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者
管理学教程 第一章笔记整理

一、什么是管理:★【名词解释】1、含义:管理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使人在组织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2、特征(内涵):(1)管理是一种活动,是一种社会现象;(2)管理的载体是组织;组织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实现某一特定的目标或一系列目标,而按照一定结构一起工作的机构或实体。
(3)管理具有明确的任务、职能和层次;任务:设计和维持一种体系,使在这一体系中共同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的支出,去实现他们的既定目标。
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层次:上层主管人员、中层主管人员、基层主管人管(4)管理是职能和过程的统一;(5)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各种人际关系;(6)管理过程应该有科学的绩效衡量。
二、管理的性质:★★★1、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是指管理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属性。
社会属性:是指管理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属性。
二重性:①管理的二重性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和辨证统一关系。
②管理的二重性表明,先进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是人们长期从事管理活动的产物,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同生产力的发展一样,具有连续性,是不分国界的,可以为我所用。
③由于管理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实现方式之一,体现着一定的统治阶级的意志,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时,切忌生搬硬套的教条主义。
2、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简答题】科学性:①是指有效的管理、成功的管理必须有科学的理论、方法来指导,管理活动应遵循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原则;②管理的科学性指的是管理学是一门科学。
③管理科学还包括从经验、技能提炼发展而来的管理技术。
艺术性:管理的艺术性是指管理的实践性、创造性和灵活性。
①管理活动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环境各异且不断变化。
所以,具体管理活动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或者说体现了管理主体管理技巧的运用和发挥。
②当管理者从众多可供选择的管理方式和手段中选择一种合适的用于自己的管理实践时,也体现了他管理的艺术性技能。
③由于管理的主要对象——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和感情,他能积极地思考,并自主地做出行为决定,而且,感情是最难数量化、模式化的东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第1章 管理与管理者

• 有目的性的活动 • 管理是对资源的协调整合来实现目标。而 且既有效率,又有效果。 • 管理工作的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连 续进行的活动所构成。活动包括:计划、 组织、领导和控制 • 管理是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的。 • 管理的本质是协调,协调的中心是人。
管理/组织的目标
• 管理不存在自己独立的目的或目标。管理 不过是组织中的一个“器官”,是为服务 于组织而存在的。不能为了管理而管理, 而应该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而进行管理 。 • 管理的目标是与组织的目标联结在一起的
– 效率-投入与产出的比值
• 效率 - 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品
– --“正确地做事” – --关注方式
– 效果-达到组织目标的程度
• 效果 - 所从事的工作和活动有助于组织达到其目标
– --“做正确的事” – --关注结果
投入的资源
作业活动
取得的成果 [ 产出 ]
管理/组织的目标
• 3.组织的终极目标: • 营利性组织 以追求利润和资本保值增值为主要 终极目标 • 非营利性组织 以满足社会利益和履行社会责任为 主要终极目标 • 任何组织中管理工作的基本使命都是: • 使组织以尽量少的资源而尽可能多地完 成预期的合乎要求的目标!
管理/组织的目标
1.组织的产出目标:从产量与期限、品种与质量 、成本花 费等单项指标的水平来衡量所管理的组织是否能按质、按量 、按期、低成本地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或服务。 2.组织的绩效目标:对组织所取得的成果与所运用的资源 之 间转化关系的一种更全面的衡量。 • 效率:资源的利用率高低; 效果:产出合乎要求否?
Copyright © 2011 Pearson Education, Inc. Publishing as Prentice Hall. 1-15
《管理学基础》课件——第一章1 管理与管理者

一 、管理的概念
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管理系统的构成要素:
管理目标 管理的对象 管理环境
管理者 管理过程
一 、管理的概念
从一般意义上归纳,管理就是管理者在特定的环 境下,为了有效实现一定的目标,对其所能支配的各 种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一系列 活动的过程。
一 、管理的概念
简单来说:
动而非业务活动.
特征1:管理活动不同于业务活动
特征1:管理活动不同于业务活动
为什么不能只依靠业务活动实现组织目标,一定需要管理活动呢?
真正的管理不是监管、控制,而是
创造性地利用资源、利用冲突和差异, 而不是消除差异,消除冲突。
特征2:管理兼具 科学性和艺术性
科学 管理 艺术
01
02
管理的科学性 管理的艺术性
强调其客观规 强调其灵活性
律性
与创造性
特征2:管理兼具科学性和艺术性
例子:华为的灰度管理哲学
即学即问
在初创企业获得一定市场占有率并进入稳定发展时期后,技术 和管理哪个更重要?为什么?
管理思辨
人性化管理和科学管理,哪个更好?
这个问题一直存在争议。例如,倡导“人性化管理”的曾仕强教授在他的著作(中道》中强调:人员是管理的主体而不
意度等
存在目的 资源有限
实现尽可能多(高)的目标
影响因素 怎么做
做什么
实现方式 以比较经济的方法做
做有助于目标实现的事
结论
有效的管理:“既要讲求效率,又要讲求效果”
总结:
1. 效率与效益是相互联系的:什么事情该做,
取决于组织的价值取向与目标定位;怎样才能把事情
做好,取决于做事的方件有
能够准确定位自己在组织管理中的角色
管理学考试重点

《管理学考试重点》第一章管理与管理者一、什么是管理: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引导、控制。
以便完成组织的既定目标的过程。
二、管理的特征:1.动态性;2.科学性;3.艺术性;4.创造性;5.经济性。
三、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管理学的研究内容:1.对管理中人的研究;2.对管理资源的研究;3.管理的行为和职能;4.管理的组织和制度;5.管理中的若干关系;6.管理的文化和价值;7.对管理的评价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发展一、法约尔的一般管理——五个基本原则: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2.十四项原则;等级链与跳板的含义:这种跳板可以进行横向的信息交流,克服了由于指挥的统一性原则而产生的信息传递的延误,但只有在各方面都同意而上级又始终知情的情况下才能实现。
二、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观点:1、职工是“社会人”。
2、正式组织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3、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意度三、现代管理理论的丛林(代表人物)1、管理过程学派——哈罗德。
孔茨2、社会系统学派——巴纳德3、决策理论学派——赫伯特。
西蒙4、系统管理理论学派——约翰逊,卡斯特,罗森茨韦克5、经验主义学派——德鲁克和戴尔四、1)学习型组织:美国管理学家彼得。
圣吉提出《第五项修炼》1、系统思考——核心2、自我超越——基础3、改善心智模式4、建立共同愿景5、团队学习2)自我管理的特点:1、管理范围的普遍性2、管理时间的全程性3、管理内容的复杂性4、管理方法的差异性5、管理理论的广延性第三章计划与目标一、计划的概念:计划是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对未来行动所做的综合的统筹安排,是未来组织活动的指导性文件。
五WHY——H表示计划的内容WHY——为什么做?原因与目标WHAT——做什么?目标与内容WHO——谁去做?具体的执行者WHEN——什么时间做?执行时间WHERE——在什么地方做?执行地点HOW——怎样做?执行手段和安排二、计划的作用:1、计划是管理者指挥的依据。
管理学基础:第一章管理与管理者

• 我们需要管理学
– 品质社会离不开管理 – 品质生活离不开管理 – 不是管理者就是被管理者
• 学什么
– 管理与管理者 – 决策与沟通 –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 怎么学
– 管理的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 • 实践、实践、再实践!学习、学习、在学习!
Management 厚德敬业 笃学
蕴能
引言
Management 厚德敬业 笃学
蕴能
对管理定义的归纳
强调作业过程:管理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 过程; 强调管理的核心任务:管理就是决策; 强调对人的管理:管理就是通过其他人把事办好; 强调管理者个人作用:管理就是领导; 强调管理的本质:管理就是协调。.
Management 厚德敬业 笃学
蕴能
隐含的How--决策、沟通
Why—有效实现组织目标
Management 厚德敬业 笃学
蕴能
第一章 什么是管理
第一节 管理与管理者
美国西点军校的考试
• 美国西点军校是一所世界著名的培养军官的学校。由于是 培养军官,学员在考试时就必然会遇到管理方面的考题。 • 该学校有一次出了这样一道考题:“假如近日要在学校的 广场上集会,需要在明天上午在广场的中央树立起一根旗 杆。现在给大家的资源是,5名士兵,铁铸旗杆,旗帜, 绳子、滑轮,锤子、镐头、铁锹等工具。 • 请问:如何做才能保证完成任务?”
Management 厚德敬业 笃学
蕴能
第一章 什么是管理
第一节 管理与管理者
• 职能活动的差别使同类组织状态各异,也使不同类组织 具有天渊之别。有效的职能活动促使组织发展壮大,无 效的职能活动导致组织每况愈下。而职能活动的有效与 否取决于管理的有效性。 • 管理的目的就是使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更加有效。没有 管理,组织目标也可能实现,但有了管理,组织目标可 以更好的实现。
罗宾斯 《管理学》课件 第1章 管理与管理者

案例
今年明茨伯格(Mintzberg)来京讲演, 今年明茨伯格(Mintzberg)来京讲演, 当着上百个听众,我问他: 当着上百个听众,我问他:“你认为管理者 是天生的,还是后天训练的, 是天生的,还是后天训练的,或者既要天生 还要后天训练? 还要后天训练?” 他说: 当然是既要天生, 他说:“当然是既要天生,还要后天的 训练。因为管理既有科学,也有艺术成分。 训练。因为管理既有科学,也有艺术成分。” 我又问:如果是这样的话, 我又问: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岂不是 告诉MBA的学生, MBA的学生 告诉MBA的学生,你们之中必然有一部分成 不了管理者!这对教MBA MBA的老师岂不是一件 不了管理者!这对教MBA的老师岂不是一件 很沮丧的事? 很沮丧的事?”
一、什么是管理? 什么是管理?
(三)教材中的定义 管理是指组织中的活动或过程: 管理是指组织中的活动或过程: 通过信息获取、决策、计划、组织、 通过信息获取、决策、计划、组织、 领导、 领导、控制和创新等职能的发挥来分 配、协调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 以调用的资源, 以调用的资源,以实现单独的个人无 法实现的目标 。
一、什么是管理? 什么是管理?
(四)理解管理定义的要点: 理解管理定义的要点: 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2.管理的本质是活动或过程 分配、 管理的本质是活动或过程( 2.管理的本质是活动或过程(分配、协 调活动或过程); 调活动或过程); 3.管理的对象是一切可调用的资源 管理的对象是一切可调用的资源( 3.管理的对象是一切可调用的资源(原 材料、人员、资本、土地、厂房、设备、 材料、人员、资本、土地、厂房、设备、 顾客、信息…… ); 顾客、信息 4.管理的职能是获取信息 决策、计划、 管理的职能是获取信息、 4.管理的职能是获取信息、决策、计划、 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第一章管理和管理者《管理学》PPT课件

• 四、管理者的技能
1.技术技能
• 技术技能是指熟悉和精通某种特定专业领域的技术与方法的能力、工作程序、技术和 知识。
2.人际关系技能
• 人际关系技能是指管理者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事之间关系的技能,即理解、激励并 与他人共事与沟通的能力。
3.概念技能
• 概念技能是指管理者对复杂情况进行抽象和概念化的技能。
2.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 哈罗德·孔茨--经营理论和管理科学; • 詹姆斯·H.康纳利--有限资源的管理; • 斯蒂芬·罗宾斯--管理; • 罗纳科斯--管理,不包括经营。
• 本书认为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管理活动本身,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包括在计划、 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基础上形成的领导与管理者行为规律,生产流程运作规律, 资金流、信息流规律等。
• 二、管理者的职责与分类 • (一)管理者的职责
1.管理者是目标的提出者 2.管理者是计划者 3.管理者是组织者 4.管理者是指挥者 5.管理者是协调者
(二)管理者的层次
1.高层管理者 高层管理者是指负责制订组织的发展战略和行动计划,有权分配组织中拥有的一切资源的管理人员。
2.中层管理者 中层管理者是指负责制订具体的计划及有关细节和程序,以贯彻执行高层管理者作出的决策和计划的人员。
• 图1-1 处于组织不同层次的管理者每种职能的时间分布
第二节 管理者及其技能
• 一、什么是管理者 • 早期——“对其他人的工作富有责任的人”。 •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管理者并不是由他的权力和职位所界定,管理者真正成 其为管理者的理由,在于他对组织贡献的责任。 • 据此,我们认为管理者是指通过协调他人的活动以达到实现组织目的的,也就是 指在组织中执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职能的人。虽然这些人有时也要完成一 些具体工作,但是他们的主要职责是制定整个组织或分支机构的目标,并创造出能 诱导其他人参与工作的良好环境,有效率地实现组织目标
管理学教学课件PPT管理与管理者

得到帮助和信息。
其他有外部人员参加的活动。
17
管理
管理者
管理者的概念 管理者的分类 管理者的角色 管理者应具备 的技能
管理的特性
学习管理学 的益处
管理者的角色(续)
信息角色
➢ 在信息角色中,管理者负责确保和其一起 工作的人具有足够的信息。管理职责的性 质决定了管理者既是所在单位的信息传递 中心,也是别的单位的信息传递渠道。
结果等。
18
管理
管理者
管理者的概念 管理者的分类 管理者的角色 管理者应具备 的技能
管理的特性
学习管理学 的益处
管理者的角色(续)
决策角色
➢ 在决策角色中,管理者处理信息并得出结 论。如果信息不用于决策,就会丧失其应 有的价值。管理者负责做出决策,并分配 资源以保证决策方案的实施。
决策角色 企业家 冲突管理者 资源分配者 谈判者
——路易斯等人(1998)
5
管理
管理的概念 效率与效果 管理的职能
管理者
管理的特性
学习管理学 的益处
管理的概念(续)
国内学者定义:
➢ 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 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 的过程。
——周三多
6
管理
管理的概念 效率与效果 管理的职能
管理者
管理的特性
学习管理学 的益处
市场营销 创新 人力资源 财务资源 实物资源 生产力 社会责任 利润需求
9
管理
管理的概念 效率与效果 管理的职能
管理者
管理的特性
学习管理学 的益处
管理的职能
(1)计划职能指对未来的活动进行规定和安排。 是管理的首要职能。
2019年最新管理学原理

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演进
第三节 人本主义管理理论 • 早期理论
1. 罗伯特·欧文(Rbert Owen) – 摒弃把人当工具,改善工作条件 2. 玛丽·帕克·福莱特(Mary Parker Follett) – 社会学家 – 从个人和群体角度考察组织和管理,而不是工程技术 – 把员工看作合作者,授权而不是控制员工 3.切斯特·巴纳德 – 提出非正式组织
管理的定义
• 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 管理的本质是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活动或过程; • 管理的对象是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使用的资源; • 管理的职能是信息获取、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
制和创新; • 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而该目标仅凭单个
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
管理的职能
• 计划、组织、激励、控制 • 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法约尔) • 信息获取、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演进
第三节 人本主义管理理论 • 人际关系理论
1. 梅奥霍桑实验(1924-1932) – 《组织中的人》《管理和士气》 – 主要观点:
• 人是社会人; • 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 • 生产效率的提高取决于工人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2. 马斯洛需求理论 • 行为科学方法
– 管理方格 – X、Y理论 – 双因素理论
a.工作定额管理 b.激励性工资制 c.标准化、科学操作方法 d.能力与工作相适应(工人的挑选与培训) e.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 g.在组织结构的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演进
第二节 经典管理理论 • 组织管理
– 法约尔一般管理 • 代表作《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 主要理论贡献是对管理职能的划分和管理原则的归纳
第1章 管理与管理者《管理学原理》

2)为什么要管理
(1)管理是人类社会最基本、最重要的活动之一。 (2)管理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 (3)管理活动有助于提高组织的效率。
1.1.2 管理的特性
管理的特性有以下几点 1)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也被称为管理的二重 性。通常,我们把上述管理的指挥劳动称为管理的自 然属性。而管理中的监督劳动被认为是社会属性。
管理者的角色
工作内容 执行仪式或象征性的工作 建立内部和外部的信息网络 指挥协调群体的工作 搜寻、接收和筛选信息 传递信息给他人 通过演讲、报告、电视、广播等向外部提供信息
制订计划,建立秩序 解决员工或部门中的各种冲突、问题 在谈判中代表部门或公司 决定资源分配的对象和数量等
1)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 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是指管理者履行的礼仪性和象征性义务 的角色。它设计管理者与其他人的关系。 2)信息传递方面的角色 信息传递方面的角色是指所有的管理者在一定程度上都要从 外界收集和接受信息。 3)决策制定方面的角色 扮演决策指挥者的角色,是指在组织各层次中拥有决策指挥 权的管理者。
3)管理者的领域
管理人员按其所从事管理工作的领域,可以分为综合管 理人员和专业管理人员。
综合管理人员是指负责管理整个组织或组织中某个事业 部全部活动的管理者
专业管理人员也称为职能管理者,指负责组织中某一专 门管理职能的管理人员
1.2.3 管理者的角色
明茨伯格发现管理者扮演着10种不同的,但却是高度相关的角色, 归纳起来主要是三个方面:即正式权威和特殊地位产生了人际关系工 作中的角色;获得信息独特地位的信息传递角色和与决策相关的工作 角色。见表1.4。
表1-4
类别 人际关系类 信息类
决策类
第01章-管理与管理者ppt课件

4 1.1.4 管理的核心问题
1.1 走进管理
1.1.1 什么是管理
管理 — 被管理
主体
内部 — 外部
环境
组织中的人们,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运用科学 的职能和方法,有效利用组织的各种资源,实现 组织成员和组织整体目标的活动过程。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职能 各种管理技巧 方法
客体
人、财、物、 信息、技术……
——马克思
1.2 组织中的管理者
1.2.2 管理者的层次
三个层次的管理者必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不能分割的!
负责制定组织的发展战略和行动计划,有权分配组 织中拥有的一切资源的管理人员 CEO、经理、厂长
负责将战略管理者制订的总目标和计划转化为更具 体的目标和活动 地区经理、生产主管、车间主任
传达上级计划、指标,直接分配每一个成员的生产任 务或工作任务,随时协调下属的活动,控制工作进度
·
管 理 学
总 论 篇
管理者
为什么学习管理
更好地理解 社会!-经济 学与管理学
毕业后—— 不是管理别 人就是被别 人管理!
引导案例:中国宽带网的“火车头”
田溯宁
36岁被聘为网通的CEO 被誉为中国宽带冈的“火车头”
田溯宁自创亚信公司,生意应接不暇!
又懂管理
公司要做大做强,需要风
开始并不懂管理!
险投资家注入新的资金。
1.2 组织中的管理者
1.2.3 管理者的角色
决策制定方面
寻求组织和环境中的机会,制定“改进方案”以起变革,监督 某些方案的策划
制定战略,检查会议决议执行情况, 开发新项目
1.2 组织中的管理者
1.2.4 成功的管理者与有效的管理者
2第1章管理与管理者

2011-9
问题:
袁平经理这样处理对不对?为什么?如果 你是经理你该怎么做?
2011-9
操作者——在组织中直接从事具体业务的人。 任务是做好组织所分派的具体的操作性事务。 管理者——在组织中行使管理职能、监督、 指挥或协调他人完成具体任务的人员,并对 他人工作负有最终责任。
2011-9
一、管理者的分类
推论:管理本身不是目的
管理是一种工具
结论:不能为了管理而管理
管理的效果取决于 管理者的管理水平
2011-9
(2)管理是一个过程
由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一系列相互关 联、连续进行的工作活动构成;
2011-9
管理的主体
管 理 实 际 过 程 的 分 析 管理者意图 的确立 计划 管理者意图 信息的传递 组织 领导
2011-9
技术技能——运用某一作业领域有关的程 序、技术、知识和方法完成组织任务的能 力。 管理者要熟悉和精通某种特定专业领域的 知识。(懂行)
2011-9
管理层次与管理技能
高层管理人员 中层管理人员
概念技能 人际技能 技术技能
基层管理人员
2011-9
参考书目:
《管理学》,(美)斯蒂芬·罗宾斯著,人民大 学出版社 《管理学原理》,芮明杰,上海人民出版社 《管理学》,(美)哈罗德·孔茨,经济科学出 版社 《管理学》,周三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管理学》,张德,赵平,清华大学出版社
责任:后果自负
2011-9
管理理论与管理绩效的关系 没有管理理论——只能靠碰运气 管理的科学性——管理是有客观规律的
管理的艺术性——仅仅有管理学条文也不
管理学原理(林志扬版)复习要点

管理学原理(林志扬)目录第一章管理与管理者 (1)第二章组织与组织目标 (3)第三章组织环境 (4)第四章组织与环境的关系 (6)第五章早期的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 (8)第六章古典管理理论 (8)第七章人际关系学说 (10)第八章现代管理理论 (13)第九章管理的计划职能 (16)第十章管理的组织职能 (21)第十一章管理的领导职能 (27)第十二章管理的控制职能 (31)第一章管理与管理者第一节管理一、管理是一种在正式组织内由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协调其他人活动的活动过程。
二、管理的特性1、管理的必要性:➢资源的稀缺决定了管理的必要性,管理过程本质上是对组织拥有的资源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的过程。
因为人类社会、某个具体社会及每个社会组织能投诉生产过程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必须通过有效的管理来提高资源利用率,以可用的资源尽可能多的实现某种想要完成的任务或目标。
➢基于社会及其组织分工协作、共同劳动的需要。
2、管理的重要性:组织内部协调个体努力必不可少的因素;对组织目标的实现非常重要。
3、管理的普遍性与特殊性4、管理的系统性与权变性三、管理活动与业务活动1、管理活动:协调他人活动的活动。
主体是管理者;具有普遍性、全局性;目的是协调业务活动、提高业务活动的成效。
2、业务活动:由管理活动协调的他人活动称为具有组织特点的业务活动。
主体是业务活动者;具有特殊性、局部性;目的是实现组织目标。
四、管理成效与组织成效1、管理成效:指管理活动的效果。
2、组织成效:指组织目标实现的程度。
3、二者并不存在简单的线性关系。
即高管理成效不一定高组织成效;低管理成效也不一定低组织成效。
因为管理活动对组织目标的实现起间接作用,且组织目标的实现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如管理者人格、环境与非环境因素等。
4、管理者的双重人格:组织人格和个人人格。
5、管理万能论:认为管理者对组织的成败起决定作用,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是组织的中流砥柱,能够克服障碍去实现组织目标。
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 《管理学基础》PPT课件

三、管理的特征 1、动态性
管理的动态性特征主要表现在这类活动需要在变动的环境与组织本 身中进行。需要消除资源配置使用过程中的各种不确定性。因此,管理 不是停留在书本上的东西,它是实践中的操作。管理无定式,不存在一 个标准的、处处成功的管理模式。
2、科学性
管理的动态特性并不意味着管理没有科学规律可循。管理活动尽管 是动态的,但还是可将其分成程序性活动和非程序性活动。
2、能力倾向。你的能力倾向也将决定你能否成为好的管理者。 3、以往的成就。研究表明,可以通过仔细回顾一个人以往的成就, 来对他的未来进行预测。
17
第三节 管理学
一、管理学的研究内容
管理学以一般组织的管理为研究对象,研究包括管 理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程序,探讨人、财、物、信 息、技术、方法、时间的计划和控制问题,组织的结构设 计问题,对组织中人的领导与激励问题等等。管理学对管 理活动的这些具体形态的研究,构成了管理学的实际研究 内容,主要包括:
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者
第一节 管理
一、什么是管理
管理即是管辖、治理的意思。在不同时期,不同学者对管理做出了不 同的描述,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Ⅰ.从工作任务的角度出发定义。 Ⅱ.从职能和过程的角度出发定义。 Ⅲ.从管理所产生的组织效果的角度出发定义。 Ⅳ.从文化的角度出发定义。 Ⅴ.从决策在管理中所占重要地位的角度出发定义,把 管理与决策等同起来。
管理者在组织中工作,但并非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是管理者。我 们可以将一个组织成员分为两类:操作者和管理者。在组织中,操作 者是指直接从事具体实施和操作工作的人。
管理者有许多分类方法。最常见的是根据在组织中的级别、职位 和职能头衔区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三个层次
管理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者一、什么是管理1.关于管理的不同观点(1)科学管理之父泰罗(Frederick W.Taylor)提出:“管理就是确切地知道你要别人去干什么,并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干。
”它认为:管理就是指挥他人能用其最好的工作方法去工作。
(2)现代经营管理理论的创始人、法国管理学家亨利•法约尔(Henry Fayol)提出:“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
”该定义于 1916 年提出,明确了管理的过程和职能。
(3)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Pet F.Drucker)提出:“管理是一种以绩效为基础的专业职能。
”他认为:①管理是专业性的工作,与其它技术工作一样,有自己特有的技能和方法。
②管理人员是一个专业管理阶层。
③管理的本质和基础是负有执行组织任务的责任。
德鲁克的观点注重强调管理的自然属性,淡化管理的社会属性。
(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A•西蒙(H.A.Simon)提出:“管理就是决策。
”他认为:管理者所做的一切工作归根到底是在面对现实与未来,面对环境与员工时不断地做出各种决策,使组织的一切都可以不断地运行下去,直到获取满意的结果,实现令人满意的目标要求。
(5)复旦大学芮明杰教授提出:“管理是对组织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达成组织既定目标与责任的动态创造性活动。
”他认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行为是有效整合资源所必需的活动,应归于管理的范畴之内,但它们又仅仅是帮助有效整合资源的部分手段或方式,因此它们本身并不等于管理,管理的核心在于对现实资源的有效整合。
(6)南京大学周三多教授提出:“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
” 他认为:①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目标。
世界上既不存在无目标的管理,也不可能实现无管理的目标。
②管理的本质是协调,协调的中心是人。
2.管理的内涵(1)所谓管理,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下,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活动,协调以人为中心的组织资源,以有效的方式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学习题及答案-第一章--管理与管理者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者一、名词解释1 、管理2 、人际技能3 、概念技能4 、技术技能5 、管理者二、判断题1. 组织有效果就一定有效率。
()2. 管理者是管理的主体。
()3. 成功的管理没有固定的模式。
()4. 具备对挫折的高度忍耐力是管理者的重要特质之一。
()三、单选题1. 高层管理者的主要工作是什么?()A决策B控制C协调D领导2. 管理学是一门软科学,人们对“管理”一词有不同的理解。
有人认为“管理就是你不管,下属就不理你”;有人则认为“管理就是先理(梳理),然后才能管”。
你对这两种理解的看法是什么?()A前者代表了典型的集权倾向,后者反映出一种民主的气氛B两种理解都片面的强调了管理工作的控制职能,只是思考和表达角度不同C后者更科学,因为强调了“理”;但也有不妥,似乎“理”好了,就不需要管了D前者可用于基层管理,后者可用于高层管理3 .管理者的首要职能是什么?()A计划B领导C组织D控制4 .与基层管理者和中层管理者相比,高层管理者更需要哪一种技能?()A技术技能B人际技能C概念技能D领导技能5. 以下关于管理者技能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是哪一个?()A基层管理者需要的是技术技能B中层管理者更多地需要人际技能与概念技能C高层管理者需要较强的人际技能D三者都需要全面的技术技能6. 高层管理者花在以下哪一项职能的时间最多?()A计划B组织C领导D控制7. 以下属于管理者的特质的是()A不断的反省,并乐于认真的自我检查B在经营中施加个人影响C得体的表达敌意D以上都是8. 某设备生产公司经理王三在与客户接触时发现当地一些化工企业厂房通风设施简陋,厂房内通风状况亟待改善,于是亲自进行市场调查、产品研发等,产品质量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但一年多未能申请专利,在向环保、工商等部门申请过程中也迟迟不能协调一致,丧失了进入市场的大好机会。
你认为下面哪种说法最能概括王经理的技能状况?()A技术技能、概念技能强,人际技能弱B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强,概念技能弱C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都强D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都弱9 .美国的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如果你理解管理理论,但不具备管理技术和管理工具的运用能力,你还不是一个有效的管理者;反过来,如果你具备管理技巧和能力,而不掌握管理理论,那么充其量你只是一个技术员。
现代管理学第1章 管理与管理者

产出
经营 组织 目标
资源增强
2020/4/3
13
基本问题之二:人的管理
自然人
“人” 人的组合
人的能力延伸 (科技能力)
用人观念(新的能人观)
用人原则
人 用人机制 的 管 用人环境 理
造就企业家
思想政治教育 (企业文化)
人才、能人、CEO 学习型组织 团队、文化 创新体系、成果
2020/4/3
14
基本问题之三:组织与制度
20非20/4简/3 单的叠加关系
3
1.1 管理的含义
1.1.1 管理的起源 1.1.2 管理的含义 1.1.3 管理的职能 1.1.4 管理的效率与效果 1.1.5 管理的普遍性与重要性
1.1.1 管理的起源
管理起源于人类的共同劳动,是人们在一 定组织环境下从事的一种智力活动.
2020/4/3
2020/4/3
20
2020/4/3
21
1.1.5 管理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管理的普遍性:管理的基本活动在 人和组织中都存在
管理的重要性:管理是保证作业活 动实现组织目标的手段.
2020/4/3
22
1.2 组织
任何管理工作都是在组织中进行的,是 为特定组织服务的。
组织是当今社会中各机构的最为普遍的 形式
(4)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主要负责人 力资源规划、职工的招聘与挑选、 培训与发展、设计报酬福利制度、 制定绩效评估制度、以及解雇不称 职的雇员等。
(5)行政管理人员。行政管理人员或 一般管理人员并不专门从事某一特 定的管理专业领域的工作。
(6)其他类型的管理人员。
1.3.2 管理者的技能
管理者需要某些技能以便履行他作为 管理者的职责和活动。二十世纪七十 年代初期,学者卡茨的研究发现,管 理者需要三种基本的技能:概念和决 策技能、人际关系技能、技术技能, 这些技能在不同管理层级的重要性不 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者组织的定义组织是对为了完成某些特定目的的人们的系统性安排。
组织有三个共同的特征:1.每一个组织都有一个明确的目的,这个目的一般由一个或一组目标来表示;2.由人组成;3.建立了一种系统性结构,用以规范和限制组织成员的行为。
因此,组织是指一种由人组成的、具有明确目的和系统性结构的实体。
管理的定义综合各家学说,管理都强调了过程,过程包括管理者所执行的职能和主要活动,这些职能可概括为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同时强调了效率(Efficiency)和效果(Effectiveness)。
效率:指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是管理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管理就是要使资源成本最小化、效率最大化。
效果:是指目标的实现,管理还必须使活动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即追求活动的效果。
管理者实现了组织的目标,我们就说他是有效果的。
因此,效率涉及的是活动的方式,效果涉及的是活动的结果。
TRUE/FALSE1. 管理自从有了人类集体活动以来就开始了。
ANS: T2. 管理就是对一个组织所拥有的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实现组织目标。
ANS: F3. 管理的基本活动对任何组织都有着普遍性,但盈利性组织比非盈利性组织更需要加强管理。
ANS: F4. 高层管理人员花在计划决策上的时间相对更多一些。
ANS: T5. 中级管理人员往往处理现场、指导操作等技术性工作较多。
ANS: F6. 组织中向外界发布信息的角色称为组织发言人。
ANS: T7. 计划工作之后自然就需要组织工作来发挥作用。
ANS: T8. 管理的有效性在于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以最少的消耗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
ANS: T9. 基层第一线管理人员对操作者的活动进行日常监督管理。
ANS: T10. 部门经理属于高层管理人员。
ANS: F11. 管理人员的沟通联络活动属于决策方面角色的职能。
ANS: F12. 技术技能是指沟通、领导、激励下属的能力。
ANS: F13. 技术技能对管理人员非常重要,因为它能使管理人员通过分析确定问题的所在,得出解决的办法。
ANS: F14. 领导工作涉及为各项职务配备合适人选,并通过激励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
ANS: F15. 为达到共同目标而一起工作的群体是组织。
ANS: T16. 对人力、财力、物力、信息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活动的主体为管理人员。
ANS: T17. 负责组织成员的挑选、培训、使用、解雇等工作的管理人员是人事管理人员。
ANS: T18. 对基层第一线管理人员最重要的管理技能是技术技能。
ANS: T19. 制定战略目标是基层管理人员的工作。
ANS: F20. 管理的四项基本活动是计划、人事、经营、控制。
ANS: F21. 管理概念在不同国家间具有可转移性。
ANS: F22. 管理的首要职能是控制。
ANS: F23. 管理者是指挥别人活动的人。
ANS: T24. 操作者不仅直接从事某项工作或任务,而且具有监督其他人工作的职责。
ANS: FMULTIPLE CHOICE1. 高层管理者的主要工作是(A)a. 决策 c. 协调b. 控制 d. 领导2. 管理的首要职能是(A )a. 计划 c. 领导b. 组织 d. 控制3. 首次提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是管理的五大要素是(B )a. 泰勒 c. 梅奥b. 法约尔 d. 弗隆4. 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法约尔提出(D)五项管理职能,他们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过程。
a. 计划、决策、组织、人员配备和控制 c. 计划、组织、人员配备、协调和控制b. 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挥和控制 d. 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5. 管理者通过一系列管理职能来实现组织的目标,下面不属于管理职能的是(D)。
a. 组织 c. 领导b. 控制 d. 经营6. 领班属于哪一类管理者 A 。
a. 基层第一线管理者 c. 高层管理者b. 中层管理者 d. 以上均不是7. 沟通、了解、激励下属的管理技能是 C 。
a. 技术技能 c. 人际技能b. 诊断技能 d. 概念技能8. 为实现组织共同目标而一起工作的群体称为 D 。
a. 管理 c. 管理者b. 决策 d. 组织9. 对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称为A 。
a. 管理 c. 战略计划b. 组织 d. 激励10. 属于基层第一线管理者的职位是 D 。
a. 总裁 c. 部门经理b. 厂长 d. 工段长11. 某管理人员花费了大部分时间直接监督下属人员的工作,他一定不是B 。
a. 工长 c. 领班b. 总经理 d. 车间主任12. 对中层管理人员来说,相对重要的技能是 B 。
a. 概念技能 c. 计划技能b. 人际技能 d. 技术技能13. 中层管理人员的主要工作是 C 。
a. 战略管理 c. 组织协调b. 现场管理 d. 开拓创新14. 在管理者扮演的决策方面的角色中不包括 A 。
a. 组织发言人 c. 资源分配者b. 纠纷调解者 d. 谈判者15. “三个和尚没水喝”说明的是,人浮于事可能反而不如人少好办事。
但是反过来,如果"三个各尚"都很负责,结果也许会造成水满为患。
这两种不同的说法表明:(A)a. 管理工作的有效性需要考虑内外部环境各部分的整体效应。
c. 在不同心态作用下会产生不同的群体合作结果。
b. 即使管理无方,人多还是比人少好办事。
d. 纵使管理有方,也不一定是人多好办事。
16. 关于管理的应用范围,人们的认识不同,你认为以下说法哪一个最好?(B)a. 只适用于盈利性工业企业。
c. 只适用于非盈利性组织。
b. 普遍适用于各类组织。
d. 只适用于盈利性组织。
17. 美国管理学教授彼得·杜拉克说过,如果你理解管理理论,但不具备管理技术和管理工具的运用能力,你还不是一个有效的管理者;反过来,如果你具备管理技术和能力,而不掌握管理理论。
那么充其量你只是一个技术员。
这句话说明:( A )a. 有效的管理者应该既掌握管理理论,又具备管理技术与管理工具的运用能力。
b. 是否掌握管理理论对管理者工作的有效性来说无足轻重。
c. 只要理解管理理论,就能成为一名有效的管理者。
d. 有效的管理者应该注重管理技术与工具的运用能力。
18. 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实质是以下哪一个?(D)a. 管理的职能 c. 管理的属性b. 管理的内涵 d. 帮助组织进行资源有效配置,降低不确定性以达成组织目标19. 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明茨伯格管理者角色理论中的三大类管理者角色?(D)a. 人际管理 c. 决策制定b. 信息传递 d. 制定战略20. 管理者的角色不会因以下哪个因素的变动而变动?(D)a. 组织中的管理层 c. 组织的规模b. 管理者角色的变动 d. 组织的战略21. 基层管理者最为重要的角色是什么?(D)a. 挂名首脑 c. 谈判者b. 监听者 d. 领导者22. 人际关系方面的管理者角色不包括以下哪一项?(D)a. 挂名首脑 c. 联络者b. 领导者 d. 发言人23. 对于大组织的管理者最为重要的管理者角色是什么?(A)a. 资源分配者 c. 谈判者b. 联络者 d. 监听者24. 下列哪一项管理职能是为各个职能的进行提供保证,进行沟通联络,运用各种手段和方式并施加影响力,以统一员工意志,从而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D)a. 计划 c. 人员配备b. 组织 d. 领导25. 确定组织在一定时期内将要达到的目标并决定如何实现的管理活动是(A)a. 计划 c. 指挥b. 组织 d. 控制26. 制定组织目标、整体战略及政策的管理人员为(A )。
a. 高层管理人员 c. 基层管理人员b. 中层管理人员 d. 人事管理人员27. 建立标准,对执行结果进行检验并纠正偏差的过程是(D)a. 计划 c. 指挥b. 组织 d. 控制28. 对于基层业务管理人员而言,其管理技能侧重于(A)a. 技术技能 c. 谈判技能b. 财务技能 d. 营销技能29. 以下不属于管理职能的是(C)a. 组织活动 c. 有效获取资源b. 控制活动 d. 计划活动30. 以下不属于领导职能范畴的是(B )a. 指挥 c. 激励b. 人事 d. 沟通31. 在特定专业领域内使用有关的程序、技术、知识、方法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称为(B )。
a. 人际关系技能 c. 形成概念的技能b. 技术技能 d. 以上均不是32. 对高层管理人员的技能要求与对中层管理人员的要求不同,按三种技能在其技能组成中的比重从大到小排列,对高层管理人员的技能要求应该为:(C)a. 人际技能、概念技能、技术技能 c. 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b. 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d. 概念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33. 管理人员与一般工作人员的区别是(D )。
a. 需要与他人配合完成组织目标 c. 需要对自己的工作成果负责b. 需要从事具体的文件签发审阅工作 d. 需要协调他人的努力以实现组织目标34. 从发生的顺序看,下列四种管理职能的排列方式,哪一种更符合逻辑?(D)a. 计划、控制、组织、领导 c. 计划、组织、控制、领导b. 计划、领导、组织、控制 d.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35. 中层管理者比基层管理者更多地依靠(A)a. 正式权力与沟通技巧 c. 人际关系技能与技术技能b. 个人权力与技术技能 d. 沟通技能与人际关系技能36. 管理的主体是(D )a. 企业家 c. 高层管理者b. 全体员工 d. 管理者37. 张先生作为组织的管理者,其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确定该单位的工作任务如何实施,其工作信息以内部为主,外部为辅,张先生的管理工作属于该组织的(B)。
a. 上层 c. 下层b. 中层 d. 基层38. 对(D)的需要随着领导层次的上升而增加。
a. 技术技能 c. 沟通技能b. 人际关系技能 d. 概念技能第二章管理发展史科学管理:是指符合客观规律的管理。
即按社会化大生产的特点和规律进行管理。
科学管理理论的要点:A、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提高效率。
即确定一个工人合理的日工作量---作定额原理B、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挑选“一流工人”泰罗认为:健全的人事管理的“基本原则”,应该是使工人的能力与工作相配合,管理当局的责任在于为雇员找到最合适的工作,培养他成为一流工人,并激励他尽最大的努力来工作。
-----能力与工作相适应原理C、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标准化的原理D、实行刺激性的计件工资报酬制度---- “差别计件工资制”通过工时的研究和分析,制定一个“有科学依据的定额或标准”,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即计件工资率按完成定额的程度而浮动:只完成定额的80%的,只发80%的工资,完成定额的120%的,就发120%的工资 工资支付的对象是工人,而不是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