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章节复习与测试》_25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章节复习与测试
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1.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3.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4.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高考大纲】
1.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教材分析】
第一节“自然界水循环”介绍了“相互联系的水体”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具体说明了水的分类、以河流水源补给为点说明水体之间的相互联系。
通过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通过生活中的案例说明水循环的意义。
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介绍了“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通过洋流类型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洋流的形成过程,通过具体洋流的分析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介绍了“水资源及其分布”、“水资源与人类社会”和“合理利用水资源”。
通过对水资源概念和世界各地的水资源分析,了解世界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状况。
通过示例了解在人类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对水资源的利用和水资源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从中探索水资源合理利用的方式。
【学情分析】
学生对本单元知识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体验和知识基础,主要问题式学生还没有上升到理性层面上理解。
新课教学中已经详细解释各种知识点,学生基本掌握水体类型、河流水源补给、水循环、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但在知识点识记方面总是不够全面,在题目中的应用和分析还不够到位,但总的来说还是能够掌握一部分知识的应用。
但洋流这部分知识对学生来说就与其生活联系不够紧密,而且上升到理论方面和大范围空间尺度。
学生的知识和生活难以深刻和准确把握知识理论。
【教学目标】
1.掌握水体类型和水资源
2.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3.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4.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理解洋流分布模式
5.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6.树立珍惜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懂得基本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策略
【重难点】
1.水体类型、河流水源补给、水循环环节及意义
2.洋流类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季风大洋环流
3.水资源不合理利用及问题、合理利用措施
【核心素养】
1.人地协调观:通过水资源利用的问题和合理利用措施理解并掌握人地协调发展关系。
2.综合思维:综合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分析并总结河流水源补给及影响因素,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区域认知:通过对世界区域的认知加强对“世界表层洋流分布”的分布的识记和理解。
4.地理实践力:将水循环过程和意义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黄河断流)的分析中,并从中理解并掌握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将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及合理利用措施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加深学生对水资源合理利用的认识。
【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从世界气候的差异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河流大气降水补给造成的汛期差异
2.讨论法:通过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讨论知识,总结归纳知识
3.多媒体演示法:利用PPT中多种实景图和示意图说明水资源类型和利用方式
4.诵读记忆法:复习重点知识的时候,让学生自己诵读并记忆
5.问答互动法:水资源类型、水循环等可以一问一答回顾知识
【教具准备】视频素材、测试题、PPT课件、教材等
【教学用时】1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导入](分析“高中课程标准”和“高考大纲”中对本单元的要求,来引导学生对本单元知识学习方向的认识。
)
[知识复习]
一、自然界的水循环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1.水的三态:气态(水汽)液态(水)固态(冰雪霜雹)
2.水体类型
人类利用的水资源: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3.河流水源补给:
①降水/雨水补给(气候);
②冰川冰雪融水补给(气温—夏丰水期);
③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气温—春汛);
④地下水、湖水与河水互补。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是海陆间循环。
人类最容易改造的是地表径流(修建水库等改变径流变化),城市中最薄弱环节是下渗(水泥路面多,雨水难以下渗)。
意义
①使各圈层和海陆间实现能量交换和物质循环;
②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和更新;
③塑造地表形态;
④影响全球气候和生态
案例:黄河断流
原因:全球变暖,蒸发加剧,降水减少;河流流量少,且季节和年际变化大中上游地区过度引用黄河水
对策:统一调配、植树造林、跨流域调水
二、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1.洋流规律和分类
性质分:寒流、暖流
成因分:风海流、补偿流(水平、上升)、密度流
2.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中低纬:北顺南逆——以副热带为中心——反气旋型
中高纬:北逆南顺——以副极地为中心——气旋型
3.季风大洋环流
北印度洋:夏顺(自西向东)冬逆(自东向西)
中国东部:夏季(自南向北)冬季(自北向南)
4.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影响气候
北大西洋暖流与西北欧气候;秘鲁寒流与南美大陆西岸气候
(2)影响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分布
中国东海(舟山)、日本北海道、西欧北海、加拿大纽芬兰、秘鲁
(3)对海洋航行
季风大洋环流
(4)对海洋污染
利——加快净化速度;弊——扩大污染范围
三、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一)水资源分布
①各洲:亚洲最多,南美次之,大洋洲最少
②各国: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度尼西亚、中国、印度
③中国:
时间:夏秋多,冬春少(季风气候)
空间: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东南季风)(二)水资源与人类社会
1、数量——影响经济活动规模
2、质量——影响经济活动效益
3、对人类社会影响
生产技术落后→河流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生产技术提高后→影响小,利用类型增多、范围扩大
(三)合理利用水资源
1.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缺水
①过度引用河水→河流下游流量减少,甚至断流;湖泊入湖水量减少,湖泊萎缩
②大水漫灌→土壤次生盐碱化,浪费水资源
③过度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塌陷)
④水污染→水体富营养化→赤潮蓝藻现象
2. 合理利用——解决措施
(1)开源
①跨流域调水(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②修建水库(调节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
③合理开发和利用地下水,海水淡化,人工增雨等
(2)节流
①提高节水意识,节约用水。
②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农业——喷灌、滴灌,工业——循环利用
③制订法律法规,加强管理。
④防治水污染
⑤调整产业结构,减少耗水量大的工业,发展节水农业
⑥提高水价
[试题检测]
图甲为我国季风区某河流示意图,图乙为该河流上A、B两水文站径流量季节变化图,图丙为某次洪水经过时,该河流与湖泊径流量的相互关系图。
读图回答1~3题。
甲乙丙
1.下列关于该河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东南流向西北 B.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小
C.以地下水补给为主 D.甲图所示河段以侵蚀作用为主
2.丙图中洪水经过时,湖泊产生蓄积作用的时段有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如果沙洲面积不断扩大,可能的原因是
A.河流流速增大 B.河流含沙量减少 C.湖泊沉积增多 D.流域内植被遭破坏【答案】1.A 2.C3.D
下图是我国东南地区某地1月份等潜水位线和等高线图(单位:m)。
读图回答6~7题。
6.图中地下水流速最大点和流向分别是
A.甲正南 B.乙东北 C.丙正南 D.丁正北
7.下列有关图中信息叙述正确的是
A.若在乙点打井,井3米可见地下水
B.该地属季风气候区,冬季谷地河流干涸
C.冬季丁点地下水补给河流,终年有地表水
D.冬季河流水补给地下水
【答案】6.A7.C
【课堂总结】本节带大家复习了“自然界的水循环”中的水体类型、河流水源补给、水循环
环节及意义。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中的重点:洋流类型及影响、季风大洋环流。
以及“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中的重点:水资源不合理利用及问题、合理利用措施
【作业布置】《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章节复习与测试题》
【板书设计】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章节复习与测试
一、自然界的水循环
重点:水体类型、河流水源补给、水循环环节及意义
二、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重点:洋流类型及影响、季风大洋环流
三、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重点:水资源不合理利用及问题、合理利用措施
【教学反思与后记】
本节教学是复习与测试课,不是新课,大部分知识不需要详细讲解。
本节的主要任务是带领学生回顾复习和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强调重点知识,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本单元所有知识,也要引导学生建立知识体系理解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对于一些难点知识,如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可以深入解释。
对于洋流的地理分布和认识和记忆,洋流的规律,要引导和指导学生画洋流模式图,然后结合实际地图带领学生一起识记。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知识点一定要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理解水资源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形成地理思维。
教学中还要突显地理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
将地理核心素养融入教学的重要环节中,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受到熏陶和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