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形式体验音乐形象多感官享受音乐活动——“小树和小精灵”大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形式体验音乐形象多感官享受音乐活动——“小树和小精灵”大班艺术领域主题活动设计及反思
作者:吴亚军
来源:《成才》 2017年第2期
一、设计思路
我在开展主题活动“多彩的秋天”的过程中,曾带领孩子们去校园内找秋天,其间好多孩子都对树木的变化非常感兴趣。

他们在观察中发现,有的树叶变枯了,有的树叶随风飘到了地上,有的小树甚至光秃秃的一片叶子都没有。

看到这些,孩子们很难过,以为小树枯死了。

当我告诉他们,这是树木生长的自然规律,小树还是有生命的,到了明年春天又会变绿时,孩子们都露出了喜悦的神情。

在乐曲“小树和小精灵”活动中,我结合故事、肢体语言、图谱演示等多种方式,充分挖掘活动中的音乐元素,帮助幼儿理解、表现音乐形象,感受音乐带来的美感和乐趣,让幼儿体验小树和小精灵快乐游戏的愉悦情绪。

二、活动目标
1.欣赏优美乐曲,体验参与、创造和表演的快乐。

2.熟悉《挪威舞曲》曲调,初步感知乐曲的ABA结构。

3.能借助故事情节,结合音乐形象创编和表现小树生长及小精灵跳舞的动作。

三、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
幼儿有小树生长的相关知识经验。

2.物质材料准备
音乐、PPT课件、道具等。

3.环境的创设
布置森林意境的场景。

四、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幼儿韵律活动入场
(二)基本部分:欣赏并表现乐曲
1.欣赏乐曲,了解乐曲结构
(1)完整欣赏乐曲,初步感受乐曲的情绪。

播放《挪威舞曲》,说说自己听后的感觉,自由发言。

(2)第二次欣赏乐曲,了解乐曲的ABA结构。

师:这段乐曲有几段呢?我们再听一遍。

(3)第三次欣赏乐曲,边放音乐,边画图谱。

2.借助故事课件,理解乐曲形象
师:其实这个乐曲里面藏着一个小故事呢!让我们来听听故事里有谁,它们分别在干什么。

贴图谱:音乐的哪一段表现的是小树在生长,哪一段表现的是小精灵来了。

(慢、快、慢——小树、小精灵、小树)
3.分段欣赏,引导幼儿创编动作,进一步感知乐曲的ABA结构
(1)欣赏A段音乐,播放PPT,引导幼儿创编A段动作——小树生长舞。

鼓励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创编各种生长姿态,如:用身体表示躯干生长,用手臂表示枝叶
牛长。

提醒幼儿小树长大了可以随风摆动。

幼儿进行分组表演和集体表演。

(2)欣赏B段音乐,引导幼儿创编B段动作——小精灵跳舞。

引导幼儿说说精灵出来的样子(可以跳、飞、转)。

小精灵来到树林里高兴地给小树浇水、亲吻小树、整理树枝、绕着小树转圈,要求跑动时不能碰小树。

幼儿跟音乐表演两遍。

(3)欣赏第三段音乐。

小精灵跳累了回到树洞里休息,小树重新变回了种子,等待小精灵下一次的到来。

幼儿跟
音乐表演一遍。

4.分角色进行表演
(1)老师扮演小精灵,小朋友扮演小树进行游戏。

(2)幼儿可根据意愿自主选择角色进行表演。

(三)结束部分:放音乐《星星的眼睛》
天黑了,小树、小精灵要睡觉了。

五、活动反思
音乐欣赏是人们根据乐曲旋律的发展进行形象思维的一种心理过程,它是对幼儿进行音乐
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班幼儿尚不具备独立欣赏音乐的能力,他们必须有赖于教师的讲述进
行启迪,或通过肢体动作和语言的配合进行表演才能完成整个欣赏过程。

因此在这个活动的教
学中,我认为我所设计的活动流程和运用的方法上有三个亮点。

1.运用故事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形象
怎样才能让孩子在欣赏这段挪威舞曲的基础上理解音乐形象从而进行表演呢?我考虑再三,决定根据本班幼儿的兴趣爱好,设计一个简短的故事来引起孩子的兴趣。

故事中,小树、精灵、小仙女,这些充满童话色彩的人物形象马上引起了幼儿的注意。

在初步欣赏音乐时,幼儿都很
仔细地倾听乐曲中的旋律,很有兴趣地试图在旋律的感受中寻找小树、精灵和小仙女这些角色。

2.运用肢体动作来帮助幼儿理解音乐节奏
对于我们班这些初步接触外国音乐作品的幼儿来说,要通过乐曲的快慢节奏来分辨小树和
精灵两种不同的角色形象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而节奏的快与慢,只能意会很难用语言表达。


怎样才能让幼儿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体会不同的节奏呢?在和幼儿一起欣赏音乐时,我用点头、晃动身体的动作来表现节奏的快慢。

幼儿通过我的提示,马上也用自己的身体动作来模仿创新,有的用小手做波浪动作来表示慢的节奏;有的用小脚快速踏地表示快的节奏。

在幼儿用身体动
作表达音乐形象的过程中,他们意会了乐曲中的快慢不同,分辨出了A段音乐小树生长和B段
音乐精灵游戏的不同意境。

3.运用图谱演示来了解乐曲结构
分辨乐曲的段落结构一直是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的难点,而用图谱这种直观的形式可以很
好地解决这一难题。

教师的图谱演示让幼儿感受到了音乐旋律的变化,段落一目了然。

在音乐
慢的时候,幼儿感受到的是稳定的节拍,在音乐快的时候,幼儿感受的是急促的乐句。

图谱这
样一个简单的教学手段,可以说在本次活动中起到了画龙点情的作用。

纵观整个活动,各个环节紧密相连,互相渗透,从一开始的独立欣赏到借助故事理解,再
到最后按音乐的性质进行动作表演,体现了一层一层不断深入欣赏的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


动中,教师作为幼儿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充分尊重每位幼儿的创造,肯定、接纳他们
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表达方式,让幼儿在特别宽松、开放、愉悦的环境中感受美、表现美,比较
好地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责任编辑廖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