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学期阅读与理解复习专项练习题完美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学期阅读与理解复习专项练习题完美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一、课外阅读。

程门立雪
杨时是宋朝学者。

他年轻时很爱学习,非常尊敬老师。

有一次,他和一位同学在读书时为一个问题争论起来。

为了尽快找到答案,他们冒着鹅毛大雪,去请教大学问家程颐。

他们走到程颐家门口,童子说先生正在睡午觉。

他俩一声不响地站在门口,静静地等着。

雪花在天空中飘舞,不一会儿地上便积满了雪。

( )的寒风吹得他们直打哆嗦,可是他们没有拂一拂身上的积雪,也没有跺一跺冻僵了的脚。

过了很久,程颐醒来了。

当他知道门外雪地里有两个学生在等着,就急忙出去把他们拉进屋里。

程颐见他们全身是雪,心疼地说:“外边雪这么大,为什么不早进屋呢?”杨时望着程颐( )的面容,说:“老师,您在休息,我们怎能惊动您呢?”
程颐被他们尊师好学的精神感动了,( )地解答了他们的问题。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2.用“”画出文中的一个反问句并把它改写成陈述句。

3.读完这个故事,我们要向杨时学习什么?
______________
4.用一句话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

登泰山观日出(节选)
我没有在南天门停留。

7点10分,我终于到达了日观峰。

我站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东眺望着无际的群山,只见山峰之间白雾茫茫。

大约过了七八分钟,东方天际出现了鱼肚白,是那么柔和,又是那么光洁。

它不断地扩大,仿佛要淹没群山似的。

它的底部则微露着淡红色,四周的云也发白了……
我目不转睛地望着这一切。

一会儿,那淡红色加深了,范围越来越大,把邻近的云也照得发亮。

这时,东方的天空发红了,在重重叠叠的峰峦的最东端,红得最浓、最艳,好像燃烧着的大火正在蔓延扩大。

就在这一刹那间,那红绸帷幕似的天边拉开了一角,出现了太阳的一条弧形的边,并且努力地上升着,变成一个半圆形,放着强烈的光,把周围的红绸帷幕撕得粉碎。

我的眼睛被这强光刺激着,微微感到疼痛,可我仍然盯住它,就像怕它跑掉似的。

那半圆形不断上升,越来越圆,像一个火球在天边跳动着,最后终于挣脱了地面。

“啊!太阳出来了,太阳出来了!”我情不自禁地喊了起来。

1.下面的选项中描述日出前后天空颜色变化正确的一项是()。

A.鱼肚白→淡红色→火红色
B.鱼肚白→火红色→淡红色
2.读一读文中画线的句子,填空。

(1)这句话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方法,把______比作______,写出了太阳的形态特点。

(2)“不断”“越来越圆”“终于”这些词语体现了太阳上升过程中的
________和太阳____________。

3.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日出时太阳的形状变化顺序是:一条弧形的边→半圆形→火球。

(____)(2)本文抓住日出前后天空颜色的变化和观看时的感受这两方面写了泰山的日出。

(____)
4.这篇文章和《海上日出》在写法或内容上有什么相同点?(列举一两条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阅读乐园。

埋藏了六十年的故事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这件事整整埋藏(cáng zàng)了六十个年头。

故事发生在广东中山县(现中山市)的一个广场上。

时间约在1943年。

当时一队日本兵驻扎(zhā zhá)在那里。

一天,几个日本兵在喂马,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孩,好奇地远远望着这些高大的马匹。

日本兵拘捕了他,审问不出什么名堂,便对小孩说:“皇军写几个字,你照着写了,我们便放了你。

”一个日本士兵蹲在地上写了“日本战胜中国”这六个字。

小孩接过日本兵的石块,蹲在地上也写了六个字“中国战胜日本”。

日本兵叽叽喳喳讨论了一会儿,估计小孩不明白他们的用意,一个日本兵又重(chóng zhòng)新写了一遍“日本战胜中国”,指着这几个字朝小孩嚷道:“要按我们的意思去写,懂吗?否则,枪毙枪毙的!”
小孩拿起石块,重写:“中国战胜日本”。

日本兵暴怒,用马鞭抽打小孩,还把他捆绑在木柱上。

过了一夜,日本兵把小孩放了。

可第三天又把他抓了回去。

原因之一是小孩的家人“顽固不化”,家长没带孩子向皇军“认罪”。

于是又在木柱上将小孩捆绑了一天,然后押送到了监狱。

经过近一个月的关押折(zhē zhé)磨,小孩已经气息奄奄,但他就不向日本兵求饶,不将“中国战胜日本”这几个字颠倒过来。

日本兵眼看小孩快要死了,便假装仁慈放了他。

回家不到七天,小孩就离开了人间。

小孩的名字叫郑振华——假如他还活着——现在应该是七十多岁的老伯伯了……
1.把短文括号中不正确的读音用“\”画去。

2.故事发生在什么年代?那个年代中国正在和哪个国家的侵略者作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男孩为何拒绝写“日本战胜中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孩的名字叫郑振华——假如他还活着——现在应该是八十多岁的老伯伯
了……”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窗前的树(节选)
①我的窗前有一棵树。

②那是一棵高大的洋槐。

树冠差不多可达六层的楼顶。

粗壮的树干与三层的阳台相齐,碧绿而茂密的树叶部分正对着我的四楼的窗户。

③洋槐在春天,似乎比其它的树都沉稳些。

杨与柳都已翠叶青青,它才爆出米粒般大的嫩芽,只星星点点的一层隐绿,悄悄然绝不喧哗。

又过了些日子,忽然就挂满了一串串葡萄似的花苞,又如一只只浅绿色的蜻蜓缀满树枝——当它张开翅膀跃跃欲飞时,薄薄的羽翼在春日温和的云朵下染织成一片耀眼的银色。

清晨你会被一阵来自梦中的花香唤醒,那香味甘甜淡雅、撩人心脾却又若有若无。

走上阳台,你的精神为之一振,你的眼前为之一亮:满满的一树雪白,袅袅低垂,如瀑布倾泻四溅;银珠般的花瓣在清风中微微飘荡,花气熏人,人也陶醉。

④夏日的洋槐,郁郁葱葱,生机勃发。

骄阳下如华盖蔽日,烈焰下送来阵阵清风。

夏日常有雨,暴雨如注时,它任凭狂风将树冠刮得东歪西倒,满树的绿叶呼号,犹如一头发怒的雄狮,它翻滚,它旋转,它颤栗,它呻吟。

曾有好几次我以为它会被风暴折断,闪电与雷鸣照亮黑暗的瞬间,却窥见它的树干始终岿然。

大雨过后,它轻轻抖落身上的水珠,那一片片细碎光滑的叶子被雨水洗得发亮,饱含着水分,安详而平静。

⑤洋槐给我一春一夏的绿色,到秋天,艳阳在树顶涂出一抹金黄,不几日,窗前已被装点得金碧辉煌。

秋风乍起,金色的槐树叶如雨纷纷飘落,我的思路便常常被树叶的沙沙声打断。

我明白那是一种告别的方式。

它们从不缠缠绵绵凄凄切切,它们只是痛痛快快利利索索地向我挥挥手,连头也不回。

它们离开了槐树就好比清除了衰老抛去了陈旧,是一个必然,一种整合,一次更新。

它们一日日稀疏凋零,安然地沉入泥土,把自己还原给自己。

我知道它们明年还会再回来。

1.选文第③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写出了春天槐花的______和______。

2.如果用一个词语概括春天洋槐的特点,下列词语中最恰当的是()。

A.隐绿B.沉稳C.甘甜淡雅D.绝不喧哗
3.作者写夏日的洋槐时,用了大量的笔墨描写暴风雨中的洋槐,目的是
_____________。

4.对画波浪线的句子的理解,下列说法最恰当的是()
A.槐树叶老了,就应该抛弃。

B.槐树落叶是一种不可违背的自然规律。

C.槐树落叶腐烂之后,可以为槐树的生长提供养分。

D.槐树落叶是一种自然规律,腐烂之后可以为槐树提供生长所需的养分,同时还预示着新生命的开始。

5.读了这篇文章,你从洋槐身上获得了怎样的生活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短文,完成下面各题。

小岛失踪之谜
①20世纪90年代第一个春天,一个自称地质学博士名叫哈斯顿·舒尔茨的人,在柏林向记者们发表了一番惊人的讲话:“我已经掌握了大量的证据,证实外星人每年都从地球上盗走15~20个位于南太平洋的小岛。

”他还说:“这些被盗走的岛屿都是无人居住的,但有人居住的岛屿被盗也只是时间问题。


②那么,为什么外星人要盗走小岛呢?舒尔茨认为,外星人要研究地球,他们肯定会收集我们的土样。

而盗走整个岛屿,不仅能够得到土样,而且还能得到更多的研究对象,比如上千种小动物和微生物等。

③事情果真是这样的吗?澳大利亚的科学家经过多年周密的研究作出了科学的回答。

④南太平洋上有些小岛确实发生过神秘失踪的情况。

不过,造成小岛失踪的并不是什么外星人,而是一种巨大的星鱼。

⑤星鱼就是我们熟悉的海星,属于棘皮动物。

它们通常有5个腕足,但也有10个、13个、16个、20个甚至45个的。

⑥生活在南太平洋中的巨大的星鱼,直径超过1米,样子就像一只大圆盘。

它们的身体四周长有16条攫取食物用的腕足,每条腕足上都布满了毒刺。

当它们游动时,就像一只旋转的盘子,因而被当地的人们戏称为“水中飞碟”。

这种星鱼以珊瑚和珊瑚礁为口粮,而且胃口极好,一条星鱼一昼夜能够吃掉2平方米面积的珊瑚礁。

因此,当它们对珊瑚礁小岛群起而攻之时,常常会使那些小岛在不长的时间内瓦解消失。

有一些大的珊瑚岛则因为根部被咬断而成为无根之岛,在强大的海流冲击下,漂离了原来的位置。

澳大利亚科学家在空中拍摄到的一系列照片显示,有些海岛竟漂离原来位置好几海里呢!
⑦原来,巨大的星鱼才是造成南太平洋上有些小岛神秘失踪的罪魁祸首。

1.提出自己的疑问(至少一处),写在文中相应位置上。

2.边默读边作批注(不少于三处),批注在文中相应位置上。

3.根据文章内容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哈斯顿·舒尔茨发表的“外星人每年都要从地球上盗走15-20个位于南太平洋的小岛”的论断是错误的。

(_____)
(2)澳大利亚的科学家经过不到一年的研究就揭开了小岛失踪之谜。

(_____)
(3)“星鱼”,顾名思义,就是只有5个腕足,像五角星一样的鱼。

(_____)
4.结合文章内容解释“罪魁祸首”的意思。

罪魁祸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围绕“小岛失踪之谜”讲了哪几方面内容,试着给短文分段,用“△”标在段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第1-2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事情果真是这样的吗?澳大利亚的科学家经过多年周密的研究作出了科学的回答。

”这样写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读了这篇文章,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情谊
昨夜,一场无情的大火把我家的一切都烧成了灰烬。

第二天一早,妈妈催我去上学。

书没了,书包也没了……叫我怎么去上学呢?我带着悲伤和疲劳,慢慢地朝学校走去。

教室里,同学们都在读书,我低着头走进了教室。

不知是谁小声说了声:“玲玲来了。

”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放下课本,抬起头用同情的目光看着我,大家虽然都没有说话,但看得出大家又都想说些什么。

教室里出奇的静,好象没有人一样。

这时,中队长方萍手拿一个大纸包走过来,对我说:“别难过!这些都是同学们送给你的学习用品。

我给你买了一条红领巾和一块中队委员的标志。

来,我给你戴上。


“玲玲,这是我爸爸给我买的精致的彩色笔,我把它送给你。


“玲玲,这个多功能文具盒是我姑姑送给我的生日礼物,你拿去用吧!”
“玲玲……”“玲玲……”
看着桌上的学习和生活用品,听着一声声感人的话语,我真想大哭一场。

我用力咬着嘴唇,极力控制自己。

可是,不知为什么,那大颗大颗的泪珠还是不停地滚下来……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出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短文的中心思想(在正确答案序号上打√)
①反映了“我”受灾后悲伤的心情。

②抒发了“我”非常感激同学们的思想感情。

③表达了同学们对“我”的纯洁真挚的友谊。

3.短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在正确答案序号上打√)
①时间的变化②地点的转移③总分结构④事物几方面⑤事情发展顺序4.将“一场无情的大火把我家的一切都烧成了灰烬。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那大颗大颗的泪珠还是不停地滚下来”缩成最简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短文最后一段除了标点符号停顿外,还有哪些地方朗读时需要稍加停顿,用“|”标出。

七、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晚上,当你被逼着上床去“休息”的时候,也许你还忘不了月光下的草地河滩,你偷偷地从帐子里伸出头来,你仰起了脸,这时候,小小的天窗又是你惟一的慰藉!
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粒星,一朵云,想像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的夜莺,也许是恶霸似的猫头鹰,——总之,夜的美丽的神奇,立刻会在你的想像中展开。

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

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会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凭他看到的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
1.这是“我”在(___________)的时候,感受到天窗给了“我”唯一的慰藉。

2.用“____”画出文中的“我”展开丰富想象的句子,这些句子是_________句。

3.天窗象征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何理解“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这一句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阅读短文。

我想和你们一样
她叫蒂娜,是我的学生。

她的脸上总是带着明朗的笑容,这样的笑容出现
在她的脸上是很不寻常的,由于大脑麻痹而产生的肌肉僵硬,蒂娜很难控制自己的身体。

同学们时常看到她扶着助步架艰难地在学校拥挤的走廊上挪动。

那天,我布置了不少作业,其中一项是背诵一首题为“不要放弃”的三节诗,我只为这项作业定了10分,我猜想大多数学生不会去背诵它。

在我自己还是个学生的时候,如果老师布置只值10分的家庭作业,我多半会自动放弃。

好奇心让我想测试一下,看到底有多少同学背了这首诗,看今天的学生是不是也像当年的我。

到了检查作业的那天,我走进教室,一抬头,看见了蒂娜,她脸上的笑容与平日有些不一样,仿佛多了一份担心。

“不必担心,蒂娜。

”我在心里说,“它只值10分。

”翻着花名册,我让学生们依次背诵。

果然被我料中了,他们一个个都背不出这首诗。

“对不起,克劳斯先生。

”他们的回答如出一辙,有一个居然不小心把心声说了出来:“就10分嘛!”我真有点儿哭笑不得,于是半开玩笑地宣布,下一个不能完整背出这首诗的学生必须趴在地板上做三个俯卧撑,这是我从我的体育老师那里学到的惩罚手段。

意外的是,下一个学生是蒂娜,蒂娜开始费力地一字一字地背诵起来,她在第一小节的末尾犯了个错误,我还没来得及说什么,她就费力地走到讲台上,随即把助步架扔到了一边,伏在地板上开始做俯卧撑,我震惊极了,几乎想说:“蒂娜,我只是说着玩儿的!”可又觉得不妥当。

犹豫间,她已经扶着助步架,重新站在全班同学的面前,继续她的背诵,她完整地背完了这三节诗。

她背完之后,一个同学好像从震惊中苏醒过来一样,有点儿迷糊地问她:“蒂娜,你为什么要那么做呢?这项作业才10分!”
蒂娜一字一顿地说:“因为我想和你们一样——做一个正常人。


那天,蒂娜得到了属于她的10分,同时,她也得到了其他同学的喜爱和尊重。

1.下面的句子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括号里。

A.外貌描写B.动作描写C.心理描写D.语言描写
(1)蒂娜一字一顿地说:“因为我想和你们一样——做一个正常人。


(____)
(2)她就费力地走到讲台上,随即把助步架扔到了一边,伏在地板上开始做俯卧撑。

(____)
(3)“不必担心,蒂娜。

”我在心里说,“它只值10分。

”(____)
2.既然知道大多数学生不会去背这首诗,“我”为什么还要布置这项作业?( )
A.这首诗很重要,教材上要求每个学生必须要背诵。

B.“我”想测试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C.为了满足“我”的好奇心,想看看这些学生,是不是也像当年的自己一样嫌作业分值太少而不去做。

3.“我震惊极了,几乎想说:‘蒂娜,我只是说着玩儿的!’可又觉得不妥当。

”“我”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什么觉得那样说不妥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从蒂娜的身上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杨靖宇誓死不降
1938年冬,日寇实施惨无人道的归屯并户政策,并勾结日本武装屯田移民,加强对南满抗日根据地的摧残,抗日联军的处境更加艰难。

杨靖宇率第一路军一部一千四百多人,进入长白山密林中。

次年,在蒙江县境与敌人战斗中受重大损失,队伍剩四百多人。

1940年1月,为解决部队给养问题,杨靖宇命部队主力北上,自己带领一支小部队东进。

到了最后,他身边仅有7名战士,4名负伤,在零下40度严寒中,没有一粒粮食,仅仅依靠树皮棉絮和雪水充饥,但是他与600人的日伪军顽强作战,誓死不降。

伪排长赵廷喜劝降他:“我看你还是投降吧,如今满洲国对投降的人不杀头的。

”杨靖宇平静地回答:“我是中国人,不能做这样的事情。

如果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咱们中国就完了。


由于叛徒出卖,杨靖宇被敌人包围,在山林中与敌人激战数日,受伤多处,后被敌人包围,在只剩下他一个人的情况下,仍毫不畏惧,顽强抗击,击
敌死伤20余人,壮烈殉国。

杨靖宇牺牲后,敌人残忍地剖开了他的腹部,惊骇地发现他胃肠里尽是未能消化的枯草、树皮和棉絮,没有一粒粮食,日寇无不震惊。

他用鲜血浇灌着和平之花,用生命捍卫了人类的正义。

1.“惨无人道”的意思是________。

它的近义词有________、________等。

2.画线的句子写出了杨靖宇面临的困难主要有: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在这种情况下,杨靖宇依然誓死不降,表现了他
________的精神。

3.读一读伪排长赵廷喜和杨靖宇的对话,想一想,杨靖宇的行为和下面哪句诗表现的一样?()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人无信不立。

C.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4.想一想,当敌人看到杨靖宇的胃肠里的枯草、树皮和柳絮的时候,会想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东北抗日联军中,有很多坚贞不屈的革命将士。

除了本文中写到的杨靖宇之外,你还知道谁?请你写出两个人名来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牛和鹅(节选)
就在这时候,池塘里划来了一只小船,捉鱼的金奎叔从船里跳上岸,飞快地走了过来(这些,我都是后来才知道的,当时是完全昏乱了)。

金奎叔是个结实的汉子,他的胳膊比我的腿还粗。

他一把握住了鹅的长脖子。

鹅用脚爪划他,用嘴啄他。

可是金奎叔的力气是那么大,他轻轻地把鹅提了起来,然后就像摔一个酒瓶似的,呼的一下,把这只老公鹅甩到了半空中。

它张开翅膀,啪啪啪地落到了池塘中。

这一下,其余三只鹅也怕了,纷纷张开翅膀,跳进池塘里,向远处游去。

这一摔是那么痛快,远处的孩子们全笑了起来,我也挂着泪笑了。

一切的恐怖,全消失了。

因为在金奎叔的手里,鹅是那么弱,那么可笑,它,不过跟一个酒瓶子一样罢了!
金奎叔帮我穿上鞋,拾起书包,用大手摸摸我的头,说:“鹅有什么可怕的!看把你吓成这样。


我说:“因为鹅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哇!”金奎叔说:“让它这样看好了!可是,它要是凭这点来欺负人,那咱们可不答应,就得掐住它的脖子,把它摔到池塘里去。

记着,霖哥儿,下次可别怕它们。


我记住金奎叔的话,从此不再怕鹅了。

有什么可怕的!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啊!怕它干吗?果然,我不怕它,它也不敢咬我,碰到了,只是嘠嘎叫几声,扇几下翅膀,就摇摇摆摆地走开了。

看到牛,我也不再无缘无故欺负它了,我觉得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大,可我们平白地去欺负它干吗?
直到现在,我还记着金奎叔的话。

1.作者只字未提牛,为什么文末却提到“我”再也不无缘无故欺负它了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全文,说说课文为什么要以“牛和鹅”为题目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金奎叔的话让“我”明白的道理是()
A.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B.不能仗势欺人,欺负弱小。

十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破茧而出的蝶
从记事起,我就没有爸爸妈妈。

一个女人走进了收养我的叔叔家,她脸上总是挂着微笑。

她试着跟我说话,我冷冷地不搭理。

她说服了叔叔,去学校赊了账,亲自送我去学校。

可第一天上学,我就打了一架。

原因是同桌笑我没爸没妈。

老师和同桌的家长一起跑到我家,叔叔气得拿起扫帚就要打我,她跑过来护住我。

我以为我
的上学生涯就此结束了,但她却说:“早点睡吧,明天还要上学呢。

”这让我很意外,我在心里发誓,一定要好好读书。

后来她生了个男孩,我考入了镇上最好的初中。

星期天回家,她给我煎荷包蛋吃,一旁的弟弟要吃却没有。

叔叔跟她吵:“家里日子紧巴巴的,你却让她吃好的穿好的!”她恼了:“小茹可是你亲侄女!”我气得跑回了宿舍。

不一会儿,门外有人敲门,打开门,竟是她。

看到我,她笑了,说:“你在就好,我真不放心你。

”她一直是怕走夜路的呀。

我心一酸,叫了一声“婶……”,就扑到了她怀里。

我开始拼命地读书,考入了县城重点高中。

她三天两头到学校来看我,有时会带着小弟,提着装满菜的紫砂陶罐。

我问哪来的钱买这些,小弟在一边抢着说:“妈妈去捡垃圾。

”我冰冻多年的心,刹那间成了破茧而出的蝶,感激在心中奔成汪洋。

高考分数揭晓,我被北京大学录取。

看着她如今灰白的头发,我想如果没有她,我的命运又将如何?我突然从喉咙里迸出一个字:“妈!”她僵住了,一下子把我搂在怀里……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搭理——(______)感激——(_____)说服——(______)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具体介绍了三件事情,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让我们感受到了
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心一酸,叫了一声‘婶……’,就扑到了她怀里。

”这里省略号的作用是()。

A.表示省略的部分
B.表示没有说完的话语
C.表示断断续续的话语中的停顿
4.题目“破茧而出的蝶”中的“蝶”指什么?作者为什么以此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课外阅读我能行。

一束白色的栀(zhī)子花
一束鲜花——一束白色的栀子花,总会在每年我的生日时送到我家。

花束里没有通常可见的留言卡;到花店老板那里也查不出赠花人的姓名。

白色的栀子花依偎在柔和的粉红色的包装纸中,纯洁无瑕,芬芳沁(qìn)人,为我带来无尽的欣悦。

我没法查明送花人的身份,然而没有一天不在揣想这位匿(nì)名者的形象。

每一次我想起这位也许是出于羞涩或是出于躲避而不愿意透露自己真名实姓的神秘人士的时候,都是我最为幸福的时刻。

妈妈也给我的想象推波助澜。

她多次问我,是不是我曾为某人做过什么好事,而今他以这种方式向我表示他的谢意?会不会是那位我常常帮他卸(xi è)车的开杂货店的邻居?会不会是那位老人,在整个寒假里我都帮他取邮件,让他避免在冰地上滑倒的危险?会不会是哪位青年人,对我怀有浪漫之想?我实在没法知道。

而栀子花的馥(fù)郁与温馨(xīn)却无时无刻不陪伴在我的身旁,让我真切地感觉到自己是可爱的,是值得别人关心与爱的。

我就在这栀子花香中想象,在栀子花香中成长,一直到22岁。

这一年,
我妈妈过世了,生日里的栀子花也就是在这一年中断的。

1.读画线句子,回答问题。

(1)本句把___当作____来写。

(2)把“依偎”换成“躺”或“靠”,行不行?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纯洁无瑕”“芬芳沁人”分别指花的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猜想送花人时,为什么总会“真切地感觉到自己是可爱的,是值得别人关心与爱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过文章,你觉得母亲送花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