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自然地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自然地理
辽宁地理
一、祖国东北的临海省份辽宁省位于我国东北南部,南临渤海、黄海,西南与河北交界,西北与内蒙古毗邻,东北与吉林接壤,东南隔鸭绿江与朝鲜相望。
二、东北亚中心区域辽宁(Liaoning Province)简称辽,寓意“辽河流域,永远安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南部,是中国东北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的重要结合部。
辽宁是东北地区通往关内的交通要道,也是东北地区和内蒙古通向世界、连接欧亚大陆桥的重要门户和前沿地带。
三、行政区划想一想:辽宁省管辖哪些城市或县区?读图讨论:我国东部经济地带包括哪些地区?其中哪个经济区域在辽宁省?辽宁省陆地面积14.8万平方千米,占中国陆地面积的1.5%。
2010年9月全省下辖2个副省级城市、12个地级市56个市辖区、17个县级市、19个县、8个自治县。
注: 1.沈阳是副省级城市,大连是副省级城市和国家计划单列市。
2.副省级市市辖区行政级别副厅级,代管县、市行政级别等同副厅级,市辖区下辖街道行政级别处级,代管县、市下辖街道行政级别等同处级,县市区下辖乡镇行政级别等同处级。
(一)沈阳市和平区沈河区皇姑区大东区铁西区东陵区于洪区苏家屯区沈北新区新民市法库县辽中县康平县(二)大连市西岗区中山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旅顺口区金州区瓦房店市普兰店市庄河市长海县(三)鞍山市铁东区铁西区立山区千山区海城市台安县岫岩满族自治县
(四)抚顺市顺城区新抚区东洲区望花区抚顺县清原满族自治县新宾满族自治县(五)本溪市平山区明山区溪湖区南芬区本溪满族自治县桓仁满族自治县(六)丹东市振兴区元宝区振安区新城区东港市凤城市宽甸满族自治县(七)锦州市太和区古塔区凌河区凌海市北镇市黑山县义县(八)营口市站前区西市区鲅鱼圈区老边区大石桥市盖州市(九)阜新市海州区新邱区太平区清河门区细河区彰武县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十)辽阳市白塔区文圣区宏伟区太子河区弓长岭区灯塔市辽阳县(十一)盘锦市双台子区兴隆台区盘山县大洼县(十二)铁
岭市银州区清河区调兵山市开原市铁岭县昌图县西丰县(十三)朝阳市双塔区龙城区凌源市北票市朝阳县建平县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十四)葫芦岛市龙港区南票区连山区兴城市绥中县建昌县四、综合地理区划辽宁沿海经济带:即“五点一线经济带”。
所谓“五点”,包括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营口沿海产业基地、辽西锦州湾经济区、丹东产业园区和大连花园口工业园区5个重点发展区域;“一线”则是指从丹东到葫芦岛1443公里的滨海公路。
地处环渤海地区重要位置和东北亚经济圈关键地带,资源禀赋优良,工业实力较强,交通体系发达。
加快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对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完善我国沿海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扩大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沈阳经济区:沈阳经济区由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营口、阜新、辽阳、铁岭八城市组成,是我国重要的重化工业发展基地之一,是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和辽宁省的经济核心地带。
辽西北地区:是指辽宁省的葫芦岛、阜新、朝阳、锦州、铁岭五个市。
这些地区相对贫困,无聊内省的大部分贫困县都来自这里.每年省里都有大学生扶持辽西被计划,下乡支弄支教,帮助该地区摆脱贫困.
一、人口数量截至2008年年底,辽宁省全省人口总数达到4315万,人口数量居全国第14位。
全省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62.10%;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占37.90% 。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10%。
辽宁人口处于低速增长期,显示了全省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卓有成效,对于促进我省人口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极为重要。
二、人口分布全省的人口分布如下:沈阳市720万人、大连市589万人、鞍山市358万人抚顺市226万人、本溪市157万人、丹东市239万人锦州市308万人、营口市230万人、阜新市189万人辽阳市180万人、盘锦市126万人、铁岭市282万人朝阳市
320万人、葫芦岛市258万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人口稠密,辽西北贫困地区人口较少。
三、民族构成辽宁省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省份之一。
全省除汉族以外,还有满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锡伯族等51个少数民族成份。
少数民族人口670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6.02%。
少数民
族人口绝对数列全国第五位;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比例,排在西藏、新疆、广西、宁夏、云南、贵州、内蒙古等省区之后,居第十位。
全省现有8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其中6个满族自治县(新宾、岫岩、清原、本溪、桓仁、宽甸)、2个蒙古族自治县(喀左、阜新)。
还有2个在省内享受民族自治县待遇的市(凤城、北宁市)。
8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土地面积为3.4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23.3%;少数民族人口174万人,占自治县总人口54.3%,占全省少数民族总人口的26%。
全省有77个民族乡,主要分布在葫芦岛市绥中县、兴城市,铁岭市西丰县、开原市,锦州市义县等地。
在全省的民族乡中有912个行政村,总面积为9911平方公里,总人口为128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69.97万人,占总人口的54.65%
一、主要地形
地势大体为北高南低,从陆地向海洋倾斜;山地丘陵分列于东西两侧,向
中部
平原倾斜。
1、东部的山地丘陵区。
2.西部山地丘陵区。
3.中部平原。
二、地质景观
1、山岳地貌景观
: 花岗岩地貌景观
, 花岗岩是地面上最常见的酸性侵入体。
它质地坚硬,
岩性较均
一,垂直节理发育,多构成山地的核心,成为显著的隆起地形,在流水侵蚀和重
力崩塌作用下,
常形成挺拔险峻、
峭壁耸立的雄奇景观。
表层岩石球状风化显著,
还可形成各种造型逼真的怪石,具较高的观赏价值。
辽宁千山、医巫闾山、凤凰
山几乎全部或大部分为花岗岩所组成
,成为国家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
2、滨海地貌景观
辽宁省濒临黄、渤二海
,位于我国滨海地区的最北部
,海岸线曲折漫长
,东起鸭绿
江口
,西至绥中
,全长2878.5km (包括岛屿岸线),占全国海岸线总长的12 %,岸边的各类海蚀、海积地貌发育, 石林、石芽、石钟乳等分布广泛。
近岸岛、礁犹如一条蜿蜒的玉带,构成靓丽的海上旅游景观
3、溶洞、洞穴景观本溪水洞位于本溪市东35公里的太子河畔,是四、五百万年前形成的
大型充水溶洞。
本溪水洞分水、旱两洞。
水洞深邃宽阔,一条蜿蜒5800米的地下长河贯穿全洞,有九曲银河之称。
已向游人开放的2800米中有三峡、七宫、九湾之分,步步是景。
洞内水流终年不竭,平均水深1.5米,最深处7米。
新开发的“源头天地”、“玉女宫”等500米暗河景观别有天地。
4、古生物化石景观朝阳古生物化石地质公园旅游指南位于辽宁西部的朝阳市,总面积2300 平方千米,主要地质遗迹面积207 千米2。
主要地质遗迹为古生物化石、含化石地层、地质构造。
地质公园由上河首古生物化石园区、四合屯古生物化石园区、凌源大杖子园区(均为著名的“热河生物群”化石的主要产地)、AAA 级的凤凰山园区及槐树洞风景区组成。
中生代古生物化石丰富、多样,迄今为止已发现了最早的鸟类和开花的植物,朝阳因此被誉为“第一只鸟飞起的地方,第一朵花绽放的地方”,在国际上具有独特性、完整性、稀有性,是世
界级的古生物化石宝库,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三、辽宁省四大名山
医巫闾山
千山
药山
凤凰山
认识辽宁省区域分异地势大体为北高南低,从陆地向海洋倾斜;山地丘陵分列于东西两侧,向中部平原倾斜。
地貌划分为三大区。
1、东部的山地丘陵区。
此为长白山脉向西南之延伸部分。
这一地区以沈丹铁路为界划分为东北部低山地区和辽东半岛丘陵区,面积约6.7 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46%。
东北部低山区,此为长白山支脉吉林哈达岭和龙岗山之延续部分,由南北两列平行的山地组成,海拔500~800 米,最高山峰钢山位于抚顺市东部与吉林省交界处,海拔1347 米,为本省最高点。
辽东半岛丘陵区,以千山山脉为骨干,北起本溪连山关,南至旅顺老铁山,长约340 公里,构成辽东半岛的脊梁,山峰大都在海拔500 米以下。
区内地形破碎,山丘直通海滨,海岸曲折,港湾很多,岛屿棋布,平原狭小,河流短促。
2.西部山地丘陵区。
由东北向西南走向的努鲁儿虎山、松岭、黑山、医巫闾山组成。
山间形成河谷地带,小凌河发源地并流经于此,大、山势从北向南由海拔1000 米向300 米丘陵过渡,北部与内蒙古高原相接,南部形成海拔50 米的狭长平原,与渤海相连,其间为辽西走廊。
西部山地丘陵面积约为4.2 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29%。
3.中部平原。
由辽河及其30 余条支流冲积而成,面积为3.7 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25%。
地势从东北向西南由海拔250 米向辽东湾逐渐倾斜。
辽北低丘区与内蒙古接壤处有沙丘分布,辽南平原至辽东湾沿岸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另有大面积沼泽洼地、漫滩和许多牛轭湖
一、四季分明的气候辽宁省地处欧亚大陆东岸、中纬度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
境内雨热同季,日照丰富,积温较高,冬长夏暖,春秋季短,四季分明。
雨量不均,东湿西干。
全省阳光辐射
年总量在100-200 卡/平方厘米之间,年日照时数2100-2600 小时,其中朝阳地区最多为2861 小时,丹东地区最少为2120 小时。
春季大部地区日照不足;夏季前期不足,后期偏多;秋季大部地区偏多;冬季光照明显不足。
全年平均气温在7-11℃之间,最高气温零上30℃,最低气温零下30℃。
受季风气候影响,各地差异较大,自西南向东北,自平原向山区递减,其中,最高为大连,最低为西丰。
年平均无霜期130-- 200 天,一般无霜期均在150 天以上,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多。
辽宁省是东北地区降水量最多的省份,年降水量在600-1100 毫米之间。
东部山地丘陵区年降水量在1100 毫米以上;西部山地丘陵区与内蒙古高原相连,年降水量在400 毫米左右,是全省降水最少的地区;中部平原降水量比较适中,年平均在600 毫米左右。
二、气候的地域差异东部:冷凉和温和湿润气候区西部:中温带半干旱气候区南部:温
带半湿润气候区北部:中温带半湿润气候区
一、家乡的河流
境内有大小河流390 多条,总长约16 万公里。
主要有辽河、浑河、大凌河流河、太子河、绕阳河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两国共有的界河鸭绿江等,形成该省的主要水系。
境内大部分河流自东、西、北三个方向往中南部汇集注入渤海。
二、辽宁的母亲河——辽河
辽河是中国东北地区南部的最大河流,是中国七大河流之一。
发源于河北平泉县,流经河北、内蒙古、吉林和辽宁4个省区,在辽宁盘山县注入渤海。
全长1430公里,流域面积22.9万平方公里,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辽河全流域由两个水系组成:一为东、西辽河,于福德店汇流后为辽河干流,经双台子河由盘山入海,干流长516公里;另一为浑河、太子河于三岔河汇合后经大辽河由营口入海,大辽河长94公里。
三、中朝界河——鸭绿江
鸭绿江风光鸭绿江,原为中国内河,位于吉林省、辽宁省东部,现是中国与朝鲜的界河。
发源于长白山南麓,流经长白、临江市、宽
甸、丹东等地,沿中朝边界向西南流,汇集浑江、虚川江、秃鲁江等支流,在辽宁丹东的东港市附近向南注入黄海。
鸭绿江干流全长795公里,流域面积6.4万多平方公里。
沿岸有临江、集安等旅游城市。
丹东、新义州等工业城市。
四、海岸线和海岛
海域广阔,辽东半岛的东侧临黄海,西侧环渤海,是中国水温最低,纬海洋度最高的海域。
海域面积15 万平方公里,沿海滩涂26.8 万公顷。
陆地海岸线东起鸭绿江江口、西至山海关老龙头。
长山群岛是我国海岸线最北端的群岛,其中獐子岛、大鹿岛、海洋岛都是值得一去的岛屿。
虽都是北部海岛可各有特色,獐子岛品尝海参和扇贝,树林覆盖下的海洋岛,还有见证了甲午海战的大鹿岛。
五、渤海和黄海
渤海是中国的内海。
三面环陆,在辽宁、河北、山东、天津三省一市之间。
具体位置在北纬37°07′~41°0′、东经117°35′~121°10′。
辽东半岛南端老铁三角与山东半岛北岸
蓬莱遥相对峙,像一双巨臂把渤海环抱起来,岸线所围的形态好似一个葫芦。
渤海通过渤海海峡与黄海相通。
渤海海峡口宽59 海里,有30多个岛屿,其中较大的有南长山岛、砣矶岛、钦岛和皇城岛等,总称庙岛群岛或庙岛列岛。
渤海由北部辽东湾、西部渤海湾、南部莱州湾、中央浅海盆地和渤海海峡五部分组成。
黄海,是太平洋西部的一个边缘海,位于中国大陆与朝鲜半岛之间。
黄海平均水深44米,海底平缓,为东亚大陆架的一部分。
注入黄海的主要河流有鸭绿江、大同江、汉江、淮河等,主要沿海城市有大连、丹东、天津、汉城、青岛、烟台、连云港等。
一、地质灾害
辽宁省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
其中崩塌、滑坡、泥石流主要集中分布在辽宁的东部、南部山区。
地面沉降主要分布在抚顺市区、本溪、朝阳、沈阳、营口等大中型矿产资源开发区。
沈阳市红菱堡镇南红、北红、烟台村、康平县东关屯镇三台子村
小康煤矿也被列为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
此外,全省的国道、省道等各级公路沿线都是重点防治区域。
作为主汛期的6月—9月,由于降雨多,降雨量大,容易造成滑坡、崩塌、泥石流、危岩、管涌和地面塌陷等突发性地质灾害,因此被列为重点防范期。
二、气象灾害和防治
辽宁省气象灾害出现频繁,台风、洪涝、暴雨、冰雹、雷电、大风、龙卷风、泥石流和滑坡等主要气象及衍生灾害都有发生,全省14个市均遭受到了不同种类气象灾害的袭击,社会经济损失严重。
我们来看一下2005年的统计数据,6月、8月降水频繁,暴雨集中,各类气象灾害严重,7月降水偏少,灾害相对稍轻。
其中台风“麦莎”、“8·13”洪水、雷电、龙卷风灾害给人印象深刻。
8月8日全省进入主汛期,比去年晚20天,但主汛期内灾害严重,各大河水库都出现了汛情。
三、海洋灾害和防治
风暴潮,在众多的海洋灾害中,风暴潮灾害当属海洋灾害之首.风暴潮是由强风引起的剧烈增水现象,致使海面异常升高,造成大量海水漫溢,席卷码头,仓库,城镇街道和村庄.风暴潮可分为台风风暴潮和温带风暴潮两大类. 海浪灾害,通常当海浪浪高超过4米以上时,其破坏力明显增大,容易造成严重的
海难事故.据统计,海上破坏力90%来自海浪,世界海难事故70%左右是由狂风巨浪造成的. 海冰,漂浮在海洋上的巨大冰块和冰山,受风力和洋流作用而产生的运动,其推力与冰块的大小和流速有渤海辽东湾海冰成灾关。
据1971年冬位于我国渤海湾的新“海二井”平台上观测结果计算出,一块6公里见方,高度为1.5米的大冰块,在流速不太大的情况下,其推力可达4000吨,足以推倒石油平台等海上工程建筑物。
赤潮,也叫红潮.它是由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突发性增殖或聚集而引起的一种水体变色的生态异常现象.实际上,赤潮是各种色潮的统称.不仅有赤色,还有白,黄,褐,绿色赤潮.赤潮的颜色是由形成赤潮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决定的. 我国沿海地区经济
迅速发展,人口高度集中,滨海地区在不断投入巨资建设大泊位现代化港口,核电站,大型火电站,钢铁基地,石油化工基地等:在我国近海各海区分布大量的海上石油生产平台:海上的交通运输也是一片繁忙景象.严重海洋灾害的发生将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这意味着我国防御和减轻海洋灾害任务艰巨,时间紧迫,刻不容缓.必须具有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采取积极的措施和对策防御和减轻海洋灾害. 工程性措施我国一些沿海地区地势较低,但防潮的海堤和海塘的能力又十分脆弱,有的年久失修,有的标准不高.要有计划地加固和修建防潮工程;对于在海上建造的油气平台,海洋工程建筑物以及船舶等,事先必须充分论证,保证设计参数合理,确保抗风,抗浪和防潮能力.同时,要进一步抓紧海洋污染的治理工作. 完善全国海洋灾害预警系统这个系统应该主要包括海洋灾害监测系统,海洋资料信息收集,传输和处理系统以及海洋灾害预警系统.通过这些系统,提高海洋灾害的监测技术水平,及时监测海洋灾害的发生,发展,移动和消亡.迅速传递灾害信息并加强预警工作,有效地指导防灾和救灾工作. 健全全国防御海洋灾害规划方案和应急预案主要包括防御工程建设规划,灾前或灾中人员物资转移方案,救灾指挥方案以及公众宣传方案等
一、土地资源1、概况辽宁全省土地总面积14.59万平方公里。
辽宁省的土地资源结构为:耕地4.16万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28.1%;果、菜园地5981平方公里,占4%;林地5.62万平方公里,占38%;牧草地3850平方公里,占2.6%;城镇村及独立工矿用地1.08万平方公里,占7.3%;交通用地2190平方公里,占1.5%;水域1.23万平方公里,占8.3%;未利用土地1.51%万平方公里,占10.2%。
2、分类耕地林地园地草地二、水资源1、概况辽宁省地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境内主要江河有辽河、浑河、太子河、大辽河、绕阳河、大凌河和鸭绿江。
全省水资源总量(点降水形成的地表、地下产水量,即地表径流量与降水入渗补给量之和)多年平均值342亿m3,人均占有水资源总量仅为全国的1/3,是北方严重缺水省份之一。
全年降雨分布不均。
降雨在空间上呈东部多、西部少的特点,因此辽宁省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是一个严峻的课题。
2、淡水资源和海水资源三、矿产资源1、概况辽宁省地质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种类齐全配套,
区位条件好,全省矿产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不足;中小矿床多、大型特大型矿床少,部分支柱性矿产(如铁矿)贫矿和
难选矿多,富矿少。
2、能源矿产石油、天然气: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为20.6亿吨、天然气21.9亿立方米。
煤:产地(井田)144处,保有储量60.2亿吨,其中工业储量53.9亿吨,占总量85%。
全省煤矿产地主要分布于沈阳、铁岭、抚顺、阜新、北票、锦州、朝阳等地区。
省内煤种以气煤、长焰煤及长褐煤为主。
油页岩:产地3处,主要集中分布在抚顺,全省保有储量36.4亿吨,其中工业储量32.8亿吨,占总量90%。
3、金属和非金属矿产黑色金属及冶辅助原料矿产产地127处,有铁、锰、红柱石、菱镁矿、普通莹石、熔剂灰岩、熔剂白云岩,冶金用石英岩、冶金用砂岩及耐火粘土共10种,其中铁矿储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菱镁矿储量约占全国的百分之八十以上。
四、生物资源全省森林面积418.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28.7%。
全省有各种植物161科2200余种,具有经济价值的1300种以上。
药用类830多种,如人参、细辛、五味子、党参、天麻等;野果、淀粉酿造类70余种,如山葡萄、猕猴桃、山里红、山梨等;芳香油类89种,如月见草、藿香、薄荷、蔷薇等;油脂类149种,如松子、苍耳等,还有野菜类、染料类、纤维类等。
全省动物种类繁多,有两栖、哺乳、爬行、鸟类动物7纲62目210科492属827种。
其中有国家一类保护动物6种,二类保护动物68种,三类保护动物107种。
具有科学价值和经济意义的动物有白鹳、丹顶鹤、腹蛇、爪鲵、赤狐、黑熊、海豹、海豚等。
鸟类400余种,占全国鸟类种类的31%。
水产品种繁多,共3大类520余种。
第一类浮游生物107种,第二类底栖生物280余种,第三类游泳类生物137种。
淡水鱼主要有青鱼、鲢鱼、鲤鱼等。
可供利用的海洋生物有鱼类117种、虾类20余种、蟹类10余种、贝类20余种。
海产品主要有大黄鱼、小黄鱼、带鱼、蛤、鲍鱼、海参、对虾、海蜇、扇贝、海带等。
五、旅游资源
全省共有9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鞍山千山、鸭绿江、
金石滩、兴城海滨、大连海滨—旅顺口、凤凰山、本溪水洞、青山沟、医巫闾山、锦州笔架山、红海滩、苇海、望儿山、仙人岛、大青山、赤山。
一、环境污染
辽宁省资源环境现状为,能源丰富,储量大,消耗量大;工业污染、水资源危机和土地沙漠化形势严峻。
而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合理等是辽宁省环境问题产生的最主要原因。
经济发展对环境质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水环境质量和空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方面。
废水的过量排放与水环境容量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工业城市密集区域河流水质污染的加重和地下水位下降导致的海水入侵以及农业、畜牧业发展带来的农村区域水环境恶化问题仍然十分严重。
能源消耗总量的增加,导致废气及污染物产生量加大。
在能源消耗中,原煤消费量的不断增加是导致空气污染加重的最主要原因。
2006-2008年,煤炭消费量比例加大,占全省能源消费量的70%以上。
城市化导致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人口的高度集中、城市机动车的迅猛增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加大以及城市布局不合理等问题,增大了水污染、空气污染、噪声污染等环境污染的程度。
二、生态破坏
大量“掠夺式”的开采导致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生态环境破坏严重采空塌陷等人为地质灾害频发。
三、生态环境保护
为更大程度上防止生态破坏,沈阳市将环境保护的目光投向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以外的生态系统脆弱而又十分珍贵、急需保护的地方。
沈阳市专门下发《关于建立重要生态保护地的通知》,并公布18个生态保护地名录,包括两个残存的濒危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地、两个处于严重退化演替阶段的灌丛和草地生物多样性封育地、两个活化沙丘群封育地和11个水库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地、1个水源涵养保护地。
根据保护对象划分出红线区和黄线区。
红线区内实行绝对封育保护,不得随意开发、破坏和自由进入,依靠自然演替恢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黄线区内不得建设污染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