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与油田开发管理单元油藏综合分类要素和指标1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疆、甘肃、青海、陕西、山西、 吉林、辽宁、黑龙江、内蒙古、河 宁夏、四川、重庆、西藏、云南、 北、天津、山东、北京、江苏、浙 贵州、广西 江、福建、安徽、江西、河南、上 海、湖北、湖南、广东、海南 、台
油田分类体系
油田分类
油田的地理位置
油田储量规模
储量丰度
东部
西部
特大型油田
大型油田
中型油田
小型油田
根据管理方式分类
开发管理单元分类 原油性质 储层岩性 储层物性 油气水分布 开发方式 上市 独立 合作 管理方式 储集层空间 存续 独立 合作 地层压力 储层埋藏深
由股份公司独立开 发的开发管理单元
由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份公司与国内外公司 合作开发的开发管理单元 目前为存续公司管理的油田开 已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的开发 发单元 管理单元
二OO四年九月
前 言
本分类体系从油田管理的角度出发,在原 SY/T6169-1995油藏分类标准的基础上,根据 目前油田开发管理要求,对油田、油田开发 管理单元进行了分类,其目的是为油田、油 田开发管理单元油藏分类管理提供一个统一、 规范的分类体系。
油田分类
分 类
油田开发单元分类
油田开发单元静态分类
根据地层压力分类
开发管理单元分类 原油性质 储层岩性 储层物性 油气水分布 开发方式 管理方式 储集层空间 地层压力 储层埋藏深
正常地层压力 异常高地层压力 异常低地层压力
分类 正常地层压力
异常高地层压力(异常高压)
压力系数 >0.9~≤1.2
>1.2
异常低地层压力(异常低压)
≤0.9
根据储层埋深分类
根据储层物性分类
开发管理单元分类 原油性质 储层岩性 中、高渗透 储层物性 油气水分布 开发方式 低渗透 特低渗透
储集层空气渗透率 ≥500×10 μm
-3 2
管理方式 储集层空间 地层压力 储层埋藏深
分类 高渗透
-3
2
中渗透
低渗透 特低渗透 超低渗透
≥50×10-3μm2~<500×10-3μm2
在开发管理单元基本分类的基础上,根据上述 八类开发管理单元采出程度、采油速度、递减率、 含水等指标,每类开发管理单元按开发动态指标
进一步划分成13个亚类。分类流程图:
顺序
条件
静态分类
动态亚类划分
采出程度分类
1 2
采用提高采收率方式开发 否 高凝油、挥发油、凝析油 否
是
EOR采油
是 特殊流体
采油速度分类
开发管理单元分类
原油性质 储层岩性 储层物性 油气水分布 开发方式 管理方式 储集层空间 地层压力 储层埋藏深
浅层 中深层 深层 超深层
分类 浅层 埋藏中部埋深( 米) <1500
中深层
≥1500~<2800
深层
超深层
≥2800~<4000
≥4000
主要内容
一、按照油田为基本分类单元的分类体系 二、按开发管理单元为基本分类
稠油分类 普通稠油
普通稠油
Ⅰ
Ⅱ
主要指标(粘度) mpa.s >50★~<3000
≥3000~<10000
辅助指标(相对密度) >0.9200
>0.9200
特稠油
超稠油
≥10000~<50000
≥50000
>0.9500
>0.9800
根据储层岩性分类
开发管理单元分类 原油性质 砂岩 砾岩 储层岩性 储层物性 油气水分布 开发方式 喷出岩 侵入岩 变质岩 管理方式 储集层空间 储层埋藏深
油田单因素分类体系考虑下列因素: ☆油田的地理位置 ★油田石油地质储量规模
☆油田石油地质储量丰度
油田分类体系
油田分类
油田的地理位置
油田储量规模
储量丰度
东部
西部
特大型油田
大型油田
中型油田
小型油田
特小型油田
高丰度
中丰度
低丰度
特低丰度
海上
陆地
沙漠
普通陆地
分布在气候、温度、降雨量正常地区的油田 分布在降雨量稀少,且年降雨量少于年蒸发量荒漠地区的油田 是指在陆地范围内的油田 生产设施在海上的油田
(二)油藏动态亚类划分及分类要素
根据开采工艺的不同,划分常规开采和EOR开采 开发单元 依据高凝油、挥发油、凝析油的特殊性,把特殊 流体开发管理单元单列,作为一类;
考虑储集层类型,把特殊岩性开发管理单元单独 作为一类; 考虑储层的渗透特性,把具有特殊渗流规律的低 渗透开发管理单元,细分为一类;
再把开发管理单元分为中高渗透复杂断块和中高 渗透整装两大类。
开发管理单元分类
开发管理单元分类
开发管理单元分类
生产设施在 海上的油藏 分布在降雨量稀少,且年降雨量 少于年蒸发量荒漠地区的油田
分布在气候、温 度、降雨量正常 地区的油田
(二)开发管理单元综合分类
油田分类
分 类
油田开发单元分类
油田开发单元静态分类
油田开发单元动态分类
(二)开发管理单元综合分类 依据油田开发管理单元地质条件、流体性 质不同,以及影响和制约油田开发的主要 特征因素,采用先特殊后一般、逐层分类 的方法,对油田开发管理单元进行分类。
根据原油性质分类
开发管理单元分类 圈闭面积 原油性质 储层岩性 储层物性 油气水分布 开发方式 管理方式 储集层空间 地层压力 储层埋藏深
高凝油
挥发油 凝析油气
稀油
稠油
是指凝点>40℃ 是指流体系统位于油气之间的过渡区内, 是指原油粘度>50mpa.s(指 指在原始地层条件下,地层温度介于临界温 而其特性在油藏内属泡点系统,呈液体 是指原油粘度≤50mpa.s(指油层条 的轻质高含蜡原 度和最高凝析温度之间的气相烃类,并一般 油层条件温度下脱气油粘度) 状态,相态接近临界点。在开发过程中 件下原油粘度)的开发管理单元 油开发管理单元 相对密度小于0.8的开发管理单元 挥发性强,收缩率高的开发管理单元 的开发管理单元
根据原油性质分类顺序:
是 1 凝点>40℃ 否 高凝油藏
2
流体系统位于油气之间过渡区内 否
是
挥发油藏
3
是 介于临界温度和临界凝析温度之间 凝析油气藏
否
是
4 5
原油粘度>50mpa.s
稠油
否
稀油
稠油开发管理单元亚类划分
稠油又可细分为三类 :
稠油
普通稠油 普通稠油Ⅰ 特稠油 超稠油
普通稠油Ⅱ
★指油层条件下粘度,其它指油层温度下脱气原油粘度
储集层空间
地层压力
储层埋藏深
开发管理单元分类
开发管理单元分类 圈闭面积 原油性质 储层岩性 储层物性 油气水分布 开发方式 管理方式 储集层空间 地层压力 储层埋藏深
整装 复杂 极复杂
是指主要含油构造圈闭面积小于0.5km2的的开发管理单元 是指主要含油构造圈闭面积在1.5km2-0.5 km2的开发管理单 元 是指油层分布连片、构造简单、储量规模大、储量丰度高,并 且平均每个含油圈闭面积大于1.5 km2 的开发管理单元
碳酸盐岩 粘土岩(泥岩) 火山碎屑岩
储集层为火山碎屑岩(由火山碎屑物(含量 储集层为喷出岩(熔岩流冷凝结晶而形成 储集层为粘土岩(泥岩)(主要由粘土矿物(多属水云母、 储集层为变质岩(由火成岩或沉积岩在较高的温 储集层为碳酸盐岩(以碳酸盐矿物为主要成份(含量> >50%)堆(沉)积后经过固结或熔结等成岩作 储集层为侵入岩(岩浆侵入地壳内冷凝而形成的 的火成岩,如玄武岩、安山岩等)的开发 储集层为砾岩(粒度>2mm的碎屑物含量占30%以上的碎 高岭石、蒙脱石等层状硅酸盐)及粒度<0.0039mm的细 度和压力条件下经过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的 储集层为砂岩(粒度为≥0.0039~<2mm,碎屑物含量占 50%)的沉积岩,主要岩石类型为石灰岩和白云岩)的 用而形成的岩石,如凝灰岩)的开发管理 火成岩,包括由非岩浆作用形成(由变质交代形 管理单元 50%以上,同时粒度>2mm的碎屑物含量<30%的碎屑岩) 屑岩)的开发管理单元 碎屑(含量>50%)组成的沉积岩)的开发管理单元 开发管理单元 开发管理单元 单元 成)但外貌具侵入特征的岩石)的开发管理单元 的开发管理单元
是
3 4 5 6
储集层为碳酸盐岩、粘土 否 油层渗透率<50×10-3μm2 否 平均含油面积<1.5km2 否 是 是
特殊岩性
低渗透砂岩
自然递减分类
复杂断块
中高渗透整装砂岩
含水分类
油田开发管理单元静态综合分类结果
顺序 条件 静态分类
1 2
采用提高采收率方式开发 否 高凝油、挥发油、凝析油 否 储集层为碳酸盐岩、粘土 否 油层渗透率<50×10-3μm2
是 是 是 是
EOR采油
特殊流体 特殊岩性 低渗透砂岩 复杂断块 中高渗透整装砂岩
3
4 5 6
是指油田范围内平均每个断 否 是指采用注入热的若 是 块含油面积小于1.5km22 平均含油面积<1.5km 介质、化学剂或 干小断块油藏;或者在300 否 米左右井距下油层连通程度 能与原油混渗的 小于60%的岩性(透镜体) 流体开采的开发 油藏:并且油层空气渗透率 管理单元。 >50×10-3μm2的油藏
特小型油田
高丰度
中丰度
低丰度
特低丰度
海上
陆地
沙漠
普通陆地
≥10×108t ≥1×108t ~<10×108t 8t8 ~<1×108t ≥0.1×10 t ≥~<0.1×108t 0.01×10 <0.01×108t ≥100~〈300 〈30 ≥300 ≥30~〈100
主要内容
一、按照油田为基本分类单元的分类体系 二、按开发管理单元为基本分类
≥10×10 μm ~<50×10 μm ≥1×10 μm ~<10×10 μm <1×10 μm
-3 2 -3 2 -3 2
-3
2
根据开发方式分类
开发管理单元分类 原油性质 储层岩性 储层物性 油气水分布 开发方式 管理方式 储集层空间 地层压力 储层埋深
有气顶
有边底水 无边底水
油藏中有游离天然气聚集在液态石油 之上,且占据圈闭顶部,并且气储量 油藏具有边水或底水的开发管理单元 油藏为单相液态石油的开发管理单元 系数<0.5(主要指标),含气面积 系数<1的油藏开发管理单元(辅助 指标)。
三、油田、油田开发管理单元综合分类体系
三、油田、油田开发管理单元综合分类体系
油田分类
分 类
油田开发单元分类 油田开发单元静态分类
油田开发单元动态分类
(一)油田分类
首先根据影响油田开发的成本的区别,
把油田分为海上油田、沙漠油田、普通陆 上油田三类:
(一)油田分类
油田分类
海上油田
沙漠油田
普通陆上油田
油田开发单元动态分类
定义
油 田
在相同构造、地层、岩性等单一或复合因素 控制下,同一面积范围内所有油藏的总称
油田开发管理单元
是指具有连续、完整开发数据的最小开发 数据计算区块
主要内容
一、按照油田为基本分类单元的分类体系 二、按开发管理单元为基本分类
三、油田、油田开发管理单元综合分类体系
一、按照油田为基本分类单元的分类体系
根据开发方式分类
开发管理单元分类
原油性质
储层岩性
储层物性
油气水分布
注水
开发方式
天然能量
管理方式
EOR采油
储集层空间
地层压力
储层埋深
注化学剂
注气
热采
为了保持油层能量,通过注水井把水 指向油藏注入化学剂水溶液,以提高 注入油层的工艺措施称为注水,采用 注入水的粘度或降低油层油水界面张 向油藏中注入热流体或使油层中的原油就地 利用油藏天然能量开采的开发管 用人工方法向油藏中注气补充能量的 注水保持能量方式开发的开发单元称 是指采用注入热介质、化学剂或能与原油混 力,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开发管理 燃烧,形成移动热流降低原油粘度,增加原 理单元 注水开发管理单元。 开发管理单元 渗的流体开采的开发管理单元。 单元 油流动能力方法开采的开发管理单元
油田及油田开发管理单元油藏分类要素和指标中国石油化工股份公司油田勘探开发事业部二二年十一月中国石化油田及油田开发管理单元油藏分类要素和指标油田及油田开发管理单元油藏分类要素和指标1本分类体系从管理的角度出发在原syt61691995油藏分类标准的基础上根据目前油田开发管理要求对油田油田开发管理单元及油藏进行了分类其目的是为油田油田开发管理单元油藏分类管理提供一个统一规范的分类体系
根据储集层空间分类
开发管理单元分类
原油性质 储层岩性 储层物性 油气水分布 开发方式 管理方式 孔隙型 储集层空间 裂缝型 地层压力 缝洞型 储层埋藏深
储集层为砂岩或泥岩,并 且储集和渗流石油空间主 要为孔隙的开发管理单元 储集层中储集石油空间主要为裂 储集岩中储集和渗流石 缝和孔隙,而渗流空间主要为裂 油空间主要为裂缝和熔 缝的开发管理单元 洞的开发管理单元
指高凝油、挥发 油、凝析油气藏 等三种特殊流体 开发管理单元 是指储集层为碳酸盐
岩、粘土岩、火山碎 屑岩、喷出岩、变质 油层渗透率< 岩、侵入岩等特殊岩 50×10-3μm2的 性开发管理单元 开发管理单元
是指油层分布连片、储量规 模大、储量丰度高,平均含 油面积> 1.5km2 ,并且油 层空气渗透率>50×103μm2的开发管理单元
三、油田、油田开发管理单元综合分类体系
二、按开发管理单元为基本分类
开发管理单元分类体系考虑下列因素: 地质特征:储层岩性、物性、 孔隙结构; 流体及其分布特征; 开发方式及管理方式; 地层压力; 储层埋藏深度。
开发管理单元分类
开发管理单元分类
圈闭面积
原油性质
储层岩性
储层物性
油气水分布
开发方式
管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