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水稻收获时期确定与测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收获时间的确定及产量测定
一、水稻收获的时期
想知道水稻什么时期收获我们必须知道以下几点:
(一)水稻成熟标准
水稻成熟标准为:从稻穗外部形态看,谷粒基本上都变硬,穗轴上部已发干,而下部已发黄,有70%左右的枝梗已枯黄,稻谷含水量为20%~25%,水稻已基本达到成熟标准,此时应及时收获。
在收获过程中,禁止在沥青路面和被化工原料、农药污染过的场地脱粒、碾压和晾晒,以防稻谷污染。
水稻生长期分三个时期
1.乳熟期:水稻在开花后的3~5天时开始灌浆。
灌浆后的籽粒内容物呈白色乳浆状,淀粉不断的积累,干重和鲜重持续增加,在乳熟期开始时,鲜重持续增加,在乳熟期中期,干重迅速增加,到乳熟期末期,鲜重达到最大,米粒逐渐变硬变白,但是背部仍为绿色。
这个时期用手压稻穗中部籽粒有硬物的感觉,持续时间为7~10天左右。
2.蜡熟期:这个时期内水稻的籽粒内容物浓黏,无乳状物出现,用手压稻穗中部籽粒有坚硬的感觉,鲜重量开始下降,干重量接近最大。
米粒的背部绿色开始逐渐消失,谷壳有些变黄。
时间大约经历7~9天。
3.完熟期:这个时期的稻谷的谷壳变黄,米粒的水分减少,干物重量达到定值,籽粒变硬,不容易破碎,这个时期是最佳收获期。
水稻整米率则是在是出穗后的50天时收割为最高。
水稻收割的时间越晚,除了直链淀粉含量以外其它含量的差异并不明显。
因此,在水稻出穗后的45~55天收割时,水稻的产量差异并不明显,出穗后45~50天收割可以兼顾产量和米质。
(二)水稻成熟期标志
水稻收获时期要根据水稻的成熟度来确定,一般在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收获,即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为最佳收获期。
过早籽粒没有充分成熟,秕粒、青粒多,出米率低,米质差;过晚,茎秆倒折,稻壳厚,米质发暗无光泽。
一般来说,当水稻植株大部分叶片由绿变黄,稻穗失去绿色,穗中部变成黄色,稻粒饱满,籽粒坚硬并变
当水稻出穗后的积温达到95℃以上时,一般水稻的品种从外观上看有5%~10%青粒,1/3的穗变黄时收割为最佳时间。
从我省历年的平均气温来看,8月5日前后出穗,9月25~28日前收割结束比较有把握。
但是绝不允许下枯霜后进行收割,因为枯霜后收割水稻将严重影
响稻米的质量。
农民朋友一定要把握好收割时间,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效益。
蜡熟期、完熟期和枯熟期。
(三)收获期
水稻适期收获的标准是:95%以上的谷粒颖壳变黄,2/3以上穗轴变黄,95%以上的小穗轴和副颖变黄,即黄化完熟率达到95%为收获适期。
收获后,捆、码或放铺晾晒,水分降到16%以内;经过脱谷、晾晒,使水分降到14.5%的标准。
如用干燥机干燥时,温度要控制在45℃以内,每小时降1个水分,以免降低品质。
整个晾晒过程防止湿、干反复,增加裂纹米率。
按品种分类脱谷。
换品种时,必须清扫场地及机具,防止异品种混杂,降低产品等级脱谷机转数每分钟控制在500转以内,谷外糙不超过2%。
粮食入库贮藏,最晚在结冻前完成。
防止冰冻、雪捂降低品质。
水稻种子要割在霜前、脱在雪前、藏在冻前。
降到14.5%的标准水分入库,确保种子安全越冬。
二、水稻测产方法
(一)水稻产量和产量结构
水稻产量分为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两种。
生物产量是指水稻在生育期间生产和积累的干物质总量(不包括根系),其中有机物质占90%~95%,矿物质占5~10%,故有机物质是形成产量的主要物质基础。
经济产量是指人们收获的主产品稻谷的产量,通常所说的产量即是指经济产量。
可见,水稻的经济产量是生物产量的一部分,没有高额的生物产量,就不能有高额的经济产量,生物产量是经济产量形成的物质基础。
经济产量占生物产量的比重称为经济系数,水稻的经济系数为0.5左右,高于玉米(0.25~0.4)和大豆(0.3左右)等其他大田作物。
水稻的产量结构是指构成产量的各种因素,包括二因素结构、三因素结构和四因素结构。
二因素结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平均穗粒重。
三因素产量结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平均每穗实粒数×千粒重。
四因素产量结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平均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
通常三因素产量结构比较常用。
一般来说,水稻产量结构诸因素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它们总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特别是在高产水平下,一个因素的提高,总会引起其他因素不同程度的下降。
只有正确地处理好各因素的关系,使之彼此协调,乘积最大,才能实现高产更高产。
(二)估测产量
水稻估产有卫星遥感估产、气象估产和田间现场估产等多种形式。
田间现场估产比较常用,是农民和专家在田间现场操作,根据理论公式和实践经验由小面积产量推测大面积产量的方法。
这里主要介绍田间现场估产的方法,如下:
方法一理论测产
1.面积要求。
选择相对高产、中产和低产水平的不同生长类型田块。
采用对角线五点取样法对每块田进行测产,每点实收10m2左右,5个点的平均产量为所选田块的产量。
各类型田块产量加权平均后即为该百亩示范方产量。
2.产量构成测定。
主要测定每亩穗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按常年千粒重计。
(1)每亩穗数:有行距株栽培的,行距测定采用田头数51行(即50个行距)之间总长,除以50即得行距(X1)。
株距测定采用全田5点测定,每点量31穴长度(除30即为株距,X2),根据行株距算出每亩穴数(X),每亩穴数(X,万/亩)=667 /(X1×X2)。
每穴穗数测产采取对角线5点取样法,即在田块四角和中央各随机取一个点,每个样点离田边5米以上。
每点数代表性20穴的穗数,计算平均每穴穗数。
每亩穗数即每亩穴数与每穴穗数的乘积(注:水稻抛栽秧、直播可用制作规范、面积为1平方米的正方形铅丝框在样点上圈围,调查每亩有效穗数。
调查点确定后,水稻测产采用三面固定,一面开口方形测产框定点为宜,测产框内侧应为1米,开口的两边上侧距后缘l米处应设有固定活动的第4根木条的装置,测产时先沿水稻播行成45°角的方向,将水稻植株向测点外侧撑开一条线,然后将测产框的开口对着这条线插入稻株根部,直到测产框的后缘与稻根接触时为止,将测产框在地面放平后,再将活动的一面结合好。
这时就可以使测产框内的水稻从根部量准1平方米。
测产框放好后,将测点内水稻的有效穗数仔细数清,并在测产框范围内从根部依次取10个有效稻穗,数清其全部实粒数,每个测点都这样做,直到把地块上的测点测完。
)(2)每穗总粒数:在测产每穴穗数的5点内,各取生长正常且代表性强的4穴植株,按穗型大小排队,逢双取样,并分别数出每穗总粒数,计算平均每穗总粒数。
(3)结实率:腊熟及腊熟期前测产的,结实率按常年计算,黄熟期测产的,在每穗总粒数计算基础上,测定每穗结实粒数,以结实粒数除以总粒数得结实率。
(4)千粒重:按该品种常年千粒重计算。
(5)调查表格:
规范化条栽稻测产表
单位:米、穗、粒、g、kg
直播稻或抛秧测产表
3.测产结果计算:以该品种常年千粒重计算理论产量,以5点的平均产量为该田的平均产量。
产量计算方法如下:
理论产量(千克/亩)=每亩穗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1000
估计产量(千克/亩)= 理论产量×0.90
方法二实收测产
(1)面积要求:实割面积必须在1亩以上方进行测产,应尽量保证收割边缘整齐,以方便对地块进行全田丈量,不得人为取劣存优。
(2)收割要求:要对丈量范围内的水稻全部收获,称其全部稻谷鲜重,计算测产地块单位面积的总鲜稻谷重。
(3)测鲜稻谷净含量:从鲜稻谷中称取1千克左右的样本,去除枝粳、茎秆及空秕粒等杂质,再称净稻谷含量百分率,测出实收鲜稻谷净重。
(4)鲜稻谷含水率:从鲜稻谷中称取1千克左右的样本去除杂质后,烘干至稻谷正常储存的标准含水量(一般粳稻谷14.5%、籼稻谷13.5%),计算净的鲜稻谷含水量。
水稻种子水分测定采用《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GB/3543.6水分测定方法。
(5)计算实收产量实收产量(千克/亩)=鲜稻谷净重(千克)×[1-鲜稻谷含水量(%)] 实割面积(亩)×[1-稻谷标准含水量(%)
方法三延长米测产
延长米是针对按行种植的水稻来说的,一般是指一定行距(行宽)下行的长度,在测产时经常用到,以准确获得样点面积。
如行距为1尺(33.3cm)时,延长米为1米,则面积为1米2,行距为9寸(30cm)时,延长米为3.33米,所占面积也为1米2(行距与延长米的对应关系可查对本书附表)。
样点面积获得后,测产可据上题进行。
一定面积上延长米的准确获得是建立在行距的准确测量基础上的,一般可同时测量多行总宽度,然后除以行数,通过计算获得准确行距。
(四)形成测产报告
理论或实收测产产量计算核实后,测产小组形成测产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