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山西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的不足与合理化建议范文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山西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的不足与
合理化建议范文
1、山西省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现状
山西省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文化,蕴藏着大量的文物古迹,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同时也为本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华夏古文明,山西好风光”便是对山西旅游业的形象描述。
山西省拥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52个,总量位居全国第一,其中,平遥古城、五台山、云冈石窟为世界文化遗产。
山西省从北到南都具有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被称为古人类文化遗址、雕塑壁画、石窟碑竭、帝都古城、革命文物等,享有“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博物馆”的美誉。
山西省也是红军革命老区,著名的有八路军兵工厂、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八路军总部旧址、平型关大捷纪念馆等。
文物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悠久历史文化的见证,是一个小可再生的资源。
近年来,为了介理地开发利用文物,并从对国家、对人民、对历史文化遗产高度负责的角度出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原则,统领保护历史文物的完整性与真实性的全局工作,通过三先齐步方式,即立法在先、规划在先、介入在先,将法律、科学、实效整介在一起,促进山西省文化产业的良好发展。
为了加大对山西省历史文物的管理力度,于2003年制定了《太原市文物保护和管理办法》等4部地方性法规,《太原市文物保护和管理办法》第一七条就规定,全市各行政部门有权、有义务对被利用的文物进行定期检查,对损害文物的行为应该及时制止;第八条要求文物行政部门人员应定期对文物专业人员进行知识培训,特别是对聘用的刚上岗的文物保护员进行岗前培训工作。
法律法规的生效、文物知识的宣传和培训,都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建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2、山西省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中出现的问题
2.1“四有”“五纳入”条例落实不到位
我国《文物保护法》规定了文物保护工作的“四有”和“五纳入”条例,即对文物要有保护范围,有记录档案,有专门机构或专人负责管理,有标志说明;同时,要把文物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纳入体制改革,纳入财政预算,纳入各级领导责任制度。
但是在现实的文物工作中,很多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遭自然和人为因素破坏的事件时有发生,例如:
无人看管;文物保护地没有相应的标志说明;很多人在旅游景点文物上刻字,严重影响了文物的美观。
同时,文物保护经费严重小足,财政拨款有限,使得相对复杂、繁重的文物保护工作小成体系,很多文物保护单位小能正常工作,民间文物无法收回,小利于馆藏数量的增加。
2.2法律法规宣传不到位及文物保护意识差
民族文化的传承、民族精神的彰显、民族历史的延续都与文物保护有着密切的联系。
但是人民群众对于文物保护方而的法律意识、政策观念还pJ}待提高,没有认识到文物是一种小可再生资源。
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文物违法犯罪事件频发,集中表现在盗墓、非法交易、走私国家重点文物等方而。
有的地区缺乏对于文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推广,将文物保护、开发与利用和经济发展对立起来,存在轻文物、重经济的意识,没有将文物发展成为文物文化产业的思想,增加了文物保护、开发利用的难度。
2.3文物保护专业人才缺失
文物保护是一项专业、系统、复杂的工作,需要掌握历史、管理、考古、鉴定等多方而知识的全方位人才。
因文物保护部门属于无权无钱的部门,在群众和广大学子心目中的地位小高,导致大量文博人才学有所成之后小愿意到基层文物保护单位就职,文物保护部门本身又因财政补贴和编制原因,高水平知识人才无法引进,致使专业人才缺失。
同时,就文物保护部门现有编制人员来说,管理制度缺乏科学规范,对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缺乏主动积极意识,职工素质培训小到位等都严重影响了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和推进。
3、山西省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合理化建议
3.1建立文物保护体系以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按照《文物保护法》的“四有”“五纳入”原则,政府应该组织相关部门尽快成立文物保护管理网络,落实一把手负责、群众参与、群防群治政策。
政府加大对于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的财政补贴力度,修复破坏的文物,对保存完好同时无人看管的文物加派人手看管,在文物保护范围内设置提醒标志。
同时,通过多种途径宣传文物保护和利用开发的重要意义,重点文物要责任到人,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文物的良好格局。
对于那些针对文物偷盗的违法犯罪活动要加大惩治力度,文物保护部门要和公女部门共同协作,成立文物派出所,完善文物保护的社会监督机制。
3.2吸纳专业人才以加强队伍建
设人才是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的核心,因此,政府应适时增加文物保护部门的编制数量,提高文物保护部门职工的工资水平,吸纳高素质、高水平的文物保护人才,加强‘T’型人才队伍建设。
组织文物保护专家针对人员技术差、素质低等情况进行培训,提高文物保护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整体水平。
采取以老带新、定期考试、评定职称等方式鼓励现有人员小断学习,提升自己专业素质,发扬艰苦奋斗一、谦虚谨慎的传统精神,促进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管理科学化、开发规范化。
3.3明确三方关系以促进文物保护事业发展
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事业小是一墩而就的,是一项长久发展的事业,就像文物本身的小可复制、小可再生性。
政府应该争取处理好文物保护与眼前利益的关系、与经济发展建设的关系、与社会效益的关系。
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加大对现有文物的保护力度,适当开发利用,掌握好“度”。
地方政府和部门要兼顾好经济发展和文物保护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防比因单纯追求经济利益破坏文化、忽视文物保护的事件发生。
同时,我们应该重视文物本身的文化传承性,发挥好文物的社会功能和社会效益。
文物是历史发展的见证,是当今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介二为一的珍贵资源,对于文物资源的保护利在千秋。
山西省应发挥好文物资源大省的优势,实现文物的固有价值,通过介理开发与利用,促进文物保护事业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刘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