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版编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1、北魏的建立及统一:
时 间:4世纪后期 民 族:鲜卑族拓跋部 都 城:平城(今山西大同) 统一北方时间:公元439年 统一意义: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讨论:一个落后的游牧民族,却要统治农
耕文明下比自己先进得多的汉族,假如你是北 魏统治者,面对这样的困境,你会怎样解决?
元丞相:“刘太守,你怎么不高兴啊!”
刘太守:“别提了,我因为没有在朝廷上说汉语,被罚三个月俸禄。元丞相, 你看起来也很郁闷啊。”
元丞相:“哎,我夫人没有穿汉服,被皇上知道了,我被罚了半年俸禄啊!”
第一问:公主最有可能嫁给哪个民族的人?
第二问:北魏的官员为什么会用汉族的姓氏?刘太守、元 丞相原来姓什么? 第三问:刘太守为什么被罚三个月俸禄? 第四问:元丞相为什么也被罚俸禄? 第五问:北魏为什么会设立丞相、太守这些汉族官职?
一、淝水之战
归纳总结:
时间 383年
作战双方 前秦VS东晋 兵力对比 87万VS8万
结果 前秦战败
特点 以少胜多
成语典故
投鞭断流 风声鹤唳 草木皆兵 东山再起
想一想
淝水之战,苻坚拥兵87万,而东晋仅8万,这十比一的兵 力,应该是一边倒,但前秦却兵败如山倒,没能统一江南,这 是为什么呢?
前秦: ①骄傲轻敌。 ②军队内部有很多其它少数民族的人,不够团结,军 心不齐。 ③前秦军指挥不当,战线过长。
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 政治生活 文化生活
汉族 农耕 面食 封建社会 先进
鲜卑 游牧 食肉、喝牛羊奶 奴隶社会 落后
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厉行改革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2、孝文帝改革
(1)迁都洛阳
494年
“此间(指平城)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
穿越历史 联系教材内容,解读下面的历史故事
北魏的公主要出嫁,整个洛阳吹吹打打,大家都在路边观看公主风光出 嫁。此时两位官员垂头丧气站在路边。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学习目标
(1) 掌握淝水之战的基本史实,了解前秦战 败的原因
(2) 知道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及作用 (3) 认识民族和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这个政权叫什么? 是由哪一民族所建?在 谁的领导下它逐渐走向 强盛?
前秦;氐族;苻坚
东晋: ①战略得当。 ②内部团结,军队士气高涨。
淝水之战给南、北方社会发展分别带来了怎样 的影响?
南方: 东晋因为取得了淝水之战的胜利,解除了来自北方 的威胁。相对稳定的局势,使社会经济有所发展,江南 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 北方: 战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 的状态。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3、改革的意义
南朝的官员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感慨地说: “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 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 ——《洛阳伽蓝记》
孝文帝改革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推动了鲜卑族的汉化,促进了民族交 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三、北方民族大交融
课堂小结 学完本课,你收获了什么?
淝水之战
迁都洛阳
前秦衰败 孝文帝
改革
促进民 族交融
北魏统一
汉化措施
今天我们的56个民族中,已没有鲜卑族了, 鲜卑族哪去了呢?
著名学者黄学寅曾经说过: “鲜卑族从大兴安岭中走来, 最终融合于中华民族之中。就 保全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角 度看,鲜卑族消亡了,但他们 像落叶一样分解了自己,归位 泥土,化为养分,溶入中华民 族的血液之中。”
你能说一说我们已经学过的历史上民族交融 的例子吗?我国各民族交融的方式有哪些?能否 列举一下现实生活中民族交融的表现?
战争——淝水之战 少数民族内迁——匈奴、鲜卑、羯、氐、羌 和亲——昭君出塞 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 派使臣访问——张骞通西域 杂居、贸易往来 民族舞、民族服饰、食物(羊肉串、馕饼)、旅游
整理: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推行的汉化措施有哪些?
语言: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说汉语
服饰: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穿汉服
姓氏:改鲜卑族的姓氏为汉族姓氏
改汉姓
婚姻:鼓励鲜卑贵族和汉族贵族联姻
联汉姻
政治:采用汉族官制、律令
用汉制
礼法:学习汉族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 学汉礼
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
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具体表现在 哪些方面?
穿 汉 族 服 饰 的 少 数 民 族 贵 族
三、北方民族大交融
生产生活:内 畜迁牧人经民验学,习接汉受族北农方业各技族艺 人、 民从 的事 食农 物产 、; 服汉 装族 、人 用民 具学 等习 。
政治方面: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沿袭中原
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文化方面:汉语的使用;西北民族的来自器受汉族人民欢迎。民族心理:“胡”“汉”观念逐渐淡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
陈寅恪北:方地“区李民唐族一的族交之往所、以交崛流兴与,交盖融取,塞为外中野华蛮民族精的悍发之展精注 血入,了注新入的动中力华,文进化一颓步废丰之富躯了,中旧华染民既族除的、物新质机文重化和启精,神扩文大化, 恢并张为,以遂后隋能唐别时创期空多前民之族世国局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鲜卑族发祥地——嘎仙洞遗址
教师寄语
回看历史,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 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各民族在交往中加深了解, 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在交融中实现共赢,共同推动着 中华民族的成长和进步,在这种民族力量的推动下, 新时期的中华民族定会朝着更好、更强的方向发展,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谱写美好篇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