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年高中语文必修课后习题9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2019年高中语文必修课后习题
1、下列各句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句是
A.即谋单于,何以复加
B.何以汝为见
C.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D.信义安所见乎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的能力。

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时对句式知识的积累情况,抓住标志性的词语进行判断。

A项,“何以复加”,宾语前置句;B项,“何以汝为见”,宾语前置句;C项,“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判断句;D项,“信义安所见乎”,宾语前置句。

C项为判断句,其他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

故选C。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眼看生命的时光无多,我就愈想增加生命的分量。

B.—部全国性的《职业病防治法》将提交全国人大审议,有望使劳动者保护自身健康提供更有力的法律武器。

C.中外文学大师的杰出创造无不是以其对传统的广博和深刻的把握为基础的。

D.由于高级公务员长期在政府中担任要职,形成了—个特殊的超稳定系统,结成了一个盘根错节的人际关系网。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

首先要了解病句的六大类型错误: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成分
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B项,介词使用有误,应将“使”改为“给”。

C项,搭配不当,“广博”不能修饰“把握”。

D项,成分残缺,将“由于”删去或置于“高级公务员”后。

故选A。

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
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

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

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

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

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3、古代白话小说大量运用当时的口语,有些口语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区别。

下列
对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不正确的一组是①多得(经常得到)林冲看顾②我因恶(冒犯)了高太尉③不(不合理)偷了店主人家钱财④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消息)⑤这两个人来得不尴尬(不自然)⑥过几时,那工夫(抽空儿)来望恩人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②⑤⑥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此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①“多得”指多亏。

③“不合”指不该。

⑤“不尴尬”犹言尴尬,指鬼鬼祟祟,不正派。

“不”,助词,无义。

故选C。

4、对李清照《声声慢》一词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三句用一连串叠词,写出一种愁惨而凄厉的氛围,是词人血和泪的吞吐,也是向苍天的悲惨呼告,是词人后期凄凉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
B.上阕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最后“雁过也”三句在内容上承上,在结构上启下,自然地把抬头仰望过渡到低头俯视。

C.“梧桐更兼细雨”两句写桐叶簌簌,秋雨滴滴,像鬼语戚戚、幽灵啜泣,这就更加令人难过了。

这里是从正面渲染作者的悲苦心情。

D.最后用一个“愁”字来概括,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全词用象征手法,把国破家亡的身世寓于景物描写之中,表现了词人忧国忧民的心理。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

D“象征手法”错误,这首词主要的写作手法为借景抒情,
没有用象征手法。

故选D。

5、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险衅(xìn) 祚薄(zuò) 床蓐(rù) 茕茕孑立(qióng)
B.洗马(xǐ) 逋慢(bū) 拔擢(zhuó) 终鲜兄弟(xiǎn)
C.优渥(wò) 期功(qī) 闵凶(mǐn) 逮奉圣朝(dài)
D.伪朝(wèi) 矜悯(jīn) 郎署(shǔ) 猥以微贱(wěi)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字音的识记能力。

做题时注意结合具体语境辨析读音。

积累记忆是解决字音题的根本办法。

高考常考多音字、音近字、形近字形声字、习惯性误读。

字音记忆一定要结合字义记忆。

本题是古文名篇中字的注音,所给字也是现代汉语中的常见字。

熟读文章即可容易答出。

A项,注音全部正确。

B项,“洗”应读
“xiǎn”,“洗马”是古代官职名。

C项,“期”应读“jī”。

D项,“伪”应读
“wěi”。

故选A。

6、下列句子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②以勇气闻于诸侯
B.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②而君幸于赵王
C.①乃设九宾礼于廷②求人可使报秦者
D.①君何以知燕王②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子的句式相同的一项”,然后回顾文言特殊句式的种类,如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等,再根据每种句式的特点进行判断。

A项,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是被动句,标志是“见……于”;
②“以勇气闻于诸侯”是介宾短语后置句,标志是“于”,正常语序为“以勇气于诸侯闻”。

B项,①②都是被动句,标志是“见”和“于”。

C项,①“乃设九宾礼于廷”是介宾短语后置句,标志是“于”,正常语序为“乃于廷设九宾礼”;
②“求人可使报秦者”是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求可使报秦之人”。

D项,
①“君何以知燕王”是宾语前置句,“何以”应为“以何”;②“廉颇者,赵之良将也”是判断句,标志是“……者,……也”。

故选B。

7、比较《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词,指出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
A.两位作者都是宋代词坛上豪放派的代表人物。

B.两首都是怀古之作,苏词是怀古伤己,辛词则是怀古伤今。

C.辛词中的“舞榭歌台,风流”是指代繁华和英雄业迹,通过慨叹它“总被雨打风吹去”,表达了“英雄无觅”的愤激之情;“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则表达了赶快建功立业的愿望。

D.两首词都借景抒情,以议论入词,综合运用了叙述、议论、抒情几种表达方式。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语言、技巧、情感的能力。

D项,“两首词都借景抒情,以议论入词,综合运用了叙述、议论、抒情几种表达方式”错误,《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借景抒情,综合运用叙述、议论、抒情几种表达方式,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则主要使用典故怀古伤今。

故选D。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美韩两国防务部门当日发表联合声明,正式宣布决定在驻韩美军部署“萨德”系统,将影响东北亚安全形式,导致地区安全格局发生重大调整。

B.有网友认为,特朗普的对外经济政策是围绕贸易保护主义为核心的,其若当选,与美国有着大额贸易顺差的国家的贸易盈余将减少。

C.2016年9月1日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正式开始施行。

法律明确禁止的,是个人开展公开募捐,但不禁止个人求助。

D.通过参与国家公祭日,我们不仅掌握了千真万确的史实,而且能够培养起真正热爱和平、守卫和平的认知。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表意不清或有逻辑性错误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本题A是“联合声明”
还是部署“萨德”“将影响东北亚安全形式,导致地区安全格局发生重大调整”,表意不明。

B“围绕贸易保护主义为核心”句式杂糅。

“是围绕贸易保护主义这一
核心的”和“是以贸易保护主义为核心的”杂糅。

D“培养……认知”搭配不当,应该是“培养……信念”。

故选C。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宾主尽东南之美
A.目吴会于云间
B.襟三江而带五湖
C.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
D.四美具,二难并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考查方向是活用类型,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

例句,形容词作名词,英雄才俊。

D项,形容词作名词。

“四美”注为“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

A项,名词作动词,远看。

B项,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衣襟。

C项,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委屈。

故选D。

10、下列词语中加红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胆怯(qiè)鞭笞(tà)塑造(sù)削(xiāo)铅笔
B.祈(qǐ)祷难堪(kān)怂恿(cǒng)
C.讥诮(qiào)怔怔(zhèng)撮合(cuō)孤僻(pì)
D.滑稽(jī)辖制(xián)鲜见(xiān)周济(jì)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汉字字音的辨析和修改。

该题对于基础知识掌握的扎实的学生来说这样的题并不难,平时要注意识记和辨析。

正确的读音为:A项,鞭
笞(chī); B项,怂恿(sǒng); D项,辖制(xiá);鲜见(xiǎn)。

高考字音考查的对象主要有多音字、形声字和异形(包括形似)同音(包括近音)字三种。

由于生活中那些容易读错的字往往也就是高考字音考查的重点内容,因此,归纳出误读的常见类型对我们复习备考是很有帮助的。

同时。

针对每一种误读类型,我们都要采取积极的措施,从而能够有的放矢地掌握好字音这个考点。

字音的误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把多音字的甲音误读成乙音。

(2)形声字类推偏旁引起误读。

(3)习惯误读字,如“玫瑰”中的“瑰”。

(4)生僻字。

生僻字,因其不常见而容易被忽略,易误读。

考生平时要做有心人,注意积累。

对于字形来讲在学习是要注意:1、平时加强识记,尽力拓宽知识面,扩大阅读量,积累词汇,
丰富词汇量。

对汉字字形的识记要化大力气。

对那些形近字、音近字、义近字等尤其要仔细区别。

2、加强练习。

3、学会区别同音字。

4、学会以音辨形。

5、学会
以义辨形。

6、学会根据语境辨形。

11、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十八星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

“星分翼轸”“龙光射牛斗之墟”中的“翼”“轸”“牛”“斗”都属于二十八星宿。

B.古代驾车的马若是三匹或四匹,就有骖、服之分。

中间驾辕的马叫服,两旁的马叫骖。

一说服左边的马叫骖,服右边的马叫騑,合称“骖騑”。

骖服和骖騑,又泛指拉车的马或车马。

C.序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

古人宴集时,常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这样的“序”即为宴集序,如王勃的《滕王阁序》。

D.男子18岁称“弱冠”。

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
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本题中,D项,“男子18岁称‘弱冠’”错误,男子20岁称“弱冠”,不是18岁。

故选D。

12、下列解释全对的一组是①终鲜兄弟:终于没有兄弟。

②行年四岁:经历了四年。

③供养无主:没有主人供养。

④辞不赴命:辞谢不接受任命。

⑤日笃:一天一天沉重。

⑥日薄西山:太阳接近西山。

用日落比喻人的寿命即将终了。

⑦伏惟:伏惟思量。

古时下级对上级表示恭敬的用语,奏疏和书信里常用。

⑧死当结草:死后再算账。

A.①②③④
B.③⑤⑥⑧
C.①④⑥⑦
D.②④⑥⑧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平时注意积累、识记,再结合原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②行年四岁:年龄到了四岁。

行年:经历的年岁。

③供养无主:供奉赡养祖母的事无人承担。

⑧死当结草: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

②③⑧是错误的。

故选C。

理解
文言实词意思的技巧: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从句
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

如本题,主要从语境内容分析。

13、下列选项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130篇,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B.《拿来主义》运用大量的比喻论证,先破后立,指出“拿来主义”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中的重要性。

C.《品质》以工业垄断对手工业作坊的冲击为背景,客观地描写手工业者的生存危机,既赞扬了鞋匠格斯拉恪守职业道德的品质,同时也批判了格斯拉的不知变通,正是格斯拉的墨守成规导致其最终被时代淘汰。

D.《左传》是记录春秋历史的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撰写的。

“左传”的“传”是注释或解释经义的文字。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理解能力。

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帝王年号、谥号、庙号;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外交礼仪、行政区划;还有一些委婉的说法,表谦、表敬的词语以及文体知识等等。

对于中国的作家作品,古代部分的重点记清楚他们的朝代、代表作、创作风格等,现代作家主要是记住代表作或主要作品及其大概内容。

平时要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等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具体语境来推敲。

题干要求“下列选项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项,“同时也
批判了格斯拉的不知变通,正是格斯拉的墨守成规导致其最终被时代淘汰。

”错,《品质》以工业垄断对手工业作坊的冲击为背景,客观地描写手工业者的生存危机,赞扬鞋匠格斯拉恪守职业道德,表现出对底层劳动者的尊重。

选项理解不准确。

故选C。

此类题平时应注意搜集、归纳、整理。

只要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就能集腋
成裘,积沙成塔;再加上常看常记,烂熟于心,考试时定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正确地完成此类考题。

1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B.落霞与孤鹜齐飞今君与廉颇同列
C.潦水尽而寒潭清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D.尽是他乡之客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这是考查虚词的用法,然后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用法。

B项,“与”意思都是“和”。

A项,连词,反而/副词,暂且;C项,
连词,表并列/连词,表递进;D项,结构助词,的/动词,到。

故选B。

虚词的辨
析方法如下:一、关注词性差异。

二、把握位置不同。

很多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会随其在句中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明确这一点,不仅能在学习的时候做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答题时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更为清晰而高效的思路。

三、理解用法本质。

应该说大多数虚词的用法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只要多积累,多总结,熟练掌握并不难,但对其中一些虚词的重要用法,如果没有准确、深刻的认识,只看表象而抓不住其本质特征,便很容易在做题时丢分。

四、结合具体语境。

考试答题时,面对试卷中陌生的语段,我们一定要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具体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

15、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有四方之事会:恰逢心惮远役惮:害怕
B.质性自然质性:本性违己交病病:痛苦
C.悟已往之不谏谏:劝止、挽回恨晨光之熹微恨:怨恨
D.三径就荒就:接近聊乘化以归尽乘:顺随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

C项,恨:遗憾,译为
“遗憾晨光朦胧”。

故选C。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对两院院士历年来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做出的重大贡献,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慰问。

B.为加强国际交流,提高浙江环保产业水平,省政府拟举办“生态浙江建设高层论坛”暨第六届环保产业博览会。

C.如今,随着微信用户的日益增多,朋友圈也日益膨胀,随之而来的是各种代购信息、心灵鸡汤、养生秘籍,不堪其扰。

D.音乐剧是19世纪末诞生的,它具有极富时代感的艺术形式和强烈的娱乐性,使
它成为很多国家的观众都喜欢的表演艺术。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核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

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是否存在结构、逻辑等问题,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

A项,“对……重大贡献,我们
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慰问”错误,“重大贡献”与“慰问”搭配不当。

C项,
“不堪其扰”前面缺少主语,应该是“微信用户”。

D项,语义重复,“具有”和“极富”都有“含有、拥有”的意思,此处应当去掉一个。

故选B。

17、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对于我们来说,问题不在于尽可能地多读和多知道,在于自由地选择我们个人闲暇时能完全沉溺其中的杰作,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从而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的生动联系,使自己的心脏随着人类心脏的跳动而跳动。

A.而且领略息息相通
B.而且领受休戚与共
C.而领受休戚与共
D.而领略息息相通
【答案】D
【解析】而且:表进一步,递进关系,此处应为并列关系,故选“而”。

领略: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领受:接受(多指接受好意)。

息息相通:呼吸相关联,比喻关系密切;休戚与共:忧喜、福祸彼此共同承担。

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同
18、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此文只是处于兴趣而作而已,文中出现的错误与纰漏望勿见笑,敬请各位不吝赐教。

B.舍母今年八十多岁了,耳不聋眼不花,就是掉了几颗牙,精力旺盛,身体健康。

C.火车在奔驰,他的心早已飞向了久仰的家乡,飞向了慈祥的母亲和善良的邻居们。

D.服务员:“请慢走,欢迎下次光临。

”顾客:“谢谢,我一定慢走,下次还要光临。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得体性。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即“得体”或“不得体”,然后根据语言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进行辨析。

本题中,A项,“见笑”是被人笑话的意思,谦辞。

使用正确。

B项,“舍母”不当,“舍”用于对别人称比自己小的家人,不能称比
自己大的家人。

这里应为“家母”或“家慈’’。

C项,“久仰”是客套话,表示
仰慕己久,用于初次见面时,一般用于人,不能用于“家乡”。

D项,“慢走”用
于送别,相当于“再见”,不能用于被送别;“光临”,敬辞,称宾客来到,不能用于自己。

故选A项。

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

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

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

19、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十八星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

“星分翼轸”“龙光射牛斗之墟”中的“翼”“轸”“牛”“斗”都属于二十八星宿。

B.古代驾车的马若是三匹或四匹,就有骖、服之分。

中间驾辕的马叫服,两旁的马叫骖。

一说服左边的马叫骖,服右边的马叫騑,合称“骖騑”。

骖服和骖騑,又泛指拉车的马或车马。

C.序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

古人宴集时,常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这样的“序”即为宴集序,如王勃的《滕王阁序》。

D.男子18岁称“弱冠”。

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
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本题中,D项,“男子18岁称‘弱冠’”错误,男子20岁称“弱冠”,不是18岁。

故选D。

20、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赋与苦恼饱满消磨光阴
B.愚蠢弥补流逝富有乐趣
C.畜生藐视添充枯燥无味
D.老炼蔑视毯子聚苯乙烯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字形辨析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辨析字形当然要从字音和字义上下功夫。

形近字虽然字形相近,但却有细微的区别,这细微处就是辨析的关键。

有些形近但读音不同的字,可以通过读音的不同加以辨析。

相连字形的考核主要考核形近字和音近字,试题的内容有两字词语,三字熟语和成语。

本题A项,“与”应为“予”;C项,“添”应为“填”;D项,“炼”应为“练”。

故选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