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戴家湾出土的用征器及相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间,在今宝鸡市金台区陈仓乡戴家湾盗掘了大批珍贵文物,仅铜器一项就达千件之多,大多为商周青铜器,也有少量汉代的。
这批文物出土后不久就散失了,大部分流散海外,给西周早期社会文化及青铜器的研究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根据出土的器物和原始记录,戴家湾墓地应是一个大墓群,共分三代,起讫年代自西周初至中期长达100多年,墓主人属于姬姓贵族中的一支。
墓地出土的器物包括食器、酒器、水器、兵器、车马器等。
其中两件同铭器用征尊、用征卣甚为显眼,铭文涉及“用征”,言短意深,对研究西周时期的征伐和远行活动具有一定价值[1]。
一
用征卣,现藏日本兵库县黑川古文化研
12.5厘米,纵10厘米。
体椭圆,鼓腹下垂,下接圈足,圈足下有一周窄折沿。
盖顶有圆形捉手,盖两侧有犄角。
器口沿下有浮雕牺首,颈部左右竖有半环形系,提梁与系相连。
提梁两端有浮雕的羊头装饰。
素面,器身和盖上各铸有“用征”二字(集成04884)。
用征尊,高21.3厘米,口径19.7厘米。
体粗且矮,喇叭形口,宽颈,鼓腹,圈足,腹颈及圈足界限很明显,圈足较高,下有折沿。
通体光素,有铭文二字“用征”(集成05591)。
从形制分析,用征卣形体矮胖,鼓腹下垂,最大腹径偏下,盖两侧有犄角,与召卣相似;用征尊大口鼓腹,低圈足,这种尊流行于西周早期偏晚,与召尊相似。
而召卣、召尊一般被定为康王时器[2]。
从铭文分析,用征尊与用征卣铭文的内容与字体一致,应为同一时代。
由于“用”字在
:
行于西周中期;“流行于西周早期
”,。
昭穆时期是青铜器高度发展
簋、
字的年代约相当于西周早期康王
《正行也
甲骨文作“征”。
实际上从””者反较文献则多用西周晚期与“
……。
”
如叔邦父:“,用从君
、陈公子、鼎等也有“
史免:“从王征行
:”伯子。
见孟(氏
身份为走亚。
麦(
小臣簋(集成)、、
鼎
启卣
簋
小子生方尊
师鼎
史墙盘
无
噩侯鼎
生(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伐东夷康王时北征于方簋等伐会(员卣)、伐虎方(中方鼎)以及南征楚国(启尊)[4]。
从这些青铜器的铭文分析,它们之间存在一个共同点,即关于征伐之事所记甚为详细,包括时间、人物和征伐对象。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鉴于戎事的重要
性,若参与征战、平定叛乱,定会作器以详细记载。
再者,军功对每个家族和个人来说都是莫大的荣誉,所以他们不会放弃这么好的机会炫耀自己的功绩。
综之,用征二器作为西周早期器,较短的铭文与征伐类铭文不符,所以应作为“用于远行”之义,而且是最早有征行铭辞的青铜器。
三
依据器物形制与铭文的特征,可以推断,用征尊与用征卣应为同组器,出土于同一墓中,作为典型的酒器组合的出现,表明该墓的
渐少见成为典型的酒器组合王时,其墓年代约相当于西周早期后段。
而且据当时的知情人回忆,鲁侯熙墓中出土的青铜器存在尊、卣酒器组合。
但鉴于各种原因,其真正族属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讨。
这两件素面“用征”铭文器,对研究西周早期青铜礼器组合的演变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铭文虽短,但言短意深,也为西周早期征行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史料。
至于本文对此二器的年代及铭文含义所做的结论,只是一种推断,或有不足之处,还望方家指正。
——————————————
—[1][5]王光永:《陕西宝鸡戴家湾出土商周青铜器调
查报告》,《考古与文物》1991年1期。
[2]刘启益:《西周纪年》,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年。
[3]陈初生:《金文常用字典》,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
年。
[4]杨宽:
《西周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责任编辑:成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