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天宁区雕庄街道的村转居社区治理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
2017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
文件指出,到2020年,要基本形成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政府主导的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城乡社区治理体系,要努力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和谐有序、绿色文明、创新包容、共建共享的幸福家园。
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联合发布的第一个关于社区治理的纲领性文件。
由此可见,社区治理越来
越得到国家的重视,提升到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战略高度。
1.雕庄街道村转居社区采菱社区简介
常州市天宁区雕庄街道位于天宁区东南部,辖区面积9.6平方公里,下辖团结、清溪、朝阳、优胜、中村5个行政村和采菱、朝阳花园两个城市社区。
其中采菱社区是2015年1月成立的拆迁安置社区,属于村转居社区,下辖采菱公寓62幢居民楼和4个自然村,总户数3300户,户籍人口3200人,常住人口8000余人,党员130余名。
这种拆迁安置小区在管理中逐渐暴露出一些和城市社区不一样的问题,简介如下。
2.村转居社区治理中的常见问题2.1居民的素质与不良生活习惯
村转居社区首先暴露出来的是居民的素质问题。
拆迁安置小区中居住的大部分是原先的村民,他们在长期的农村居住模式和农业生活方式下形成了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如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宠物狗随地大小便、高空抛物等。
以高空抛物为例,一些高层居民经常随意向楼下扔垃圾,如烟头、茶水、废纸、菜叶等,居住在楼下的居民怨声载道,因为晾晒的衣物、被褥经常被从天而降的垃圾弄脏,有些乱扔的烟头甚至烧坏了衣物,点燃了落叶,引发了火灾。
受害者频频向社区提出意见,但社区也无能为力,这些问题防不胜防,如果在社区全部安装监控,这一大笔的开支又无从着落。
2.2 居民的公共意识薄弱
村转居社区的居民普遍缺乏公共意识,缺乏相互体
谅忍让的精神,他们往往视公共领域为应该抢占的无人管地带。
例如,在公共运动器械上晾晒衣物,将坏死的绿化带改为菜地,有的甚至因为争抢晾晒被子的好地方而争吵不休,严重影响了邻里之间的关系。
最突出的问题是当某户人家卫生间或者厨房漏水的时候上下两层的矛盾就会爆发。
由于房屋防水层损坏,楼上卫生间的水会渗透到下层住户,楼上的生活不受影响,楼下的人却苦不堪言。
和楼上住户协调处理该问题的时候,楼上的人一方面怕自己承
担赔偿的责任,另一方面怕维修给自己的生活带来麻烦,往往不愿意配合。
社区因为管理权限的问题,只能好言相劝,但往往收效甚微。
2.3社区基础设施不健全
拆迁安置小区往往没有考虑到农村居民的一些特殊需求。
例如,对于许多农具、旧家具等杂物,人们舍不得丢弃,在楼道中乱堆放,不仅破坏环境,还会带来安全隐患。
例如,一些农用车辆、小推车、板车、小三轮车、小货车等在小区里面没有储藏室停放,村民只能在小区内乱停放,有的违章搭建一些棚子,严重影响了小区的环境。
2.4物业收费难题
拆迁安置小区的居民普遍认为自己是被拆迁安置的居民,没有交费接受物业服务的习惯,许多居民对收费标准不满意,认为享受到的服务质量和缴纳的费用不匹配,于是产生了“搭便车”思想,认为别人缴费了,我也可以跟着享受服务。
一些居民有攀比心理,看到有的人没有缴费,自己也竞相模仿,导致物业收费非常困难,而收费困难的物业必然带来服务质量下降,造成恶性循环,这成为村转居小区管理中的顽症。
2.5社区活动和社区服务难以开展
许多社区服务是需要成本的,但在村转居社区即使是公益性质成本收费的服务或活动也很难开展。
例如,社区开展的居家养老服务、助餐服务、助浴服务、法律咨询服务、心理咨询服务等,居民对这些收费服务基本都不太感
常州市天宁区雕庄街道的村转居社区治理经验
杨春华 许肖薇
(1.常州工学院,江苏 常州 213022;
2.常州市天宁区雕庄街道办事处,江苏 常州 213018)
摘 要:由农村社区转变而来的村转居社区和商品房小区相比在人口的构成、居民的文化素质和生活习惯等方面存 在很大差异,由此带来了社区治理的特殊问题。
常州市天宁区雕庄街道在村转居社区的治理上探索出一些 行之有效的经验。
关键词:农村社区;村转居;撤村建居;社区治理文章编号:ISSN2096-0743/2019-31-0019
兴趣。
以养老助餐服务为例,即使收费低廉,每顿饭都有政府补贴,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居民还是会和自己从菜地拔菜做饭的花销相比较,导致服务开展不下去。
3.雕庄街道在村转居社区治理中的经验
针对上述问题,雕庄街道在政府大力推动社区治理创新,发展专业社会工作,培育社会组织,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区治理格局的大环境下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治理经验。
3.1创新付费机制,强化社区对物业的管控
村改居社区的居民基本上是一盘散沙,无法形成和物业公司之间的有效谈判和沟通,导致物业服务质量和物业费收缴率之间的恶性循环。
雕庄街道创新物业费的付费机制,改一家一户的居民独立缴费机制为社区统一付费给物业公司,一方面可以免去无休止的物业费收缴纠纷,还为强化社区对物业的管控提供了有力抓手。
在日常工作中,社区对物业的服务进行考评跟踪,当居民反馈诸如电梯、照明、楼道等问题的时候,物业必须立刻解决,否则会影响社区对它的考核和付费。
这在提高物业公司服务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社区居民对物业服务的满意度,减轻了社区工作者的压力和负担。
3.2引入专业社会工作参与社区治理
社区工作者的日常工作基本上被上级政府部门下达的行政任务填满,这些工作涉及党建、综治、司法、计生、统战、安监、城管、民政、残联、红十字等,要完成三四十种台账,要关注七八十个APP、公众号、网络平台。
在繁杂的工作任务下,社区员工几乎无暇顾及来自居民的困难和诉求,无力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专业化的服务。
此外,社区员工还会因为工作能力、经验和资源等方面的不足对许多社区问题束手无策。
在这种情况下,雕庄街道在采菱社区成立专业社会工作站,引入专职、专业社会工作人才,有针对性地解决社区治理中的各种难题。
在采菱社区,街道成立了众益社工站,引入了两位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的并且有社工证的专职社工。
这两名社工不再忙于行政性的条线工作,而是每天走访居民、了解民意,发现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整合多方面的力量推动方案的实施。
3.3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开通社区治理的信息沟通渠道
社区治理的核心是协助解决居民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满足居民的合理需求。
社区社工站通过组建微信群,开通服务热线,实行日常巡访、入户等途径开通了和居民之间线上、线下的沟通渠道。
该渠道实现了社工对社区问题和居民需求的全天候实时关注和及时反馈。
采菱社区以每一栋居民楼为单位建立了微信群,一共建了60个微信群,对于那些年龄较大,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住户,社工站安排专门的电话访问和不定期的入户探访。
社工站还实行线下的走访巡查制度,社工们每天巡查走访本小区,与居民聊天交流,倾听居民的心声,及时发现与收集小区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3.4采用专业社工方法开展社区服务
社会工作方法和传统的社区工作方法不同,根据居民的需求和问题,分别采用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三大专业方法开展服务。
首先,个案社会工作方法采取一对一的方式,针对社区中困难的个人或家庭、某一起特定的矛盾纠纷展开个案分析,制定方案,实施介入,解决居民困难,化解居民矛盾。
其次,对于小区中某些群体的共性问题,采用小组工作方法实施介入,社工设计若干场小组活动,通过专业社工引领,小组成员在互动中互相学习、互相支持,提升小组成员的能力,推动共性问题的解决。
例如,采菱社区开展了老人智能手机学习小组、青少年的课业辅导小组、亲子教育小组、全职妈妈互助小组等等。
再次,对于社区的环境卫生、楼道乱堆放、公共绿地侵占、高空抛物、文明养犬等问题,社工们采用专业的社区社会工作方法,开展社区营造活动。
社工从社区的人才、文化、地理位置、优势产业、社区景观等方面寻找切入点,通过社区共性问题吸引居民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共同研究问题,设计方案,开展行动,达到社区整体面貌的提升。
4.结束语
雕庄街道在村转居社区中的上述做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居民的满意度、幸福指数、获得感、社区社工的积极性、物业公司和居民的关系、社区环境、治安、服务等方面在全市村转居小区中都名列前茅,周边社区纷纷前来学习取经,雕庄街道的社区治理经验为广大的村转居社区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参考。
参考文献:
[1]储宇奇.拆迁安置小区管理问题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与
科技,2014
[2]胡小萍.拆迁安置小区管理的实践研究[J].常州大学学
报,2014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