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前瞻——新课标55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文(第四段):接受者必然会 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作品,于 是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误读或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造。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解就是 A.中国古典美学中强调的含蓄和简洁可以说是艺术作品召唤性的体 误读,创造也是试读, 现,含蓄的美在于从有限中表现无限,简洁的美在于以少胜多,以
•复习设想: •1、摸准学情,明确考点,消除畏惧; •2、典题引路,真题体验,知己知彼; •3、学案导学,授之以渔,指点迷津; •4、限时训练,学以致用,熟能生巧; •5、文意梳理,捕捉信息,理解主旨。 •6、知识积累,素材启示,规范思路: 注意:审题干//比对选项//积累典型错项
(二)古诗文阅读与默写

全省语文必做题知识结构统计表
• 知识结构
分值
项目
全省
2.9 21.89 14.93 42.17
• 现代文阅读 (1-3) 9 • 古诗文阅读 36 17 60
平均分 平均分 平均分 平均分
• • 语言文字运用 • • 写作

二、分板块解析及应对策略
①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
• 考纲是体,高考是用; • 考纲是指导,高考是落实 ; • 考纲划范围,高考定考点 ; • 考纲求灵活,高考求稳定 。 • 从全局和长远看,考纲是 根本; • 从局部和眼下看,高考是 宝典。
三个落实: 对《考试大纲》的研究要落实 对学生的知识能力要求要落实 对每次练习的处理要落实 方法:“专题突破”+“细水长流 ” 文言、诗歌、语基、语用、默写 作文„„
接受者是否接受 文本?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文本之所以是一个“召唤结构”,一个原因就是它有一些内容有 意不写或不明写, 需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 B.文本的“否定”要素具有对接受者所生活的现实加以否定的功能, 这种功能是通过接受者接受文本并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而实现的。 C.“前理解”是接受者在理解文本以前的心理文化结构,由于接受 者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所以这种结构会影响接受者对文本的理 解。 D.作品被艺术家创作出来以后就成为历史,作品是通过接受者的理 解而存活于现实,并发挥作用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作品的生命力存 在于理解之中。
遇上周朝的军队平定淮南,来护儿就回了乡里。来护 儿所住的白土村,正处于两国交兵的战场,经常见到 军队,来护儿常常慨然有建立功名的志向。到了隋文 帝开皇初年宇文忻等人镇守广陵,平定陈国之战,来 护儿立有战功.
•断句训练:
常见方法:找 名代、看虚词、 明顶真、据排 偶、依总分、 理对引(对话、 引语)、察反 复。
一、试题总评
• 稳中有变————“万变不离其宗” • 第一部分是论述类文章,与去年相比难度相当。三道题中规中矩,只要考 生在考试时耐心的提取文章信息,加以整合便可得出答案。 • 文言文阅读,与去年相比,少了文言实词的考查,多了文学常识。虽是新 增内容,但是难度不大,考生稍有积累就可以选出正确答案。今年一如既往的 考查了断句题,相对去年的考题难度也有所降低。其余题目与去年难度相当, 题型没有变化,但是针对翻译来说,拿满分也是困难的。 • 在作文的考查上也出现了新的变化,这种新变化也是一种新导向。
C.“前理解”是接受者在理解文本以 前的心理文化结构,由于接受者对文本 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所以这种结构会影 响接受者对文本的理解。
因果是否成立
因句顺 序颠倒
C项应 表述为
所 以 因 原文: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 此 受不是被动的,海德格尔提出“前理 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 结构影响着理解。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 义的重现,而只能是文本与“前理解” 的统一。
2016年26个省市区将使用全国卷,高考 地方性加分项目缩减,增加了高考的公 平性。
• 全国卷分为新课标Ⅱ卷和新课标Ⅰ卷,Ⅱ卷 的难度小于Ⅰ卷,但大家不要掉以轻心,Ⅱ 卷的高考竞争依然很激烈。 • 第Ⅰ卷 • 甲 必考题 • 一、现代文阅读 • 题型:客观选择题 • 大纲要求: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 以及提取信息的准确度和速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过去,艺术品的接受并不属于美学的研究范围,而当接受美学 诞生以后,关于艺术品的接受的研究就成为艺术美学中的一门显学。 B.在接受美学诞生以前,人们一般的认识是:整个创作过程就是艺 术家的审美经验不断结晶的过程,艺术品一旦形成,创作也就大功 对象转述: 告成。 C.接受美学认为,艺术品在艺术家手中产生出来,这只是艺术创作 转移了对象表述的范围 的第一阶段,读者、观众、听众对艺术品的接受是艺术创作的继续。 D.通过读者、观众和听众的接受,艺术作品的价值才从一种可能的 存在转化为现实的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接受也属于艺术创作的 一部分。
2016 高考前瞻 —— 新课标 Ⅱ 卷 2016年二三轮复习策略方法
贵阳一中 吴孝林
三、 新课标卷题型解读
• 新课标全国卷‖题型回 顾 一 论述题 1——3 二 古诗文 4——10(文言
断句、实词、信息筛选人物特点、文意理解、 古代文化常识,内容 翻译、古诗鉴赏、名句 默写)
三四选考题11文学类\12 实用类 五语言运用题13_17( 成语、语病、连贯衔接、句式转换等) 六作文18(新材料作文)
断句
断句
文化 常识
86.07% 43.75% 47.25% 13.83% 87.37% 47.09% 18.71% 53.01% 21.26% 52.10% 60.19% 28.18% 44.55% 30.51% 67.16%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 名之志/ 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B.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 名之志/ 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C.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 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D.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 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简驭繁。 B.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理解距离艺术作品的本义越远, 就越是具有创造性,正如《西厢记》之于《莺莺传》、《金瓶梅》 之于《水浒传》。 C.文本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和方向,所以即使我 们今天阅读历史上的艺术作品,也可以在相当程度上了解古人的生 活,体验古人的思想感情。 于文无据 推理题: D.作为接受者的个体毕竟生活在群体之中,其思维和观念与群体是 无中生有 相通的,因此接受者们对于同一文本的理解即使千姿百态,也不可 观点 事 能完全没有同—性。 例
• 试卷以能力立意为核心,坚持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语文能力。整张卷注重传 统文化色彩,显示出在国学热背景下,更加注重学生对母语综合应用的能力考 查,注重对学生纯正语文趣味的考查,让语文能力真正强的考生拿到高分。同 时又关注历史文化,气势磅礴,眼光深邃,加强了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引 导,体现思想的内涵和人文的光辉,耐人咀嚼。
•学生问题分析: •【1】心态不好:心浮气躁,且对文本有畏惧心理,难以静心细读; •【2】审题马虎:不认真阅读题干,不明确考点或理解有误; •【3】主观臆断:先入为主,脱离客观材料凭空判断。 •【4】方法欠缺:跟着感觉走,不找规律、方法,盲目做题;
•选文特点: •1.专业性强。 其一, 所选文章在写作上多是深入浅出;其 二,命题者为我们阅读理解提供 了一定的提示,如标出篇名、 作者或写作时间、必要的注解。充分运用自己的知识背景和 命题者提供的方便,读懂、读通这类文章不会是 很困难的。 •2.艺术性高。 高考所选的论述论文,其作者多为一流学者 或作家,所论述的多为某一领域的重要问题,不仅有着作者 的独到见解,而且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信息量大,语言也 比较规范。 •3.难易适中。 高考选文重点是文化教育和文学艺术两大类。 主要是顾及高中生的知识背景和解读能力,尽可能减少一点 读解的障碍。 •4、结构清晰。首先提出一个中心,即新见解、新理论、新发 现;然后证明或阐 明此中心的理论或实践依据、发现过 程或 试验过程;最后是前景展望,指出尚需解决的问题或推广的 价值。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二)古代诗歌阅读
(三)名篇名句默写
乙 选考题 现代文阅读 (三、四大题任选其一)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Ⅱ卷 五、语言文字运用
六、写作(分值 60)
(二)2015年高考试题分析及备考策略
• 针对性: • 眼中有学生 • 心中有方向
2015年高考语文考纲
•命题角度 : •①偏——偏离主要说明对象的本质属性,只罗列对 象的表象、内容、事例或直观认识等。 •②删——删除文中的修饰限制性词语(主要是定语、 状语),使选项表达内容扩大或缩小,或者扭曲内 容。 •③漏——选项似乎与原文一致,但对照题干和文章 看,只是强调了问题的某一个方面,故意漏掉了另 一个方面。 •④调——把原文的语序调换,造成句意的变化。 ⑤混——故意混淆范围、混淆指代、混淆时间、混 淆关系。 •⑥凑——将无关的内容杂糅在一起,或把望文生义 的内容夹杂在句中。
研 究 原 文 的 语 句 关 系
C.由于接受者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 .“前理解”是接受者在理解文本以前 转述题: 的心理文化结构,由于接受者对文本的 所以提出了“前理解”这种理解文本以 句子间 接受不是被动的,所以这种结构会影响 前的心理文化结构,因而这种结构会影 关系的 接受者对文本的理解。 响接受者对文本的理解。 转述
能力层级(二)
• D
.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
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
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 级。
是超越材料的层次,思维发展的
表现。 •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
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
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吸纳融合后的释放,阅卷评
学生断句
参考译文
多次推敲
提高能力
文言文断句的方法,一般是由大到小,由易到难,点面结合,句句突破。 意思就是说,在标点之前,要认真通读全文,把容易断开的句子先断开,再 依次缩小断句范围。对于疑难句子,要联系上下文意,抓住关键词,仔细推 敲,切不可顾前不顾后,粗心大意。 六个关键点: 1.找名词、代词; 2.看虚词; 3.察对话;对话、引语常用 “曰”“云”“言”“白”“语”“道” “谓 ”“对”等为标志 4.据修辞;顶真、排比、对偶、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 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 5.辨句式;文言文中的句式特别是文言文的固定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断句。 6.依总分。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我们自然可以据此进行断 句。
•文言文阅读 •古代诗歌阅读 •名篇名句默写
2009-2015年高考文言文选择题得分
考点 实词 理解 信息 筛选 文意 理解 总计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43.4% 22.09% 33.39% 56.46% 62% 50% 50% 43% 71.5% 1.49 1.42 1.41 4.32
• • • • 能力层级:对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题型分值 :客观题(27分) 主观题(123分) 阅读与鉴赏:Ⅰ卷(70分)必考题 选考题 表达与交流:Ⅱ卷(80分) 必考题(9+11+60)分
能力层级(一)
•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 层级。 默写6分?字形3分?字音0分? •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 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整体感知!方向!基础! •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 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 层级。 分析容易,综合困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