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平均数的再认识》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运用平均数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
四、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 的过程,会用简单的统计图表表示统计结果,能根据统计图表提 出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并在此 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认识到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建立统计观念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高自己的 教学水平。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八、教学反思
求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在学生已经具备一定收集 和整理数据能力的基础上,从生活实例出发,让学生充分产生求平均 数的需要,进而自主探究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基本方法,并 能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运用统计知识解决 问题的乐趣。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 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
2.求平均数的方法。 出示教材第87页问题2。 (1)怎样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用总数除以总份数。
(2)请把统计表填写完整,然后排出名次。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 选手1:(92+98+94+96+100)÷5=96(分) 选手2:(97+99+100+84+95)÷5=95(分) 选手3:(90+98+87+85+90)÷5=90(分) 选手1的平均分最高,他是第一名;选手3的平均分最低,他是第三名。
(出示教材第87页问题1) (1)你知道1.2 m这个数据是如何得到的吗?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①通过调查6岁儿童的身高得到的,在一些6岁儿童中,大多数身高 不足1.2 m,也就是说我国对于6岁以下儿童是免票乘车的。 ②在调查的6岁儿童中,这些儿童身高的平均数不超过1.2 m。 ……
(2)据统计,目前北京市6岁男童身高的平均值为119.3 cm,女童身 高的平均值为118.7 cm。请根据上面信息解释免票线确定的合理性。 这些平均值都接近1.2 m,因此1.2 m这个数据具有代表性,很合理。
《平均数的再认识》说课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 年级下册的《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单元的课时内容《平 均数的再认识》。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 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 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 请大家批评指正。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五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 出。
平均数的再认识
1.2m 的意义
选手比赛:通常采取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然后再计算
平均数的计分方法。
平均数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数学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5)随着计算方法的改变,选手的名次也发生了变化。说一说,现在你 对平均数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 ①平均数不是孤立的数据,而是代表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②任何一个数有变化,平均数都有反应。平均数真的很灵敏。 ……
教师总结: 平均数在我们的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具有代表性和广泛
板块四、课堂小结 我们大家进一步认识了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你有什么新的体会, 大家来总结一下吧。 生1:平均数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它具有重要的代表性,只要我们 灵活运用,它就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生2:平均数很灵敏,任何一个数据的变化都会引起平均数的变化。 生3:在计算平均数时,一般是先去掉极端数据再求平均数,这样求出 的平均数才更具有代表性。
的实用性。
板块三、巩固新知 1.完成教材第88页“练一练”第1~2题。 第1题:(1)数学:30÷10=3(分) 英语:24÷10=2.4(分) 答:数学喜欢程度的平均分是3分,英语喜欢程度的平均分是2.4分。 (2)因为2.4<3,所以对于这个组的学生,数学更受欢迎。
第2题:(1)(7+7+7+8+8+8+9+9)÷8≈8(岁) (2)(7+7+7+8+8+8+9+9+45)÷9=12(岁) 2.完成教材第91页“练习七”第6题。 估计这个物品的长度为(6.3+6.0+6.0+5.9+6.1+6.3+6.2+5.8 +6.3)÷9=54.9÷9=6.1( cm)。
六、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认识了平均数,你对平均数有哪些了解? 用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得到的数,就是平均数。 ……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有关平均数的知识。 (揭示课题)
板块二、探究新知 1.平均数的意义。 根据有关规定,我国对学龄前儿童实行免票乘车,即一名成年人可 以携带一名身教材
《平均数的再认识》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数据的 表示和分析》单元的课时内容。《平均数的再认识》是北师大版小 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单元的课时内容。教材提 供两个学习素材:1、利用儿童平均身高解释1.2米乘车免票线的合 理性。目的是讲一步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2、通过对比两次计算参赛选手的平均分,使学生体会平均数很灵 敏,尤其极端数据对平均数的影响更大,从而理解比赛中去掉一个 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的合理性。
五、说教法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运用旧知迁移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方法、讨论 学习法等。另外教学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意识和实 践意识,注重合作学习过程中合作精神的培养等。课文结合学生的实际 生活,合理整合学习资源,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把枯燥单调的教 学内容教活;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课堂上以学生讨论交流 为主,老师的引导为辅,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注重培养学生的 核心素养,让孩子学习有价值的数学,通过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 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3)在实际比赛中,通常采用先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然后再 计算平均数的记分方法。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学生交流,总结理由。 ①有的评委打分太高或太低。 ②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再取平均数就更公平、更具有代表性 了。 ……
(4)请你按照这种记分方法重新计算3位选手的最终成绩,然后排出名次。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
选手1:去掉最高分100分和最低分92分,平均分是:(98+94+96)÷3=96(分)。 选手2:去掉最高分100分和最低分84分,平均分是:(97+99+95)÷3=97(分)。 选手3:去掉最高分98分和最低分85分,平均分是:(90+87+90)÷3=89(分)。 按照这种记分方法重新计算后选手2是第一名,选手1是第二名,选手3是第三名。
最后,通过让学生谈谈对平均数有哪些新的认识,目的是进一 步认识平均数,体会平均数不是一个孤立的数据,而是代表一组数 据的平均水平,及一些实际问题的解决需要应用平均数的知识。
二、说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平均数的统计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培养 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3.感受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其应用价值,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