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幼儿园泥塑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幼儿园泥塑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有基本美工基础,但不能系统地进行泥工教学,缺乏循序渐进地课程;
重技巧,轻自由表达;
重视操作,轻感知和感受;
重结果,轻过程;
重独自操作,轻同伴交流;
以相似为评价标准,轻视创造力表现;
局限在泥塑活动,与其他领域的衔接不足。

爱迪坊创造力发展课程的教育价值
对感知觉发展的价值1、泥塑三维立体的表现方式更易于幼儿表现他们眼中真实的世界2、作为空间艺术形式之一,它对幼儿空间想象思维、空间造型和艺术创作力具有独特的发展价值
3 、丰富幼儿的触觉感受,对幼儿大小肌肉的协调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对艺术表现力发展的价值1、特殊的泥塑材料可以帮助幼儿在三维和二维间自由转换,给幼儿提供了更大的创作和表现的空间
2、柔和的色彩、优越的混色,扩展幼儿色彩表现的空间
对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价值1、泥塑材料的可塑性能让幼儿充分感受到控制力和满足感,能起到疏解幼儿紧张或不良情绪的作用;
2、作品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装饰性,让幼儿体验更多的成就感
爱迪坊创造力发展课程由创造力课程方案和创意材料(塑型泥工具等)两部分组成。

课程方案是在综合了传统泥塑活动、其它艺术活动和现有创意材料特点的基础上形成的,拥有完整的课程体系、科学化的教学流程,以培养幼儿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为核心目标。

课程主要材料包含爱迪坊塑型泥(由奕阳教育联合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研发的一种轻量纸黏土,是一种主要由纸浆制成的安全、无毒、色彩艳丽的手工原材料。

)、塑型工具、课程方案、家园卡、情境卡、技能认证卡、密封盒、手工操作板、配件等。

幼儿
教师
家长
爱迪坊创造力发展课程目标
以培养幼儿参与泥塑活动的兴趣为核心;
以培养幼儿的感受力、表现力、创造力为基础;
以增进幼儿的相关技能技巧为辅助。

创造力
敏锐力:觉察问题的敏感度,敏锐力强的人观察入微、独具慧眼;
流畅力:短时间内对某一命题产生许多构想或方案的能力;
变通力:从不同的角度看事物的能力;
独创力:反应或创作的独特性;
精进力:补充细节和概念的能力。

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创造力是建立在丰富的经验基础上的;
幼儿的创造力是基于他的经验基础的,符合他的心理发展阶段特征的,幼儿的创造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产生的;
幼儿的创造力是在操作、练习、模仿的基础上产生的。

关于技能与创造力发展的问题
技能为创造力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和手段,只要不为技术而技术,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的训练,适当地帮助幼儿提升艺术表现的技能和技巧是很有必要的。

在幼儿创造力的培养过程中,过于偏重技术和完全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同样是错误的。

鼓励幼儿自由表达,但同样强调教师的适当、适时指导。

在不同的年龄段中,教师指导的方式有所不同。

课程体系
以幼儿的年龄发展为基础,分为小、中、大班三个阶段,每个年龄阶段分上下学期;
课程的设置以泥塑的基本造型为基础,与季节、节日以及幼儿园的主题高度相关;
造型的难度逐步提升;
小班、中班每个学期5个单元,每个单元3个基本活动,大班每个学期4个单元,每个单元4个基本活动,每个学期的第1单元为前面所学内容的复习,最后1-2个单元为所学造型的组合;
造型的学习以感知为基础,每一个新造型学习的第一个活动都是感知活动,且没有固定造型的要求。

各年龄阶段教学要点及目标
形状/体
条(柱)、球、片、水滴、空心、整体造形
塑型手法
搓、揉、压、捏、拉、卷、接(基本手法)
刻、挑、刻、划、刺、剪、切(工具)
塑/造型
简单造型/复杂造型
单一造型、组合造型(盘条、垒叠、贴合、创意组合……)、
色彩基本/三原色
混合色
色彩的搭配
艺术表现与创造力型:各部分的关系、比例关系、整体均衡与美感(形似)
细节:特征、细致刻画(如肌理)、想象的成分(神似)
整体构思、表现手法、组合方式、补充与精进(独特性)
不同年龄阶段学习的基本造型及手法
小:搓条、揉球、压片、简单组合,三原色及简单混色,运用工具简单表现物体主要特征;中:水滴、空心造型;对色彩敏感、深浅混色;能运用七种基本手法,及盘条、垒叠、等造型组合手法,能运用工具更细致表现物体特征;
大:卷叠、整体造型;常见颜色混合,感受造型与色彩的平衡和谐;综合运用各种手法塑造复杂形象;尝试见物分析主要造型,自主创作。

被边缘化
幼儿园一般把泥塑活动当成让幼儿自行娱乐的游戏来对待,“只是因为别的幼儿园有,所以我们也要有”,一位园长如是说。

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博士生导师屠美如教授指出:“如今学前儿童以泥塑为代表的手工活动的研究远远落后于对学前儿童绘画活动的研究。

在儿童用手工这一三维空间表达方式方面的研究,至今仍是一个被人相当忽视的领域,因而存在的问题也还很多。

优质材料的缺乏
多数幼儿园认为没有专门的陶艺室或空闲的房间,缺少条件,无法开展,也有的是怕麻烦,嫌泥脏,不好收拾,所以大家仍在使用彩面和彩泥。

但这类塑型材料不易混色、不易成形,不能更好地反映儿童眼中的现实生活,因而不能实现泥塑活动本身所应有的教育价值。

教学活动零散、评价标准不科学、缺乏系统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