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繁荣一时的隋朝》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共25张PPT)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一、隋的统一
• 隋文帝(581─604年在位),周武帝 时,杨坚为大将军,长女为太子 妃。后宣帝死,子静帝年幼,由 杨坚辅政。坚自为左大丞相,总 揽军政大权。为了夺取帝位,杨 坚先后平定了尉迟迥等人的反杨 武装力量,又大杀周室诸王。581 年2月,杨坚代周称帝,建立隋朝 ,改年号为开皇,建都长安。
隋文帝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呢? 3、隋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 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这一系列措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 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 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二、开通大运河
1、目的 2、条件 3、概况 4、作用
二、开通大运河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1、科举制诞生的背景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只 注 重 门 第 凭 才 学 做 官
589年,隋文帝统一中国后,废止九品中正制, 他令各州推举人才,参加考试,合格的人可以做官
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诞生
科举制是用考试方式选拔官员的制度
举子看榜图
2、诞生 (1)隋文帝用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四、隋朝的灭亡
1、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隋炀帝每年都要征发大批 的劳动力,动辄数百万,驱使 他们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 河,修筑长城和驰道。为了加 强对各地的统治,他还多次巡 游,乘坐高大、华丽的龙舟, 随行的船只浩浩荡荡,沿途护 卫的兵士和拉纤的民工多达数 十万,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 隋炀帝还三次征辽东,迫使大 量农民服兵役、当民夫,使人 民无法正常从事生产劳动。
魏晋的选官制度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 时期的选官制度,先在各郡 设置中正,其职权是评议人 物,其标准有三:家世、道 德、才能。到西晋时终于形 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 族局面。
一、隋的统一
• 隋文帝(581─604年在位),周武帝 时,杨坚为大将军,长女为太子 妃。后宣帝死,子静帝年幼,由 杨坚辅政。坚自为左大丞相,总 揽军政大权。为了夺取帝位,杨 坚先后平定了尉迟迥等人的反杨 武装力量,又大杀周室诸王。581 年2月,杨坚代周称帝,建立隋朝 ,改年号为开皇,建都长安。
隋文帝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呢? 3、隋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 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这一系列措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 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 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二、开通大运河
1、目的 2、条件 3、概况 4、作用
二、开通大运河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1、科举制诞生的背景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只 注 重 门 第 凭 才 学 做 官
589年,隋文帝统一中国后,废止九品中正制, 他令各州推举人才,参加考试,合格的人可以做官
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诞生
科举制是用考试方式选拔官员的制度
举子看榜图
2、诞生 (1)隋文帝用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四、隋朝的灭亡
1、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隋炀帝每年都要征发大批 的劳动力,动辄数百万,驱使 他们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 河,修筑长城和驰道。为了加 强对各地的统治,他还多次巡 游,乘坐高大、华丽的龙舟, 随行的船只浩浩荡荡,沿途护 卫的兵士和拉纤的民工多达数 十万,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 隋炀帝还三次征辽东,迫使大 量农民服兵役、当民夫,使人 民无法正常从事生产劳动。
魏晋的选官制度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 时期的选官制度,先在各郡 设置中正,其职权是评议人 物,其标准有三:家世、道 德、才能。到西晋时终于形 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 族局面。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教学课件

长江
大运河
一条贯通南 北的大动脉
三点 四段 五河
全长两千多公里
画出隋朝大运河的简图
隋朝的大运河
B(今北京) 海河
一条: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
二长:二千多公里
长 安
A
黄河
三点:一个中心北至涿郡, 南到余杭 四段:分为四 段 五河:贯穿五大水系
淮水 江都(扬州) 长江
江南河, 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对 巩固统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发挥了重要的 至今千里赖通波。 作用。 汴水通淮利最多, 若无水殿龙舟事, 生人为害亦相和。 共禹论功不较多。 东南四十三州地, 开凿大运河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 ,导致阶 ——唐•皮日休 取尽膏脂是此河。 级矛盾激化。
• 5、下图是《隋大运河示意图》,E地点 ( )
• A.洛阳 B.涿郡
C.长安
D.余杭
• 6、(2010· 江苏连云港) “北通涿郡之渔 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丰厚) 哉。”这反映出隋朝开凿的大运河( A ) • A.促进了经济交流 B.促成了贞观之治 C.巩固了封建统治 D.结束了分裂局面
隋朝; 为了加强南北经济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交流; 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隋炀帝杨广。
• 1、隋文帝时国家经济繁荣,使开 凿具备了经济实力; • 2、隋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 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 3、有前代开凿的几段运河做基础。
起点
永济渠 通济渠 邗沟
中点
三点、四段、 五河流
止点
江 南 河
隋朝大运河
涿郡(今北京) 海河 永济渠 通济渠 黄河 洛阳 邗沟 淮河 江南河 钱塘江 余杭(今杭州)
隋朝的建立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ppt课件

今天的运河不经过洛阳 今天运河北段不通航
隋王朝为什么会是一个
短暂的王朝?
答案
幻灯片 21
答案提示:
1. 隋炀帝的暴政:营建 洛阳;乘龙舟出游;发动 对高丽的战争.
2. 暴政结果:农民背井离
乡,大量田地荒芜,人民忍
无可忍,爆发隋末农民起
义,导致隋朝灭亡.
返回
1、经过隋文帝的治理国家具备了经济实力 2、为解决南粮北运需要开通一条南北的河流 3、为巩固隋朝在全国的统治
三.隋朝大运河
涿郡(今北京)
永济渠
通济渠
洛阳
邗沟
江南河
余杭(今杭州)
605年开运河 北涿南杭洛居中 永济通济连邗沟 还有一段江南河 贯通五河过六省 南北交通大动脉 经济交流贡献多
资 料:
第1课
北 南朝 北 朝南
朝
北魏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宋
齐梁
陈
一.隋朝统一南北
❖1.隋朝的建立:(581年、杨坚) ❖2.隋朝统一: (589年)
二.开皇之治
1.中央:三省六部
1.隋文帝改革 2.地方: 州、郡、县 州、县
2.科举制: (隋炀帝时) 3.开皇之治
三、隋朝的繁盛
1、繁盛表现
(1)国家统一,安定
北通涿郡之鱼商,南运江都之 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想一想:
这段资料告诉我们大运河的开通 有什么历史作用?
动 脑 筋:
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 此一渠。”你能说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再想一想,水运粮食在古代为什么重要?
这句话的意思是,国家水上运粮食全靠大运河。
在古代,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水运粮食 比起陆运,装载量的大,速度快。
隋王朝为什么会是一个
短暂的王朝?
答案
幻灯片 21
答案提示:
1. 隋炀帝的暴政:营建 洛阳;乘龙舟出游;发动 对高丽的战争.
2. 暴政结果:农民背井离
乡,大量田地荒芜,人民忍
无可忍,爆发隋末农民起
义,导致隋朝灭亡.
返回
1、经过隋文帝的治理国家具备了经济实力 2、为解决南粮北运需要开通一条南北的河流 3、为巩固隋朝在全国的统治
三.隋朝大运河
涿郡(今北京)
永济渠
通济渠
洛阳
邗沟
江南河
余杭(今杭州)
605年开运河 北涿南杭洛居中 永济通济连邗沟 还有一段江南河 贯通五河过六省 南北交通大动脉 经济交流贡献多
资 料:
第1课
北 南朝 北 朝南
朝
北魏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宋
齐梁
陈
一.隋朝统一南北
❖1.隋朝的建立:(581年、杨坚) ❖2.隋朝统一: (589年)
二.开皇之治
1.中央:三省六部
1.隋文帝改革 2.地方: 州、郡、县 州、县
2.科举制: (隋炀帝时) 3.开皇之治
三、隋朝的繁盛
1、繁盛表现
(1)国家统一,安定
北通涿郡之鱼商,南运江都之 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想一想:
这段资料告诉我们大运河的开通 有什么历史作用?
动 脑 筋:
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 此一渠。”你能说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再想一想,水运粮食在古代为什么重要?
这句话的意思是,国家水上运粮食全靠大运河。
在古代,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水运粮食 比起陆运,装载量的大,速度快。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共34张PPT)

五、苛捐杂税,搜刮民膏 六、耽于巡游,劳役百姓 七、大肆征战,劳民伤财
八、忠言逆耳,冤杀贤良
九、卖官鬻(yù)爵,奸佞(nìng)当道
十、言而无信,立功无赏
——《旧唐书·李密传》
隋末农民起义:
爆发地点:山东
发展状况:席卷全国,形成 了许多反隋队伍
斗争结果: 使隋朝面临瓦解
618年,隋炀帝被部下 在江都杀死,隋朝灭亡。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1、隋的统一:开皇之治(隋文帝) 2、隋炀帝:隋朝大运河 3、开创科举制度 4、二世而亡
概括隋朝的特征: 繁荣而短暂
历史上与隋王朝有着惊人相似的一个王朝是秦
朝,这两个王朝的相似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 统治时间短,都是二世而亡。 ② 都结束了我国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全国统一。 ③ 都有举世闻名的伟大工程——秦:万里长城;
三点
海河
永济渠
涿郡(今北京)
四段
洛阳
通济渠
五河 黄河
淮河
邗沟
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
最长的运河。 长江
江南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浙江,即钱塘江
余杭(今杭州)
材料分析(一):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开通大运河起到了什么作用?
二、开通大运河
隋炀帝真的是为了看到绮丽的琼花而开 凿长达四五千里的大运河吗?
探究:隋炀帝为什么要开凿大运河?
是当时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首先,隋朝的政治中 心(长安)在北方,而大部分粮食要依靠江淮地区供应 (南朝时江南地区开发)。依靠陆路运输,运量小、速 度慢、费用大,无法满足需要。而我国河流大多为东西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课件(共33张)

2
3
1
4 5 6
3
从历史上的“南粮北运”、“盐运”通道到现 在的“北煤南运”干线以及防洪灌溉干流,这条 古老的运河至今仍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巨 大的作用。 如今,每年仅经古运河江苏北段的货物运输量 就近1亿吨,相当于3条铁路的运输量。其中产自 中国北方的煤炭每年约有4000万吨通过运河南运 到华东地区。 建设在运河与长江交会点上的江都抽水站是目 前亚洲最大的抽水站,可以每秒473立方米的流量 将长江水调入古运河中。
今日运河……
1.国家统一 “繁盛” 2.经济繁荣
繁盛一时 的隋朝
3.大运河开通 二世而亡 (581-618)
“一时”
练一练
一、填空题
1. 年,北周外戚 建立隋朝,定 都 ,他就是隋文帝。 2. 年,随军灭掉南朝最后一朝 代 ,南北重归统一。 3.隋朝经历了 、 两位皇帝的 统治。
1.隋朝开通大运河,其主要社会作用是(C ) A.巩固了隋朝统一 B.方便了隋炀帝南巡 C.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D.加强了北部的边防
3.隋初经济的发展
材料一:
隋初 隋盛时 结论
人口
垦田 粮仓
三千多万
一千九百多万顷 长安太仓
四千六百多万
五千五百多万顷
人口激增 垦田扩大
洛阳含嘉仓;洛口仓 粮仓丰实
材料二: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
4.隋朝社会经济的繁荣 原因: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②隋文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 发展生产,注重吏治。
原始社会
夏、商、西周
奴隶社会 春秋
战国 秦汉 三国两晋南北朝
封建社会 隋唐
五代辽宋夏金元 明清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朝代更替 1 魏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共27张PPT)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开通大运河
开通大运河
1.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修建者和时间:隋炀帝,605年
隋朝大运河
隋炀帝(604—618年在位)
3.概况: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 水系,全长2700多千米 (1)一条:一条贯通南北的大 运河 (2)二长:2000多千米 (3)三点:洛阳、涿郡、余杭 (4)四段:永济渠、通济渠、 邗沟、江南河 (5)五大水系:海河、黄河、 淮河、长江、钱塘江
1.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 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 种选官制度。首先由中央挑选“贤有识 鉴”的官吏组成中正官,然后按照家世、 品德、才干等定品,于中正官所在的州 郡选拔人才。九品中正制建立之初,确 实起到了选拔人才的作用,其选拔标准 家世、品德、才能并重。然而随着时间 的推移,选拔标准开始发生变化,仅仅 重视门第出身。久而久之,官吏的选拔 权就被世家大族所垄断,形成了“上品 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情形
D.为了对高丽战争
3.影响 (1)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 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2)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 参政 (3)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科举制的诞生,打 破了按门第高低任 用官员的弊端,使 一些有才能的人得 到重用,这其中就 有唐初名相房玄龄, 著名经学家孔颖达
房 玄 龄
孔颖达
罄 竹 难 书
3.结果: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的统治面临瓦解。 618年,隋炀帝被叛军杀死,隋朝灭亡
隋炀帝
隋炀帝被叛军杀死
课堂小结
隋 朝 的 统 一 与 灭 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共28张PPT)

四、隋朝的灭亡 1、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隋炀帝每年都要征发大批的劳动力,动 辄数百万,驱使他们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 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为了加强对各地的 统治,他还多次巡游,乘坐高大、华丽的龙 舟,随行的船只浩浩荡荡,沿途护卫的兵士 和拉纤的民工多达数十万,耗费大量人力和 财力。隋炀帝还三次征高丽,辽东,迫使大 量农民服兵役、当民夫,使人民无法正常从 事生产劳动。
1、目的
民谣: 运河水,荡悠悠, 隋炀皇帝下扬州。 一心只把琼花看, 隋炀帝乘龙舟游 江都 万里江山一旦丢。
琼花:
隋炀帝真的为了看到绮丽的琼花而 开凿长达两千多公里的大运河吗?
中国古代在没有铁路、汽车等交通工具的条件 下,陆路运输粮食只能利用车、马,靠人力、畜力 进行,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而水运粮食比起 陆运,运量大,速度快,费用小。
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 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 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
2、隋文帝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 ,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 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3、科举制的正式诞生
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 制度的正式确立。
长安:今陕西西安
江都:今江苏扬州
二、开通大运河
• 活动: 观察《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出示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 【小组讨论】1、隋炀帝专为看琼花开通大 运河的说法对不对? • 2、 隋朝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 3、隋炀帝对为什么能够开纵贯南北的大运 河? 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
二、开通大运河
2.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
(B)
A.文景之治 B..开皇之治
C.光武中兴 D.开元盛世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件 (共28张PPT)

-----胡曾《汴水》 尽道亡隋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隋炀帝开通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你怎样 学习与
看?
探究
你总怎的样来看说=是对好开事通,大但只运用河一的个评“价好”字或一个“坏”字来 评论(大积运极河影的响作和用太消简极单影化响了)。
隋朝的灭亡——618年 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遂至灭亡。
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 纵情享乐, 奢侈无度。
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 修筑长城和驰道;
三次征辽东,迫使大量农民服兵役, 当民夫,使人民无法从事生产劳动
隋文帝:初创 隋炀帝:设置进士科
进士科 ——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 试成绩选拔人才。
只 注 重
特 点:
门 第
1.国家层面组织的考试。
2.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
3.国家大事决策有参考。
凭 才
学
做
科举制正式诞生
官
学习与探究
科举制的历史意义有哪些?
材料一
“这一伟大帝国的各项设施中,没有哪一项能像 开科举、从最有才华的青年中选拔政府官员那样,给 予其创立者这么大的荣耀……在中国,学而优则仕, 人人机会均等。”
每月二百万人
605年三月
开凿通济渠
男女百多万人
605年四月
开凿邗沟
十多万人
605年五月
营建西苑
一百七十多万人
606年七月
巡幸江南
四十多万人
607年八月
修筑长城
一百多万人
608年正月
开凿永济渠
男女百多万人
608年七月
再修长城
二十多万人
历史: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课件(人教版七下)

3.隋朝的强盛
1、原因
2、表现
隋文帝后期出现鼎盛局面。国家疆域 辽阔,国力强盛,经济繁荣,社会安 定,人口大幅度增长,史称“开皇之 治”。
隋炀帝(604─618),姓杨名广,
隋文帝次子,少聪慧,在兄弟中 独为父母所锺爱。开皇元年(581 年),时年十三,立为晋王。八年 冬,为行军元帅,统兵伐陈。灭 陈后,进位太尉。兄杨勇被立为 太子后,杨广心怀不满,渐与杨 素等亲近,密谋夺取太子位。杨 广常在父母前矫装俭朴,不好女 色,以讨欢心,及后更诬告杨勇 加害于己。600年,文帝下诏废杨 勇为庶人,另立杨广为太子。604 年,文帝猝死,相传为杨广所害。 后杨广即位,为隋炀帝。
开凿大运河的作用及评价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 其为利也博哉!”
材料二:“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材料三: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材料四: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 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材料五: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 材料六: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 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4.隋朝的灭亡
根本原因 隋炀帝的暴政
原因
直接原因 农民起义
灭亡的标志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
隋朝灭亡。
例题2
历史上与隋王朝有着惊人相似的一个王朝是?这 两个王朝的相似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
(1)两个王朝都结束了分裂,开启了统一:秦结 束了春秋战国的分裂;隋朝结束了南北朝的对峙;秦 朝之后是强大的汉朝,隋朝之后是强大的唐朝。都短 命,历二世而亡:秦朝存在15年;隋朝持续37年。
——《隋书·炀帝纪》
二、大运河的开通
动脑筋:
1.你认为隋炀帝专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 的说法对不对? 2.从《隋朝大运河》看,你认为隋朝开 通大运河的目的是什么? 3.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开通纵贯南北的大 运河扬?州琼花,学名“聚八仙”,号称“淮扬一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级下册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课件

——《隋书·炀帝纪》
隋朝开凿大运河表
时间
河 段 征发民夫
605年 通济渠 100余万
605年
邗沟
10余万
608年 永济渠 100余万
610年 江南河 10余万
隋朝大运河
涿郡
永 济 608年 渠
通
济
长安
洛阳
渠
605年
邗
605年 沟 江都 江 610年 南
余杭 河
你能画出隋朝大运河的简图吗?
隋朝的大运河示意图
——《隋书·高祖纪》
(隋文帝末年)计天下储积,得 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
隋朝户籍、人口表
时间
户数
人口
隋文帝开皇 九年(589年)
712万
隋炀帝大业 二年(606年)
890万
3100万 4600万
说明什么问题?人口增长
隋朝垦田表
时间 隋初 隋盛时
垦田数额 1900多万顷 5500多万顷
说明什么问题?
魏
五胡 十六国
北魏
东魏 北齐
蜀
西 晋
西魏 北周
吴
东晋 宋 齐 梁 陈
581
隋
年
文
建
帝 杨
隋
坚
朝
隋
邺
统
长安
一
建康
南
北
589
年
隋与陈对峙形势图
隋
五
牙
战
船
复
原
模
型
隋灭陈渡江作战的舰船
胭脂井 在今南京鸡鸣寺山坡下
隋朝疆域图
长安 今陕西西安 涿郡 今北京 余杭 今浙江杭州
魏
五胡 十六国
北魏
隋朝开凿大运河表
时间
河 段 征发民夫
605年 通济渠 100余万
605年
邗沟
10余万
608年 永济渠 100余万
610年 江南河 10余万
隋朝大运河
涿郡
永 济 608年 渠
通
济
长安
洛阳
渠
605年
邗
605年 沟 江都 江 610年 南
余杭 河
你能画出隋朝大运河的简图吗?
隋朝的大运河示意图
——《隋书·高祖纪》
(隋文帝末年)计天下储积,得 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
隋朝户籍、人口表
时间
户数
人口
隋文帝开皇 九年(589年)
712万
隋炀帝大业 二年(606年)
890万
3100万 4600万
说明什么问题?人口增长
隋朝垦田表
时间 隋初 隋盛时
垦田数额 1900多万顷 5500多万顷
说明什么问题?
魏
五胡 十六国
北魏
东魏 北齐
蜀
西 晋
西魏 北周
吴
东晋 宋 齐 梁 陈
581
隋
年
文
建
帝 杨
隋
坚
朝
隋
邺
统
长安
一
建康
南
北
589
年
隋与陈对峙形势图
隋
五
牙
战
船
复
原
模
型
隋灭陈渡江作战的舰船
胭脂井 在今南京鸡鸣寺山坡下
隋朝疆域图
长安 今陕西西安 涿郡 今北京 余杭 今浙江杭州
魏
五胡 十六国
北魏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件(共35张PPT)

2、科举制的诞生
科举取士制度
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 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创立进士科,标志着 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3.科举制的创立的意义:是中国古代选官制 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 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 的人能够由此参政;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科举制度的完善: 唐朝 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扩充国学规模
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 渠。”你能说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国家水上运输粮食全靠大运河。
隋朝的大运河示意图 一条:一条贯穿南北
的大动脉
海河
涿郡(北京) 沟通了哪五大水系
zxxkw
中心
长 洛阳 安
黄河
三点:三个城市
四段:分为四 段 五河:贯穿五大水系
淮水
长江 钱塘江
大家仔细看图,说说大运河的最 北端是哪一座城镇?大运河的中 心那里?最南端是哪座城镇?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一、隋的统一
1、隋朝的建立(581年,杨坚)
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 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
“古来得天下之易,未有如 隋文帝者。”
----赵翼(清)
2、隋朝的统一 589年,隋灭陈,南北统一 。
581年 杨坚 长安
胭脂井
公元589年,“沿长江
zxxkw
兵分八路全线出兵”,
① 都结束了我国长期分zxxkw裂的局面,实现全国统一。 ② 统治时间短,都是二世而亡。 ③ 都有举世闻名的伟大工程——秦:万里长城;隋:
大运河。 ④ 都制定了许多重要的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秦:确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隋:确立 了科举制。 ⑤ 都是因为暴政,引起了农民起义,在农民起义的 打击下灭亡的。 ⑥ 所处的地位,都是承上启下。
部编人教版初一历史下册课件 第1课繁荣一时的隋朝

帝
经济上
的
提倡节俭
改
概括为: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
革 成效: “开皇之治”
5
三省六部制 皇帝
门
尚
内
下
书
史
省
省
省
吏
礼
兵
部
部
部
刑
民
工
部
部
部
州 (郡)
县
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
——马端临:《文献通考》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
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国力强盛, 人口数量垦田面积大幅增长。
押运一批粮食到都城长安?请简述你的航线。
31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尽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
汴河通淮利最多, 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 取尽膏脂是此河。
——李敬芳
32
这句话的意思是,国家水上运输粮食全靠大 运河。
中国古代在没有铁路、汽车等交通工具的条 件下,陆路运输粮食只能利用车、马,靠人力、 畜力进行,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而水运粮 食比起陆运,运量大,速度快,费用小。
18
想想看,隋炀帝时为什么 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 河?p4 ①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里,国家治 理得比较好,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 这就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 实力。 ②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 百万人的可能性。 ③有天然河道和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 河为基础。
11
开通大运河的条件 经济繁荣
国家统一,征发人力 古运河
12
大运河的开通
扬一州枝“琼花维花,扬,四学海名无“同聚 类八 ”仙 。” 相, 传号 扬称 州蕃 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