不再具有时间的含义,而是等待着人们去创造的无限可能性.
人们以实现未来的可能性,来创造历史.
B.今天的中国,在“向着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未来前进”,努力创造历史就更具有了深
刻的现实意义。
C.外媒用“激动人心”来形容中国的发展,是因为中国走出了自己的道路,可能给现
代文明带来新的形式和内容。
D.在当今的中国,我们既要注重过去,从过去吸取知识和经验,更要凭借激情和能力
来创造未来。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塔
余光中
一放暑假,一千八百个男孩和女孩,像一蓬金发妙矍的蒲公英,一吹,就散了。
于是这座黝青色的四层铁塔,完全属他一人所有。
永远,它矗立在此,等待他每天一度的临幸,等待他攀登绝顶,阅览这不能算小的王国。
日落时分,他立在塔顶,端端在寂天寞地的圆心。
一时暮色匍匐,万籁在下,塔无语,王亦无语,唯钢铁的纪律贯透虚空.太阳的火球,向马里兰的地平下降.黄昏是一只薄弱的耳朵—频震于乌鸦的不谐和音。
鸦声在西,在琥珀的火堆里裂开。
华盛顿在南,白而直的是南下的州道.同一条公路,北驶三英里,便是盖德斯堡的市区了。
这一切,这一圈连环不解的王国,完全属他一人所有。
盖德斯堡啊,盖德斯堡。
他的目光抚玩着小城的轮廓。
来这里半年,他已经熟悉每一条街,每一座有历史的建筑.就在这里,他度过寥落又忙碌的半年,读书,写诗,写长长的航空信,翻译公元前的古典文学,给学生朗吟缠绵的《湘夫人》、壮烈的《国殇》.
塔下碧草萋萋。
这是深邃的暑假,他走过神学院走过蜡像馆走过郁金香泣血的方场,但大半的时间,他走在梦里走在国内走在记忆的街上。
这种完整而纯粹的寂寞,是享受,还是忍受,他无法分辨.立在塔顶—立在钢铁架构的空中,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时人亦冷漠而疏远。
寂寞是国,我是王,自嘲兼自慰,他想.
此刻,天上地下,只剩下他一人.鸦已栖定。
落日已灭亡。
剩下他,孤悬于回忆和期待之问。
剩下他,血液闲着,泪腺汗腺闲着,愤怒的呐喊闲着.他很久没有享受过这样深邃安详如一座寺院的暑假。
暑假是时间的奢侈品,属于看云做梦的少年。
他用单筒的记忆,回顾小时候的那些暑假’那些椰阴下的,槐阴下的,黄桷树阴下的暑假。
读童话,读神话,读天方夜谭的暑假。
那时’母亲可靠如一株树,他是树上唯一的果子。
那时,他有许多“重要”的同学,上课同桌,睡觉同床,诅咒时'以彼此的母亲为对象.那些暑假呢?那些母亲呢?那些重要的伙伴呢?
第二次大战后’他和母亲乘汽船,顺长江东下.船泊安庆。
母与子同登佛寺的高塔,俯瞰江面的密樯和城中的万户灰甍。
塔高风烈.迷蒙晕眩的空间在脚下,令他感觉塔尖晃动如巨桅,而他是一只鹰,一展翅一切云都得让路。
十九岁的男孩,厌倦古国的破落与苍老。
外国地理是他最喜欢的一门课。
暑假的下午,黄桷树阴下,他会对着诱人的地图出神,怔怔望不厌意大利在地中海濯足,多龙的北欧欲噬丹麦,望不厌象牙海岸,尼罗河口,江湖满地的加拿大,岛屿满海的澳洲.从一本日历上,他看到一张风景照片,一列火车,盘旋而上庞伟的落基山,袅囊的黑烟曳在空中。
他幻想自己坐在这车上,向芝加
哥,向纽约,一路阅览雪峰和连嶂。
去异国,去遥远的异国,永远离开平凡的中国。
安庆到盖德斯堡,两座塔隔了二十年。
立在这座钢筋的嘹望塔上,立在二十年的这一边,他抚摸二十年前的自己,自己的头发,自己的幼稚,带着同情与责备。
世界上最可爱最神秘最伟大的土地,是中国。
踏不到的泥土是最香的泥土。
远望岂能当归?就如此刻,青山之处是平原,平原之外是青山.半世纪来,多少异乡人曾如此眺望?
天边的北极星,冷静地亮着,不失自己的方向,且为其他的光,守住一个定点。
夜色部署得很快,顷刻间,从鼠灰到黝青到墨黑.但黑暗只有加强星的光芒.星的阵图部署得更快,在夜之上,在万籁之上,各种姓名的光,从殉道的红到先知的皎白透青,一一宣布自己的方位。
他仰面向北,发现大熊和小熊开阔而灿明,如一面光之大纛。
抓住冻手的栏杆,他幻觉自己与塔合为一体。
一刹间,他欲引吭长啸.
1965年6月17日于盖德斯堡(有删改)
【注】盖德斯堡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南部的一个自治村镇,也译作葛底斯堡。
1965年余光中在那里的一所学院讲学。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别出心裁,采用第三人称叙事抒情,叙事灵活自如,不受时空限制,抒发的情感深沉而不失激烈,撼人心魄。
B.作者用两个拟人化的“等待"来写铁塔,不仅为内心的情感确立了形象的支撑点,还为引出心中的另一座“塔"设伏。
C.身居海外讲学,又逢暑假,作者独自登上铁塔,内心充满孤独思念之情,最后“欲引吭长啸”来排遣这难以承受的寂寞.
D.开头写夕阳西下,结尾写繁星满天,比喻形象贴切,描写具体细致,声色光影,纵横交织在读者的眼前,画面感极强。
5.结合全文,说明“塔”的含意.(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材料一:
根据环保部12月24日公布的数据,2017年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市“煤改气”改造完成394.3万户,超额完成四分之一。
改造任务量最多的河北省,180万户的全年目标河北完成了253.7万户,导致今年冬天天
然气需求大增,为去年同期的234%.
需求涨上来了,但供给却出现了意外。
一是原定于2017年投运的中石化天津LNG接收站无法按计划投产,减少日供应能力2000—3000万方/日。
二是管道天然气进口被减供。
中国天然气最大进口源土库曼斯坦(今年前三季度占84.6%)在入冬后,寒流来临优先保本国居福利用气,违约减供相比合同计划供应量减少了40007—5000万方/日,尤其是北方地区突然断了供。
(摘编自《为什么每到冬天,天然气荒就席卷中国》,2018
年1月26日易)材料二:
从能源科学的角度说,“清洁空气运动"对煤炭及燃煤发电存在认识上的误解.当前,以选洗处理、型煤加工、水煤浆加工、流化床燃烧、脱硫净化为代表的洁净煤技术已经广泛运用于燃煤发电领域,从燃烧前、燃烧中与燃烧后三个环节同时尽最大限度减少污染物排放,提升燃烧效率。
因此,煤炭已经没有那么“脏”了。
当然,燃煤造成了二氧化碳排放问题,但那更多的是气候变化所关心的问题,毕竟二氧化碳不直接造成空气污染。
国情的迥异,使得中国人并不能够过度地嫌弃煤炭,因为归根结底“多煤少油缺气”的能源资源禀赋通过市场在发挥限制作用。
仅从发电领域来看,规模巨大的本土煤炭资源是建造火力发电厂的必然首选.与2015年相比,2016年全中国新增发电装机125吉瓦,至年底总装机容量达到1646吉瓦,其中煤炭发电总装机量达到了943吉瓦,占比约为57%;增长48吉瓦,增长量排名
第-一。
(摘编自《:“煤改气”之困:对“清洁空气运动"的再审视》,2017年12月11日搜狐新闻)
材料三:
目前我国天然气季节性紧张的特点非常明显,比如北京市,最高峰谷差达到10:1.也就是说,冬季高峰期用气量相当于低谷时的10倍。
此外,同样是冬季,冷冬和正常冬季也有很大差别,据中石油提供的数据,两者的用气量每天相差约5000万立方米。
张帆说,要解决如此巨大的峰谷差,就必须提高我国天然气的调峰能力。
而目前,肩负调峰任务的全国储气库工作气量仅为天然气消费量的3.4%,远低于发达国家10%-15%的水平,很难满足冬季调峰需求。
根据国际经验,一旦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达到或超过30%,地下储气库工作气量就必须超过消费量的12%,而且国家整体储气能力要达到一定规模。
整体储气能力是指除地下储气库之外,还需要建设一些城市大型储气罐群和类似LNG接收站的储气设施。
目前在我国,这类储气设施基础十分薄弱,除北京等大型城市有一定的城市储气能力,其他二三线城市几乎为零。
(摘编自《气荒如何不再来?》,2018年2月5日人民
日报)材料四:
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土库曼斯坦的违约,使得我国管道天然气进口骤减,加剧了天然气供应紧张形势。
B.洁净煤与天然气一样符合“清洁空气运动”的要求,不会造成污染问题。
C.我国今年的天然气荒成因是多方面的,要解决这个问題必须综合考量,统筹兼顾。
D.目前我国的整体储气能力,远远不能满足天然气使用的冬季调峰需求。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材料一揭示了天然气荒的成因,材料二则表达了对“煤改气”做法的冷静思考。
B.在大城市加强大型储气罐群建设,是我国加强整体储气能力建设的重中之重。
C.取暖用气较多,导致北京市冬季高峰期的用气量比其他季度多出约5000万立方米.
D.管道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进口量的同比,在2017
年达到了2012年以来的最高峰。
E.我国煤炭资源规模巨大,建造火力发电厂应该从这个国情出发,在煤的使用上做文章。
8.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如何破解我国的天然气荒难题。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
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
为郎,除洛阳北部之者,其在君乎!"年二十,举孝廉
..
尉,迁顿丘令,征拜议郎.
光和末,黄巾起。
拜骑都尉,讨颍川贼。
迁为济南相,国有十余县,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于是奏免其八;禁断淫祀,奸宄逃窜,郡界肃然。
久之,征还为东郡太守;不就,称疾归乡里.
金城边章、韩遂杀刺史郡守以叛,众十余万,天下骚动。
征太祖为典军校尉。
会灵帝崩,太子即位,太后临朝。
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
卓表太祖为骁骑校尉,欲与计事.太祖乃变
易姓名,间行东归。
卓遂杀太后及弘农王。
太祖至陈留,散家财,合义兵,将以诛卓。
初平元年春正月,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同时俱起兵,众各数万,推绍为盟主。
太祖行奋武将军。
建安元年春正月,太祖军临武平,太祖将迎天子。
汝南、颍川黄巾何仪、刘辟、黄邵、何曼等,众各数万,初应袁术,又附孙坚。
二月,太祖进军讨破之,斩辟、邵等,仪及其众皆降.天子拜太祖建德将军,迁镇东将军,
,录尚书事,后以太祖为大封费亭侯.天子假太祖节钺
..
将军,封武平侯.
初,公为兖州,以东平毕谌为别驾。
张邈之叛也,邈劫谌母弟妻子;公谢遣之,曰:“卿老母在彼,可去.”谌顿首无二心,公嘉之,为之流涕.既出,遂亡归。
及吕布破,谌生得.众为谌惧,公曰:“夫人孝于其亲者,岂不亦忠于君乎!吾所求也."以为鲁相。
十三年春,汉罢三公
官,置丞相、御史大夫.夏六月,
..
以公为丞相。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有删改)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
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
B.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到/
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
C.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到
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
D.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到/
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讳:指史官给历史人物写传记的一种写法,符合古时候对历史人物的名字避开不直
接称谓的习惯。
B.孝廉:根据儒家的思想,汉代察举孝廉被确定为选拔人才的最重要的科目,孝廉即
“孝顺亲长、廉能正直"。
C.节钺:符节与斧钺.古代朝廷授与官员或将帅,作为加重权力的标志。
授予符节、
节钺的过程仪式常被称为“假节”,被授予符节的大臣被称为“持节”。
D.三公: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
西
汉时一般指司马、司徒、司空。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曹操年少之时不被人们所重视,主要是因为他尚义
任侠、放荡不羁,但是梁国桥玄、
南阳何颙二人却认为当时曹操非同常人。
B.曹操为官有方,而又不贪恋官职。
在济南相职位上,全郡治理肃然;而董卓擅权之
后,想要重用曹操,曹操却改名换姓暗中离去。
C.曹操在乱世之中被反对董卓的盟军举荐为盟主,以奋武将军的名号率军讨伐。
D.曹操重视人才、尊重人才。
东平毕谌因为亲人被
挟持而离开曹操,也没回到曹操身
边,后来曹操打败吕布生擒毕谌,又任命毕谌担任鲁国相。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2。
(5分)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13. (5分)众为谌惧,公曰:“夫人孝于其亲者,岂不亦忠于君乎!吾所求也。
”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暮步至江上①
吕本中
客事久输鹦鹉杯,春愁如接凤凰台②.
树阴不碍帆影过,雨气却随潮信来。
山似敌人堪对饮,花如遗恨不重开.
雪篱风榭年年事,辜负风光取次回。
【注】①本诗是诗人早年的作品。
北宋“崇宁党争”兴起,诗人在弱冠之年受累于党争。
②凤凰台:源自《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大台空江自流".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诗的首联“客事"与“春愁“点出人生经历坎坷、前途暗淡无光的悲情。
B.第二句“凤凰台”化用李白诗句,抒发繁华依然、人事已非的强烈感慨.
C.第三句,“树阴”是静景,“帆影过”是动态,动
静结合使江景圆活流动。
D.第四句写潮湿的水气随江面潮水而来,作者寓乐
情于哀景之中,含蓄蕴藉.
E.全诗包含有一种无法排遣的愁绪,诗人只能在无
可奈何中“辜负风光"。
15.本诗颈联“山似故人堪对饮,花如遗恨不重开”非
常精妙,请作简要赏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0分,每空1分)(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诫唐朝统治者要吸取秦人灭亡的教训,勿使后人再为此哀叹。
(2)《李凭箜篌引》中运用通感的艺术手法直接描摹音乐的音色和表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夜归鹿门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营造了一个非常清幽的自然环境,体现了作者宁静超脱、悠然自得的心境。
(4)《蜀相》中以幽静的春景衬托出的庄严肃穆气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飞羽觞而醉月。
不有佳咏,
__________?(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中央多次出台反腐倡廉文件,三令五申,严禁收受贿赂,可是有些人不顾中央的谆谆告诫
,依然顶风违
....
纪,不肯收手。
②园林建成后,近处的亭阁台榭与远处的竹林草坪
水乳交融
,各处的雕刻、碑石、小桥、流水,也无不与....
园林整体风格相谐调。
③这场全民性的自发地捍卫经典作品、呵护民族历
史的行动令人欣慰,这表明中国人再也不复当年的浑浑
..
、麻木冷漠。
噩噩
..
④尽管安格尔善于把握古典艺术的造型美,自认为
的是,他最是一位承继大卫传统的历史画家,但毋庸置疑
....
伟大的遗产是肖像画。
的服装品牌,但是在电⑤“喜得龙”曾是路人皆知
....
商经济大发展的时期,它未能与时俱进,最终破产了,真是令人遗憾.
⑥有些人对《黄河大合唱)进行了所谓的“创新",
,或用夸张的动作引人发笑,这或把歌词改得面目全非
....
实在是对经典的践踏.
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⑤⑥
D.③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起源于中国的“石头、剪刀、布"游戏,随着亚欧贸易的不断开展,近百年来越来越多的欧洲人参与其中,玩得不亦乐乎。
B.电视剧《琅琊榜》一致获得国内外观众称赞,除了精彩的剧情广受好评之外,剧中所表现出的中医药的冲奇风采也让观众们赞不绝口。
C.来自威尔士的音乐家与本地音乐家同台演绎以李白生平为主题的专辑《不朽的诗人》,为市民献上了一场中英文化碰撞、融合的盛宴.
D.电视综艺节目的公益模式,改变了传统综艺节目过分追求娱乐效果,成为主流媒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19.下列四种不同的表达语准确得体的一项是(3分)A.自即日起,订立合同的甲乙双方任何一方都不得随意终止合同,否则,终止方要赔偿由此造成的一切经济损失。
(合同)
B.老师,你就如缕缕曙光,照亮我人生和灵魂的深处.垂念师恩,难忘师恩,值此春节到来之际,祝恩师节日快乐!(短信祝福)
C.我因不慎摔伤,不能正常到校上课,须请假三天(3月5日-3月7日),离校期间的一切安全责任自负,请批准!(请假条)
D.为了提高师生备战高考意识,激发学生斗志,学校将召开百日誓师大会。
广大高三学生积极响应,没有一点异议。
(广播稿)
20.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